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生物资源 > 考研考博 > 笔记

植物学课程指导

时间:2005-12-30 20:56来源:Internet 作者:bioguider 点击: 1624次

《植物学》课程学习指导(一)
一、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植物学是中央电大农科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一)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二)植物界的类群
(三)被子植物的分类
(四)植物与环境
二、教学要求主要包括一下几点:
(一)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1.形态解剖部分 主要掌握种子植物的根、茎、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
2.植物的基本类群部分 主要掌握七大类群的基本特征,代表植物和起源演化。
3.被子植物分类部分 主要掌握分类单位、学名、形态结构的演化规律,重要目、科的特征及起源和演化。
4.植物生态 主要掌握生态条件、植物群落、生态系统。
(二)培养的基本技能
通过实验裸的学习应培养的基本技能是:1.显徽镜的使用。2.徒手切片制作。3.植物绘图。4.植物标本采集和制做。5.植物检索表的使用。
本课程全面复习的内容包括:绪论;第一编,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第二编,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第三编,被子植物分类;第四编,植物的生态 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七个必做实验。下面将按各章顺序进行学习指导
绪 论
一、本章主要内容:
(一)生物的分界及植物界的主要类群及特征
最早将生物界分为两界系统,包括动物界和植物界。以后相继分为三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四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和原生生物界(或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五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
植物界通常划分为七个大类群,即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们的体形大小、形态结构、寿命长短、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所各不相同,共同组成了形形色色的植物界。
(二)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主要作用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太阳的光能,把简单的有机物—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复杂的有机物——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其过程可简单写成:
光能
CQ2+H2O [CH20]+O2
叶绿素
光合作用的主要意义是:1)把简单的无机物(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复杂的有机物(碳水化合物)。2)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3)释放出氧气。
2.矿化作用:复杂的有机物,经过非绿色植物(菌类)的作用,被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矿物质),这一过程称为矿化作用。
矿化作用的主要意义是:1)将有机物分解简单的无机物。2)使大气中的碳素、氮素得到平衡。3)植物体内的磷、钾、铁、镁、钙及各种微量元素通过矿化作用,在植物体和土壤之间循环。
(三)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主要是反映在它对大气、水域、土壤的净化作用上
(四)植物学学习的内容及方法
1.植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有: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
2.植物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观察、比较、实验。
二、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为 :
1.生物界的五界系统
2.植物界七个主要类群及主要特征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及矿化作用
4.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三、本章思考题:
1.植物的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什么光合作用和矿化作用?它们在自然界中各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说,植物对环境具有保护作用?
4.如何学习植物学?
第一编 种子植物的形态与解剖
第一章 种子与幼苗
一、本章主要内容:
种子:是种子植物所特有的繁殖器官,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凡是由胚珠发育形成的种子才是真正的种子。(小麦、玉米、水稻、高梁和向日葵的籽粒,也常被称为“种子”。际上是果实,因为它们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
种子植物的生活史:从种子播种、萌发,经过‘定的生长发育阶段便开花、结果,产
生新的种子的过程,称为种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一节 种子的结构
一、种子的结构:植物的种类不同,其种子在大小、形状和颜色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但其基本结构都是一致的。都是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
二、胚的结构: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新的植物体就是由胚生长发育而成的。胚是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组成。
三、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的形态:胚根和胚芽的体积很小,胚根一般为圆锥形,胚芽常具雏叶的形态;胚轴位于胚根和胚芽之间,并与子叶相连,一般很短;依据子叶着生的位置将胚轴分为上胚轴和下胚轴,即子叶着生点至第一片真叶之间,称上胚轴,而子叶着生点到胚根之间,称下胚轴。子叶与一般正常叶的功能是不同的,有储藏养料的作用,或能从胚乳中吸收、转化营养物质供胚生长时使用。
四、在被子植物种子因叶数目不同分为: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二个大类。有关这些内容将在以后章节中谈到)。在裸子植物中,子叶数目也很不一致,有两个的如侧柏;有二至三个的如银杏,还有多个的如松树。
五、种子萌发:胚根和胚芽突破种皮,胚根发育成幼苗的主根,胚芽发育成茎、叶部分,胚轴发育成茎的一部分,使胚迅速形成幼苗。
六、胚乳:胚乳是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地方,供种子萌发时胚的生长之用。胚乳的大小在不同的种子中也不同,有些种子胚乳体积较大,占种子的大部分,这类种子叫有胚乳种子。(如玉米、小麦的谷粒和蓖麻的种子)。而有些植物的种子,成熟时不具有胚乳,这类种子叫无胚乳种子,如花生、豆类及瓜类的种子。
七、种皮:种皮是种子外面的保护结构,其性质、厚度随植物种类而异。成熟种子的种皮上常常可以见到种脐,它是种子脱离果实时留下的痕迹(就是种柄和株柄相脱离的地方)。种孔是原来胚珠的珠孔留下的痕迹。有的种皮上可以明显见到种脊,种阜,如蓖麻。
