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名人讲坛

徐雁龙:本科生需要一个创新平台

时间:2006-11-22 05:52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admin 点击: 256次

 

  本月初,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出一个不大不小的消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4名本科生独立研制完成的“北航1号”探空火箭成功升空,并按预定设计达到1万米高度。此举被北航认为“体现了我校航空航天人才培养与自主创新的成果”。
 
  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一贯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科研攻关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阶段的事情。这种强调“打基础”的思路并没有错,然而,现行的高校教学模式往往将本科生牢牢地捆绑在教科书上、禁锢在校园里、拘束在各种各样的技能考试和测评中——无数意气风发的本科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获得了技能证书无数,却很少掌握真正可用的技能。饱受诟病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经由死记硬背的高分通过者却开口不能说、下笔不能写。在操作层面上,将“打基础”等同于应试能力无疑是本科教育的一个误区,它剥夺了本科生的自由发挥空间,扼杀了本科生的创新思维。“北航1号”的升空,无疑告诉我们“造火箭”也是“打基础”的一部分,两者非但没有矛盾之处,反而是互相促进的。参与“北航1号”项目的一位本科生就深有感触地表示:“以前虽然学过相关课程,但实际设计制作一个发动机需要掌握大量书本上学不到的工程实践知识和经验。”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力度,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程。本科阶段是一个年轻人最具创造力、最富挑战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有想法、有闯劲儿,却往往苦于英雄无用武之地,为此,应该为本科生创造一个创新平台,让他们去勇敢尝试去实现自己的想法,激活他们的创造力。有些高校教育工作者将本科生看作是不成熟的孩子,是的,但正因为不成熟他们才更有活力,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更敢于挑战新鲜事物。举个例子来说:1960年,中国科大本科二年级的一群学生在钱学森的指导下成功放飞了自制的探空小火箭,小火箭落下时炸穿了京郊一间民宅的屋顶,一位大妈因此被吓晕过去。学校领导亲自带着这群学生前往道歉,修屋顶……然而,正是这群“莽撞”的本科生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了我国著名火箭专家,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46年过去,今天的北航将既有的科研平台向本科生作了一小步延伸,就收获了“北航1号”的万米升空,可见蕴含在本科生群体中的创造力“能量”是多么巨大。不幸的是,更多这样的“能量”在一日日地消磨,而没有“爆发”出来。

  今年8月,美国《新闻周刊》文章指出:“亚洲大学要达到与西方大学相同的水平,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认为自己只是出产科学家的脑力工厂。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将变得更为重要。”在举国上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今天,“北航1号”告诉我们,应该为本科生提供机会,让他们都放飞自己的“火箭”,用他们固有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