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佛慈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报告我们一些研究工作,希望对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能够提供一些新的想法。我这边讲的问题先从远一点的问题开始讲。因为“911”事件以后,美国对全球的未来提出一个命题,就是未来的世界东方化还是西方化,有三种答案,一种是“911”事件后会导致东方和西方的文明冲突不可调和。另外绝大多数的西方人认为随着社会制度和价值管的融合而全体西方华,说这是“历史的终结”。但是美国的一位科学院院士的心理学家理查德提出了新的观点。所以中医药理论体系和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经过整合、融合的层次来构成一个整体。我想我们是不是更重要的是达到中医药和西医药体系的融合。中药与西药有很大的差异,中药对的是人的整体,所以中医药的研究趋势是“系统—系统”,西医药可以归纳为点对系统的方法学。那么我们生命的复杂系统西药体系有弊病,西药是一个先导化合物对一个靶标,通过单成分单靶点筛选,西药是随时随地吸收人类最发达的科学技术结合进去,所以提出一个网络药理学,我们叫P2S模式。那么中药不是一个化合物,即使浓缩当归丸是当归一味药材,但是也是一个化合物群,所以叫S2S模式,我们在这个上面进行了研究工作。当然S2S模式的优势:1.中药复方已正式临床有效。2.用化学物质组学的方法阐释药物系统的化学组成。3.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阐释生物系统的响应。4.为了解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有效方法。现在要有一个方证对应体系,还可以用隐隐、蛋白、代谢、分子等等数据来描述。我们提出要把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一个是我们研究的药,一个是我们研究的医。我们要承认现在用材料的保护形式,用药材来表达,我们把几百中或者上千中的化合物缩小到几十种到上百中的化合物,有可能的实现有效成分群,这样就会阐明问题。我们提出的化学物质组学就是层次化的逐步递进、逐步优化的模式,这样的模式为我们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基本讲清物质基础。
化学物质组学提出来得到了一位英国教授的认可,化学物质组学把具有明确临床疗效的复方中药的化学成份当作一个有疗效的基本组织。我们建立了中药创新药物研发平台,同时又进行疗效与安全性评价的技术平台。这张照片是我们进行的研究项目(投影屏幕显示),在小猪的心脏里打进了双龙方,我们对双龙方的化学组织进行了研究,通过优化发现真正治疗心肌梗死的成分有50%以上可以讲清楚。包括筛选差异基因,用多种的技术解决蛋白研究。这个是我们把这样一个技术平台的成分表达清楚以后,然后通过明确的分离进行配伍筛选,然后进行制剂技术,然后进行临床实验,最后进行评价。经过我们的研究工作以后,我们制药保留20多种成分,90%的成分可控,实际上我们可以做到最小成分群,疗效是完全一样的,但是这个要考虑生产成本,所以20多种化合物就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动物实验做完以后用实验室里对干细胞进行分析,证明我们用了双龙方以后可以分化为新的细胞。我们中药双龙方的关键基因网络牵涉到了很多基因,基因网络图是功能网络,我们可以看到它跟蛋白有一个互作的网络。然后进行比较蛋白的组学研究,我们找到30种差异蛋白,同样我们用配伍的方法可以确定配比,也可以证明药物剂量也是有相关性的,治疗以后整体的动物状态是向正常靠拢的。我们可以找到潜在的疗效生物标志物发现与鉴定。刚才我们讲新药的二此开发,怎么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现中医药的整体理念来得到优化,发现最好的质量控制。那么我们这个方证对应的“证”怎么来表达?这个工作是跟中日友好医院共同做的工作,所以我们对糖尿病、肾病进行了病例生化指标,这里面就是是蛋白尿,有中医症状指标,然后我们再加上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来推断中西医诊断的推断。糖尿病发病是一个代谢综合症,所以牵扯到很多代谢,所以我们把所有相关的代谢循环找出来,这是一个多基因、多因子的代谢病,所以西医对糖尿病没有一个好的药就是对一个靶点没有复杂性的手段。我们用一个代谢指纹谱表达一个整体,就是我们对中药也好,对中医的临床症状也好,一定要把所部的特征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分类。那么我们找到了潜在的标志物,符合标志物群可以很好的表达出来。 那么中西医有没有共同之处,我们发现虽然词语不一样,其实他们是有共同的基础,糖尿病、肾病五级是最重的,那么在中医也是判断阴阳两虚,这我们都是可以理解的。实际大体系是吻合的,有个别不吻合,西医是根据蛋白尿的量来判断的,但是在临床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肾有些损伤,但本体还是好的,所以中医不一定把它判断成为阴阳两虚,这就能够很好的揭示了。最终我们可以判断黑色是正常人,红色是给药前的糖肾病人。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基因是中西医一致的,这说明这是一个基础,有一些不一样,我们发现中医有些基因表达都是大部分中药用了以后牵扯到运行,按运行的观念来讲,跟中医的气有一定的相似形,就是人体的运行功能好,所以就是中医当中的气比较足。那我们把基因组学、代谢组学整合起来就可以找到目标通路,最后发现一个亚油酸通路,我们在找根本的机理。我们用系统生物学的方式就能总体表达中西医之间的某种联系。 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实验室已经发表了200多篇论文,主要是讲化学物质组学和中药药物体系系统怎么表达,把“系统—系统”的研究做了强大的阐述,2011年底会出英文版。当然我们研究中心也谢谢领导的关心,我想中药的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的阐述应该由中国人来完成,一方面不能够局限于西方的框框条条去做,更重要的是要把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用进来,创造我们自己的科学体系。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gl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