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人物事迹

中国科学的两条道路:蒲慕明悉心培养中国人才,杨焕明大量雇佣打工仔

时间:2005-05-30 15:58来源:新语丝 作者:bioguider 点击: 1750次

中国科学的两条道路:蒲慕明悉心培养中国人才,杨焕明大量雇佣打工仔

   
  中国科技界在广播电台报刊杂志上最热门人物的桂冠,无疑属于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杨焕明。中国科技界内部静悄悄受人尊敬的,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无疑是一个。要说呢,媒体和社会上,知道啥科学家的话,那八九不离十是杨焕明。社会上知道蒲慕明的就没有几个人。反过来,科学界尊重杨焕明的很少,尊重蒲慕明的就多了。

  蒲慕明到中国几年,他自己没有得到中国任何荣誉。而他带领神经所培养出来了两个院士:李朝仪、郭爱克,今年有两个院士候选人:段树民、周专。

  杨焕明到中国十一年,造成的名气就他自己一个人。做院士候选人也就是他自己。

  在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也只有在中国才有这样的结局。

  两个人年龄接近,作风迥异,好得一比。

  四几年在大陆出生的蒲慕明,台湾长大,美国博士,八十年代是清华大学生物系复系后首任系主任,也是香港科技大学生物系首任系主任。在美国做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的讲座教授。99年创立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任所长。短短几年内,这个研究所不断突破中国生命科学发表论文的记录,到如今,海内外科学界广泛认为,蒲慕明的神经所撑起了中国生命科学的半壁江山。

  五二年出生的杨焕明,78年杭州大学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在温州医学院做过助教,到南京铁道医学院拿的硕士,88年得到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博士。因为文革耽误,杨焕明得博士时,蒲慕明已经做了好多年美国的教授。

  九十年代,美国的几个名牌大学争相挖蒲慕明: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圣地亚哥的加州大学、伯克利的加州大学。

  杨焕明从88年到94年在法国、美国做了三个实验室博士后,出不来东西,在美国再待下去,下场就是终身给人做博士后打工了。

  蒲慕明在美国时大论文一篇接一篇,在他做神经所所长以前,已经有过二十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了。

  杨焕明在海外的导师水平也不咋的。他有过四个导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博士导师Erik Niebuhr,法国INSERM-CNRS马赛免疫中心博士后导师Bertrand Jordan,美国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导师Eurique Silva,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医学院博士后导师 Richard Gatti。说起来,就算这四个人加起来,也不如蒲慕明厉害。

  杨焕明在国外期间论文很少,质量很差,第一作者的论文,能好意思正式写出来的就是两篇:Clinical Genetics, 1990, 3: 94-10,. Human Genetics,1990, 85: 25-30 。如此记录,不光是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就是到中国,没有门路、不善钻营,也不好找工作呢。

  杨焕明94年回国后,先在协和(直接做教授),再到科学院遗传所,直到99年做基因组中心主任以前,记录还是很惨,除了有篇海外合作的中间作者以外,还是没有啥好意思上得了台面的论文。

  99年以后就不同了。

  蒲慕明是和一群海内外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一起,相互配合,成立神经所,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静悄悄,把个小所搞得很好。

  杨焕明是自己冲到国际舞台,以骗人的发言,擅自代表中国接下基因组的百分之一。然后回国要挟官方:我们已经代表中国了,你们怎么还不投钱?有些当官的怕中国丢面子被迫给钱,有些也要出出国际风头自愿上钩。杨焕明拿了大钱,邀了几个狐朋狗党,象那叫汪建的,对基因组学一窍不通,说起计算机来也是论吨位的,是杨焕明的主力军。有了中国穷人和国库的钱,买了美国现成的机器、试剂,轰隆隆开起来,这基因测序,不要动脑筋的东西,只要有机器,有一群没有脑袋的人来开关、上样,就能得结果。

  蒲慕明是要招兵买马,支持年青人,支持研究生,让他们一个个动脑筋,出成果。一篇篇论文都浸透了智慧和心血。

  杨焕明的成果也是有,不过不需要动脑筋,每一个工作和国外的思路都是一样的,每一个工作都是照抄上一个。里面有很多心血,不过心血是花在要钱、要声势上,不是花在开机器上。

  蒲慕明的神经所在《自然》、《科学》、《细胞》发表论文上十篇,每篇平均几十万人民币吧。

  杨焕明在《科学》上有两篇、《自然》上有一篇,每篇需要几千到上亿人民币。

  蒲慕明的神经所不同论文归功于不同作者,不同实验室,不同学生。几年下来,十几个年青研究员、几十个研究生,一个个成长起来。

  杨焕明研究所,说到底,就是一个实验室。篇篇论文、个个工作,全都归功于杨焕明。十几个研究员给杨焕明打工,几十个上百研究生给杨焕明打工,更多的技术员给杨焕明打工。

  这蒲慕明在外国做惯了领导,到国内来鼓励中国学生独立。

  而杨焕明在外国打工打惯了,到国内来,用国家的钱,开外国的机器,让其他人都给杨焕明自己打工。

  结果呢?

  当官的,不断到杨焕明那里视察啊,鼓励啊,投钱啊。看基因组所的网页,就是官气十足、风光得很啊,顶级的官员到过那里,其他的那是不计其数了。

  当官的,哪里有人到过神经所?看神经所网页啊,做google啊,除了成立那天,以后不仅科学院以外没有任何当官的到神经所看过,就是科学院自己,哪怕一个副院长也没踏上神经所半步。神经所的科学是做得有声有色,但是蒲慕明还在向学生哭经费困难。人家大“科学家”杨焕明啊,要钱就到报纸电视上去叫,到大官那里去要。这蒲慕明也是不懂中国国情,叫错了对象呢。

  媒体啊,跟在杨焕明屁股后头追星,杨焕明天南海北,不懂的东西,也吹的欢的很。可惜遗传不懂,只会买仪器,遗传问题经常出错,给人公开私下耻笑,自丑不觉。

  媒体啊,很少见到蒲慕明。蒲慕明给学生有演讲,讲的是体会,是想法。杨焕明是吹自己多厉害,国家还应该给自己多少钱。

  这美国教授蒲慕明回国做事是让中国年青人成功、学生成长。这美国打工仔杨焕明回国,是做洋买办(购机器开公司),利诱中国青年做他的打工仔。

  问问洋人,他们对蒲慕明培养中国青年人很敬佩,而且在意中国长久科技竞争力的进步。对杨焕明做买办开机器,洋人笑笑,无关紧要。杨焕明从中国官方拿的钱越多越好,洋人的机器、试剂可以畅销中国。没有智慧的项目、没有自己技术的项目,对洋人永远不会有啥威胁,是买办的特色。

  国际上,蒲慕明做了好多名牌杂志的编委,不过没有一个中国的其它职务。而杨焕明在国际上,没有一个编委,有许多中国的编委,许多中国的决策官衔。中国标准和国际标准就是不同嘛。

  好一派中国特色的风光。不知道这两条道路,那一条走得越来越红火?十年后瞧?五十年后瞧?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19)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