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神经系统

时间:2006-06-20 17:39来源:大众医药网 作者:admin 点击: 607次

神经系统

为什么会感到“疼痛”

  一、“我不需要麻醉!”

  有一个忍耐疼痛的故事。惠林寺(山梨县)的快川国师,在寺里即将被大火烧死时,还坦然自若地念道:“安禅不需山与水,心如死灰火也凉”,便从容死去。

  近代人物中,在山冈铁舟墓地有名的谷中全生庵里,有个叫平井玄恭的师父,他为他的老师山本玄峰师父写的文章也很有趣。玄峰师父在四国的寺中时,他腹部长了一个很大的肿块(已化脓),医生诊断后认为应该做手术,否则很危险。于是他被带到城里,但不巧的是麻醉药已经没有了。玄峰师父说:“我不需要麻醉,待我入定后就开始吧。”于是直到手术结束,一点麻药也没用。玄恭师父这样写到:“我无论如何也忘不了鲜血乱溅的情景”,但此时玄峰师父却连眼皮也未眨一下。

  二、身体自身有镇痛药

  许多场合,忍耐痛苦是很困难的事。而且疼痛是个非常主观的,本人并不知其他人的疼痛程度。比如在澳大利亚的土著人中,男孩到了10岁,有切除阴茎包皮的习俗。这也是检测能否忍耐疼痛的仪式,若能忍耐,则表明已长大成人。

  在欧洲也有“为了健美而忘却痛苦”的说法。就是说为了苗条即便穿上强力绷紧的紧身服而非常痛苦,对此也能忍受。

  这说明所谓疼痛是受文化背景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有关疼痛的机理是通过对减缓疼痛药品的研究后才被发现的。

  比如镇痛用的阿司匹林,它的成分中就有北美印地安人用以镇痛的柳树皮中的成分。1763年,爱德蒙德·斯溶神父试着尝柳树皮的味道时,感觉有一种药味,他将此作为药给了患有关节炎的50多人服用,通过记载的资料得知,他们都感到有止痛的效果。

  通过进一步研究得知,哺乳动物的细胞在受伤时,一定会释放出对前列腺素的物质,这种物质刺激疼痛神经末端、它可使在细胞壁上的花生四酸中的环氧合酶活动。但阿司匹林可以使这种酶的活动受障碍。前列腺素刺激疼觉的末端后,钠的通道被打开,钠便从外部进入神经的轴索内,使内部的电子呈阳性。这与触觉的情况相同。兴奋通过轴索(神经纤维)到达脊髓以后,感觉也大致相同,在脊髓内细胞之间逐次传递下去,在轴索末端释放出叫P物质的神经传达物质。然后脊髓内的神经通过脊髓丘脑路,经过丘脑,最后通向大脑皮质的皮肤感觉区。

  三、针能缓和痛疼的理由

  对发现疼痛机理做出最大贡献的药物是作为麻醉药的鸦片。在鸦片的诱导体(化学结构变化不大的物质)中有吗啡与海洛因。鸦片是从罂粟未成熟的果实中提取的。考古学家在6000年前的瑞士原始人的洞穴中就发现过鸦片。在埃及,3000年前就用于治疗。

  1973年,克鲁道斯塔因博士对脑内吗啡感受器(细胞上只有与吗啡结合的结构体)进行了研究,发现脑内的确存在许多的感受器。为什么在人脑中存在着一般情况下用不上的吗啡感受器呢?他感到非常不理解。他想是不是人体内有与吗啡相似的物质,感受器也能与相似的吗啡起反应呢?所以他开始寻找这种谜一样的物质。两年后,他发现了脑中存在着叫内啡呔的“脑内麻药”。

  内啡呔的发现对疼痛的了解是一个大进步。比如对疼痛的感受因人而异。又如在扎针时脑脊髓液中内啡呔的分泌就会增加等。

  但是仅靠这方面镇痛还是不够的。比如有名的前头叶切断术(脑白质切截法),不仅能镇痛,而且能消除多种痛苦,不过这种手术也可能使人出现类似植物人的症状,意欲、自立性全部丧失,尿失禁等。

  四、疼痛与忧郁病的关系

  最近.有一种叫带回切断术的手术。带回位于边缘系上面对左右脑处,当抬脑时可看见存在于中央裂.开的部位上,在联接左右脑的桥梁上的一个较长的位置上。带回的作用是将新皮质与前头叶及其他的边缘系统联合起来。

