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中文摘要

新研究发现细菌可存活于地球40万倍重力环境

时间:2011-04-30 07:03来源:生命科学研究快报 作者:
(责任编辑:glia)
 
 

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日本海洋与地球科学技术研究所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比地球重力大40万倍的超重环境下,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仍然可以存活和繁殖。最初并非是专门研究微生物在高重力环境下的忍耐性,但研究人员最终发现大肠杆菌甚至在40万倍重力环境下仍然可以正常生长繁殖,而40万倍重力是该研究所通过实验设备能够产生的最大重力。

 

1有生源说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生命可能存在的外星环境,或许比科学家们想象中的要极端得多。例如,棕矮星上的环境也有可能存在生命,而一些棕矮星温度可能低到足够支持生命的存在,这为有生源说panspermia提供了支持:生命来自于外层空间,行星间交换生命;生命在这里指的是细菌,这种细菌能够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冬眠。生命可能存在于另一颗行星上,或许就在火星上。它通过某种途径来到地球上,而不是起源于地球。

此前的1月份,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陨石研究发现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太空的证据:关键线索就隐藏在氨基酸的分子结构中,研究人员在来自小行星的陨石样本中发现氨基酸异缬氨酸。绝大多数异缬氨酸以左旋形态存在,说明左旋生命可能来自于太空。

2“RNA世界假说

有生源说相反,近期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另一研究成果则表明,英国剑桥医学研究学会(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RNA合成酶,这种酶能组装合成多达约95个核苷酸长度的RNA,这种新的酶还能够合成比母体R18核酶更为广谱的RNA序列,其中包括一个具有酶活性的RNA。这一研究为RNA世界假说提供了支持:这一假说认为在40亿年前的太古代,地球上某些地方已经诞生了RNA自我复制系统——“RNA世界,之后RNA不但能与无机物合成,而且能与原始地球上出现的蛋白质互相作用,迎来它们的共生时代——“RNA—蛋白质世界,逐渐形成原始生命。

此外,近期美国西北大学的就利用X射线,成功地在原子水平上观察到RNA如何相互作用并生成蛋白结晶,这一成果公布在《自然》(Nature)杂志上。

3)生命进化方面的矛盾

生命起源和进化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上述在氨基酸和RNA两方面不同的证明表明了生命起源问题的上争论,而科学家生命进化的动力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按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动因。但美国生化学家迈克·贝希(Michael Behe)撰写的《达尔文的黑匣子》一书则指出,面对现代生物化学所揭示出的极为复杂的细胞结构,科学界似乎完全瘫痪了。无论在哈佛大学、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或美国科学院(NAS),甚至在一切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没有一个人能详细说明,像如此复杂精密的生化系统是如何以达尔文的进化方式演变而来的。

简单地看,这种观点上的差异可以归结为进化动力上外因和内因的争论。内因论认为,进化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它涉及到微观领域里的基因建设问题,智能进化是主要动因。生物体内的智能控制系统能正确地感受和控制成千上万种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实施进化,环境选择和有目标进化等大部分的进化过程都是通过生物体智能控制系统来实现的。

 

(于建荣 整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