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生物产业

基于融合创新的生物芯片产业

时间:2016-08-02 15:22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未知 点击: 198次


1.jpg

罗森伯格在研究美国机械工具产业早期演化时首次提到技术融合这个概念,随后技术融合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技术融合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创新,是产业发展新的动力,融合导致了突破性创新、细分市场的出现。在此背景下,融合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新范式、新模式被定义。

产业缘起:

技术渗透与交叉融合

技术融合是一个自组织的现象,代表了不同技术轨道的整合;同时新的机会诞生,技术间的渗透和吸收融合最终导致市场中新产品的出现。随着不同技术轨道的融合,不同技术的交叉处形成了共同的技术知识基础,为相关产业通过技术融合实现绩效提升提供了机会。换言之,知识融合是潜在的技术融合创新,技术融合是基于知识融合产生的特殊形式的创新。技术融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技术渗透融合与技术交叉融合。由于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很快,高技术的突破也很迅速。一方面高新技术具有渗透性和倍增性的特点,使得高新技术可以无摩擦地渗透到传统技术中,例如电子技术对机械技术的渗透产生了机械电子;另外,高技术之间互相渗透,加快了创新的速度,获得更大的复合经济效应。技术渗透反映了技术之间的动态融合特征。 技术交叉强调技术之间功能的互补与延伸,融合后的技术出现新的范式,例如打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交叉产生的打印电子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的产生既体现了技术渗透融合,又体现了技术交叉融合。一方面,生物芯片技术是微电子半导体技术对生物化学技术的渗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微电子半导体技术与生物化学技术功能的互补与延伸。微电子半导体技术与生物化学技术的渗透与交叉融合,导致新的融合型技术轨道、技术范式的形成;而新的技术范式往往孕育着新的产业,是破坏性创新的源泉。技术融合源于知识融合,追本溯源,生物芯片产业的产生源于科学的融合。生物元素、物理规律及化学特质的跨学科交叉为生物芯片技术与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产业扩张:

产业价值链的解体与重构

在融合不连续的条件下,产业演化源于跨产业间知识与技术的外溢,这使产业重新建立垂直的价值链结构变得不可能。此状态下的产业扩张,表现为价值链的解构与重组。首先跨产业间知识与技术的溢出导致了产业链分解状态,不仅仅是新进入企业改变了现有的商业模式,同时已存在的企业开始水平多样化及垂直专业化。其次,产业再整合状态代表了新生态系统的建立,新的规则与关系矩阵构成了新型的非线性产业结构。最后,随着新的系统趋于稳定,在产业边界之间发生整合。例如,来自不同产业的已存企业的兼并收购活动,甚至导致已存企业的失败与挤出。在融合型产业演化周期中,价值创造的机制变得复杂化、网络化。

生物芯片产业的扩张过程,实质上是融合型价值链构建的过程,即原有生物与信息产业价值链解构与重组的过程。生物芯片产业是生物与信息产业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在融合不连续条件下,生物芯片产业结构演化源于生物与信息产业间的知识与技术溢出效应,这使得原本分立的生物产业与信息产业重新建立线性的垂直结构变的不可能,产业价值链处于分解状态;新进入的生物芯片企业加入到价值创造的新系统,改变了现有的商业模式,成为生物与信息产业间的桥梁与连接点;同时已存的生物与信息企业开始水平多样化与垂直专业化,产业链跨产业间再整合与重构;由此形成了产业新生态系统,新的规则与关系矩阵构成了生物芯片产业融合型的价值链;最后导致生物产业与信息产业边界之间发生融合。例如生物与信息产业已存企业的重组活动,已存企业与生物芯片新企业间的联盟与重组。

绩效提升:

跨产业新型竞争协同关系的塑造

产业融合条件下,产业组织结构不再局限于单个产业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垄断关系,而是形成了跨产业企业间的新型竞争协同关系。融合条件下的竞争是非线性的竞争。技术融合导致了产业价值链的复杂化、网络化。融合下产业系统也是更加开放的网络化的产业系统。此时的竞争实质上是价值网之间的非线性竞争。这种竞争打破了产业边界,不同产业间的企业相互作用改变了原本产业的线性关系,是一种新型的竞争协同关系。

生物芯片产业系统是开放的、复杂的,是生物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系统。融合创新条件下,产业结构呈现的非线性特征,以及融合型价值链的构建,这些因素都决定了生物芯片产业参与主体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竞争关系,而是新型的竞争协同关系。生物芯片产业中的参与者在整个融合型价值链中依赖自身的优势创造价值,而价值的创造过程即参与主体间的竞争协同过程。技术融合创新的变革时代,已存企业不仅仅是靠市场能力与互补资产获得生存,更重要的是技术融合给已存企业提供了在新兴产业中占领一席之地的机会,那么这种机会往往通过已存大企业积极与新兴小企业合作,以获得融合性关键技术、市场等资源。产业融合条件下产业参与者的协同关系也导致竞争更加激烈,创新资源的要素流动加速,最终提高新兴产业发展绩效。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