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遗传发育

解码家族遗传病 用基因技术破解染色体突变密码

时间:2013-07-25 10:21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未知 点击: 119次


广州医科大学妇产科研究所实验部,用最新的基因技术破解了多种家族遗传病的染色体突变密码

来自江西的年轻小伙子李华(化名)家里有一种可怕的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他的家族里已经有5个人因此而过早离世。在李华20岁时,也不幸被诊断为患上了这种病。如今,已成家的他想要一个宝宝,却很害怕自己的孩子也会被病魔纠缠;来自广西的胡女士家里已经有5名女亲属不敢结婚,因为害怕生下来的儿子摆脱不了“20岁死亡”的魔咒;广州的陈先生年近四十才喜获宝贝儿子,可儿子自打生下来起就哭声小、吃奶没力气,到了半岁还不会坐,脖子也软软的,连抬头都不会,和亲戚家一个死去的孩子情况一模一样……

家庭遗传病让许多家庭陷入痛苦深渊,如何才能解开这些遗传病的密码,打破家族遗传病“代代相传”的魔咒?

7月19日,广州医科大学妇产科研究所实验部首次向媒体公布,研究人员将国际上最新的基因技术运用到家族遗传病诊断,在省内首次成功破解数类家族遗传病的染色体突变“密码”,并通过产前诊断和筛查,可以有效将缺陷儿发现并淘汰。

ADPKD 传男不传女

近日,一对年轻小夫妻走进了广州医科大学妇产科研究所接诊室的大门。27岁的小伙子李华向医生讲述了一段不寻常的故事:他来自江西的贫困山区,家族里有一种可怕的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然而,因为家庭贫困,无力支付高昂的透析费用,他家里已经有5人都因为得了这种病而早早离世。在他20岁的时候,通过B超检查,也被诊断出患了这种可怕的疾病。“我的孩子能不能避免得这种病?”焦虑的李华握紧了妻子的手,夫妻俩也因此而跑遍了江西的各大医院,却都因为这种病的基因诊断困难而未能如愿。无奈之下,夫妻俩只好踏上了南下的火车,来广东寻医治病。

实验部刘维强副主任告诉他,现在有办法找出引起这种病的“元凶”了!运用最新的基因技术,发现李华的家族遗传病是由人体内的两个基因突变点引起,它们分别是位于16号染色体上的PKD1基因和4号染色体上的PKD2基因。其中以PKD1基因突变为主,占全部病因的85%。因为这是一种显性遗传的疾病,而且传男不传女,意味着病人后代发病的几率高达50%。只要在确认女方怀孕后,及时通过抽出绒毛或羊水进行基因检测,就可以查出胎儿的染色体是否遗传到这种疾病。如果没有,可以继续怀孕,如果有,则需终止妊娠,等身体养好后再重新怀孕。

DMD 男孩活不过20岁

一个家庭里的男孩总是摆脱不了“4岁发病、10岁不能走路、20岁死亡”的悲惨命运,让这个家庭的成员们一直处于恐惧和不安当中,尤其是已到育龄的女人们。最近,广西的胡女士走进了位于广州多宝路的广医三院大门。她要寻求一个答案:胡家的女人到底还能不能生出正常的儿子?

原来,胡氏家族在当地颇有名气,可惜其出名并不是因为大富大贵,而是家族里得了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怪病”——DMD(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连续三代都生出了这样的孩子,刚出生时健康活泼,可长到4岁左右就开始发病,四肢无力,之后症状慢慢加重;到10岁左右时,孩子大多不能走路了,生活完全依赖别人照顾;到约20岁时,则死于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不幸的事件一次接一次地发生,当地的闲言闲语越来越多。如今,胡家已经有5名到了结婚年龄的女孩都不敢结婚。

胡女士开始四处求医,但去了很多地方咨询都没有开展此类检测项目。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胡女士来到了广州。

实验部主任黎青在胡女士家族中的一名DMD患儿身上抽了一毫升血,然后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方法对DMD基因79外显子进行测序,发现第19个外显子有点突变,它的突变使翻译精氨酸的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疾病症状。