第二节 种子的主要类型
根据成熟种子内胚乳的有无,可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两大类。
一、有胚乳种子: 这类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双子叶植物中的蓖麻、烟草、番茄、柿等植物的种子和单子叶植物中的小麦、水稻、玉米、高梁和洋葱等植物的种子,都属于这个类型。
(一)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这类种子的结构以蓖麻种子为例加以说明。蓖麻种子的种皮坚硬光滑、具花纹。种子的一端有海绵状突起,称为种阜,由外种皮延伸而成,有吸收作用,利于种子萌发。种子被种阜遮盖,种脐不甚明显。在种子的腹面中央,有一长条状隆起,称为种脊,其长度与种子几乎相等。剥去种皮可见到白色胚乳。胚乳占种子体积的大部分,内含大量的脂肪。胚包藏于胚乳之中,其两片子叶大而薄,上面有显著脉纹。两片子叶的基部,有很短的胚轴,连接胚芽、胚根和子叶,胚轴上方是胚芽,下方是胚根(见教材图1—2),番茄的种子也属于双子叶植物有以下乳种子(见教材图 l—3)。
(二)单子叶有胚乳种子:这类种子的结构以小麦种子为例加以说明。
小麦籽实(见教材图1—4)或糙米的外面,除种皮外,尚有果皮与之合生,果皮较厚,种皮较薄,二者不易分离,植物学上称为颖果。从小麦籽粒纵切面(通过腹沟做正中切面)可清楚看到胚和胚乳的相对位置,果皮种皮之内,绝大部分是胚乳,胚很小,仅位于籽实基部的一侧。小麦的胚乳可分为两部分,靠外层是含大量糊粉粒的糊粉层,其内为含丰富淀粉的胚乳细胞。胚较小,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在上方,胚根在下方,中间由很短的胚轴相连,在其内侧,有明显的盾状太子叶一片,与胚轴相连,叫盾片,在其与胚乳相接近的一面,有一层排列整齐的柱形上皮细胞,当种子萌发时,能分泌酶类,分解胚乳所贮藏的养料,并转运给胚利用。胚芽由数片幼叶包围着茎尖的生长锥组成,胚芽之外包被着一个鞘状物,称胚芽鞘。位于胚轴下方的胚根外围也包被一鞘状物,称胚根鞘,起保护作用
二、无胚乳种子
这类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双子叶植物,如落花生、棉花、豆类、瓜类和柑橘的种子单子叶植物,如慈菇、泽泻的种子。
1.双子叶无胚乳种子:菜豆种子的结构 菜豆的种皮有各种颜色,表面具斑纹或无。种子的一侧中央有一椭圆形的斑痕,称为种脐。种脐一端有一圆孔,称为种孔,是种子萌发时水分进入种子的通道,胚根首先从这里突出种皮向外伸长。种脐另一端有一瘤状突起,称为种瘤。种瘤下边有一明显棱脊,称为种脊。胚中子叶两片,肥厚、乳白色,贮藏丰富的营养物质。胚轴较短。子叶着生于胚轴两侧。胚轴上方为胚芽,被夹在两片子叶之间,胚轴下方为胚根。(见教材图 l—5)。
2.棉花种子的结构 棉籽外面黑色的硬壳是种皮,种皮上的毛状物是表皮毛,也就是棉絮(纤维)。棉花的种脐和种孔位于较尖的一端。钝圆的一端较薄,晒种时这部分薄壁细胞被破坏,种子萌发时此处成为吸水和氧气的重要通道。
剥去种皮,有一层乳白色的薄膜,这是胚乳的遗迹。膜内就是胚,二片子叶呈折叠状,胚芽、胚轴包被在子叶之间,胚根的尖端露于子叶外边(图 l—6)。
第三节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种子是有生命的,成熟的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同化和异化作用,就开始萌发,长成幼苗。
(一)种子的休眠 有些植物的种子在成熟后,如果条件适合就能萌发,但也有些植
物的种子却不能立即萌发,需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发芽,种子的这一特性,叫做种子的休眠。
(二)种子的寿命 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的生活力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保持的最长期限。超过这个期限,种子的生活力就会丧失,也就失去了萌发的能力。
二、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发育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开始萌发。经过一系列生长过程,种子的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与此同时,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和伸长,把胚芽或胚芽连同子叶一起推出士面,胚芽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子叶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展开后转为绿色,进行光合作用,如棉花、油菜等。待胚芽的幼叶张开行使光合作用后,子叶也就枯萎脱落。至此,一株能独立生活的幼小植物体也就全部长成,这就是幼苗。
四、幼苗的类型
由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中,由于胚轴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同,形成了不同形态的幼苗,
常见的幼苗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子叶出士幼苗和子叶留土幼苗。
(一)子叶出土的幼苗 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如大豆、棉花、油菜和各种瓜类的幼苗,以及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如蓖麻,都属于这种类型。这类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伸人士中,形成根系。然后下胚轴加速伸长,将子叶和胚芽推出士面,所以幼苗的子叶是出士的(见教材图1—8)。
(二)子叶留土的幼苗 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如蚕豆、豌豆、荔枝、柑桔和有胚乳种子如核桃、橡胶树及单子叶植物种子如小麦、玉米、水稻等幼苗,都属于这一类型。这类种子萌发的特点是上胚轴伸长,而下胚轴却不伸长。所以子叶并不随胚芽伸出士面,而是留在土壤中,直到养料耗尽而死去。如蚕豆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出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由于上胚轴的伸长,胚芽不久就被推出士面,而下胚轴的伸长不大,所以子叶不会被推出士面,而始终埋在土里(见教材图 l—10)。

二、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1.种子:
2.种子植物的生活史:
3.种子的结构:
4.胚的结构:
5.了解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的形态。
6.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结构。
7.种子萌发的过程
8.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9.种皮的外部种脐、种孔种脊、种阜等。
10.根据成熟种子内胚乳的有无,可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两大类。
11.有胚乳种子的结构:以蓖麻种子为例掌握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的结构。以小麦种子为例掌握单子叶有胚乳种子的结构。
12.无胚乳种子结构 以菜豆、棉花种子为例掌握双子叶无胚乳种子的结构。
13.种子的休眠。
14.种子的寿命
15.种子萌发的条件
16.种子萌发的主要过程
17.幼苗的类型:子叶出士幼苗和子叶留土幼苗两种类型。
三、本章复习思考题
1.学习植物各器官的形成与发育,为什么从种子开始,为什么说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原
始体?
2.总结种子的基本结构有哪些?比较有胚乳种子中双子叶植物种子与单子叶禾本科植物
的种子有何异同。
3.种子里有哪些主要的贮藏物质?
4.种子萌发的内外条件是什么?萌发的主要过程如何?从胚发育为幼苗可以见到哪些形
态方面的变化?
5.何谓“子叶出土幼苗”和“子叶留土幼苗”?
