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健康 > 食品 > 饮食

食品药品安全:一项关乎民生的基础工程

时间:2012-10-01 20:11来源:《求是》   作者:未知 点击: 236次

    编者按:食品药品是特殊的行业,关乎百姓的健康与切身利益。其生产经营要靠市场的推动,更要靠完善的法律与严密的监管来保障。国家职能部门、地方检验检疫机构、生产企业如何作为才能筑牢这项基础工程呢?为此,我们组约了4篇文章,请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和企业家来谈谈看法。

  完善体系 筑牢公众用药安全防线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尹 力

  在实践中,我们坚持把确保公众用药安全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提高药品保障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牢牢筑起了用药安全防线。

  认识先行,准确把握药品安全新形势新特征。药品是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药品安全综合反映了卫生事业状况、工业化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保药品安全,事关民生和公共安全,事关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事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国内外经验表明,要确保药品安全,必须落实企业第一责任,同时强化政府监管。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医药消费市场。据统计,2011年全国医药工业生产总值已超过1.5万亿元;全国药品抽验合格率稳中有升,达96.4%。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医药工业基础薄弱,各地发展不平衡;医药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价格形成和招标采购机制不完善;监管为民的理念亟待加强,监管体系还需健全;应对药品全球化准备不足,缺乏产品优势和“走出去”能力。这些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增加了药品安全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使当前与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药品监管形势趋于复杂,难度加大。因此,必须用改革创新的思路,用发展的办法,全面提升我国药品监管水平。

  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公众关切的突出问题。药品监管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直面群众的社会管理工作。加强药品监管,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依法严惩制假售假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持续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发布违法药品广告行为,严惩利用互联网、邮寄、挂靠等方式销售假冒伪劣药品,完善打假协作机制,强化地域协作,实施基层综合治理。要积极服务医改工作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把保障基本药物安全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完善电子监管基础设施和电子监管应用系统功能,扩大覆盖面、延长监管链。2013年上半年,将增补基本药物品种全部纳入电子监管范围,2015年底前,将所有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药店纳入电子监管。加快提升发展质量,夯实药品安全产业基础。把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药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确保公众用药安全的治本之策。全面提升药品生产供应质量,修订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2015年底前我国药品生产经营要100%符合修订后的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着眼长远,全面完善药品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药品监管体系,是保障药品安全的重要基础。落实《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我们要着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监管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要加强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健全以《药品管理法》为核心的行政法规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的药品监管制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落实地方政府、企业和监管部门责任,将产品供应链变为企业责任链,努力形成各方责任有效落实,力量有效发挥的药品安全工作格局。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提高监管科学化水平。完善的标准体系对提高产品质量、规范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标准的制定要科学,标准的执行要严格。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监管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发挥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的作用,不断提高药品安全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要不断充实审评、审批、检测检验、认证检查、监测评价、稽查执法力量,努力造就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监管队伍。人才队伍是做好药品监管工作的基础,加强药监队伍特别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十分重要。

  

笃行绿色 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 隋凤富

  在推进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中,黑龙江垦区走上了以低消耗、低排放、生态资本不断增加为主要特征,以绿色创新为基本途径,以增加人类绿色福利为根本目标的新型发展道路。

  构建绿色农业体系,为安全食品生产基地提供优质原料来源。我们以节水、节肥、节药、节能为重点,构建可持续的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良种良法良田结合,农机农艺生态配套,突出做好节水这篇大文章,实现农业的“低碳化”;把物联网技术运用于生产全过程和管理各方面,集成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农用新材料等成果,以高水平农业设施为依托,进行程序化、集约化、工厂化生产,实现农业的“智能化”;挖掘和拓展垦区农业的生态功能、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把北大荒建成传统屯垦文化、现代农业文明的核心载体,实现农业“功能多元化”;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以科技示范户、农机大户、从事种养业的骨干农工和技术服务人员为重点,实现农业“劳动者知识化”。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为安全食品生产基地提供清洁生产机制。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地貌、资源禀赋,科学组织种养业区域化生产,为加工企业大批量提供标准化的优质农产品,实现“农产品基地区域化”;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设计和资源循环利用,建立企业内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和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以科技创新和现代化管理推进节能减排,实现“食品加工业清洁化”;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物流业,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业,着力开发三次产业的旅游功能,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化”;突出发展生物种业,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鼓励发展个性化营养食品加工业。

