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健康 > 药学 > 药学动态

云南白药:受“内伤”的外伤药

时间:2013-02-07 17:07来源:北晨网   作者:未知 点击: 194次

  上证综指日K线一举收出“八连阳”,但是,昨天的资金流向数据却显示,作为本轮行情的主导者,地产、煤炭、银行等权重板块均呈现大量资金净流出的现象。虽然板块资金流出额都没有超过10亿元,但仍给市场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那些前期涨幅较大的主流板块,在春节长假前选择落袋为安或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说到过年,很多人都会想到“红包”。近几天常有一些个股走势怪异,比如昨天的云南白药(000538),先是一瞬间的金针探底,然后是快速回升,导致全天震幅高达10.25%。至于那根超长的下影线更是令人生疑,到底是输错单的乌龙指所致,还是有人故意派发的“红包”?

  云南白药最近有点烦,主要缘于关于公司的负面新闻有点多。首先,公司所产药品在四川被查出问题,登上地方药监局“黑榜”;其次,公司的白药产品、白药特色产品屡次陷入“质量门”;此外,近日公司因旗下某产品在国内未标注含有毒性而被使用者告上法庭。

  本周二,香港化验所发现,云南白药生产的产品样本中含有未标示的毒性物质乌头类生物碱。香港卫生署和澳门卫生局先后发文,回收云南白药生产的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气雾剂等7款产品,并呼吁巿民停止使用。昨天,云南白药对港澳事件紧急发表声明称,云南白药创制于1902年,1956年国务院保密委员会将云南白药处方、工艺列为国家保密范围(战备物资)。云南白药通过独特的炮制、生产工艺,在加工过程中,已使乌头碱类物质的毒性得以消解或减弱。公司还称,在2010年至2012年间,监测到涉及云南白药和云南白药胶囊的各类不良反应共计28例,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发痒等,未监测到严重不良反应。

  作为一家中药百年老店,云南白药的品牌具有投资的稀缺性。因此,尽管公司的利空不断,但该股的股价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一直在上升通道中运行,不断刷新着历史新高。尽管周二事件的影响不小,但该股股价仍在当天上涨1.89%。昨天10:30左右,该股突然被连续的千手大单按倒在跌停板上。不过,该股股价仅在跌停价上停留了几秒钟,以至于许多行情软件都没监测到该价位具体的成交数据,股价就被拉升起来,瞬间上涨超过8%,收盘基本与周二打平。这样怪异的走势让人浮想联翩,有观点认为是有人下错了单,在看到利空消息后直接以跌停价卖出;也有观点认为是“错卖”,甚至怀疑是有人在节前故意压低价格送“红包”!

  截至去年三季度,云南白药的股东中机构云集,驻扎其中的基金多达57只,另有QFII、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诸多机构扎堆其中。不过,在近期利空消息的干扰下,有机构资金开始在频繁进出。资料显示,昨天超大单资金净流出1940.79万元,大单资金净流入1580.61万元,中单资金净流出,小单资金净流入。由此看来,各路资金对云南白药的走势分歧很大,而这种分歧的存在,恰恰为别人提供了浑水摸鱼的机会。

  2月6日,云南白药有关负责人针对香港、澳门因云南白药散剂等5个品种含有未标示的乌头类生物碱被回收一事予以回应。该负责人表示,云南白药配方中确实含有乌头碱类物质,但公司通过独特炮制、生产工艺,在加工过程中,已使乌头碱类物质的毒性得以消解或减弱,云南白药系列产品总体安全可靠。香港卫生署依据未标示成份,要求回收部分品种并不表明药品本身存在问题,而且香港方面也从未收到过不良反应报告。

  未监测到严重不良反应

  该负责人表示,含有乌头碱类成份的药材在炮制前后毒性的变化与双酯型乌头碱的含量有密切关系,毒性完全不同。通过炮制,乌头碱水解成乌头次碱并进一步水解成苯甲酰乌头原碱,可使毒性大大降低,达到消解或减弱后的安全服用状态。

  近三年来,公司通过主动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三年间共监测到涉及云南白药和云南白药胶囊的各类不良反应共计28例,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发痒等,未监测到严重不良反应,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毋庸置疑。而这些不良反应案例,经过了解,基本上都是未按照说明书规定服药导致。

  同日,云南白药在其官网上也作出五点说明。声明指出,云南白药问世111年来,云南白药产品的使用人群和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近十年来,有上亿人次使用过云南白药。在2010年至2012年间,共生产销售云南白药(4g/瓶)1亿瓶、云南白药胶囊(0.25g/粒)17亿粒。云南白药严格进行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所有产品均按国家GMP的规范要求组织生产,并实施严格的过程监控和出厂前检验,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声明强调,云南白药为纯中药制剂,是处方药(散剂、胶囊剂),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应按医嘱及说明书使用。

  有关专家表示,海外市场消费者对云南白药存在误解,主要是西医理念和中医理念不一致导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学专家李连达教授曾指出,当前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有两种误解:一是安全无毒,可以随便吃,二是只要有毒,就不能用。这两种看法都不科学,必须要改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安全评价中心主任梁爱华认为,国际上以某一单一成分是否有毒来判定中药药材是否有毒是欠科学的,而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中药来自天然,无毒或毒副作用也是不全面的。实际上部分中药材有一定毒性,国家药典2000年版记载有毒中药七十一种。