《植物学》课程学习指导(二)
             第三章 植物的细胞 

一、本章主要内容
  1.细胞的发现及其意义
  十七世纪英国虎克发现了细胞。十九世纪德国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它从细胞水平提供了生物界统一的证据,证明了植物和动物有着细胞这一共同的起源,也为近代生物科学接受生物界进化的观点准备了条件。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体积微小,直径—般在20—50微米之间,形状多种多样。
  各种植物细胞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都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部分组成。原生质体是细
胞内各种代谢活动进行的场所,因而是细胞结构的主要部分,原生质体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两部分,其中的细胞质又包括质膜、胞基质和细胞器三部分组成。细胞器有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核蛋白体、液泡、溶酶体、原球体、微管和微丝等。此外,细胞中还存在内含物。
其相互关系可见下图:
                     核膜
                细胞核
         原生质体         核仁
                     
                      核质                       
                                                                      
                      质膜
 
   细胞           细胞质   胞基质
                          质体
                          线粒体
                          内质网
                      细胞器  高尔基体
         细胞壁               核糖核蛋白体
                          液泡
                          溶酶体
                          原球体
                          微管
                          微丝
                          (此外还有内含物)

  根据细胞核和细胞器的有无,而将植物界的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植物细胞的分裂
植物细胞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叙述方便,人们将它人为地划分为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有丝分裂一般分为核分裂和胞质分裂。核分裂时,在形态、结构上表现出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如染色体、纺锤丝的出现与消失。核蛋白、核膜的消失与重现等等;细胞质分裂通常发生在后期终了和末期。一个细胞经过有丝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和母细胞相同由两个子细胞;无丝分裂是指间期不经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未四个时期,直接地分裂,形成差不多相等的两个子细胞。
二、本章教材重点和难点
  一、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是本章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学习时应着重掌握它的亚显微结构。 
  (一)细胞质 
  由质膜、胞基质和细胞器三部组成
  1.质膜 细胞质与细胞壁之间的膜为质膜。其厚度在60一100埃之间( 1埃=10—8厘
米),这样的厚度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看到,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质膜,实际上还包含了膜以内的一薄层物质。在电子显微镜下,质膜显出三层结构,内外两侧呈两个暗带。中间夹有—个明带。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类脂,暗带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三层结构成为一个单位的膜,称为单位膜。质膜是一层单位膜,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细胞物质与外界物质的交换,这是因为质膜具有“选择透性”,这种特性表现为不同的物质透过的能力不同。
  2.胞基质 胞基质在电镜下看不出有什么结构,表现为有一定弹性和粘滞性的胶体溶
液。胞基质不仅是细胞器之间物质运输的介质,而且,也是细胞代谢的一个重要场所。许多化学反应是在胞基质中进行的。同时,胞基质也不断为细胞器行使功能提供原料。
3.细胞器 一般认为细胞器是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和微“器官”一般认为细胞器应包含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核蛋白体、液泡、溶酶体、圆球体、微管、微丝等。
在各种细胞器中,应当着重掌握质体(主要是其中的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和核糖核蛋白体等四类细胞器。
  质体 质体分为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是一类合成和积累同化产物的细胞器。其中,叶缘体是绿色质体,含有叶绿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因而是重要的质体。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球形、卵形或透镜形,直径4一10мm。而在低等植物藻类中,则有各种形状,如杯状、带状和各种不规则形状。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内,一个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数目,常多达数百个。靠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它们的外形和大小。然而其内部结构则需在电镜下,才能显现出来、每个叶绿体的外面由双层膜包被,内部有由膜形成的许多个基粒,基粒之间有基粒间膜相联系。基粒和基粒间膜都分布在基质中,而基质则无一定的结构。在叶绿体的结构中,以基粒最为重要,基粒由若干个圆盘状的层片(类囊体)相互重叠而成,基粒的每个层片,叫基粒片层。叶绿体中的色素及许多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定位于基粒片层上。由此可知基粒与光合作用的密切关系。在每—叶绿体内,可能有40—60个基粒,而每个基粒的类囊体层数,则因不同植物和植株的不同部位而差别很大,有10一100片不等,例如烟草的基粒含10—15片,玉米则为15—20片,冬小麦的基粒所含类囊体层数随叶位上升而增多。 
线粒体 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细胞器。它们多呈球状,杆状、也有具分枝或其它形状的。其体积比质体小,直径一般为0.5—0.1Μm。长约1—2Μm。在光学显徽镜下不易辨认,必须用特殊染料染色,才能显示出来。细胞中的线粒体数目很多,例如玉米的一个根冠细胞中,有100—3000个线粒体。在电镜下,可见线粒体外有双层单位膜构成的膜。外膜包被整个线粒体,内膜在许多部位向内延伸,形成管状或片状的内褶,叫做嵴,在两层单位膜之内和中心腔内充满基质。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在内层膜上和基质中有100多种酶,其中绝大多数酶都参加呼吸作用。
内质网 内质网是分布于细胞质中。由膜构成的管道系统,管道以各种形状延伸和扩展,成为各类管、泡、腔交织的状态。有些内质网外面附有核糖核蛋白体,称为粗糙型内质网。另外一些内质网外面没有核糖核蛋白体附着,称为光滑型内质网。
  关于内质网的功能,一般认为它是一个细胞内的蛋白质、类脂和多糖的合成、贮藏及运输的系统。粗糙型内质网与核糖体紧密结合,反映出它的功能是合成和运输蛋白质。光滑型内质网主要是合成及运输类脂和多糖。
  核糖核蛋白体 简称核糖体,是直径为170—230埃的小颗粒。一个细胞中可以有几十万个核糖体。在细胞质中,它们有的以游离状态存在,也有的附着在粗糙型内质网表面上。此外,也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核糖体是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中心。