终于找到了“怪病”的元凶。那么,那5名女孩身上是否出现了这种基因突变?胡女士连忙安排她们来广州检查,实验室从她们的血液样本中分别进行DMD基因测序,结果发现,5名女孩中有2名女孩的基因携带了上述突变。专家建议,携带者怀孕后需做产前诊断,一旦发现所怀胎儿基因异常,立即选择终止妊娠,人流或引产以避免生下早夭儿。另外3名没有发现突变的女孩可以正常结婚、生子,而且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SMA 半岁婴儿还不会抬头

在中山一院神经科专家张成教授的接诊室里,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婴儿——“才三四个月大,哭声小、吃奶没力气,容易得肺炎,长到半岁全身软乎乎甚至还不会坐不会抬头……”有经验的专家一看就知道,八九不离十,孩子得的是脊肌萎缩症(SMA),这是两岁以下婴幼儿中的头号遗传疾病,每6000-10000名新生儿中就有一名患上此病。发病的元凶是由于5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外显子7不见了。遗憾的是,这种病却常常不为人所知。许多患者的家长,甚至很多医生都不了解,导致SMA的误诊率及患儿出生率极高。

张成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由于这种疾病暂时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更没有特效药。所以预防是关键。专家提醒,准备生育的夫妇,最好能先做基因检测,才能有效预防宝宝患上SMA。特别是对于有SMA致病基因的家族,他们都是SMA的高发人群,家族每一个成员应该诊断自己是否有携带致病基因。因为SMA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对于已有过SMA患者的家系,SMA患儿的再现率为25%,必须进行产前诊断以杜绝患儿的出生。广州医科大学妇产科研究所已为来自全国的650个SMA家系进行了基因诊断,他们在生育下一代时候,如果提前做好产前诊断和筛查,就不会生下类似的孩子而承受孩子早夭的痛苦。

(本报通讯员黄贤君对本文亦有贡献)

知多D

哪些医院可做基因检测?

目前在广东省内进行临床基因检测的医院相对较少,以广州为例,只有中山一院、广医三院、广东省妇幼、广州巿妇儿中心等几家单位能做,而且各家对此技术运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各有千秋。广医三院目前成功攻克发病率较高,是省内首家开展多囊肾病基因检测的单位;对DMD的诊断率从原来的60%-70%提高到90%以上,并成功为近1300个DMD家系和650个SMA家系进行了基因诊断。

几种常见的家族遗传病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

这是一种常见的多系统障碍疾病,其发病率很高,每400到1000人中就有1人发病。由于此病多是成人发病,故又称为成人型多囊肾病。后代有一半会遗传此病,传男不传女。

显性多囊肾病由于是显性遗传,意味着病人后代发病的几率可能高达50%。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肾脏囊肿进行性发展。起初病人并不知道自己有多囊肾病,很多人是在20岁以后体检或生病在医院做B超检查时,才发现肾脏有多个囊肿后才重视。50%的显性多囊肾病的病人最终会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只能靠血液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

2.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

这是一种源于横纹肌的X连锁伴性隐性遗传病,基因突变主要由女性传给后代,母亲为携带者时,儿子有50%患病,大多于儿童期发病,最初的表现主要是走路不稳,易摔跤,逐渐发展为易疲劳,需扶物上楼梯和下蹲后难以起立,患儿肌张力降低,腓肠肌(小腿肚)肥大,大多数患者于20岁前死于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3.脊肌萎缩症(SMA)

这是一组遗传性的神经肌肉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率为新生活婴的1/6000~1/10000,携带者频率为1/40~1/60。儿童期SMA可分为三种临床亚型:SMA Ⅰ型、即婴儿型SMA,在出生时至半岁前发病,不能独坐和行走,通常在两岁前死于呼吸衰竭;SMA II 型、即中间型SMA:在半岁以后发病,患者可以独坐,但不能独自行走,大多能存活到两岁以上;SMA III型、即少年型:通常在出生18个月后发病,能站立和行走,但到成年期往往要靠轮椅来生活。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