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张明奎博士:打好阿尔茨海默症这

时间:2023-08-16 21:39来源:生物探索   作者:未知 点击: 93次

张明奎是台湾人,大学就读台湾大学化学系,1995年去美国留学。本应该继续在化学领域深造的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听了一堂心理老师介绍的“神经与神经之间的交流机制、记忆是如何形成的”课程后,被这些内容深深地吸引,于是换了专业。

接着,张明奎在波斯顿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和脑神经系读了PhD。又在西北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后,一直从事神经学的研究。毕业之后,先后在默克、GSK以及安德森癌症中心从事脑神经和阿尔茨海默症新药开发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结识合作伙伴,创立新旭生技

在工作的过程中,张明奎结识了一位重要的合作伙伴——在日本国立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QST)一直从事脑部影像剂的开发工作的Makoto Higuchi教授。(注:通常在阿尔茨海默症病人的大脑里会有一些Tau蛋白等粘稠物,需要脑部影像剂来查看Tau蛋白的分布和变化。)

Makoto Higuchi教授的脑部影像剂技术当时已经非常成熟,但并没有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2014年,张明奎决定将Makoto Higuchi教授的影像剂技术从科研界转化到产业界,并在此技术的基础上继续开发新的技术,让更多的患者受惠于此,这也是他成立新旭生技的初衷——这是一家专注于研发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和其它 Tau 蛋白质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Tauopathies)的一流诊断技术和治疗药物的公司。目前在台湾台北、日本东京以及大陆苏州都设有子公司。

心怀梦想,专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发

众所周知,阿尔兹海默症药物研发是研发失败率最高的疾病领域之一,但在这条路上,张明奎和他的新旭生技一直在前行。

采访中,张明奎用一张影像图片,直观地向我们介绍了通过新旭开发的PET示踪剂监测到大脑内Tau蛋白的分布与变化。“新旭的技术让临床医生能够准确监测阿尔茨海默氏病和其它 Tau 病变疾病的进展,以利于早期诊断并迅速治疗疾病。”

 

张明奎介绍,当前新旭的研发管线上(Pipeline)有5个研发计划,包括3个影像计划和2个新药开发计划。其中APN-1607(Tau Imaging )已经在美国和日本开展临床试验,结果非常好。预计2017年底会在中国与上海华山医院进行合作,开展临床试验。

 

新旭生技的研发管线

张明奎说道,通过新旭的影像技术,研发者可以准确评估每个药物开发技术的药效,对疾病针对性新药物的开发能够提供极大的帮助,从而降低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的风险;未来更能帮助医生更精准地筛选病人并为病人挑选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生活质量和尊严至关重要,我们就是要专注于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研发工作”,张明奎说,“新旭生技的最终愿景就是构建一个没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世界。”

来苏发展,在这里有家的感觉

2017年,张明奎在苏州建立了新旭生技分公司,谈及为何选址在苏州,张明奎笑着说,“苏州是我一来就决定要在这里创业的地方。”此前在GSK任职期间,GSK的全球脑神经研发中心设立在上海和新加坡,也是在这个机缘下,张明奎在上海工作了2年,和苏州也有了更多的接触。“苏州的环境我非常喜欢,很像家的感觉。原本我以为我们这样的小公司可能不会被重视,我们来到这里和园区只是房东和房客的关系。然而事实上,园区从上到下都是亲力亲为,为我们提供各方面的支持。BioBAY以及百拓众创(BioTOP)更为我们提供硬件设备以及各方面的规划,让我们可以尽快地落地及开展研发工作。”

 

小编留意到,在张明奎的办公桌上,摆放了一个很有趣的水果摆台,他解释说,“这是新旭生技在园区开业的时候,百拓众创(BioTOP)送的小礼物。柿子是我们台湾当地的特色水果,寓意着事事如意,园区很贴心,非常感谢他们。”

寄语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预计2030年,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人数将增加至7000多万。届时,将不仅仅只是患者及其家庭的疼痛,还会给社会造成大量的医疗成本和负担。我们期待新旭的影像技术能够尽快地应用于临床,让更多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受益,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也祝愿张明奎博士所希望的“一个没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世界”能够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