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健康 > 健康 > 生活

专家拆穿赛场上三大心理陷阱

时间:2006-09-25 23:33来源:北京科技报 作者:admin 点击: 142次

  新闻回放

  9月1日的羽毛球香港公开赛上,分量最重,也一直被誉为最有看点的男单比赛出现了令人摸不到头脑的意外情况:被誉为天才少年,当代羽毛球最具王者气息的印尼球员陶菲克,在开赛第五个球就宣布罢赛。他的对手,被称作“公开赛之王”的中国球员林丹,只能无奈地接受这场毫无意思的胜利。

  这并不是陶菲克的第一次罢赛,在几年前的韩国公开赛上,陶菲克曾经公然摔拍而去,甚至还放出了“决不再来韩国参加任何比赛”的重话。

  经过这次之后,陶林交手目前战绩已经改写为4比4平,以往他们的比赛往往会苦斗三局,有球迷表示,陶菲克已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散布各种嚣张言论,跟印尼羽协叫板,重要比赛临时称伤拒绝参加,种种劣迹,是球坛出了名的“坏孩子”。但是他精湛的球技和出神入化的吊胃口战术,让他的比赛无一例外成为球迷们追捧的重要节目。

  “坏孩子”陶菲克为什么屡次对裁判发出质疑,寻衅罢赛呢?

  陷阱一:

  罢赛为了掩盖实力

  “客观效果上,他起到了保存实力,制造悬念的作用。” 首都体育大学的运动心理专家刘淑慧教授告诉记者。“他其实根本不想提前暴露自己的实力和伤病的真正情况,与其现在跟林丹拼的死去活来,还有遭受失败的可能,不如养精蓄锐,把目标对准更重要的世锦赛。而对裁判的苛求,更是试图让裁判产生畏惧心理的举动,也许一些模棱两可的球,因为他(陶菲克)比较凶,难对付,就会判给他。”裁判虽然身经百战,但也同样具有下意识的趋利避害心理。这同样是陶菲克的一种心理战术。

  一场万众瞩目的比赛不仅是在场上硝烟弥漫的身体对抗,背后在智力和心理上的交战也一样热火朝天。据刘淑慧教授介绍,常用心理战还有另外两种。

  陷阱二:

  制造意外,给对方形成心理影响

  2006年国际田联年度总决赛上,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中国飞人刘翔以12秒93夺得冠军并打破赛会纪录,个人第三次突破13秒大关。比赛中,刘翔第一枪抢跑,使比赛气氛显得更加紧张。

  对此孙海平教练透露:“刘翔第一枪抢跑是故意的,有经验的选手在比赛中都会有选择,有时对手会故意抢跑来影响自己,这时不如自己抢跑,打乱对手节奏,然后在第二次枪响时好好地跑。” 

  运动员在进行比赛时,节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在这里说的节奏,是指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的心理节奏。当一个球员连续得分时,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手顺了”,在这种放松的心态下,动作很少变形,得分趋势就不可阻挡。但这种状态又是转瞬即逝的,很多都只能做到突然暴发片刻时间,如果被突然中断,感觉很容易消失,本来一边倒或者僵持不下的格局很可能会立刻发生改变。

  所以有时教练莫名其妙叫暂停,就是在想办法改换节奏。此外,球员自己也会借口诈伤、要求更换器材设备、对场地和裁判提出质疑等手段来取得规定之外的暂停。除了田径比赛上的抢跑,常用的招数还包括诈伤,以及要求更换器材设备等。

  在田径比赛中,运动员在比赛开始时一般都会最好,这时制造一些意外事件,也能起到打乱对方节奏的目的。所以刘翔主动出击,给自己赢得了节奏上的主动,不愧是最优秀的运动员。

  陷阱三:

  利用语言和声音

  言语更是心理战的利器,很多不应有的犯规就是因为队员在挑衅之下丧失了理智而出现的。篮球比赛中的小动作,也常使比赛直接升级为格斗,NBA赛场上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在足球场上,

世界杯的观众们大概谁也没听清马特拉齐到底说了什么,直到最近才有报道披露了对话的真正内容。“比起你的
球衣
来,我对你的姐姐更感兴趣。”一言既出,齐达内转身一头把马特拉齐撞倒在地,让最后的获胜机会和足球生命一起终结。

  有评论说,也许正是齐达内的下场,让法国队的心理防线出现了缺口———齐达内作为法国队的中坚灵魂人物,他的下场让全队的情绪了微妙的变化,一支失去领导者的球队显然在心理上出现了缺口。而点球大战需要的正是坚不可摧的心态。马特拉齐虽然在足坛上的名声不是太好,但是在世界杯这样重要的比赛上仍然出口成脏,未必就没有故意的成分在其中。

  在不能直接接触到对方的运动中,大声喊叫和突然的示威动作都是有效的心理战手段。在

网球比赛中,莎拉波娃的高分贝尖叫已经被她的对手们视为“公害”,这种喊叫不仅能够提神醒脑,据深受其害的对手讲,这样还可以掩盖她击球时的声音,真是“一声两用”。

  比赛获得胜利,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实力固然是最基本的要素,但如果能够熟练地了解和应用心理战术,不但能够在心态上占领先机,而且还能看透对手的招数。观众们也可以借此识破舆论和的“烟幕弹”,尽情享受比赛本身带给我们的快乐。

  -文/本报记者 王宁

  延伸阅读

  赛场外的心理战

  赛前舆论造势

  世界杯赛前,大概看好意大利夺冠的球迷不多,很多媒体都在渲染意大利队“每隔12年进一次决赛”,“夺冠前国内必然闹丑闻”等等,给意大利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心理烟雾。结果,一直被风传不善点球大战的意大利,神奇地赢得了冠军。

  难道真的有宿命存在吗?对此,刘淑慧教授认为:“这其实都是在舆论上下工夫,给对方造成一定的压力。”

  在欧美球员中,普遍存在着迷信心理,带什么球拍出战,鞋带怎么系,哪只脚先踏入球场,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都是他们非常注意的问题。其实这些都是自我施加的心理暗示。

  比如说网球著名选手费德勒总是坚信是他的红T恤和黑头箍带来了好运:“我相信,如果不这样穿,我一定无法在决赛时集中心思。”他们可能明明不是宗教人士,但是流行的迷信心态让他们在“宿命论”前往往显得很紧张。这样,一些故意制造出来的“命运”之谈,就成了运动员心理深处的弱点之一。

  示弱战术和声东击西

  为了麻痹对手,对外宣称自己的主力队员受伤,或者是状态不好。赛场上却放出“黑马”,扰乱对手的心态。

  其他的心理战术还包括声东击西,本来要对付的是甲队,但是在宣传重心上却盯住乙队,让甲队放松警惕;以及双方运动员在赛前互不相让,精心放大的挑战言论。

  利用一切机会寻衅滋事

  赛场上互相挑衅,也不是一个罕见的招数。运动员从赛前彼此接触的开始,就拉开了心理战的序幕。在举重比赛中,运动员的接触是在称体重之时,这时很多人都会站在秤上,杀气腾腾,虎视眈眈地瞪着对面的对手,试图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被瞪的人更是不甘示弱,也以同样凶恶的眼神回瞪回去。双方还没上场,就展开了一场“瞪眼睛大战”,恨不得立刻就在秤上“用眼睛杀死对方。”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