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健康 > 药学 > 药学进展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研究进展(6)

时间:2005-08-11 15:30来源:不祥 作者:fhz6 点击: 1720次

86,3

洛美沙星

200

1.09

1.23

8.5

13.79

115.0

左氧氟沙星

200

0.36

0.54

5.98

14.80

119.30

 

2·4半衰期

    喹诺酮类药物半衰期长,临床应用中可每天1次或2次给药(表4)。

25抗菌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sPAE

   1)喹诺酮类药物PAE定义及发生机理

    抗菌后效应系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例如:氧氟沙星在1XMIC时,对金葡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PAE12h,而诺氟沙星在此浓度几乎没有PAE

    关于PAE的机理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可能因抗菌药物造成细菌的非致死性损伤或药物与靶位持续结  合,使细菌恢复再生长的时间延长。喹诺酮类作用的靶酶是细菌的DNA回旋酶(DNA gyrase),药物与 DNA促旋酶亚基A结合,从而抑制酶的切割与连结功能,阻止DNA的复制。药物清除后,酶功能的恢复尚须一段时间,而呈现PAE。抗菌药物后促白细胞效应(PALE)是产生体内PAE的机理之一。研究发现抗菌药物与细菌接触后细菌形态及细胞内、外溶血素活性有改变。PAE状态抗菌药物对细菌DNA合成速度影响不一致,说明抗菌药物产生PAE机理的复杂性,确切的机理尚待探讨。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8)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