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发展心理学第四节 中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时间:2008-11-09 05:22来源:生物导航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450次
  •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人在一生发展的进程中,各个发展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课题,即由一个时期过渡到另
    一个时期所必须完成的学习或训练。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发展课题。学者指出,人生的
    发展课题是“个体所必须学习的各种各样的课题”,它“在人的一生中的各个时期产生,如
    果此一课题能得以圆满实现的话,不仅给个人带来幸福,也为下一课题的成功奠定基础,
    倘若失败,不仅造成个人不幸,社会也不认可,更为以后的课题实现带来困难。”(张日异,
    1993)
    5.青年期的发展课题
    我国学者(张日异)1993年以多年研究成果为依据,并参考已有的发展课题,提出如
    下十项青年发展课题:
        第一,对身体的发育及其变化予以理解和适应。
        第二,从精神上脱离家庭或成人而自立。
        第三,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完善作为男性或女性的性别角色
        第四,对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对异性关系的适应。
        第五,学习如何认识自我和理解自我。
        第六,学习如何认识社会和对待社会。
        第七,学习并确立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八,学习并掌握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第九,做选择职业和工作的准备。
        第十,做结婚和过家庭生活的准备。
        在设定各个时期的发展课题时,要以生理发育、社会要求和心理发展水平为依据,在
    综合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来。青年期的发展课题代表着青年人格发展的成熟目标和社会对青
    年的综合要求,也反映着青年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青年在解决和实现所面临的各种发展课题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
    难。他们也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理解自我,理解成人并步人成人
    社会,从而结束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极为重要的发展任务,同时也就又进入了另一个新的
    发展里程。
    第四节  中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心理变化特点
        中年期是人生历程中的中间阶段,一般指35---60岁年龄区间。中年期是生理的成熟期,
    心理的稳定期,又是从青年期向老年期转化的过渡时期。“中年实际并无显著的生理界限,且
    各人之身心状态不同,个别差异颇大”,“本期之成人,多已成家立业,生活较为安定,且能脚踏
    实地;虽其体力与精力已不如壮年期之充沛,但身心相当健康而稳定,刃岁以后,始略有衰弱
    之感”(吕俊甫,1982)。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既能体现出乎稳性,又表现出过渡期的变化
    性。中年期是长达25年之久的漫长的人生路程,其前期,多以成熟和旺盛为主,同时伴有新
    的变化特征,后期往往以变化为主,同时还维持某些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平稳的特征。

    一、中年期的生理变化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161
        中年期的生理发展介于青年期和老年期之间,青年期是生理发展达到成熟的时期,是
    生理功能旺盛的时期,老年期是生理组织和器官的老化期和生理功能的退行期,中年期则
    是生理成熟的延续阶段,又是生理功能从旺盛逐渐走向退化的转变期。
    .  (1)身体变化
        中年期的身体变化表现在体重增加,身体发胖,头发逐渐变白并变得稀疏,面部、颈
    部、手臂等处的皮肤也渐粗糙。各种感觉器官及其功能也在发生变化,脑和内脏器官也逐
    步走向退化。各种感觉器官及其功能都在发生变化。
        (2)更年期
        在发展心理学上所说的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
    明显改变的时期。更年期的年龄在50岁左右,有女性更年期和男性更年期,女性更年期的
    年龄早于男性。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衰老过程的起点,同时又可称为“第二个青春期”。
      ①女性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是指从妇女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消失的时期,也就是妇女绝经前后的
    一段时期。多数妇女的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期间,一般延续8—12年(程学超,1991)。
        女性更年期的特征是:女性的第二性特征逐渐退化,生殖器官慢慢萎缩,与雌性激素
    代谢有关的组织渐渐退化;出现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的一些症状,往往表现为“妇女更年
    期综合征”,其症状多种多样。这些症状是由生理内分泌改变因素引起,又受心理和社会因
    素的影响。
        更年期是中年期妇女生理变化的自然现象,经过生理和心理的调适,
    衡,便可顺利渡过这一必经的转折期。
      ②男性更年期
      男性更年期是性器官开始萎缩,性功能由旺盛到衰减的变化过程。
    重新达到身心平
        男性更年期的主要表现特征:性功能降低;伴有植物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也常表现
    出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
        更年期给中年人生理和心理上带来一些障碍和适应上的困难,只要正确认识、重视预
    防、主动地进行科学调节、保持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以达到身心和谐平衡,就能轻松地
    迎接人生的“第二个青春期”。
    二、中年期的心理变化
      ①感知觉变化
      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感知觉出现最早,也最先开始衰退。中年前期人的感觉比较
    灵敏和稳定,中年后期各种感觉能力都开始减退。人过40岁以后视敏度和视觉感受性逐渐
    下降,听觉阈限也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
      ②智力变化