  构建绿色城镇体系,为安全食品生产基地提供可靠人文环境。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着力推进“规划建设人性化”、“垃圾污水无害化”、“建设交通环保化”、“生活方式低碳化”,坚持城市繁荣与乡村优美结合,做到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协调,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地域文化与城镇特色融合,实现城镇与生态、人居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把农垦城镇群建设成为安全食品生产的主阵地和高素质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为安全食品生产基地提供有效的内控机制。以建设世界最严格的标准认证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加工、储运到市场准入的全过程实施质量安全控制,构建产品有标准、生产有规程、质量有追溯、市场有检测、企业有诚信的运行机制,确保垦区生产的食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的质量安全。以垦区内部设立的食品质检机构为中心,以龙头企业和基地农场自检自测为基础,加快构建覆盖生产基地与消费市场的质量检验检测及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垦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的认证体系建设,推行国际通行的第三方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大力推进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扩大绿色消费。

  打好三轮攻坚战,稳步扎实推进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第一轮攻坚战到2014年,着力构建现代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建设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安全食品和精深加工品占到工业产值的30%以上。第二轮攻坚战到2017年,以绿色发展推动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场县共建把1亿亩耕地纳入到绿色发展和食品工业体系中来,安全食品和精深加工品占到工业产值的50%以上,成为在世界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粮商和食品工业企业集团。第三轮攻坚战到2020年,形成良好的整合境内外农业资源的能力,安全食品和精深加工品占到工业产值的70%以上,担当起维护食品安全的责任。

 

  创新管理 夯实两岸往来食品的安全根基

  厦门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 詹思明

  提高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我们依靠改革创新的强大驱动力,不断提升检验检疫把关服务水平,有效保障了海峡两岸农产品等食品物品的安全。

  创新管理理念。当前,检验检疫人力不足与外经贸发展需求特别是食品安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做到科学监管、高效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大胆探索,有效应对,确立了“以现代信息化手段,全面推动检验检疫科学管理”的工作思路。引入“合规管理”理念,从规范检验检疫内外部行为入手,降低合规风险,提高执法水平。引入“风险管理”理念,针对检验检疫所涉及的产品、工作和队伍三大风险,实施有效的风险评估、风险监控和风险防范。在做好检验检疫的同时,大力推进食品、农产品、工业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其中“漳州平和蜜柚”示范区成为全国最大的柚类出口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年产量、年产值、市场份额均创全国第一;“厦门翔安胡萝卜”示范区出口量连续多年大幅增长,2011年为农户增加收入超亿元。

  创新管理方法。对内整合资源,率先研发应用中国检验检疫电子监管系统,借助信息化技术,将厦门检区所有进出口企业和产品100%纳入电子监管,系统根据监管流程中的合规风险,对每批申报的出入境货物自动做出判定,无需核查的自动放行,需要核查的明确告知查验内容和检测项目,实现了对出入境货物“可快则快、该严则严”的科学监管。对外融合资源,通过与地方电子口岸合作共建信息平台,建立与企业、码头和相关执法部门信息互通机制,形成数据互联、信息共享,进一步促进了口岸物流便利化。当前,海峡两岸农产品等食品物品往来频繁,我们以互访或研讨会等形式,实现了与台湾标准检验局、防疫检疫局、食品药物管理局、疾病管制局等涉检机构的全面对接,与其建立了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渠道,为两岸持续深化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创新管理文化。总结多年的实践,凝练出“敢想爱拼会赢”的厦门国检核心价值理念,作为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指南,引导干部自我突破,主动将改革创新的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推动两岸农产品基地互认实现“零”的突破,推动台湾酒业公司首获大陆认证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尝试“社会认证、官方采信”的做法,对进口产品采取较为便捷的入境监管措施。我们以政风行风建设为载体,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为重点,着力培育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文化,不断提高公信力与执行力。认真开展规范公共行政权力运行和自由裁量权防控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研发运行电子监察系统,通过设置监控风险点,实时采集信息化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并自动生成风险信息,把廉政监控贯穿于整个检验检疫业务流程中,从而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实践证明,以信息化手段创新检验检疫管理,产生了“监管有效、促进发展、规范管理”的多重效应。一是通过强化对进出口企业和产品的监管,把住了质量安全关口,提高了企业诚信意识,提升了产品质量水平,从而保证厦门检区疫情疫病截获率和产品质量合格率位居全国前列。二是通过对出入境货物从报检到放行的全程智能化监管,实现了“提速减负增效”。据统计,目前厦门口岸90%以上的出口货物和40%以上的进口货物可实现自动放行,平均每批货物可节约通关时间2小时、缩短滞港时间1.75天,每个集装箱节约物流成本200多元,每年可为企业创造效益8.12亿元。三是通过对检验检疫业务程序化控制,强化了内部管理,避免了执法随意性,提高了工作质量。厦门检验检疫局连续多年被评为“政风行风十佳单位”,整个系统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道德自律 担起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

