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名人讲坛

蒲慕明:中国科学发展需要政府的决心

时间:2006-07-22 21:52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admin 点击: 480次
最近,获得2005年度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的中科院上海神经研究所所长蒲慕明,应科技部之邀在京作了《关于在中国构筑世界一流研究所(科研单位)的若干思考》的报告。报告中,他仔细分析了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的基本特征和中国当前发展科技的优劣势。在随后接受《科学时报》的采访中,他认为,中国要营建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改善学术环境,需要政府下大决心。  

        蒲慕明是中科院在知识创新工程实施过程中聘请的第一位外籍研究所所长,他在上海神经研究所的工作中对中国科技界的现状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深入了解。他在报告中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什么是世界一流的科研单位?中国科研单位的优势与困难?如何在中国建立国际一流的科研单位?  

        他对“世界一流”科研单位具有的基本特征给予了具体描述:一是有利于科研探索的学术环境和管理机制;二是杰出的科研人员;三是一流的科研产出;四是严格的评估体系;五是高水平的研究生与博士后教育。在此基础上,他对比了日本RIKEN脑研究所与中科院神经所的现状,让人们直观地看到了二者的差距。  

        他指出,中国科研单位有五大优势——目前中国政府与社会大众对科研发展非常重视,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处于上升趋势,有大批受过良好训练的学生与科研人员,有大规模合作攻关的传统,还有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  

        他认为,中国发展科技目前所面临的困难非同小可,主要有五“缺乏”:缺乏基础科研的传统;缺乏有激励性的科研环境;缺乏国际前沿学术领导人;缺乏严谨的科研学术评估体系;缺乏对科研管理及经费使用效率的评估。此外,还有一些问题,如科研资源分配以业绩为准,科学界较为普遍的浮夸风,科研单位进行改革时不彻底、不坚持原则,经常以牺牲原则换取暂时的“稳定”,此外,院士制度尚待完善。  

        面对这样的优劣势,如何在中国建立国际一流的科研单位?蒲慕明认为,在科技体制创新方面,中国需要进行人才选拔,包括管理与技术支撑人员;需要引进与培养并举;需要建立严谨的评审制度与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乎科学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优化管理结构、管理上避免繁琐等。只有严谨的国际化评估,才能保证科研队伍的整体水平,才能不断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在科技工作创新方面,中国必须立足于本土开展有特色的前沿领域研究,着重探索有独特性的研究方向,切实加强基础研究,鼓励少数有成就的科学家钻研重大科学问题,解决与社会需求有关的科学问题。  

        与此同时,要培养研究人员和学生的科研道德及社会责任心,培养科研道德与严格处置违反科研道德行为并行,防止并杜绝各种形式的炒作,倡导科研人员从自身做起,为社会良性发展做先锋,关心科技发展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为科学文化在现代中国社会生根作贡献。  

        但是,一个现象困扰着人们:目前许多科学家反映科技界存在不正之风,但提供真实的、有说服力的证据却很少,使得媒体无法揭示其中存在的真正问题,政府也很为难,进而导致改善科研环境的想法无法付诸行动。  

        蒲慕明对此谈到,关于良好学术环境的建设,需要政府下大决心,对于不良的学术风气,如剽窃、抄袭等,需要设立独立的调查委员会,对现象进行实质性真伪裁定,进而推动科技在中国的真正发展。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2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