  细胞的内膜系统和各类细胞器不仅功能上密切联系,而且在结构和起源上也是相联系的。绝大部分细胞器都是由膜围成,各类细胞器的膜在成分和功能上虽具有各自的特异性,但它们基本结构是相似的,都是单位膜。可以认为细胞内各个细胞器是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膜系统在局部区域特化的结果,这个膜系统称为细胞的内膜系统。“内膜”是相对于包围在外面的质膜而言的。
  关于细胞器的范围;存在着不同意见。有人认为细胞核也列为细胞器,有人认为液泡不是细胞器,也有人提出质体、线粒体的外层膜和质膜性质相似,因此不属于内膜系统,也就不应属于细胞器,但上述这些看法都不带普遍性。 
  (二)细胞核 
细胞核是活细胞中最显著的结构,体积轻大,植物薄壁组织细胞中,细胞核的直径一般始35—50Mm,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完全显示出来。在活细胞中可以看到在细胞核外面有—后薄膜,与细胞质分界称为核膜。膜内充满均匀透明的胶状物质,称为核质。其中有—到几个折光性强的球状小体,称核仁。当细胞固定染色后,核质中被染成深色的部分,称染色质,其余染色浅的部分是核液。染色质是细胞中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在电镜下显出一些交织成网状的细丝,主要成分是 DNA和蛋白质。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这些染色质丝便转化成粗短的染色体。由于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主要集中在核内。因此,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在细胞遗传中起重要作用。此外,细胞核对细胞的生理活动,也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二、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本章教材中另一个重点内容。其原因有二。一是有丝分裂是植物细胞分裂最谱遍、最常见的一种各裂方式,应该着重掌握。二是这部分内容中有些概念容易混淆,必须着重弄清楚。 
  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见下表。
   细胞周期     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分    裂    间    期    1.从细胞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之前为分裂间期。  2.这时期细胞内部发生复杂变化。主要是完成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复制结果,每个染色体形成两个染色单体,两个染色单体,两个染色单体各是一条长的细丝呈染色质形态。
  分  裂  期    期   前 期   细胞核内染色质形成染色体,核膜、核仁消失1.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并有规律的排列在赤道面位置上可辨认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中期  1.纺锤体清晰可见2.着丝点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3.可辩认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后期 1.每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成两条染色单体2.纺锤丝收缩将染色单体均匀分为两组,逐渐向两极移动
   末   期 1.到达两极的染色体变成细长丝状的染色质2.出现核膜、核仁3.赤道面位置出现细胞板,逐渐形成细胞壁。最后由一个细胞形成两个子细胞。
  2.有丝分裂的几个概念性问题  
  (1)有丝分裂的开始和结束  有丝分裂从哪开始? 到哪儿结束? 初学者往往认为
是从分裂的前期开始,到末期结束。这当然不对,因为它把分裂间期忽略了。要了解细胞有丝分裂开始和结束,必须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一定周期性。连续分裂的细胞,从—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是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一个连续分裂的细胞,当它形成两个子细胞后,子细胞的细胞核中,开始了染色体的复制,新的一次有丝分裂在子细胞形成时就开始了。
(2)染色质和染色体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和蛋白质,它们之间的不同,不过是同一物质在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在光镜下呈颗粒,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比较集中于核膜的内表面。染色体出现于分裂期中,呈较粗的柱状和杆状等不同形状,并有基本恒定的数目(因植物的种属不同而异)。染色体是由染色质浓缩而成的,内部为紧密状态,呈高度螺旋卷曲的结构。根据染色体组成成分的分析,可知它在细胞间期仍然存在而不是消失,只不过这时它的结构呈稀疏和分散状态。有的部分非常稀疏,因而在光镜下看不到,有的部分螺旋盘绕得比较紧密,因而在适当染色后呈颗粒状,这就是染色质。
三、本章复习思考题
1.简述植物细胞的结构。
2.说明质膜、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核蛋白体和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
  3.简述细胞壁的结构。
  4.说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5. 解释下列术语
 细胞器  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细胞周期
 6.区分以下术语
 染色质和染色体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
植物学  课程学习辅导(三)
第三章 植物的组织
一、本章主要内容
(一).细胞的分化和组织的形成
由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逐渐到细胞的分裂停止,细胞外形伸长,以至形成各种具有一定功能和形态结构的细胞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分化是植物组织形成的基础。
(二)植物组织的类型
具有相同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的细胞群,叫组织。植物的组织有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
分生组织 是具有持续细胞分裂能力的组织,位于植物体生长的部位。依性质和来源
的不同,分生组织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依位置来分,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
薄壁组织 是进行各种代谢活动的主要组织,占植物体积的大部分。根据生理功能的不同,分为同化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贮水组织等。它们共同结构特点是:细胞壁薄,有细胞间隙,原生质体中有大的液泡,细胞体积比分生组织大得多,但大多仍为等直径的形状。
保护组织 是覆盖于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组织,其功能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腾,控制植物体与环境的气体交换,防止病虫害侵袭和机械损伤等。保护组织包括表皮和周皮。
输导组织 是植物体内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组织。主要特征是细胞呈长管形,细胞间以不同的方式相互联系,在整个植物体的各器官内成为一连续的系统。根据运输物质的不同,输导组织又分为两类,一类是输导水分和溶于水中矿物质的导管和管胞。一类是输导营养物质的筛管和筛胞。
机械组织 是对植物起主要支持作用的组织。细胞大都为细长形,其主要特点是都有加厚的细胞壁。常见的机械组织和后角组织。
分泌组织 能够分泌蜜汁、粘液、挥发油、树脂、乳汁等物质的组织,叫分泌组织。分泌组织分为外部分泌结构和内部分泌结构。
二、教材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掌握六类组织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本章主要讲植物的六类组织,每类组织都从概念、结构特点、功能、分布等方面进行