  这种手术,尤其对极度的忧郁症、用药不能治疗的患者很有效。由于疼痛对忧郁症患者刺激大,所以这种手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缓解疼痛。

  还有一件有意义的是称为“幻想肢”的现象。就是有些人因癌或受伤截断手足后,仍能感到手足存在的现象。

  有家英国的医学杂志(BritishMedi。alJ。urnal)记载了这样两个有趣的事。一个是关于船员的事。他小时右手的食指被截断,但40年后又突然长了一点,于是他总有食指变长的感觉,每当用手捂鼻子时.总是担心食指会碰到自己的眼睛。

  另一个是关于装上假肢的人,没有“幻想肢”的人总是对假肢使用不大灵活,也就是说装上假肢的人,若不根据自己的幻想认为假肢是真的肢体的话,则使用起来会很困难。

  在有“幻想肢”的人中,有的对切去的肢体也会感到疼痛,此时服用些抗抑郁症药物,就能消除疼痛。

  五、使人想自杀的疱疹疼痛

  综上所述,疼痛与人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但我想其机理与生物化学反应或神经传递物质并不相同。我有个熟人患上了疱疹病,疱疹病毒进入痛觉神经的细胞体后经常刺激它,而且,病毒进入脊髓内的神经终端后,进一步产生疼痛的刺激,吃什么药也不管用。由于经常强烈的疼痛,而使患者完全绝望,以至于想自杀了事。实际上他确实尝试过。他爬到医院楼顶想跳楼时,却发现医院为防备人跳楼而设置了金属网,所以自杀没能成功。

  在年轻时若感染上带状疱疹后,其病毒会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上了年纪后一旦疲劳或紧张时,其病毒就会开始活动。皮肤上就会产生水泡或疱疹,将感到非常疼痛。若不治疗,则病毒会侵入神经,通往脊髓。这时只好切断这部分的脊髓,很是麻烦。所以一旦发现患上疮疹病,一定要尽快求医,早些治疗为好。

连接胃与心脏的神经

  一、取出老鹰胃液的百万富翁

  我们所吃的食物,要通过胃肠消化,这个道理对大家来说已是一般常识。但这却是人们用了很长时间才发现并验证的,我想有必要介绍一下发现过程。

  1683年出生在法国的莱奥明鲁,最初是要成为法学家而被接受教育的,但由于后来成了百万富翁,就没有获得职业的必要了。于是他就将大量财产用于多种科学研究项目,特别有名的是他所发明的一种温度计。此外,他在1752年发表了关于鸟类消化的论文,以所阐述的有关消化的理论而留名于科学史中。

  他开始思考的问题是,食物在胃中是否只靠机械式粉碎,还是有腐败过程?还是在胃中用所分泌的液体溶解呢?为了得到解答,他饲养了一只老鹰。他发现用小鸟作为食物喂食时,老鹰会将消化不了的羽毛从胃中吐出来。他感到这是一个好条件,可以利用这个习性研究胃的消化机能。

  首先,莱奥明鲁把肉放入一个小金属管中,两端的结构可以透入水。将这个小管喂食老鹰后,它隔一段时间会吐出来。他检查吐出的管中的肉后,发现肉的一部分被分解,并没有发现腐败迹象。

  他又将小管用海绵塞上,喂食给老鹰,当它吐出来后设法将海绵内的液体挤出来。挤出的液体是乳白色,用试纸一试,试纸变红色,表明是酸性液体,这种用直接采取胃液进行研究的方法,莱奥明鲁是首创者。

  接着他尝试用这种胃液是否能消化肉片。他把肉片放入胃液中,时间为24小时,温度为32℃,同时在水中也用同样的条件试验,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水中的肉片已腐烂,而胃液中的却未见腐烂。

  这种试验一直进行到老鹰死去,他从中获得了大量数据。

  他还用狗、羊等做了同样的实验。对狗喂食后隔一段时间杀死检查胃里的情况。各实验结果都证明,胃液具有溶解食物及分解食物的能力,而且与腐败相比是逆过程。

  二、一发怒就分泌不出胃液

  发现胃中有胃酸的人是1729年出生于意大利的斯柏兰查尼。他用与莱奥明鲁相同的方法给动物喂食,然后将其杀死后来研究胃中的消化情况。所不同的是,他还用自己的身体做人体实验进行研究。首先,他用小布袋装入肉、面包等,吃入后从肛门排泄出来,研究袋中的内容物,还令人惊奇的是他用个四面开小孔的小木箱,用线拴上,吞入胃中再吊拉出来,检查其中的胃液。

