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互联网医疗“入口”在哪?

时间:2015-05-08 10:46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未知 点击: 67次


要着眼于当前政策状况,也不能误解政策——卫计委官员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情况不断出现,我们也要不断完善政策,对这些行为加以规范。”

从年初到现在,医疗类App呈现出井喷的状态,不到4个月就有100多个App上线。互联网三大巨头百度、阿里、腾讯最近在移动医疗上的进一步动作,也使移动医疗越来越受关注。

比如,今年4月有消息称,健康元董事长朱保国正着手打造名为“可爱医生”的在线问诊平台,腾讯CEO马化腾和百仕达董事长欧亚平或将出资12.21亿港元间接持有健康元4.81%股份。同样是在4月,阿里健康与华康移动医疗达成战略合作,将接入后者平台上的预约挂号以及在线医生资源,为用户提供远程医生、提问、预约挂号等服务。4月15日,百度则宣布与中国医药物资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并正式推出“药直达”这个药品O2O平台。

在火热的互联网医疗格局中,入口问题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现在存在医院、患者、医生等3个主要的入口,互联网医疗要赚钱,究竟应该以哪个为入口?

以医生为入口

这场关于移动医疗入口的讨论,近日在由清科集团举办的互联网与医疗共舞的沙龙中展开。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最核心、最紧缺的资源之一便是医生,尤其是好医生供不应求。中兴合创投资董事总经理刘明宇认为,这是移动医疗应当以“医生为抓手”的理由之一,而且,未来医改政策的力度及覆盖面尚未可知,“最有想象力的是多点执业政策,释放的就是稀缺的医生资源”。

“医生对专业性要求高,所以这个入口门槛高,短期内我认为这是比较保险的入口。我个人投资的项目不管是涉及硬件设备,还是服务类的移动医疗项目,都是以医生为中心。”刘明宇强调。

近日,百度总裁张亚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百度欲通过O2O先整合医生和医疗机构的资源,逐渐加入保险、药店等其他产业链关键组成部分。

今年3月,百度与301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合作,上线了“百度医生”App。这个在线平台不仅可以自助就医,还接入了强大的大数据平台,满足患者不同的医疗需求。这更接近于真正的网络医院,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一键预约医生、自助打印医疗档案及影像,异地术后病人可在居住地接受术后体检,医生可远程查看康复体检报告等,逐渐形成“找医生、约医生、评医生”的闭环服务模式。

在沙龙讨论中,一位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互联网医疗真正的入口不仅只是医生,而且应该是医生中的“专家”。他认为,当前互联网想通过仿造医生的思维模式与患者对接,但实际上看了10万、20万名患者的专家型医生所拥有的看病经验已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可能一个诊断只需0.5秒就可以决定,这种效率计算机却很难实现。

“而且,一位患者想通过仅能挂号的平台来寻找合适的专家,达到医患的精确匹配显然不切实际,专家资源以及整合这些资源的平台才是最大的爆发点。”该业内人士说。

医信科技CEO梁亮则认为,用户不是要找到最好的医生,而是要找到信任的医生。“互联网医疗可以把交易的部分解决,去中心化、去医疗化才是最大的潜力,也是互联网医疗从医生端入口的最大原因。”梁亮说。

助医生树立个人品牌才能赚钱

既然许多人认为应以医生为入口,互联网医疗应该如何才能赚钱?

“互联网医疗要赚钱就要先满足医生的需求。”刘明宇说此话时斩钉截铁。

那么,互联网医疗要满足医生的什么需求才能吸引到医生资源?

“都知道老医生值钱——只要熬到那个位置,就是专家。但是,非心脑血管、癌症等没有大批预算支持领域的医生很难出头、熬到专家的位置。”刘明宇说。

他认为,从商业角度看,年轻医生群体基数较大,他们希冀打造个人品牌,而实现个人品牌,需要更多的病人和更多的“粉丝”。同时,想要“回头客”口口相传的,也都是基层医生。相反,大牌医生不在乎病人数量,各类求诊病人多到应付不过来。

刘明宇认为,现在已经不乏借助互联网手段,如微博、微信等成功树立个人品牌的年轻医生。他坦承,尤其是初创型移动医疗小企业,要想存活下来,改善医患关系、进行科普等都不是其当前使命。

“从赚钱的角度而言,就是要解决大量年轻医生的这部分诉求,后进入市场者才可能后来居上,而且现在可能可以赚钱的互联网医疗产品主要服务的也是这个群体的医生。”刘明宇说。

政策迷茫期要抱有希望

着眼于现实情况,这类以医生为入口的互联网医疗产品似乎已经迅速获得认可。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快速问医生、寻医问药网等在线医疗平台发展势头迅猛,微信的“在线问诊”公众号、微博在线问诊也备受青睐。

但是,日前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互联网上涉及医学诊断治疗是不允许开展的,只能作健康方面的咨询。

宋树立表示:“这些服务只允许医疗机构开展,且要具有相应的资质,不能没有这个专科去开展这个专科的远程医疗服务。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医生也要具有相应的执业资质,医疗机构在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保证质量与安全,同时还要保障患者的知情权。”

梁亮指出,要着眼于当前政策状况,也不能误解政策。宋树立还补充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情况不断出现,我们也要不断完善政策,对这些行为加以规范。”

梁亮表示,目前互联网医疗的质量虽然无法与专家在医院问诊相比肩,但是已经有一些政策出台,如社会办医、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多地执业等,在这种变革中,互联网医疗能从市场和互联网的角度,在建立医生与患者的联系上起作用。

据介绍,美国的私人医生会在患者就诊后建立患者档案,以后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开具处方药,患者可以就近到药房取药。梁亮希冀,在中国可以通过市场和互联网手段,达到类似状态。

长桑技术执行董事韦传敏则展望,将来还能够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医生指导患者佩戴医疗可穿戴设备,监测相关数据,建立患者连续的数据模型,由医生判断何时来医院就诊,就诊前就做好相应安排,而不是让患者漫无目的地就医。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