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 > 神经内科 > 中风

盛夏谨防“热”中风

时间:2001-04-03 00:00来源:生物导航网 作者:admin 点击: 69次
    在一年四季中,有两个大的中风高峰期:气温在0℃以下的隆冬和在32℃以上的盛夏。最近有资料表明,气温在32℃时中风的危险便可上升60%,而且气温越高,危险性越大。这就是所谓的“热”中风。导致“热”中风主要有两种因素:首先,气温在32℃以上时,人体体温的调节,主要是靠汗液的蒸发。而每天大约出1000ml或更多的汗液,对人体防暑有益。可是,这要通过皮下血液循环来实现,对一些老年人每况愈下的心脏,实在是有些勉强。这种“额外”的血液循环,不仅会使血压升高,有发生出血性脑中风的危险。而且当水分补充不足时,还会因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诱发缺血性脑中风。其次,血流量为散热所进行的重新分配,使有限血液纷纷涌向皮肤,势必造成大脑血流量的锐减。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因脑动脉硬化原本供血不足的大脑,缺血将进一步加剧,极易诱发脑梗塞。

    医学专家认为,预防“热”中风的措施,除了一般的降温和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热适应差易中风。由于老年人身体的散热机制或热适应较差,不少老年人在多数人尚不觉得天气太热的32℃时,却埋怨天气太热。因此可以说不热也喊热是容易中风的信号。专家提醒人们注意,这部分“喊热”的人应列为预防“热”中风的重点对象,对有过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病史者,尤其不可掉以轻心。

    不渴也得饮水。由于不显性脱水或天热出汗,一些老年人常常处于轻度脱水状态。由于老年人的口渴中枢比较迟钝,不渴并不等于不缺水。所以,应以每天尿量不少于1000ml为准,量出为入,不渴也得饮水,这样才能保证有充足的血容量使血液得以稀释。

    看似小问题的大问题。天气炎热时,若忽然出现症状轻微的头痛、头晕、半身麻木,不要以睡觉不好或过度劳累等原因自作解释,以为这不是“问题”。其实,这可能是发生中风的先兆,应及时就医。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