  结果他发现,胃中可分泌出强酸来,并且还发现了能使牛奶凝固的物质。

  另外,“还有人研究了人们的精神状态对消化产生的影响情况。他就是美国的一个叫威里阿姆·伯蒙特的医生。1822年在美国墨西哥州的一个毛皮店中,一名叫马奇的男人被人用枪击中,子弹从腹部通过胃贯穿了一个洞,令人惊奇的是,他竟然活了下来,但伤口并未愈合。

  于是伯蒙特就雇佣了这个男人,开始研究胃液的分泌。他将面包直接从孔中放入胃里,观察胃液的分泌,他将分泌的胃液取出来,放入肉片,他发现肉片在胃液中逐渐发生了变化,两小时后,可看到肉的纤维凸出,10小时后内就完全被溶解了。

  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在马奇精神状态差时的实验情况。一般情况下,饭后4小时后可消化完食物。而马奇发怒时消化机能变差,经过8小时后,胃中的食物仍未消化完。柏蒙特认为恐惧和发怒妨碍了胃液的分泌。

  三、巴甫洛夫从小胃中又有新的发现

  20世纪初,巴甫洛夫不仅在唾液的分泌研究上有重要的发现,而且在对胃的研究上也发明了新式的方法。就是切下胃的一部分,将这部分的里向外缝在皮肤内,制作出一个称为小胃的人造器官。

  这个小胃的特点是,能够从中调查胃液的分泌,而不受食物的影响,由于小胃原样连接着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比如可见到因条件反射棗见到食物时。听到声音时棗胃液的分泌情况。此时,在食物刚进入口中时,其大脑受到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刺激胃液的产生。这种现象称为胃液的脑相(头相)。

  另一个问题是,食物进入胃内后,理所当然的是因胃膨胀而刺激胃液的分泌。但当食物接触胃的内壁后,此处会释放出激素,它在胃中起到相反的作用,是否会妨碍胃液的分泌呢?这种情况下,在小胃中可通过血液的传递获得这方面的信息。

  在1905年,有个叫伊德肯斯的人,他从靠近十二指肠的胃中,叫幽门的部位上,从其血液中提取了促进胃酸分泌的物质,并公布了这一消息。他将这种物质称为促胃酸激素。胃液用英语称为gastricjnice。1906年,巴甫洛夫的一个叫维尔达·格劳斯的学生也做了一个实验。他将肉汁放入胃中,观察小胃液的分泌情况。同时,将狗的幽门部分切除后,将肉汁放入胃中,发现并无胃液分泌出来。

  这样一来,人们开始对分离促胃酸激素重视起来。将胃的幽门部分切碎,将其液体注射入血液中,从小胃中可发现分泌的胃液。实际的结果的确如此。即使将幽门以外的部分切碎,这种液体也照样能促进胃液的分泌。不过又有一个难以理解的实验结果,随着汉里·德尔有关组胺发现而出现。实验结果表明,组胺作为使胃液分泌的因素,存在于幽门部以外的许多内脏中。这样一来,说明胃液分泌不只决定于促胃酸激素,于是,这种激素很快被人们所忘却。

  但在这之后,1938年,克马罗夫博士从幽门组织中发现了不同于组胺的肽(小型蛋白质,而维生素则更小)。并且在1964年发现了这种物质的构造,从此确立了促胃酸激素的存在。

  在此我们将上述机理整理归纳一下。食物进入胃中后,胃膨胀而产生刺激,导致胃收缩,从而分泌出胃液。

  另一方面,从幽门部的分泌腺(幽门腺)分泌出的促胃酸激素或其中的组胺、乙酸胆碱等在胃腺中活动,分泌出盐酸及胃蛋白酶原(消化酶胃蛋白酶的前体物质)。

  促胃酸激素与其他和消化有关的激素(如胰泌素)相同,都产生于消化器官中的细胞,随血液输送到各处,再进入分泌腺分泌出酶或离子。不过,令人不解的是,这些激素全部存在于脑中,多数作为广义的神经传递物质起作用。所以这些激素称为脑一肠激素(组胺、乙酸胆碱等因为不是肽,所以不称为脑一肠激素)。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1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