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中文摘要

复旦杨振纲小组研究称人类脑损伤后神经有望再生

时间:2011-06-15 21:50来源:科学网 作者:
(责任编辑:glia)
 
复旦大学6月13日发布一项研究成果说,成年猕猴和人类的大脑中存有神经干细胞和新生的神经元,为人类脑损伤后神经再生带来新的希望。
 
据介绍,由神经干细胞“制造”的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认为大脑内没有神经干细胞,大脑因疾病或外伤而损失的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的。但是以往科学家对神经干细胞的研究主要在小白鼠上进行,而对神经干细胞在人类等灵长类动物大脑中的分布状况、功能等却知之甚少。尽管小白鼠和人类在1亿年前拥有共同的祖先,但长期的进化已使二者的大脑在形态和功能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神经干细胞在灵长类大脑中存在与否并有何功能,如人脑损伤后神经细胞是否可再生等问题,一直是医学界探索的重要课题。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杨振纲和他的博士研究生经过3年努力发布的这项新研究,确认了成年猕猴大脑中存在神经干细胞所“制造”的新生神经元,并追踪、探索了这些新生神经元在脑内特有的“长距离”迁移规律。
 
该研究团队紧接着又在武汉中国人脑库提供的成年人脑组织研究中发现了神经干细胞,并发现这类神经干细胞在脑内非常活跃,可以不断地生成新的神经元。这项成果为人类脑损伤后神经再生带来新的希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