  雨润控股集团董事长 祝义材

  实践证明,食品安全要靠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更要靠企业的道德自律与强化管理。雨润集团1993年创业伊始,就恪守“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原则,为百姓提供优质放心的肉制品。

  确立“生产放心产品人人有责”的企业文化。创业之初,我们就明确提出“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食品安全是生产企业第一责任”的理念,始终不渝地将这一理念融入企业文化,落实于每个工作岗位。我们健全规章制度,警示每一个员工: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提供放心满意的产品是雨润人的天职。要求员工恪守道德和责任的底线,坚持“三不原则”和“四不放过”,即:不接受、不生产、不交付不合格产品;对产品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找不到原因不放过,问题得不到解决不放过,拿不出纠正措施不放过,责任人得不到处理不放过。2006年7月我们采购的一批生猪经检验发现含有瘦肉精,全部做无害化处理。

  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这已成为雨润人的共识,职工自发提出了“天天都是3·15”的口号。屠宰车间的一名工人说,质量可以通过严密的监控得到保证,但不是万无一失的,我们要以100%的努力去堵住哪怕是1%的失误。“产量是钱,质量是命,我们不能要钱不要命”,这些质朴的语言透视了雨润人的道德底线。特别是每逢年节销售旺季,雨润集团总部和分(子)公司都要举行以质量承诺为主题的活动,警示员工绝不能因市场需求量大就降低产品质量要求。

  建立追溯机制,实现食品安全的全过程保障。在强化职工道德自律的同时,我们完善了食品安全追溯机制,并将此纳入企业长效管理体系。企业为每一批产品建立“户口档案”并存档保存,从原料进厂检验、腌制、杀菌到包装再到出库配发等各个环节的数据都进行记录。努力实现食品安全的全程保障。在养殖环节,一方面通过建立现代化的养殖基地,提高上游生猪的自给比例,降低原料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完成与基地农民的对接,先后建立了良种繁育、技术培训、畜牧防疫、生产服务、保护价收购5大体系,用于保障屠宰业务源头供应稳定与安全。在流通环节,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已构建了覆盖整个中国大陆的物流网络体系,目前拥有5大食品交易平台、40多条专有铁路线、近千辆冷链运输车,实现低温肉品全程冷链运输,从而有效保障了物流环节的食品安全。在销售环节,实施渠道精细化、纵深化发展策略,逐步推进“渠道为王”向“终端为王”转变,不断加大与商超终端零售商、品牌加工企业、连锁餐饮企业的合作。同时,加大了乡村专卖店的建设与投入,目前已拥有5000多家安全可靠的食品销售网点。

  用高标准和高技术来保证食品安全的实现。创业之初,我们就率先在行业内制定出涵盖生猪屠宰、产品质量管理和产品技术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逐条落实于生产、销售和管理环节。雨润的执行标准普遍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中低温肉制品微生物企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1000倍,冷却肉微生物企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100倍。1997年家乐福大型超市对供应商审核,给雨润集团打了83分,比家乐福本土的法国食品企业还要高。

  为了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我们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研经费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从事研发的人员达1392 人,拥有博士12名,硕士112名。同时,我们借力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成为全国首家同时拥有“一室两站三中心”的民营企业。依托科研平台,企业在食品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上百项专利,先后承担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和大部分行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在国际上,我们除保持与德国肉类研究中心的长期合作外,还与美国肉类协会等保持不定期的科技交流活动。我们花费巨资从德国、比利时等引进先进设备,并按照美国农业部和欧盟的标准,建成了当今国际最先进的无菌生产车间和全自动生产车间,使工艺流程和技术水平始终保持在国际先进水平,为生产高品位产品提供了技术保证。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