了介绍。
在以后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各章中,要反复涉及各类组织,所以在学习本章内容时,不必作过细的探讨,应该着重掌握各类组织的概念及其细胞特点,以便能清楚地区分它们。尤其是概念,例如分生组织的概念,应该是具有持续细胞分裂能力的组织,而不是“具有细胞分裂能力的组织”。因为薄壁组织在特殊情况下(如创伤)也能进行暂时性的细胞分裂,但不是持续的。机械组织的概念应该是对植物起主要支持作用的组织,而不是“对植物起支持作用的组织”。因为植物体内别的组织有的也起支持作用,如输导组织,但不是主要的,只有机械组织才起主要支持作用。再如输导组织的概念,应该是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组织,而不是“担负物质运输的组织”。因为薄壁组织也能担负短距离的物质运输。
(二)六类组织中应重点掌握输导组织
在六类组织中,分布最广泛的、体积最大的是薄壁组织和输导组织。但薄壁组织结构
简单, 容易掌握,而输导组织结构复杂,不易理解,特别是导管和导管分子、筛管和筛管分子、导管和管胞的区别,不好掌握。
(一)导管分子和导管 导管分子是一个死细胞。成熟时没有生活的原生质,次生壁具有各种各样的木质化增厚,端壁溶解消失形成穿孔。许多个导管分子以细胞的顶端对顶端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导管。
(二)筛管分子和筛管 筛管分子是一个活细胞(成熟时细胞核消失),端壁形成筛板。许多个筛管分子以细胞的顶端对顶端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筛管。筛管为被子植物所特有。
(三)导管和管胞 导管分子和管胞都是厚壁伸长的死细胞,但管胞是个单个细胞,末端尖锐,端壁没有穿孔,上下连接的管胞靠侧壁上的纹孔传递水分。
(四)筛管和筛胞 筛管分子的端壁有筛板,筛板上有筛孔,上下连接的筛管分子以穿过筛孔的原生质丝互相连接。管胞的端壁不特化成筛板,侧壁上具有筛域,纵行相接的筛胞靠筛域互相传送营养物质。筛域上的原生质丝通过的空,远比筛板上的小。裸子植物没有筛管,只有筛胞。





《植物学》课程学习辅导(四)
第四章 根
一、教材主要内容
1.根的形态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
根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分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称为根系。根据这三类根在根系中的存在与否和发育程度,而将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根据根系在土壤中深入和扩展的情况,分为深根系和浅根系。 2.根的结构
根尖的结构 根尖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四个部分。根尖以上部位为根的成熟区。
根的初生结构 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表皮仅—层细胞,位于根的根毛区的最外面。皮层由许多层薄壁细胞组成。分内皮层和外皮层,内皮层细胞的壁上具凯氏带。维管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组成。初生木质部包括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初生韧皮部包含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按照发育的先后,初生木质部分为原生木质部(较早的)和后生木质部(较晚的)。初生木质部在发育过程中是由外向内渐次成熟的(即外始式)。植物的根,依初生木质部束的数目不同,分为二原型、三原型、四原型、五原型、六原型和多原型等类型。初生韧皮部也是以外始式方式发育,即原生韧皮部在外,后生韧皮部在内。侧根起源于中柱销,其位置常与根的类型有关。
根的次生结构 次生结构有两部分,一是次生维管组织(包括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一是周皮(包括木栓形成层、木栓和栓内层)。前者由形成层的活动所形成,后者由木栓形成层的活动所形成。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的组成成分,基本上与初生本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相同,但出现了维管射线。 3.根瘤与菌根
豆科等植物的根与根瘤菌共生,形成了根瘤,植物的根与真菌共生。形成了菌根是高等植物与微生物共生的两种常见的类型
4.根的生理功能
根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功能:从土壤中吸收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合成氨基酸等物质;固着和支持植物地上部分;贮存有机养料。
二、 教材重点
1.根尖的结构
关于根尖的结构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深入理解
(一)从功能和结构统一的角度来理解根尖四部分的结构特点。例如根冠的功能是保护根尖,与此相适应的是细胞排列疏松,容易脱落,或者破碎成粘液,以减少磨擦,而分生区的细胞又能不断进行分裂,产生新细胞来补充。再如分生区的功能是不断产生新细胞,使根尖细胞的数目不断增加,与此相适应的是细胞排列紧密,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厚,为等直径多面体细胞,分裂能力强。伸长区和根毛区的结构特点同样也适应于各自的功能。
(二)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根尖的结构。根尖的各个部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按照原来的顺序向前推进发展的。分生区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断产生新细胞,而分生区靠近根尖顶端的那部分细胞经过分裂间期后,又会继续分裂,保持着分生区的结构和功能。而分生区距根尖顶端较远的那部分细胞,逐渐停止分裂,纵向伸长,并开始分化,逐渐变为伸长区、而原来的伸长区,表皮细胞长出新的根毛,内部细胞发生进一步的分化,发展成新的根毛区。原来根毛区的根毛,陆续死亡脱落,于是原来的根毛区就成为根的成熟部分了。
2.根的初生结构
要以维管柱为重点,详细了解初生结构各个组成部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皮层及凯氏带的功能;理解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外始式发育方式的意义。初生木质部分为原生木质部和后生木质部,要注意二者的导管类型互不相同。 3.根的次生结构
(一)要详细了解形成层、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木栓形成层、木栓和栓内层的组成。
(二)要注意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不同于初生维管组织的特点。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排列位置:次生木质部居内,次生韧皮部居外,相对排列,而初生微观、维管组织的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
2)次生结构中以次生木质部为主,次生韧皮部所占比例很小。而在初生结构中,二者的多少是相同的。
3)在次生维管组织中,出现了维管射线,这是初生结构所没有的。

二、教材难点
凯氏带的作用,是本章教材难点。我们知道,内皮层细胞,在其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有木质化和栓质化的带装加厚,叫凯氏带。凯氏带的作用是控制根内水分、无机盐的横向输导。为什么凯氏带具有这种作用呢?这就需要了解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途径。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条是自由空间途径。这是由胞间隙、细胞壁以及细胞壁与原生质之间凯氏带上,这样,根内物质到了内皮层后,不可能通过自由空间途径、只能通过共质体途径进行运输。这样,水分和无机盐必须经过细胞质膜,才能进入微管柱。由于细胞质膜具有半透性膜选择性渗透的特点,就能控制和调节根内横向物质的运输。
第五章 茎
一、 教材主要内容
1.茎的形态
外形 茎分为节和节间,节上生有叶,茎的顶端和节上叶腋处都生有芽。
芽 芽实际上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的雏体。芽开展后形成枝、花或花序。按芽着生的位置、性质、构造和生理状态等标准,可把芽分为许多类型。按位置分:顶芽、侧芽和不定芽;依性质分: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依构造分:鳞芽和裸芽,依生理状态分:活动芽和休眠芽等。
