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名人讲坛

方舟子点评:中国为何盛产科学妄想家?

时间:2007-01-29 00:22来源:北青网 作者:admin 点击: 214次

  最近由于有“哲学狂人”声称用哲学真理破解超级数学难题遭到质疑就要和人“赌命”,有关“民间科学家”的话题在媒体上又热了起来。“民间科学家”一语其实并不妥当,让人误以为搞科学研究还有官方与民间之分,因此我在这里想改用“科学妄想家”来称呼那些没有受过恰当的专业训练,不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但是又自称做出了重大科学发现、未获得科学界认可,却以其毕生精力不懈地推销自己的人。

  科学妄想家并非中国的土特产。早在半个世纪以前,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马丁·加德纳就已经给西方的科学妄想家画过像,归纳出他们作为妄想狂的5个特点:他们认为自己是天才;他们认为和他研究同一问题的专家全都是一些傻瓜;他们认为自己受到学阀的歧视和打压;他们竭尽全力攻击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最确定无疑的科学理论;他们的著作荒诞不经,大量使用杜撰的术语,就像是“疯话”。


  但是中国的科学妄想家自有中国特色,与其西方同行相比,受迫害情结更深,在“学阀压迫”之外,还多了一重“民族压迫”,自认为受到“西方科学”的打压,由于是中国人而受到歧视。他们的自信心更强,动不动就搞重金悬赏征求挑战者,乃至要和人赌命——当然,如果真有人去应战,别指望他们会承认自己的错误,死不认错是他们行走江湖的法宝。他们对别人的批评更为敏感,反应更为强烈,如果有人偶尔批驳他们一下,就会成为其冤家对头,被穷追不舍。他们也更为痴迷,放弃了正常的生活,多年如一日一心一意地推销自己、与人辩论,有时甚至能感动了记者为其打抱不平。


  但是最大的中国特色是,这种人数量之多,为西方国家所望尘莫及。在中国各名牌大学的校园、中科院研究所的门口,时常可看到他们来上访的身影。在各大门户网站的科技论坛,更是几乎要被他们的口水所淹没。我差不多每过一两周,就会收到科学妄想家寄来的自荐信和论文,希望我能为他们这些“学术腐败的受害者”伸冤,主动提出以后要和我分享荣耀和利润。有的还不停地寄,特别是有个自称发明了永动机的,到现在已经给我寄了有几十次了。


  “科学妄想家”在中国的盛行,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传统因素。中国古代并无科学传统,只有技术传统,比如我们所津津乐道的“四大发明”即是。其实科学与技术在思想、方法、内涵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是在中国二者常常被相提并论,混为一谈。搞技术发明有时是靠经验积累和灵机一动就能做到的,使有些人误以为做科学研究也可以走这条捷径。


  第二是文化因素。中国历来没有“专业性”观念,欣赏全才、通才,不重视乃至鄙视专业人才,以为只要悟“道”,就可以融会贯通,什么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什么领域都可以去坐而论道。这种观念在当代人文学者中还很常见,科学家在他们眼中只是些关注细枝末节的技术员,不如他们掌握了先进的哲学思想后,可以站得高看得远,乃至以科学导师自居,可以为科学的发展指点迷津。这种文化背景导致了许多人在科学问题上也好高骛远、夸夸其谈。


  第三是政治因素。大跃进、文革时对专家、权威的鄙视达到了顶点,无限夸大劳动群众的创造性,至今流毒不浅。文革刚结束时号召全民“攻关”、“向科学进军”,把科学研究当成了群众运动。随着陈景润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全国各地也出现了成千上万个陈景润的继承者。


  现在又多了个经济因素。在科技产业化的刺激下,连专业的科研人员都在用浮夸虚假的成果去捞钱,许多科学妄想家也跟着梦想用妄想出来的科技成果发财,有意无意地骗钱。这也并非没有先例,例如20年前公共汽车公司的驾驶员王洪成导演的“水变油”骗局,获得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持续了十年才败露,造成4亿多元的损失。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