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诺贝尔奖

精研“不死药” 美国3杰夺诺贝尔医学奖

时间:2009-10-06 14:23来源:文汇报 作者:admin 点击: 173次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盅,由3位研究细胞端粒的美国科学家获得。他们的研究推进人类对细胞的了解,进一步揭示癌症、遗传病等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助于 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同时对衰老等重大生命课题产生深远影响。今次是首次有两名女性同时获得医学诺奖,当中布莱克本更是首位澳洲出生的女性诺奖得主。
    精研“不死药” 美国3杰夺诺贝尔医学奖
    
    格雷德(右)获知喜讯后,2003年夺得化学诺奖的阿格雷教授与她分享喜悦。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昨日宣布,将2009年医学诺奖颁予布莱克本、格雷德及绍斯塔克,他们将瓜分1,000万瑞典克朗(约1,098万港元)奖金。
    
    细胞“长生不老”之匙
    
    3人获奖原因是“发现端粒(Telomere)和端粒(酉+每)(Telomerase)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评审委员会形容发现“解决了生物学的重要课题”。
    
    端粒(酉+每)是形成端粒的必要(酉+每)素,端粒则能够保护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会受损,实现完全复制。假如端粒(酉+每)衰退,端粒便会缩短,导致细胞老化;反过来说,若能维持端粒(酉+每)运作,令端粒保持长度,理论上可防止细胞老化。
    
    抑制端粒(酉+每)可灭癌
    
    由于端粒(酉+每)在细胞老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所以也是“长生不老”的钥匙,在细胞癌化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癌细胞之所以能不断扩散,原 因是其端粒(酉+每)一直维持活跃。故理论上,若能破坏癌细胞端粒(酉+每),便有可能加速癌细胞衰老,有助治癌。默沙东药厂就正研发一种针对端粒(酉+ 每)的癌症疫苗,去年已开始进行测试。
    
    部分遗传性疾病相信亦与端粒(酉+每)有关,包括特定种类的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因是骨髓干细胞内部分细胞染色体端粒(酉+每)有先天缺陷。此外,部分与皮肤、肺部有关的先天性疾病亦是由端粒(酉+每)缺陷所致。
    
    虽然端粒并非影响衰老的唯一因素,但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称“这是有关人类衰老、癌症和干细胞等研究的谜题拼图中重要的一片”。
    
    布莱克本是首位生于澳洲的女性诺贝尔奖得主,澳洲政府昨日迅速致以祝贺,并赞扬布莱克本的成就将能成为所有澳洲科学家,尤其希望以科学研究作为事业的年轻女性的榜样。
     美国国家综合医学研究所科学家贝格表示,3人的发现是典型的“好奇心驱使式研究”,由于近期外界多项预测均认为他们会获奖,因此他认为结果不令人意外。
    
    “染色体卫士” 端粒护遗传信息
    
    生老病死,这或许是人类生命最为简洁的概括,但其中却蕴藏了无数的奥秘。今届医学诺奖揭开了人类衰老和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奥秘。
    
    在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状物质,被称为“染色体”。正常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决定男女性别。在染色体的末端有一个像帽子一样的特殊结构,这就是端粒。而端粒(酉+每)的作用则是帮助合成端粒,使得端粒的长度等结构得以稳定。
    
    “染色体携有遗传信息。端粒是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它能够保护染色体,而端粒(酉+每)在端粒受损时能够恢复其长度。”获奖者之一的布 莱克本介绍说:“伴随?人的成长,端粒逐渐受到‘磨损’。于是我们会问,这是否很重要?而我们逐渐发现,这对人类而言确实很重要。”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布的新闻公报说,这3位科学家的发现“解释了端粒如何保护染色体的末端以及端粒(酉+每)如何合成端粒”。借助他们的开创性工 作,如今人们知道,端粒不仅与染色体的个性特质和稳定性密切相关,而且还涉及细胞的寿命、衰老与死亡等等。简单地说,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相反,如果端 粒(酉+每)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老化就被延缓。
    精研“不死药” 美国3杰夺诺贝尔医学奖
    
    布莱克本(左)及格雷德(右)今年3月一起获得美国科学奖。
    
    敢言诺奖得主 曾批布什被炒
    
    本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之一布莱克本,曾因批评美国时任总统布什的胚胎干细胞研究政策太多掣肘,被白宫的生命伦理委员会开除。另一得主格雷德,收到电话通知时,正忙着洗熨衣服。
    
    布莱克本出生于科学世家,曾在布什政府的生命伦理委员会工作,但性格敢言,曾因批评布什的胚胎干细胞研究政策太多掣肘,于2004年被委员会开除。新总统奥巴马上台后,布莱克本于本年初疾呼反击:“前政府有古怪的观念,认为科学是道德的敌人。”
     困扰50年 师徒圣诞节揭秘
    
    细胞衰老之谜一直是现代科学家最想解开的难题。自1930年代科学家首次提出端粒概念后,他们始终无法解释端粒如何保护染色体,以及端粒的构成之谜。
    
    1982年,布莱克本及绍斯塔克发现了端粒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独特重复性排序,并证实端粒DNA能够保护染色体不受破坏。这项研究在当时非 常具冲击性。其后,布莱克本与学生格雷德继续研究产生端粒DNA的要素,终于在1984年圣诞节,格雷德发现了端粒(酉+每),两师徒更合力化解出端粒 (酉+每)的构成及运作过程。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医学奖3杰小传
    
    格雷德
    
    国籍:美国
    
    出生:1961年出生于美国加州
    
    学历:1987年获加州大学博士学位,其导师正是布莱克本
    
    工作:美国科尔德斯普林实验室
    
    简历:博士后研究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
    
    布莱克本
    
    国籍:美国和澳洲双重国籍
    
    出生:1948年出生于澳洲
    
    学历:澳洲墨尔本大学修毕大学课程,于1975年拿到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工作:耶鲁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任教、加州大学
    
    简历:三藩?分校生物学和生理学教授
    
    成就: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名人物之一
    
    绍斯塔克
    
    国籍:美国
    
    出生:1952年生于伦敦,在加拿大长大
    
    学历:1977年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
    
    工作:哈佛大学医学院任教、马萨诸塞综
    
    简历:合医院遗传学教授、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任职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2)
40%
踩一下
(3)
6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