生长及习性 茎是顶端生长,但有的植物有加粗生长,少数植物还有居间生长。茎因生长习性的不同,而分为直里立茎、攀缘茎、缠绕茎和匍匐茎。
分技 高等植物茎的分枝有二叉分枝、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等四种方式,其中以合轴分枝较为进化。
禾本科植物的分蘖 禾本科的分枝特殊,由茎基部一定的节(分蘖节)上产生腋芽和不定根,由腋芽形成的枝条叫分蘖,分蘖又可产生新的分蘖。
2.茎尖及其发展
茎尖结构 茎尖分为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三个部分。分生区是茎尖顶端半球形的结构,其顶端部分是原生分生组织,由原生分生组织形成原表皮层、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三者构成初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所产生的细胞长大分化,并沿茎的纵轴方向延伸,构成了伸长区。细胞一面伸长,一面进一步分化,在伸长区之后,依次形成各种成熟的组织,构成茎的初生结构,是为成熟区。
二、 教材重点
本教材重点是茎的结构,对这部分内容要着重掌握以下几点:
1.什么是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初生结构 由茎的顶端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所产生的细胞,长大分化形成的各种结构叫初生结构。顶端分生组织包括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由它们形成的初生结构是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在形成初生结构的过程中,茎进行顶端生长。所有种子植物的茎,都具有初生结构。
次生结构 由茎的侧生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所产生的细胞,长大分化而形成各种结构叫作次生结构。侧生分生组织包括形成层和木拴形成层,由它们形成的次生结构是次生木质部、次生韧质部和周皮。在形成次生结构过程中,茎进行加粗生长。在双子叶植物中,木本种类和一部分草本种类具有次生结构,而单子叶植物的绝大多数,都汲有次生结构。
2.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的具体组成
教材介绍了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可以挑茎为例,掌握双子叶植物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的具体组成.以玉米为例,掌握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的具体组成。而裸子植物茎的结构,可分析它与双子叶植物本本茎的异同点,不要求掌握它的具体组成。
3.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中维管组织的比较
二者的组成基本相同,均具木质部、形成层和韧皮部。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组成成分也彼此相似,木质部均具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韧皮部均具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但二者相比,有以下两点不同。
(1) 次生结构中出现了维管射线,而初生结构则无。维管射线由形成层中的射线原始细胞分裂形成,是新产生的组织,它的形成,使维管束内有了轴向和径向系统之分。 (2)次生结构中以次生木质部为主,次生韧皮部所占的比例较小。而在初生结构中二者差别不大。次生本质部多于次生韧皮部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形成层活动时,向内方所形成的本质部细胞远比向外方形成的韧皮部细胞为多。二是新的次生维管组织总是增加在旧韧皮部的内方,老的韧皮部因内方的生长币遭受压力最大,越是在外面的韧皮部,就越早被破坏,到相当时候,老韧皮部就遭受按压,丧失作用。尤其是初生韧皮部,很早就被破坏了,以后就依次轮到外层的次生韧皮部,而木质部则无这种情况。
4.要区分髓射线和维管射线
髓射线和维管射线均为薄壁组织,功能也都是横向输导和贮藏。但要注意二这的来源、位置和树木的不同。髓射线为初生结构,位于维管束之间,它的数目是一定的;维管射线为次生结构,位于维管束之内,它的数目随着次生结构的形成而增加。
5.了解年轮的形成原因
年轮的形成与形成层的活动状况有关。由于一年中气候条件不同,形成层由活动有盛有衰,这就使其所形成的细胞有大有小,细胞壁有薄有厚。因此,不同季节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的形态出现差异,因而出现年轮。必须至于,并非所有的植物都有年轮,有年轮的植物也并不都是一年产生一个年轮,少数种类一年生几个年轮。 6.要区分周皮和树皮
周皮和树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有各自的组成成分。周皮通常由木栓、木栓形成层和拴内层组成;树皮通常指伐木时从树干上剥下来的皮,它包含韧皮层、皮层、周皮以及周皮外方破毁的一些组织。周皮是解剖学的一个概念,而树皮在解剖学上很少用到。
第六章 叶
一、教材重点内容
1.叶的形态
叶的组成部分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
叶的发育过程 开始于茎尖分生区的叶原基。叶原基在发育过程中,其细胞逐渐由原分生组织过渡到初生分生组织。在叶原基形成幼叶的过程中,先是顶端生长,然后是边缘生长,从而形成叶片、叶柄和托叶几个区域。 叶片的大小和形状 叶的形状是指叶片形状、叶缘、叶基、叶尖、叶脉、单叶、复叶和叶序等内容,不同种类的植物,常有很大的不同。
2.叶的结构
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叶的结构主要是叶片的结构,被子植物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一般由一层细胞组成。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般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叶肉是叶片最发达、最重要的组织,由含有许多叶绿体的薄壁细胞组成,在有背腹之分的两面叶中、叶肉组织分为栅拦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由维管束和机械组织组成。 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 与一般被子植物基本相同。但表皮有长方形和方形两种细胞,气孔的保卫细胞为哑铃形,在保卫细胞外侧还有副卫细胞。在叶肉方面,没有明显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为等面叶。
松柏类植物叶的结构 由表皮、叶肉和维管束组成。在叶肉中还有树脂道。
3.叶的生态类型
旱生植物、水生植物、阳地植物、阴地植物的叶在结构上各有特点,形成了不同的叶的生态类型。
4.叶的生活期和落 叶
植物在将落叶时,在叶柄基部形成离层。形成离层的外因是日照的改变,内因是形成了一种促进脱落的化合物——脱落酸。
5.叶的生理功能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二、教材重点
1. 叶的形态部分
是本章的第一个重点。这部分的教材内容很多,主要有叶形、叶缘、叶尖、叶基、叶脉、单叶与复叶、叶序等。叶的这些形态知识,是被子植物分类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时,对其中的每一个形态术语,必须掌握准确;对各个不同的形态术语,必须清楚地区别。要作到这一点,应该联系实际,观察各种植物叶的不同形态,这样就会准确而牢固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2.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
是本章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叶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而叶的结构非常适应