  对公司业绩影响甚微

  2月5日,因香港政府化验所当日发现其样本中含有未标示的毒性物质乌头类生物碱,香港卫生署指令香港丰华公司回收云南白药生产的五款产品,分别为:“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散剂”、“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气雾剂”,和“云南白药酊”。

  据了解,除了上述五款产品,云南白药另外两种产品“云南白药创可贴”及“云南白药气雾剂双效”也是由丰华公司进入香港。为了预防,香港丰华公司自愿回收该两款中成药及上述五款中成药的其他批次。香港卫生署发文后,澳门卫生局于5日晚上跟进,发出停用回收通知。

  根据云南白药近年来财务报告,云南白药海外市场不大,作为海外市场一部分的香港、澳门比重极小,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甚微。

  2月6日上午,云南白药盘中出现了一笔3000手的大卖单,砸向跌停,随后被迅速拉起,全天报收75.3元,与前一交易日持平。深交所融资融券交易明细显示,从2012年12月以来,融券余额增长了1.26倍,最高时曾高达88万多股,但同期云南白药股价却上涨了20%以上。

  因产品检出未标示的有毒性物质乌头类生物碱,昨日晚间香港、澳门两地回收云南白药(000538)七款产品,今日药监局表示,云南白药产品总体安全。专家表示是否明确标示才是问题关键,云南白药不应再以配方绝密为由拒绝公开成分。

  云南白药获药监局力挺

  昨日晚间,香港卫生署公告,指令持牌中成药批发商“丰华(香港)公司”(下称丰华)从消费者回收五款中成药,名为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散剂,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气雾剂及云南白药酊,因为上述产品被发现含有未标示的乌头类生物碱。

  此外,作为预防措施,丰华自愿回收云南白药创可贴及云南白药气雾剂双效两款中成药及上述五款中成药的其他批次。

  今日,云南白药在官网发表声明,承认云南白药配方中含有乌头碱类物质。但含有乌头碱类成份的药材在炮制前后毒性的变化与双酯型乌头碱的含量有密切关系、毒性完全不同。通过炮制,乌头碱水解成乌头次碱并进一步水解成苯甲酰乌头原碱,可使毒性大大降低。云南白药称,通过独特的炮制、生产工艺,在加工过程中,已使乌头碱类物质的毒性得以消解或减弱。

  药监局此后发文力挺云南白药产品的安全性,表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云南白药配方中含有乌头碱类物质的药材。其药材经过炮制,可使毒性大大降低。如果企业严格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配方工艺以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组织生产,其产品总体是安全的。”

  药监局称,有关云南白药含乌头碱一事,已及时约谈了企业有关负责人,要求企业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同时,及时修改说明书,增加药品安全风险的提示内容,同时,加强上市产品的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云南白药产品标示中外有别   中国医药(600056)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乌头类生物碱是可以应用在药品中的,云南白药此次面临的问题关键不在于乌头类生物碱的毒性高低,而是成分应该明确标示,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

  早在2010年,云南白药就被指出成分标示中外有别,在国内以绝密为由拒绝公开配方,在美国却详细标示具体成分,如名为“云南白药酊”的具体成分被列出有田七、冰片、散瘀草、白牛胆、穿山龙、淮山药、苦良姜、老鹳草、酒精。另一产品“云南白药膏”的成分被列出有田七、冰片、散瘀草、白牛胆、穿山龙、淮山药、苦良姜、老鹳草、樟脑、薄荷以及其他六种成分。

  但从今日药监局的回应来看,中外有别的标示方法还将持续。药监局称:“云南白药是我国中医药传统品种。自1956 年以来,其配方、工艺被国家相关单位确定为国家秘密,严格保密。根据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凡列入国家秘密技术项目的品种,其说明书、标签可不列成份项目。”

  云南白药有关人士询问是否会考虑更改在国内的产品说明,但截至发稿,仍未有答复。

  专家称应取消中药保护品种

  “处方大家谁不知道?”于明德说,云南白药所谓“绝密配方”,其实业内都知道,云南白药不应该再抱残守缺,否则在海外市场必然会遭到打击。

  财经查阅云南白药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提交的有关材料中,发现也未标示产品中含有乌头类生物碱。

  于明德称,在国内对云南白药、片仔癀(600436)等中药有行政保护,但在国外只有法律保护,云南白药等中药产品欲拓展海外市场,就要遵循当地的法律法规公开成分,但这样一来,所谓的保密也就不复存在了。

  《科学技术保密规定》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列入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范围:国外已经公开; 在国际上无竞争能力且不涉及国家防御和治安能力;纯基础理论研究成果; 在国内已经流传或者当地群众基本能够掌握的传统工艺;主要受当地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因素制约且很难模拟其生产条件的传统工艺。

  于明德认为,过去将云南白药、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列入国家级保密处方,是因为无其他知识产权保护法“护航”,而现在我国已经有了专利法,保密品种的保护方式应该和专利法接轨,否则便无法“走出去”。

  然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企业并不愿迈出这一步。拥有国家保密品种药品的生产企业具有自主定价权、专利保护等优势,产品在同类产品中销量一直居于全国前列。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