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名人讲坛

我的科学之路——邹承鲁(5)

时间:2005-05-21 19:34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bioyang 点击: 790次

 论文(一)

    写作

    总结与写论文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验结果只有在写成论文并发表后,才成为人类认识自然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自己而言,写论文是对一个阶段工作的全面总结。可以回顾从实验设计有无缺陷,实验方法是否完善,得出最后结论的论据是否充分,对所取得的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提出不同的解释等。多年来的经验,我深刻体会,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最容易发现工作中的问题。特别是所获得的实验结果是否有必要的对照实验,以及实验结果的条理性和推论的逻辑性。在论文正式发表以前,这些问题都仍然是可以弥补或改正的,但论文发表后就成为世界科学文献的一部分,白纸黑字,留有永久记录。特别是发表在所谓SCI 刊物上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在论文发表前务必十分谨慎,反复修改,尽可能避免发生任何错误。

    读校样是对论文进行最后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除排版错误外,出版社一般不允许对原文进行修改,但在不影响版面的前提下,个别词句或数字的修正,通常还是允许的。在读校样时,务必十分小心,对于自己写的文章中的错误,自己有时不易发现,特别是容易忽略图表说明和数字中的错误。我的一篇关于胰岛素A、B链重组的论文,英文稿在中国科学发表时,一张图的纵坐标,排版时把Reduction 错排为Radiation,我们四个作者在读校样时都没有发现,造成这篇经常被引用的重要论文中的一个不可挽回的错误。

    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总结我写研究论文的经验。其中一些观点,我想在此强调,以期引起注意:

    在撰写论文时,必需作为首要考虑的是,要经常为读者着想,首先必需认识到,科研工作者都十分宝贵自己的时间,除极少数和自己工作关系十分密切的论文以外,绝大多数读者都不会阅读全文。正和我们自己一样,无论是从刊物的目录或是从网上,首先看到的是标题,因此首先要选择一个醒目而引人注意的标题。早年经常使用的如 “某某问题的研究”一类的标题,现已很少有人使用。更为常见的是用论文中的主要结论作为标题,以期引起读者注意。标题之后其次最重要的是摘要,由于现在网上可以看到不少刊物所刊登论文的摘要,写好论文摘要就更加重要。只有摘要能引起读者兴趣,读者才会去查找全文。某些作者常对论文中图注和表注的重视不够。要牢记,不少读者首先浏览一篇论文的图表以了解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图注和表注要详细到足以说明问题,使读者看了图表及图注和表注就能够了解全文的主要结果,这也是一些国际重要刊物的要求。总之,写论文要首先想到读者,让读者清楚了解论文内容,才是一篇写得好的论文。自己阅读文献时对作者不满意的地方也常常是自己写论文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

    论文的引言部分,通常要简单回顾有关问题前人工作概况,最后用一两句话概括本文最主要结果。在科学研究上的大胆创新和充分尊重前人成果,是一个辩证的统一。科学研究贵在创新,没有创新科学就不能前进与发展。但是科学又是连续性的,所有的创新又必然建立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自然科学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发展极为迅速,我们在试图进行任何创新性研究时,都必须充分掌握现有的科学文献以全面了解前人已经取得的成果。现在通过计算机检索,这是不难做到的。

    尊重前人已取得的成果,首先要做到在自己的研究论文中充分引用前人已经发表的有关论文,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充分尊重前人成果。同时也让读者全面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情况和发展现状,得以对论文中的创新之处做出适当的评价。在使用“领先”,“首次”等词时,务必十分慎重。要知道,科学研究贵在创新,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都应该是首次,但如果你的结果实际上并非首次,对前人成果视而不见,不予引用,而片面自我吹嘘“领先”、“首次”,轻则是无知,是作者未能全面掌握文献,但遗漏重要文献,至少是很不应该的。如果是有意不提或虽然提到,但在贬低前人工作的同时故意抬高自己,则是严重的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重则难免有剽窃之嫌,只能引起国际同行的耻笑与唾弃。

