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中文摘要

自然要览(选自英国Nature杂志 2012年3月22日出版)

时间:2012-03-30 17:49来源:科学网 作者: 点击: 118次
(责任编辑:glia)
 
流感病毒的模仿能力
 
组蛋白是基因功能的必要调控因子。NH2-端部或组蛋白“尾”可以被“翻译后修饰”,对控制基因功能的蛋白复合物的组装来说起一个脚手架的作用。现在,Ivan Marazzi及其同事发现,流感病毒的免疫抑制性NS1蛋白携带一个与组蛋白相似的序列,模仿组蛋白H3的关键特征,其中包括与关键转录调控因子的结合,所以该病毒能够劫持宿主的转录机器。NS1之间以及与“转录伸长复合物”Paf1C的相互作用,被发现是宿主抗病毒反应的关键,从而确认Paf1蛋白是利用合成Paf1拮抗剂进行消炎治疗的一个候选药物。
异柠檬酸盐脱氢酶基因突变诱发癌症
 
异柠檬酸盐脱氢酶基因IDH1 和 IDH2当中所发生的突变,已在神经胶质瘤(最常见的脑瘤)和包括白血病在内的其他癌症中被发现。发生突变的酶产生“2-羟基戊二酸”(2HG),它是一种潜在的致癌代谢物。本期Nature上的三篇论文研究了IDH突变促进癌症形成的机制。Lu等人发现,产生2HG的IDH突变体能阻止组蛋白去甲基化(这是先祖细胞分化所需要的),从而有可能对肿瘤细胞积累有贡献。Turcan等人发现,人原始星细胞中的IDH1突变诱导DNA超甲基化,并对“甲基化组”(methylome)进行重塑,以模仿CIMP表现型(神经胶质瘤和其他固体肿瘤的一个共同特征)。Koivunen等人发现,2HG的(R)—对映体(而不是〈S〉-2HG)能刺激“ELN脯氨酰4-羟化酶”的活性,导致“缺氧诱导因子”(HIF)水平下降,后者又能增强细胞增殖。这些论文为了解神经胶质瘤的形成建立了一个框架,同时也凸显了人类癌症中基因组变化与基因组以外的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什么食蚜蝇给人的印象是模仿能力差
 
贝氏拟态物种是潜在的猎物物种,它们对捕食者是无害的,但能够通过它们与味道不好的猎物物种的相似性而获得保护。令人吃惊的是,很多贝氏拟态物种似乎是相当中庸的模仿者,尽管可能存在很大的演化压力来促使它们提高自己的模仿能力。这篇论文对无害的食蚜蝇物种进行了形态学和系统发生学分析,这种食蚜蝇能以不同成功率模仿能刺痛捕食者的膜翅目昆虫。本文作者们排除了几个假设:比如说,不完美的模仿是人的认识上的一个错觉;或者说,不完美的模仿实际上是多头下注的一个手段,即同时模仿几个膜翅目昆虫物种。相反,他们在不完美的模仿与较小的身体大小之间发现了一个联系,这表明,不完美的模仿只不过是因为它们没有受到特别强烈的选择性压力的影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