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诺贝尔奖

病原微生物研究的惊喜 诺贝尔科学奖点评

时间:2005-10-20 08:27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bioguider 点击: 392次
  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长高福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用“惊喜”表达了许多业内同行的心情。  

  高福的“惊讶”在于,在病原微生物研究已经不再占据基础研究主流位置的今天,一个小小的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能够获得科学的最高奖。“喜悦”则源于经过“SARS”、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等传染病的“考验”,世界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似乎曾经平静下来的病原微生物,关注传染病。更重要的是,诺贝尔奖的评选往往透露了一个研究的新方向、一个信号,势必引发全球科技界的资源重新向这一冷清多年的研究领域集结,从而导致世界各国,也包括中国在内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政策发生积极改变,对预防禽流感无疑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从更广泛的视野来评价今年的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再次印证了它所倡导的“鼓励出奇”这一科学研究理念。1982年前,医学界始终认为,是情绪与神经紧张、工作压力等导致了胃病,有“胃是人的第二张脸”的说法。因此当沃伦于1979年首次注意到幽门螺杆菌时,与传统的医学教条格格不入。时隔20多年,在接到获奖电话通知后,现年68岁的沃伦对当时的艰难研究状况仍记忆犹新:“改变那种是因为压力和其他因素引起(胃溃疡等疾病)的想法,是如此难以进行,几乎没有人相信那真的是因为细菌引起的!”为了证明致病机理,沃伦的合作者马歇尔还曾喝下了含有病菌的溶液,结果大病一场。两人“固执己见”的创新精神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也赢得了科技界的尊重。  

  高福透露,在诺贝尔奖公布之前,人们普遍看好已经获得了“艾伯特—玛丽·拉斯克基金会奖”的DNA“指纹识别”和干细胞研究领域。相对于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和干细胞等尖端研究成果,1982年发现的幽门螺杆菌可以说是最“平民化”的成果了。因此获奖消息一公布,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甚至引发了一些争议。但人们也不得不承认,正是在马歇尔和沃伦的发现发表后,全球范围内相关研究急剧升温,通过人体试验、抗生素治疗和流行病学等研究,幽门螺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所起的作用才逐渐清晰起来,科学家对该病菌致病机理的认识也不断深入。目前,医生已经可以通过抗体试验、内窥镜检查和呼气试验等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正如评委会在颁奖公报中所说,“胃溃疡终于不再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慢性疾病”,而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酸分泌抑制剂就可治愈的疾病”。马歇尔和沃伦的发现,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胃病的认识,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  

  胃溃疡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定论,启发了科学家的思维:微生物在风湿性关节炎等发病中是否也起到作用呢?有关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和一些淋巴肿瘤发病之间的联系,目前也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虽然这些研究目前尚没有明确结论,但正如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所说:“发现幽门螺杆菌加深了人类对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间关系的认识。”  

  幽门螺杆菌似乎对人类“情有独钟”,人是这种病菌的惟一自然宿主。据估计,全世界约50%的人胃部都“藏”有幽门螺杆菌,但只有极少数受感染的人会患上胃溃疡等疾病。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主任邹全明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言语之间充满了兴奋,他所领导的课题组攻关十余年的“幽门螺杆菌疫苗”在近期有望投入商品化生产。发现该菌的两位同行荣获诺贝尔奖,无疑对他们的研究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他表示,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获得诺贝尔奖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或多或少受着幽门螺杆菌的危害,与SARS、禽流感等烈性传染病相比,该菌隐藏在胃的粘膜部位,发病过程也是渐进性、缓慢的,因此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与欺骗性。中国是胃病大国,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高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也很高,因此二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我国每年有20万人因胃癌死亡,位居因癌症死亡人数的前两位。  

  人们曾经认为抗生素就能有效控制绝大部分传染性疾病,但SARS、禽流感的爆发使问题变得严峻了。鉴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广、危害大,用抗生素治疗易产生耐药性、且疗程较长,邹全明的课题组从1987年开始研究幽门螺杆菌疫苗,希望从预防入手,造福人类健康。令人欣慰的是,这一课题获得了科技部“863计划”重要科技计划的支持,在相继完成了一、二期临床试验之后,2004年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预期明年可投入生产。据邹全明介绍,他的课题组在国内有关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单位中进展是最快的,国际上也有一些同行在进行疫苗研究,但也仅处于二期临床试验。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1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