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神经心理

虐待生命是一种心理扭曲

时间:2006-05-21 16:12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admin 点击: 572次

  昆明一个环卫工人13年收养21名弃婴被人骂作“变态”,而一个时尚女性踩死一只小猫也被指责为“变态”。到底哪类人是“变态”?——

  【新闻背景一】

  今年50岁的胡同开租住在昆明席子营村。自21岁从老家江西来到昆明,这些年当过环卫工、帮人洗过碗……吃尽苦头,没有一份正式工作,以拾荒维持生活,但从1993年至今他已收养了21名弃婴,而多数弃婴经他奔走寻找已经回到亲人身边。因为不断捡弃婴回家收养,老婆愤然与他离婚。尽管他30多年来一直很困难,但胡同开依然乐呵呵地生活着。有人议论他“变态”,而在他心里,收养一名弃婴,就是挽救一个生命,他认为值。

  【新闻背景二】

  几乎是最恶毒的词语被众多的网友送给了一个穿着时髦的青年女人,因为她用尖细的高跟鞋跟杀死一只小猫。整个过程被拍成照片,照片上女当事人脸上没有恐惧。2月27日,一组一名青年妇女虐猫的照片被天涯社区、猫扑社区广泛转帖,网友群情激愤。毛茵

  人是天使还是魔鬼

  人们还没有从研究生虐猫事件中回过神来,三月伊始,时髦女郎踩猫图片再一次刺激了人们敏感的神经,调查发现,事情并不像此前人们所想的那么简单,仅仅是某个个体的心理问题,而是关乎一个隐秘社会群体的病态心理。

  心理分析: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精神分析学鼻祖弗洛伊德将人的这两面性称之为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在正常社会、正常境遇中成长起来的每个人身上生命的创造力量和肯定力量极其强大,人们对于生命都会感同身受。同情弱者是每个人的本能。

  与生命本能相对,每个人身上有一种趋向毁灭和侵略的本能冲动。正常人在某些时候也会在某种疼痛上体会出快感。例如有些男人喜欢观看暴力影片,好莱坞大片常常设置暴力和毁灭情节,是迎合人们这种心理。自毁的冲动受生命本能的压制而减弱,或改转了方向,比如有的人会成为一个被虐待狂,也有的人也可能把所有“毁灭能”的方向转向外界,而成为侵略性的人、虐待性的人、谋杀者。

  虐猫是一种变形的性虐待

  有媒体披露,这组变态图片是一个网民从一个国产自拍影片中截下来发到网上去的。随后的调查发现更让人们大吃一惊,残忍的虐待动物不但已经成为某一群人的嗜好,甚至催生出一个“产业”——成批量地制作和销售残忍虐待小动物的影片。喜欢看这种影片的人会是些什么人?他们怎么会有这种爱好?

  心理分析:这不单纯是一个虐待小动物的事情,其实这是一种变形的性虐待。一种人完全地心灵空虚,在社会当中,他们很可能是人们认定的很成功的、社会地位很高的人,衣食无忧。吃不饱的人,能吃上一顿丰盛的饭菜就很满足了,一般的人每月赚几千块钱就很满足和快乐了。而这些人,现实中的一般刺激已不能满足他们的感官需要,世俗的成功已不能刺激到他们,感觉非常麻木。他们没有更多的奔头和希望,也没有更高的境界和文化修养。所以他们会寻求这些刺激。

  虐待,是一种心态扭曲

  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哲学家弗洛姆在《人类的破坏性剖析》中指出:“人类有一种特有的侵犯,就是恶性侵犯,也就是破坏性。这种破坏性是人类特有的,而且不是来自本能。”虐待症的一个特征就是,只有无助的人或动物才会激起他们的虐待欲,他们不会去虐待强者,虐待症患者都是懦夫。虐待者之所以成为虐待者,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无能的,是没有生命活力的。他们想弥补这个缺陷,使用的方法却是控制他人,使自己由“无能的虫子”变成“神”,用来缓解其内心深处的“无能感”。

  虐猫女子可能心智发育出现退行,表现出比较幼稚和原始的行为模式,为了发泄内心的压力,她将无法言语的动物当成宣泄对象而作出如此令人发指的行为。

  虐待狂在外面可能衣冠楚楚,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但他们因为自身遭遇过种种问题,心理发生了严重扭曲,而产生种种变态行为,非常可怕。

  正确看待孩子虐待小动物

  有的儿童也有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孩子发泄心中郁闷、缓解紧张情绪的一种表现。

  第一,如果家中经常发生“大战”,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就有可能形成偏激和虐待心理,并把这种心理发泄在弱小的动物身上。

  第二,过分严厉管教的压力,很可能使儿童产生仇恨心理。为了发泄,他们只能欺凌弱小、弱肉强食,把心底的愤恨都发泄在小动物身上。

  第三,有的孩子在遇到学习压力时,以逃避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如逃学、打瞌睡等;也有的孩子用攻击的方式来释放心中的紧张情绪。虐待小动物就是一种攻击性行为。

  第四,在无法适应新生活的情况下,儿童有可能采取攻击行为来保护自己,以此减轻内心的恐惧。

  了解了引起虐待行为的原因,做家长的就可以对症下药:

  其一,平日里教育孩子以爱心对待一切,培养孩子善待一切的爱心。

  第二,一些孩子虐待小动物,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小动物,而是欺负弱小的心理在作怪,想用这种方式来显示自己的英勇。家长应针对孩子的具体心理,给以教育。

  第三,适当地批评或惩罚孩子。使孩子明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过,批评要适当,过分严厉往往会适得其反。

  “弃婴”是变态还是“收养”者变态?

  同样是“祖国花朵”,但他们大多从出生第一天,就被父母偷偷放在医院里、十字路口、大桥下、车站、派出所或福利院门口……他们也许被好心人收养,或被送进福利院;也许承受不住多舛的命运,生命之花尚未开放便已凋谢。由于长期缺乏家庭成长的氛围和关爱,弃婴们长大后大多伴有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碍,容易对社会产生冷漠甚至仇视心理。

  一个自己生活窘迫的环卫工人13年省吃俭用收养了21个弃婴,他没有多少理论,甚至没有多少文化,仅仅是心里有太多不忍,有爱,有责任,他放弃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义无反顾地关爱着没有人爱的孩子。

  生养一个小孩需要付出相当的金钱和精力。当有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承担时,他们就会把原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向社会。抛弃亲生孩子,不论出于什么原因,都是虐待生命,是一种扭曲的心态。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关爱生命,维持和谐与平衡是人类社会的需要。最初,为了在地球上生存,人类也曾非常残酷,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益驱动,残害其他生物。但人类越文明就越意识到,人类不能孤立地在地球上生存,维持自然的平衡,最终也是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且,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如何倡导,对于下一代善恶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人性中有恶的一面,有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的一面,所以才需要教化。如果社会主流文化和道德引导人们爱护生命,小孩子会慢慢接受主流观点,相反就会形成残害社会的人格。

  冰心老人曾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无论教育形式如何发展,人性教育,即让受教育者拥有健康的心理、基本的社会公德和正常的人格,应该是教育的基础和底线。人性教育,就是通过培养人的精神理性、健康情感获得人生的快乐,以健康的心态来面对人生。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