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生物技术 > 技术进展

德国生物技术研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时间:2009-03-09 12:46来源:内蒙古科技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86次
        德国目前有大约600家生物技术企业,数量为欧洲第一。其中83%是“卫生制药行业”(“红色生物技术”),10%是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绿色生物技术”),13%从事工业生物技术(“白色生物技术”)。  

        从经济上计算,生物技术生产工艺和产品有关的企业产生的GDP占德国GDP总量的15%左右,从业职工占17%。  

        德国政府希望德国能成为欧洲生物技术的基地,不仅生物技术企业数量,而且产品销售额和从业人员数也要达到欧洲第一。  

        一、总体目标及发展战略  

                德国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的发展总体目标是:  

                保障和改善人类健康。  

                改善环境保护。  

                提供新的生物工艺和产品。  

                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政府的生物技术发展战略将针对创新链的每个环节,把加强基础研究作为创新的基础,把加强科研成果技术转让作为应用的条件,不断提高公众对生物技术的认知程度,通过国家和国际合作计划培养生物领域的年轻领军人才,保证生物学科的长期发展。所有国家科技计划要有利于建立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德国政府将通过研究找出目前阻碍生物技术发展的障碍,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二、对现状的分析  

                联邦教研部在有关报告中对德国生物技术发展的优势、弱点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作过分析。  

                优势:  

                基础研究强,知识储备雄厚。  

                科研人员素质高。  

                具有先进的科研设施和进行技术转移和创建企业的基础条件。  

                众多的中小企业和跨国大企业涉及所有生物技术应用领域。  

                弱点:  

                生物制药的创新落后于美国、英国和瑞士,缺乏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纵向开发合作。中小企业对先进的生物制药工艺接受慢。  

                新企业创业者常常缺乏企业管理的经验。  

                在科技界、经济界之间缺乏专业人员流动。  

                缺乏对创业初期投入的私人风险资本。  

                政府对生物技术审批过程过长。  

                挑战和机遇:  

                由于公众对绿色生物技术在食品、农业方面应用认知度不高,需要改善绿色生物技术的发展环境。  

                吸引生物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不断加强。  

                制药和食品产业的大企业迁往国外会引起生物技术潜在用户减少。  

                制药专利生产许可证大多在国外发放,使得德国生物技术转移到国外产业化。  

                中低档技术及产品如发酵、抗生素等面临来自亚洲的竞争。  



                三、政策和措施  

                为了加快德国生物技术的发展,联邦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1.  加强基础和应用科研,提高创新能力  

                (1)通过基因研究分析微生物、动植物及人类的基因构成;  

                (2)通过系统生物学用计算机模拟研究生命过程的动态数量变化;  

                (3)通过分子医学研究解释人类疾病的分子基础;  

                (4)通过对应用基础的研究以及加强科研机构的实力来开发化工、食品、农业、医药方面的创新能力。  

                2.  利用白色生物技术和纳米生物学的发展机遇  

                据估计,白色生物技术在全世界有500亿欧元产值。德国在白色生物技术方面是世界领先的,已经大规模地用于工业生产。联邦教研部开展了一项“生物工业2021”专项计划。为了促进生物技术结构调整,教研部还通过竞争,对白色生物技术工艺及产品开发有优势的生物技术密集区进行资助。  

                近年来,在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交叉的领域兴起了纳米生物技术。它在有生命和无生命的自然界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使生物学进一步进入了微观世界。例如,纳米结构表面用于生产生物活性的人造器官,纳米颗粒用于局部生物物质交换,纳米传感器检测早期蛋白质浓度变化等。联邦教研部为此开展了“纳米生物学”专项研究。  

                3.  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联邦教研部开展一项“生物技术的未来”专项活动,通过竞争把国际上的生物技术顶尖人才吸引到德国,使他们在德国建立自己的研究团队,独立开展创新课题研究并创立自己的企业。  

                因为研究人员提供的科研成果往往不具备技术可行性,“生物技术企业”专项将资助生物技术科研成果向原型、样机阶段转化并进行市场可行性研究。创立生物技术新企业还可以从联邦经济部高技术创业基金中得到支持。  

                4.  加强生物技术领域与经济界和公众的交流  

                为了使生物技术健康发展,不仅要讨论其中的风险,也要看到其中的机遇。针对德国目前公众对生物技术的不了解及恐惧,政府将加强与公众的沟通,要对下列问题进行宣传,如:德国不利用生物技术的机遇会承担什么样的风险?德国能否退出生物技术某些领域的研究?生物技术的局限性在什么地方?  

                5.  改善相关法律环境  

                除了必要的政府资助,提高德国生物技术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法律环境。要创造这样一个法律环境,使生物技术的风险防范、伦理界限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科学研究自由之间的对立得以消除。德国政府认为,基因技术法律应该利于基因技术在经济和医学领域的利用,并能促进有关科研。  

                为了给基因技术科研、开发和试验制定一个法律和伦理的规范,以保证人类生命和健康不受损害,德国早在1990年就制定了《基因技术法》。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技术法》要不断进行相应的完善、修订。最后一次《基因技术法》的修订是在2007年底完成,并于2008年1月1日生效。  

                2002年7月1日生效并于2006年11月进行最后一次修订的德国《干细胞法》,使得德国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在伦理允许的范围内得以继续开展。  

                6.  经费资助  

                德国联邦政府每年对生物、生命科学的研究经费大约8亿欧元。其中6.5亿欧元是由联邦教研部掌握,大部分用于支持国家生物研究机构运行,支持项目的经费大约每年1.8亿欧元。此外,其他政府部门也有少量经费,如:农业部对于可再生植物原料科研的支持。  

                7.  国际合作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