于它的功能。因此,应该用结构和功能统——的观点,理解和掌握叶的结构。例如表皮的细胞扁平,紧密相连,没有间隙,细胞无色透明,这是表皮的结构特点,既能起到保护作用,又能让光线进入叶肉细胞。表皮细胞外壁具有角质层,并多有表皮毛,可防止叶内水分的散失。表皮上(主要是下表皮上)有着大量的气孔,是为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进出的门户,从而有效地控制蒸腾作用的进行。再如叶肉,在两面叶类型中,栅栏组织位于上面,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内的叶绿体多,能有效地接受直射光,进行光合作用;海绵组织位于下面,排列疏松,细胞中叶绿体少,用于接受直射光,进行光合作用。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形成了许多细胞间隙,下表皮的气孔处的间隙较大,这样就更方便了气体通过气孔进出叶片。叶脉的结构也和叶的功能相适应,它的机械组织,用于支持整个叶片,而它的输导组织则用于输导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所需要的水分及运出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机物。所以哪怕是最小的叶脉,也有管胞和筛管。
第七章 营养器官间相互关系和变态
一、教材主要内容
1.营养器官内部结构上的相互联系
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结构上的相互联系,主要表现在维管组织上。种子植物的维管组织贯
穿于植物体的各器官,形成维管系统,把各器官连成了一个整体。其中,茎与叶的维管束之间,有叶迹把二者联系在一起。茎与根的维管束,二者的次生维管组织排列的位置相同,但韧皮维管组织在根中是单独成束,木质部与韧皮部相间排列,在茎则共同成束;木质部与韧皮部是内外排列。在根、茎相连处的下胚轴中,有一过渡区。在过渡区,根的初生本质部进行纵裂和反转,由木质部韧皮部相间排列逐渐变成内外排列,而成为茎的初生维管束结构。
2.在植物生长中营羊器官间的相关性
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相互关系 根为地上部分除提供水分、矿物质、二氧化碳、碳酸盐外,还合成氨基酸输送到地上部分。而地上部分又向根系输送有机物、维生素、生长素等物质,维持根系正常生长。
顶芽与侧芽的相互关系 顶芽生长对侧芽生长发生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
抑制作用有关。
3.营养器官的变态
根的变态 有肥大的直根、块根、气生根等。
茎的变态 变态的地下茎有块茎、鳞茎、球茎、根状茎等,变态的地上茎主要有茎卷须和技刺。
叶的变态 有苞片、叶卷须、鳞片、叶刺、叶状柄、捕虫叶等。
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
二、教材重点
1.弄清每个变态器官属于哪类器官
从变态器官上找出常态器官的特征。例如根状茎(如藕),虽已变态,但仍具有常态茎所具有的节、节间、退化的鳞片叶和芽,说明它是茎而不是根。
2.了解变态器官的结构
变态器官的内部结构,大多发生了变化,了解这种变化,就是掌握守变态的实质。例如箩卜的肥大直根,是由于形成层的活动,决生木质部非常发达,其中没有木纤维,导管也很少,主要由具贮藏作用的薄壁组织所组成。再如胡萝卜的肥大直根,也是形成层活动的结果,但次生韧皮部比次生木质部发达,在韧皮部中,具贮藏作用的薄壁组织非常发达,在木质部中,大部分也是薄壁细胞。 3.了解各种变态器官的功能
--------------------------------------------------------------------------------





《植物学》课程学习辅导(六)
第三篇 被子植物分类
概 述
一、本章主要内容
1.植物的分类单位
植物的分类单位有界、门、纲、亚纲、目、亚目、科、亚科、族、亚族、属、亚属、种、亚种、,变种、变型等,其中主要分类单位是门、纲、目、科、属、种,它们是任何一个植物所必须明确的,其它分类单位则根据需要而采用。
2.植物的学名
任何一级核物分类单位,均需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进行命名,这样的命名叫作学名。
植物种的学名,用双命名法进行命名。种下各分类单位如选种、变种和变型,用三名法进行命名。种上各分类单位如属、科、目、纲、门等,其学名只由一个词组成。任何一级分类单位的学名均须包括命名人姓的缩写。
3.被子植物分类原则(即形态结构演化规律)
形态结构演化规律反映各种被子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其主要内容有;
生活型 由木本到草本
导管 由梯纹、环纹、螺纹导管到网纹、孔纹导管等等。
叶 由常绿到落叶,由单叶到复叶等等。
花 由单生到形成花序,花部由螺旋排列到轮状排列,由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花各部分数目由多数到少数,花被由同被到异被,由离瓣花到合瓣花,由离生心皮到合生心皮,子房上位到下位,胚珠由多数到少数,由虫媒花到风媒花等等。
果实 由单果、聚合果到聚花果等等。
种子 由有发育的胚乳到无胚乳,由胚直伸、子叶2到胚弯曲、子叶等等。
4.被子植物分类的方法
当前,进行被子植物分类的方法有形态学的方法、解剖学的方法、地理学的方法、胚胎学的方法、细胞学的方法、化学的方法等。其中,主要是形态学的方法,其它各种方法多属探讨性质,其所得成果对形态学方法起到补充和矫正作用。
5.植物检索表及其应用
植物检索表是根据二歧分类原理,以对比的方式编制的区分植物类群的表格。是鉴定植
物时不可缺少的工具。检索表有等距检索表和平行检索表两种。应用检索表鉴定植物时,要
采集性状完整的标本,要对检索表中各项形态学术语有正确的理解。
二、本章重点掌握内容
本章五节教材中,除分类等级和分类方法外其余三节都是重点,现将如何掌握本章的重点说明如下:
1.植物学名
一个植物的名子通常有三种,即土名、中名和学名,其中土名不是正式名称,学术上授有价值,中名是用中文命名的名称,它只有和学名共同使用时才有意义,也不是正式名称,植物的唯一正式名称是学名,学名是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命名的,因而人们也叫它为拉丁学名。当我们核对一个植物的名称是否正确时,不是看它的土名和中名,而是看它的学名。
在植物各级分类单位的学名中,以种的学名最为重要,它是本节教材的重点。种的学名由属名十种加词十命名人三部分组成,命名人(姓的缩写)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不写不读。学习分类时,不仅要了解植物学名是怎样组成的,而且还应该记忆一些习见的植物种的学名,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学习拉丁文的发音规则。
其它分类单位的学名,如科、目、纲…… 等,只要了解它的组成规则就可以了。
2.检索表及其应用
检索表是识别和鉴定植物时不可缺少的工具。学习植物分类时,在认识若干种植物后,有了一定的形态学术语的知识,就应运用检索表独立地进行检索和鉴定自己不认识的植物种类,这是认识植物的唯一正确的方法。
被子植物的分纲
教材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在于叶数目、根系类型、茎内维管束类型、叶脉类型、花部数目、花粉形态等方面的区别,并指出了各项区别是相对的、综合的。
学习本节教材时应注意的是
要注意被子植物两纲的区别是相对的。例如一些双子叶植物(睡莲科、伞形科、报春花科等)中有1片子叶的现象,好多双子叶植物(毛茛科、车前科、菊科等的一些种类)具有须根系。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的一些种类的叶具有网状脉。其它各项区别也是如此,都不是绝对的。因此,对一种植物,究竟属于双子叶植物还是单子叶植物,不能只凭一两个特征,而必须综合全部特征来确定。
第十六章 双子叶分纲
一、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介绍了二十四科植物的主要特征,内容较多,其知识量远远超过以上各章,有关内容提要、重点、难点等,只能以节或以目为单位进行说明。
二、本章重点掌握内容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分纲
木兰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单叶、互生,有环状托叶痕。花单生、雌、雄蕊均为多数,离生,螺旋排列于伸长的花脱上,聚合骨突果。
毛茛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草本,叶分裂或复叶,两性花,辐射对称,五基数,花萼、花冠均离生,雄蕊、雌蕊多数,离生,螺旋排列。聚合瘦果。
桑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木本,常有乳汁,单叶互生,花小,单性,集成各种花序,单被花,常4基数。坚果、核果集合为各种具花果。
壳斗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1.单叶互生。单性花,雌雄同株,单被花。雄花成柔荑花序。雌花2—3朵生于总苞中,子房下位。坚果,外具壳斗。
桦木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1.落叶木本。单叶互生,羽状脉。雌雄同株,具柔荑花絮。单被花或无花被。
石竹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草本,单叶对生,花5或4基数,特立中央胎座,蒴果。
藜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草本,具泡状毛。花小、单被,雄蕊对萼,雌蕊2—3心皮合生,子房1室,基生胎座。胞果,胚弯曲。
