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诺贝尔奖
  • [诺贝尔奖] 专访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夫拉姆·赫什科博士 日期:2006-12-05 21:28:23 点击:245 好评:0

    编者按:这是一场特殊的学术会议,每位与会者胸前都佩带着红丝带。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从事科学研究的他们从科学的角度关心艾滋病,关心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全球每8秒就有一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中国每天有19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在这严峻的现...

  • [诺贝尔奖]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Richard J.Roberts与微生物所进行学术交流 日期:2006-12-05 21:24:10 点击:279 好评:0

    12月3日,应张立新研究员邀请,美国NEB公司(NewEnglandBiolabs)首席科学家,1993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RichardJ.Roberts教授来我所进行学术交流。 RichardJ.Roberts教授,1943年出生于英国,1965年博士毕业于SheffidldUniversity。1965年以后在其博士后导师,...

  • [诺贝尔奖] 专访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夫拉姆·赫什科博士 日期:2006-12-05 00:02:43 点击:245 好评:0

    编者按:这是一场特殊的学术会议,每位与会者胸前都佩带着红丝带。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从事科学研究的他们从科学的角度关心艾滋病,关心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全球每8秒就有一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中国每天有19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在这严峻的现实...

  • [诺贝尔奖] 《右脑创造诺贝尔》:序言 日期:2006-12-01 04:01:11 点击:361 好评:0

    (一) 自然科学早已告诉我们,思维的器官不是心脏,而是右脑。 苏格拉底是第一个将脑与心分开的人。这句话在今天则应当表述为,苏格拉底是第一个将大脑的左半球与右半球分开的人。 左脑被称为"语言脑",具有理性的、逻辑的、分析的特点,用来处理文字、计算...

  • [诺贝尔奖] 邹承鲁:一个与诺贝尔奖两度擦肩而过的人 日期:2006-11-25 08:21:40 点击:467 好评:6

    2003年07月01日 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没有运动员不想获得奥林匹克金牌的,同样的,对于 一位科学家来说,没有一位科学家不想获得诺贝尔奖的,但是遗憾的是,中国近 百年来,与诺贝尔奖一直无缘,但是最近一条消息被炒的沸沸扬扬,说中国的科 学家在六七十年代...

  • [诺贝尔奖] 重元素111被命名为“伦” 纪念诺奖第一人 日期:2006-11-22 22:19:40 点击:178 好评:0

    记者 顾钢 本报柏林11月21日电 17日,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为该中心发现的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化学元素111举行命名仪式,正式将其命名为“伦”(Rg),以纪念发现伦琴射线的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威廉伦琴。 化学元素111是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西尔古德霍夫曼教...

  •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得主最新发表RNAi新方法 日期:2006-11-15 10:18:06 点击:203 好评:0

    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和遗传学系,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生物学系,以及华盛顿Carnegie学院(CarnegieInstitutionofWashington)等处的研究人员发展了一种能帮助观测体内细胞质中蛋白和蛋白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differentialcytolocalizationassay(DCLA...

  • [诺贝尔奖] 苏俄科学技术文化发达 至今共有16人获诺贝尔奖 日期:2006-11-08 08:20:28 点击:280 好评:0

    俄罗斯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1904年至今,俄罗斯和前苏联共有16人获诺贝尔奖。特别在物理学领域,像朗道这样的俄罗斯科学巨匠,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伊·巴甫洛夫(1849-1936)著名生理学家,早期主要从事血液循环生理学...

  • [诺贝尔奖] 专访五位诺贝尔奖得主:拿到奖金后该怎么花 日期:2006-10-17 20:45:43 点击:216 好评:0

    2006年度诺贝尔科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得主已经陆续揭晓,五位大奖得主全部为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杂志对五位科学家进行了专访,与他们就其成长经历、获奖感受、奖金如何使用等问题进行了风趣幽默的讨论。 一,克雷格-梅洛,医学奖得...

  • [诺贝尔奖] 诺贝尔医学奖更关注民生 日期:2006-10-12 21:32:15 点击:136 好评:0

    对于此次获奖,诺贝尔奖网站上发布了两个正式公告,一个是新闻稿,一个是学术稿,前者是为了让公众更好地理解这两位获奖者的成果以及对人们生活的重大意义,但由于这个成果较为艰深的理论,要想深刻理解这次获奖的内容还是相当费解。不过,如果从通俗的角度...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