    每一种刊物对论文形式都有其习惯做法,对某一刊物投稿前务须仔细阅读刊物的投稿须知,严格按照要求编排你的文稿。这样做可以大大节省审稿时间,加速论文发表。对实验结果的顺序排列,绝对不能是按获得数据的先后排列,应该是按照企图说明问题的逻辑顺序排列。一篇写的好的论文,在结果部分可以引导读者按照作者的逻辑思维思想,根据作者提供的数据结果逐步得出作者所企图引导得到的结论。

    一篇论文一经发表,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论文中所提出的设想,或使用论文中的任何方法,然后在自己的工作中予以进一步发展,在这些情况下,必需在自己的论文中引用前人文献。但是,一方面科学研究贵在创新,简单重复他人结果不是研究。在另一方面,虽然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有所发展是一般常情,但如果这些设想及实验方案原作者还没有发表,而是从交谈, 通讯,或其他途径得到,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任何研究都必须事先征得原作者同意,否则也难免有剽窃之嫌。

 

   (二)论文

    投稿与发表

    1.走向世界

    无论是我国科学在整体上要走向世界,或是个别科学家要建立国际声誉,更多地把优秀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的刊物上是绝对必要的。根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 的统计,在SCI 收录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中我国仅占世界总数的 1.8%,排名第12 位,从反映论文科学水平的引用率来说,我国论文的平均引用率仅为0.94 ,不仅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也低于我国的临近国家与地区(日本是2.99,台湾是1.45, 韩国是 1.24)。这无论是和我国在历史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还是和我国当前的国际地位相比都是极不相称的。虽然近年我国科学家已经开始注意向国际重要刊物投稿,但我国科学家根据国内工作在 SCI 收录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目前仍然为数较少,在高影响因子刊物上更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想首先是被 SCI 收录的 4000 余种刊物中,我国目前仅有12种,我国科学家的优秀论文,投向 SCI 收录的重要国际刊物仍为数不多。要争取在高影响因子刊物上发表论文,首先是要有高水平的论文。当然国际高影响因子刊物对我国作者的论文也确实存有一定的偏见。1997 年我曾和英国Nature杂志的一位编辑谈过这一问题,他坚决否认 Nature 编辑部有偏见问题。但编辑部只能是根据审稿人的意见作出决定,而对于多数审稿人而言,对我国科学家的偏见大概还是难免的。问题在于面对偏见,我们采取何种态度,是回避退让,还是以积极的态度通过与审稿人反复说理辩论,争取发表。在某一作者的论文多次被发表之后,就会逐步树立这一作者以及他所属实验室的声誉,以后再次投稿就会逐步减少直至消除偏见。这种情况,对于国外作者在建立自己科学声誉的过程中也是存在的。我国的近邻日本,已经在总体上做到了这一点。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也已经有一些科学家和部分实验室正在逐步做到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只要经常做出优秀的工作并写出足够水平的论文,都是可以努力争取做到这一点的。当我国有一大批科学家和实验室做到了这一点的时候,就是我国科学在总体上达到了世界水平的标志。

    人贵有自知之明,对于自己每一件工作都会有一个基本估计。人之常情总是对最新完成的工作常常认为是最好的,过了一定时间后,自己也会逐渐看出其缺点。因此一篇论文完成后投向何处,听听别人的意见是必要的。

    我自从1979年在英国 Nature 发表改革开放后,也是在我回国以后在国外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开始(那时我56岁),二十余年来在国外不同水平的刊物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创作高峰期是在65-70岁之间,五年间在SCI 刊物上发表论文近六十篇。我还应邀担任过影响因子从2 到14的刊物的编委,对向国外投稿以及为国际刊物审稿,积累了一些经验。经常把稿件投向国外,除了直接进入国际科学舞台之外,对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水平也是大有益处的。