    ·162·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期的智力不可避免地会逐渐发生变化。对此,不同智力发展理
    论的观点也不一致。按两类智力——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的发展模式,中年人的智力变化
    有上升和下降两种趋向。
        中年期流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缓慢下降。这种智力水平的下降与组织信息能力以及在
    工作记忆中保持信息的能力密切相关。这些能力下降的物质基础是中年期的神经生理的变
    化。
        中年期的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继续上升。中年期的经验日益丰富和知识不断提高是
    晶体智力继续呈上升趋势的基础。
        ③中年期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变化不仅与人格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
    系,而且与人格发展水平也密切相关。中年期的人格结构保持着相对稳定性。中年期的自
    我意识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变化的倾向性。按照荣格
    的理论,人到中年,特别是进人中年后期更多地表现出内倾性的特点。从个体心理发展过
    程看,青年期以前的社会化过程要求个体适应外界社会环境,从而也要求他们的心理活动
    多指向外部,指向他人,所以他们的意识倾向也更多地表现为外倾性。中年后期需要寻找
    自我意识的平衡,再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他们变得老练持重,遭遇挫折时能够反思,
    对待成绩能够依据确定的目标进行适当的评价,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和期望适宜地调整自
    己的奋斗目标。因此,到中年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倾向逐渐转为朝向内部。
    三、中年期的发展任务
        中年期是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社会向个体提出最多要求的时期,因此中
    年期的发展任务来自于社会的要求;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中年期是人生发展历程
    的第七个阶段,其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创生感(也称繁衍),避免停滞感,这种发展任务
    主要来源个体内在的发展变化。
    哈威格斯特(RobertHavighurst,1972)把中年期的发展任务归纳为如下七条:
    (1)履行成年人的公民责任与社会责任;
    (2)建立与维持生活的经济标准;
    (3)承受并适应中年期生理上的变化;
    (4)同配偶保持和谐的关系;
    (5)帮助未成年的子女完成他们的发展任务,使他们成为有责任心的、幸福的成年人;
    (6)与老年父母保持密切的适应关系;
    (7)开展成年人的业余、休闲活动。
    第二单元  老年期的心理变化
        老年期(也称成年晚期),一般是指60岁以后的人生阶段。这一时期是走向人生的完
    成阶段,也是追及作为人的生活价值的最后时期。

    发展心理学
        过去老年学多属社会科学的研究内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日
    益增加,老年期的心理变化从理论到应用都受到重视,成为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对老年期心理发展变化的不同观点
        对老年心理的变化,研究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主要的有老年期是“丧失期”和“毕
    生发展观”两种。
      (一)老年丧失期
      传统的观点认为,老年期是在人生老化之前,一生获得的丧失的时期。这里主要指:
    “心身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和“生活价值”的丧失。这些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
    的内容的相继丧失,被认定是老年期的基本特征。
        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把老年的心理变化描写成只是不断老化和衰退,而没有发展。其
    主要依据是:把人作为生物有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机体的衰退
    而衰退;认为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的;认为年龄(即时间)是心理发展或衰
    退的根据,而且是普遍适用的。
      (二)毕生发展观
      自从巴尔特斯(B.P.Bdtes)等人提出毕生发展观以来,对传统的老年心理学观点予以
    很大的冲击。
        毕生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个方
    面结合而成的;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也有差异,发展较早者(如感知觉),
    减退也早,发展较迟者(如逻辑推理),衰退也晚;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即由于
    生活条件和经验的变化,个体心理发展也会出现发展形式的变化;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
    多种,其中主要有成熟(年龄阶段)、社会历史文化、非规范事件,且三者之间相互作用。
    年龄并非影响心理发展的惟一要素。
        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就是儿童期发展迅速,中年期有所减速但较为平稳,老年
    期走向衰退。这一发展趋势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对这一趋势的描述,特别是对老年期心理
    变化倾向的描述,是老年心理变化基本特征的反映。毕生发展观强调了老年阶段心理变化
    积极的因素,强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衰老的同时,突出了发展的连续性和各个阶段都
    有增长的特点。但是前者在肯定了老年心理衰退的大趋势的同时,对积极的、还在发展的
    方面缺乏重视,后者则在强调积极发展的要素的同时,对一般的发展变化(有退化)趋势
    的重视有所欠缺。应该在肯定老年心理基本变化趋势的前提下,对那些能够延缓老年心理
    衰退,助长某些心理机能发展的要素予以足够的重视,并科学地、正确地看待老年心理的
    发展变化。
    二、老年期的认知老化
        认知老化是当代老年心理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关于认知老化规律的研究颇受重
    视。在认知老化规律的研究中,年龄因素与教育因素同认知速度、工作记忆与非速度认知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之间的效应关系成为阐明老年期认知老化规律的重要环节。学者们(李德明,2000)发现,
    年龄因素和教育因素在认知老化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两者的效果相反,教育因
    素起正影响作用,年龄因素起负影响作用。
        (一)年龄因素对认知老化过程的影响
        年龄因素在老

  •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