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名人讲坛

蒲慕明所长在神经所2008年会上的讲话

时间:2009-06-22 10:10来源:神经所 作者:bioguider 点击: 819次

(2008年12月26日,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早上好!今天是神经所2008年年会,今年的年会与中科院遗传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有30位老师和同学们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在座的还有从上海其他单位来的老师和同学们,欢迎大家!从北京来的有几个研究组虽然不是从事神经科学研究的,但是大家应该都能够听懂他们的报告,而且可以交流,这是向其他领域学习的一个好机会。神经科学是一个非常杂的交叉学科,就是在神经所的24个研究组中差别也很大。现在神经科学界有一个普遍现象, 就是研究分子、细胞、发育几方面的之间交流没有问题,而与研究神经网络、行为、认知的交流有非常大的困难。用从上而下(top-down approach)和从下而上(bottom up approach)研究方法的,听不懂彼此的工作,自成一个群体,而两个群体之间没有交流。希望我们神经所能跨越这一隔阂,能够交流,讲的东西彼此能够听得懂。今天的会议是一个很好的训练,你必须记住在座很多人可能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所以你需要把背景交代清楚。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建立的实验系统是怎么回事?至少要把大的框架讲清楚,让别人虽然细节听不懂,但大致知道你在做什么,这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神经所2008年度回顾

首先回顾一下神经所2008年的进展,对所外其他单位也许是一个参考。神经所今年第一件大事是在五月举行了一次研究组长评估。神经所新进研究组长在四年后有一次评估,通过两次评估以后就可以改成六年评估一次。第一次四年评估我们叫做中期评估(mid-career review),相当于为达到美国大学终身职位(tenured appointment)前的中途评估,评估的目的是看研究组的工作进展、研究系统是否很好地建立起来。研究成果的多少并不是特别重要,关键是研究课题和工作的质量和潜力。神经所对新进研究组长的第一次评估事实上比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中期评估还要严格和彻底。对每个研究组长我们从国外邀请六位同行专家通讯评审(对研究组长匿名),加上从国外邀请的著名科学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到神经所来实地评估考察。委员会针对每个研究组都有两名(主审和副审)专家(primary and secondary reviewers),要求他们在到达上海实地考察之前就已经审阅过研究组的书面材料和通讯评审报告,并撰写评审报告草稿。通过二天的实地评估,以及与评审委员会其他成员的讨论后,主审和副审对草稿再做修改,最终完成总结报告。报告包括对研究计划、研究方向的具体批评和详细的建议。所长根据他们的总结报告来决定组长是否通过评估,决定是否续聘四年。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今年参加评估的四位组长都成功地通过了评估。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这个评估不只是对研究组长的评估,也是对整个研究组工作的全面评审,成功通过意味着研究组的所有成员、包括所有同学的努力都得到了认可,我们向这四个研究组祝贺!

第二件大事是神经所研究组长的招聘。今年新建立了五个研究组,包括吴思的神经信息处理研究组、吕海东的脑功能成像研究组、张鸣沙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组、焦建伟的神经干细胞研究组、胡海岚的神经环路与行为可塑性研究组。这五个组都是今年完全到位,有的组已经开始工作。从这五个组可以看到我们目前招聘比较有针对性。在朝着系统、认知和神经干细胞等神经所比较弱的方向进行布局。