    向国际重要刊物投稿对提高自己科学水平的好处在于:这些刊物不仅投稿队伍面向全世界,也邀请世界范围内的知名科学家作为审稿人。一般而言,刊物水平越高,越是有一批高水平审稿人队伍,对论文水平的要求也越高,接受发表也越难。因此在高水平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的困难程度和在低水平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的困难程度相差甚远。虽然也有高水平刊物上发表低水平论文和相反情况的例子,但总体说来,刊物水平反映了论文的水平。不同水平刊物对论文的要求可以相差甚远。一篇被高水平刊物拒绝的稿件可能会被较低水平的刊物不经任何修改而接受发表。向高水平刊物投稿,由于经过本领域内高水平审稿人审稿,审稿意见一般是切中要害的。根据审稿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不仅对提高论文水平大有好处,对提高投稿人的科学水平也是有益的。我的二十余年的经验,作为审稿人与投稿人反复辩论,和作为投稿人与审稿人反复辩论都是提高科学水平的重要方面。

    我的经验是,可以先试投较高水平的刊物,不要怕退稿,知名科学家也有时会被退稿,我自己的稿件也有时被退稿。我有一位担任某知名刊物主编的朋友告诉我,他自己的文章投向本刊物时,常规做法是由其他编委处理,而编委只能按照审稿人意见作出决定,他自己的文章有时也会被退稿。退稿时审稿人的退稿意见有时是对自己修正错误提高水平最好的意见。由于国际上最好的刊物,有一批国际上最好的审稿人队伍,他们的意见常常是十分宝贵的,我自己几十年的经验,无论论文最终被接受与否,根据审稿人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对提高论文水平是大有益处的。

附带在此谈一下审稿工作。担任审稿工作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牢记,你每发表一篇论文都有不少人为你服务,其中审稿人常常是没有报酬的,因此你为别人做一些服务工作也是应该的。我从改革开放以来,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的编委、副主编,以及国外一些刊物的编委和顾问编委。我的体会是担任一些审稿工作对自己提高科学水平也是大有益处的。首先,国际上知名刊物选择审稿人,通常是在有关领域内知名科学家中遴选,被选为审稿人是对你国际学术地位的承认。你可以在与你密切有关的论文发表之前就看到论文详细内容。其次以审稿人的批判眼光仔细阅读一篇论文,和一般阅读文献是完全不同的经验。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可以使我们自己撰写论文时少犯错误。作者在不同意你的审稿意见时,有时是会来信和你辩论的,而你经常会在辩论中获得收益。

 

   (三)论文

    投稿与发表(下)

    2.一稿两投

    国际上的惯例是一篇研究论文绝对不允许同时投往不同刊物,只有在一种刊物不用而退稿之后才能投往另一刊物。把一篇论文加以改头换面重新投稿,或把相同的数据,特别是图表,在不同研究论文中多次使用,或把一套数据采用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以多篇论文的形式发表,都是变相的一稿两投,这些做法都是一种变相扩大自己的发表论文数,以达到追求个人名利的目的,是一种少劳多得的行为,因此也是违反科学道德规范的,是不能允许的。国际上的一些知名刊物,都在投稿须知中明确说明,不考虑已投往另一刊物的稿件。在另一方面,对于综述性论文,是可以重复引用自己或别人已发表的图表数据的,但必须注明出处并得到版权所有者的书面允许。

    我国一些刊物编委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常用该刊允许一稿两投向知名作者拉稿,这是由于对国际惯例完全不了解所造成的极端错误的做法。我国科协,曾在所属各学会主办的科学刊物的工作会议上明确反对一稿两投,这是完全正确的。

    3.论文署名

    对一篇科学研究论文署名的主要目的在于作者对论文中所报道的结果和论点负责。多个作者署名的,只有对这篇科学研究论文从选题、设计、具体实验,一直到从中得到必要的结论和总结的全过程都有所了解,并确实对其中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环节作出重要贡献的,能为论文整体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负责的,才能当之无愧的在论文上署名作为作者之一。以上两条,负责和贡献, 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仅对某一小部分有一定贡献,但对论文总体缺乏了解的,可以由作者在文末致谢,但不宜作为作者之一,因为他无法对论文负责。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