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新农业赛跑重在基因“突围”

时间:2012-12-19 18:00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未知 点击: 125次

中国的大豆、种猪都主要依靠进口,玉米之乡墨西哥每年60%的玉米从美国进口,全球已经处于全面争夺基因资源的时代。昨天的新组学技术体系下的新农业经济论坛上,中外专家畅想新农业给人类生活和环境带来的改变,重点讨论基因组研究对现代农业的巨大影响、现代生物技术的安全应用、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热点问题。

   基因研究成主攻方向

   玉米故乡的墨西哥人咀嚼着来自他国的玉米,会有什么感觉?20世纪60年代,墨西哥的玉米仍可自给自足,但现在该国每年进口约800万吨玉米,大概是总消耗量的60%。

   “这就是基因的力量。”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张耕耘说,人类数千年来不断改造培育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的粮食作物,目前基因组学技术已给农作物遗传改良及育种带来巨大冲击。

   墨西哥的玉米种植一直采用较为传统的培育方式,造成品种变得越来越相似,产量也一直没有突破。美国运用前沿的基因组学育种技术,大幅提高了玉米产量,推动低价出口。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林汉明现场分享他对野生大豆的基因研究,并表示基因研究来改造、选择性培育农作物,能更快速有效地实现高产、抗病害的目的。美国谷物协会中国办事处主任布莱恩·洛马也谈到,这已经是全球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

   “我们生活在全面争夺基因资源的时代。”张耕耘强调,如果能够率先找到有限的动植物基因资源,培育出优良品种,迅速提高产量和品质,中国的粮食安全将更有保障。

   食品安全添基因“利器”

   水质好不好?泥里有没有毒?放入几尾转基因小鱼,检测一下鱼身的绿色荧光强度,就心里有数,比传统的检测方法节省60%以上的时间和成本。香港水中银国际生物科技公司首席技术官陈雪平的一番介绍,让与会嘉宾更直观了解到基因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巨大潜力。

   中学课本中一段叙述让不少人耳熟能详:“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生产出占世界25%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这样的农业成绩,今后借助基因改良将更加轻松实现。

   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弗兰克·夏特柯斯奇谈到,目前中美两国在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方面的基因改良工作进展不俗,相信今后更高亩产、更耐水旱和病虫害的粮食作物会不断出现。

   著名水稻专家黎志康期待免耕直播的“懒人种植法”:把种子直接撒在地里,不打农药、少施化肥、仅靠雨水灌溉,100多天后就能收获沉甸甸的稻子,原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用再反复翻地和插秧。“依靠基因技术,这些优点的一部分已经在种出的水稻上实现,相信十年左右就有希望实现这一切。”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