第三件大事是神经所在五月召开了国际顾问委员会和在十一月召开了理事会会议。神经所顾问委员会是由国外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组成的,理事会是由国内知名的科学家和科研管理领导组成的。这两个委员会对神经所的科研发展、行政管理等都表示了赞许,但同时也指出了神经所在发展过程中一些非常关键的缺陷、以及神经所要达到世界一流科研机构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首先,两个委员会都指出神经所的组长尚未建立起国际声誉。只有在一些研究组长成为各自研究领域中的领袖人物,神经所才能达到国际一流的标准。他们进一步指出了神经所一个严重的缺陷,即很多研究组没有一个有系统的研究计划(coherent research program),用一句顾问委员会概括性的话:“许多实验室往往没有一个统一的研究计划,把重点放在一个大问题上,而是从事多个相关性少的研究方向,没有一个具体的长期目标”。委员们特别关注这点,我也希望各个研究组好好地考虑这个问题。希望2010年顾问委员会会议能看到神经所在这一点上有所改进。第三点他们指出了神经所博士后研究水平的人员太缺乏,没有博士后培养规划,也没有很好的招聘计划,我们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第四点是关于研究生的教育问题,他们觉得研究生的各种考核委员会做得很不错,但认为我们学生对国际上相关学科的了解都是通过上网、通过读文献了解来的,没有亲身经历。所以建议我们的研究生应该多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课程。这点我们已经在尽量做,但是做得还不够。所以今年我们制定新规定:要求每一个研究生在毕业之前有一次机会出国参加国际会议。现在我们组长出国机会很多,但是同学们出国机会很少,国际顾问委员会要求同学们也都能够参加国际会议。我个人的意见是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的最佳时间是论文研究的中期,当这个学生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并已完成了一些原始工作,以海报的形式在国际会议发表工作成果(尽管文章尚未发表)。事实上,同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大大有助于论文的后期工作和文章发表的质量。关于在同行中报告未发表的结果的争论,我以后会专门谈。最后一点,顾问委员会指出我们的动物房条件还是达不到国际水平,实验动物的条件还需要加强。委员会指出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灵长类的模式动物,灵长类研究设施需要进一步改善。

第四件大事就是11月神经所应中科院路院长的要求做了神经所下十年的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得到科学院领导的肯定,并且开始全面落实。这个计划包括下面二个关键点:第一,神经所要继续扩大体量,以每年增加三个研究组的速度,争取到2020年达到50 个研究组。这50个研究组分成四个部门(Division):分子与细胞神经生物学部门、发育神经生物学部门、系统认知神经生物学部门、脑疾病机制部门。到2020年每一个部门将有10到15个组,这样我们在每个学科方向上都有一个相关的完整的团队,可以解决神经科学各个领域的问题。第二,在这四个部门发展的同时,我们要建立一个脑疾病研究中心(Center for Brain Disorders),这个中心将主要利用灵长类动物为模型,基于神经系统的基础研究,对脑疾病和脑创伤的模型进行研究。这个中心将使神经所在基础科学研究得到的成果能够应用到对社会有益的方向。简单地说,我们的计划是在2020年能够真正达到世界一流的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假设在2020年时请国际神经科学家指出世界上最好的五个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或研究所,我希望他们会提到上海神经所,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

口头交流(Oral Communication)的重要性

下面三天的会议,我们根据研究组的大小和到位时间,给了每个组30到45分钟,大部分报告都是由学生来做,15分钟一个,我知道很多同学都花了很长时间来准备这个报告,有些同学会用英语,这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机会。知道怎样表述你的工作与知道怎样去做研究工作是同等重要。我不是说吹嘘浮夸,而是能把你的工作的基本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清晰地表述,让他人完全了解你的工作。从事科研的乐趣常常是来源于表述你的研究结果。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新现象,当然你会有乐趣,但是另一个乐趣源于与同行的交流。一种交流是发表你的论文, 当你的论文被同行认同,认为你的工作是有趣的有意义的,并引用你的论文时你会感到乐趣;还有一种交流就是在学术会议上做报告,当同行说你的发现很有意思、说你讲得很好时你也会感到乐趣。事实上同行对你的评价也是科学生涯中乐趣的主要来源。我的同事Gunther Stent (不幸今年过世了) 有一次跟我说他的感受,他说“假如把我放到一个孤岛上,给我无尽的资源让我做研究,没有任何机会跟别人交流,我是不会做研究的,我做研究的目的是要做出成果以后,能够有人听我讲这项研究是怎样有意思,没有这个回报我不干”。科学研究是一种社会行为,你要将你从事的工作非常有效、有逻辑性地、切中要点地告诉别人,这个能力是从事科研的人非要学会不可的。所以大家要重视口头报告。这几天的会议是个好机会。