蓼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草本,茎节膨大。单叶,互生,全缘,托叶鞘包茎。花两性,单被,萼片花瓣状。
山茶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常绿木本。单叶互生。花两性,辐射对称,5基数,雄蕊多数。多轮排列,常集为数束,着生于花瓣上,子房上位,中轴胎座。常为蒴果。
锦葵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纤维发达,两性花,辐射对称,5基数。有副萼,单体雄蕊,花药1室,花粉粒大,具刺。蒴果或分果。
葫芦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草质藤本,具卷须,单性花,雄蕊常结合,子房下位,侧膜胎座,瓠果。
杨柳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木本。单叶互生。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皆成柔荑花序,无花被,有花盘或蜜腺,侧膜胎座。蒴果,种子微小,基部有多数丝状长毛。
十字花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草本,常有辛辣汁液。花两性,辐射对称,萼片4,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子房1室,有2个侧膜胎座,具假隔膜,角果。
蔷薇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叶互生。具托叶。花5数,通常具杯状、盘状、或坛状花筒,形成子房上位周位花;雄蕊多数,轮生。种子无胚如乳。
蝶形花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复叶,具托叶。蝶形花冠,二体雄蕊。荚果。
大戟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具乳汁。单性花。子房上位,3室,中轴胎座。蒴果。
芸香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叶通常为羽状复叶或单身复叶,叶常具透明腺点。花盘发达,位于雄蕊内侧。雄蕊常具两轮,外轮对瓣;子房常4—5室;花柱单一。
无患子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通常羽状复叶;花常杂性,花瓣内侧基部常有腺体或鳞片,花盘发达,位于雄蕊外方,心皮3。种子常具假种皮,无胚乳。
伞形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芳香草本。叶具叶鞘。复伞形花序,子房下位,具上位花盘。双悬果。
五加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多木本。单伞形花序,5基数,下位子房,每室具1胚珠。浆果
茄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叶互生。花辐射对称,雄蕊5,子房2室,偏斜,多胚珠。双韧维管束。
旋花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草质藤本,常具乳汁,双韧维管束。花冠旋转折扇状排列。中轴胎座。种子子叶折叠。
唇形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草本,含挥发性芳香油。茎四棱。叶对生。轮伞花序
,唇形花冠,二强雄蕊,子房4深裂。花柱基生。4个小坚果。
菊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 常多草本。叶多互生。头状花序,有总苞;花冠合生,具药雄蕊,子房下位,1室,1胚珠。瘦果,顶端常有冠毛或鳞片。
第十七章 单子叶植物纲
本章重点内容
泽泻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水生或沼生草本。叶基生。花在花轴上轮状排列;花
3基数;萼片、花瓣区别明显;雌蕊心皮离生。瘦果。
天南星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草本 。叶具网状脉。肉穗花序,通常具彩色佛焰包
莎草科
对本科特征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 草本。杆三楞柱形,实心,无节,有封闭的叶鞘,叶三列,小坚果
禾本科
对本科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草本。茎杆圆筒形,节间中空,叶二列互生,叶由叶片、叶鞘和叶舌三部分组成。叶片带形,叶鞘开口。小穗是构成花序的基本单位,每个小穗由小穗轴、颖片和小花组成,每个小花由外稃、内稃和花组成。颖果。其中以第3点最为重要。
姜科
对本科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草本。常有香气。叶鞘顶端有明显的也舌。萼片、花瓣区别明显,能育雄蕊1,具花瓣状退化雄蕊。
百合科
对本科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多草本。常具各式地下茎;具典型的5轮三数,子房上位,中轴胎座。
兰科
对本科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草本。花两侧对称。形成唇瓣,雄蕊与雌蕊结合为合蕊柱,雄蕊1或2、花粉粒通常粘合成花粉块,子房下位。种子微小。
第四篇 植物的生态
第十八章 生态条件
本章主要内容
1.对植物的代谢作用直接或间接有密切联系、并对植物特征、特性的生产、类型的形成及分布等有最深刻影想的环境条件,称为生态条件。生态条件主要有光条件、温度条件、水条件、大气条件、土壤条件和生物条件等。
2.光条件通过光强、光质和光周期对植物发生影响。各种植物长期生活在一定的光照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生态习性,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类型。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关系,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和中间型植物。
3.温度条件通过不同的温度值、节律性变温和非节律变温对植物发生影响。因而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温度三基点和要求一定的积温,并产生了温周期和物候节律。
4.各种植物由于长期生活于不同的水条件下,形成了水生植物、温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四种生态类型。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对各自长期生活的水条件有着种种的适应性。
5.大气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氧、二氧化碳以及各种大气污染物等方面。
6.盐土植物和沙生植物是以土壤为主导因子的重要生态类型。他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都有一系列的适应特征。
7.动物对植物的影响,即表现在花粉、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方面。各种菌类对种子植物的影响,即有寄生的一面,也有共生的一面。
第十九章 植物群落
本章主要内容
1.在一定的环境中,由一定的植物种类,形成有规律的组合,每一个这样的组合单元,称为植物群落。
2.植物种类组成是植物群落最重要的特征。群落的植物组成通常用最小面积法求取。
3.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表现在成层现象上。森林植物群落的地上分层通常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此外还有间层植物。其中优势层主要反映外部环境特点,其他层则更多地反映群落内部环境特点。
4.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主要有多度、密度、盖度和频度,利用这些数量特征可以求取群落中各种植物的重要值和总优势度,以判断它们在群落中的地位及整个群落的发育状况。
5.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称为演替。群落演替有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之分,原生演替又有旱生演替和水生演替两种类型。次生演替有很大实践意义,但如果利用不当便回引起群落逐渐消退,而且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群落类型。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2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