如何学习、加强口头交流能力

平常应该怎样学习、加强口头交流能力呢?第一个就是好好利用研究组组会(lab meeting)的机会,虽然这不是正式的会议报告,只面对自己的研究组,但是你也要认真地去做,就像做正式报告一样,展示的图要好好准备,甚至在报告之前自己先练习。第二,平时在实验室要多跟实验室内外的同学交流、谈科学,就是谈你现在做的内容,有问题你要讲出来,每次讲问题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要求自己讲得简洁、扼要,这是有意识地自我训练的过程。第三,从与来访的科学家午餐座谈的机会中练习。我们现在午餐座谈的做法是很有其意义的,这不是“免费午餐”,你是有任务的。在去之前你至少要看看报告人的简历,读一篇他的代表论文,不能只是坐在那里吃、不讲话,每个人至少要问一个问题(当然希望问题多的同学也要有一点节制,给别人一点机会)。借各种机会练习怎样介绍你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你是否能用一、两分钟的时间把你的工作讲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怎样做这个工作?最近得到什么结果?当来访者问你做什么时,每个人都可以很快地讲清楚。来访者进一步问你一个问题时,你能清楚地、正确地回答问题,这个技能必须要经常练习学会的。我们现在报名参加座谈的情况是:有名气的来访者很多人都争着要报名;比较没有名气的报告者,报名的人就少了。我觉得来访者虽不是非常杰出的科学家,还是有很多东西你可以学的。我们的组长也是一样,我在这里请求组长们,有来访的科学家时,腾出时间和他们见面,每个星期至少见一个来访者,不管他是不是跟你同领域,哪怕你对他的研究领域没有兴趣,你也跟他交流,谈你的工作,问他的意见。借这个机会也能够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这种机会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与从国外来的杰出科学家交流,让他知道你的工作,留下深刻印象,说不定下次他组织国际会议时就邀请你去做学术报告。否则除非你有突破性的发现,像Yamanaka 那样把iPs做出来,一下子就从默默无闻到国际知名。大部分科学家的名声是怎么建立的?就是靠交流。你要出一系列的高水平论文,还要不断地跟同行的科学家交流,才能建立在你自己研究领域里的声誉。对同学来讲, 现在申请国外博士后职位时常要求电话面试(phone interview), 电话面试就是要听听你介绍你自己的工作,你能正确、简明地解释你的工作吗?问你问题时你是怎样回答的?回答的反应是否敏捷?是不是答到了要点?你问他的问题是不是切题?是不是扼要、清晰、适当?从这种交流就能决定要不要接受你。你必须要有这个能力,才能进一个好的实验室。这种能力是怎么来的呢?就是靠随时随地抓住机会去练习!

如何选择研究课题

下面我要讲今天的主题,就是关于选择研究课题。选题是每个科学家随时要面临的。怎样选题?选题以后怎样进行?什么时候应该放弃课题?选题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选的题目不好,浪费了时间和资源,到最后成果有限。事实上,要解决一个没有意思的小问题与解决一个重要的有意义的问题,常要花费同样的时间和资源。那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更有意义的问题呢?

怎么决定你的研究课题是否有意义?送论文发表,审稿回来经常会有下面的评语:“This work offers no significant conceptual advance”, “….mere technical improvements” “….incremental over previous publications”, “….superficial”, “….not of broad interest”….论文被拒常常就是这些原因。简单地讲,当你选择你的课题时,你是否或多或少地能确定当你完成课题后同行对你的工作是否会给予上述批评? 换句话说,一个好的课题不只是简单延伸你自己或其他人已发表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技术改进,而是有实现概念性突破的潜力。我不是说你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发表文章,我想说的是你的工作的科学意义最终将由科学界同行的意见决定。这是大家公认的标准。因为总不能让你一个人说了算。你说我就是为了好奇心来做科学研究,不管我的工作是否重要。本来做科研有好奇心是关键,别人说不重要的我认为重要,这不是显示自己有独创性吗? “为什么我们要在意别人怎么想?”(What do you care how other people think?) Richard Feynman如是说。但是Feynman是独特的伟大科学家,你有没有Feynman的能力不理会别人的意见呢?就算你有能力,你要做自己认为是有意义的工作,你能否自己资助你的研究工作在自己家里做呢?现在的实验科学是需要社会来资助你的工作,你必须要得到社会、同行的认可,需要大家认同你的工作是值得资助的。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