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人物访谈

韩济生此生惟愿济众生

时间:2005-08-15 19:05来源:健康报 作者:bioguider 点击: 654次
        “我总觉得自己是十足的幸运儿。我们个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从我正式搞科研开始,就离不开同事、学生们的帮助和通力合作。我们是踩在别人肩上过来的,因此,我们有责任给后人留下些什么,让后人踩在我们的肩上继续向前……”



  ■记者手记

  韩济生,神经生理学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每次看到他舍电梯而一路小跑着上楼的清瘦身影,我总在问自己,他已经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了,体内何以会有这样充沛的热情和活力。一次,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会议中心的讲台上,面对700余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他留下这样的“赠言”,其实,那也是他自己医学人生的真实写照:

        “做事先做人,做人要双赢。新生儿进入人世只会哭,饿了哭,痛了哭,只顾自己,这是非条件反射。渐渐长大,有了条件反射,又有了思维活动,开始考虑别人,考虑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有了奉献精神。我们提倡的不是单方面的索取,也不是单方面的奉献,而是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到周围群体的利益,办任何事达到‘双赢’,才能持续发展。”

  “勤奋是鲜花,机遇是蜜蜂。蜜蜂不一定光顾每一朵鲜花,但它肯定不会去寻找带刺的荆棘。当勤奋成为你的习惯时,从你内心流出的蜜汁会使得蜜蜂不由得不来亲近你!”

  “事业是树冠,健康是树根。最近我从青海和西藏访问归来。当汽车行进在浩瀚的沙漠中,人们只看见一种植物——红柳。它的茎株只有一米高,树顶露出美丽的红色。为什么红柳能在如此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存,因为它的根深达到几丈,所以能从地面深处获得水分,营养自己。你们在3~5年繁重的学习生涯中,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充分吸取各方面养分,才能像红柳那样茁壮成长!”

  一番肺腑之言赢得年轻学子的热烈掌声。

  韩院士非常忙,“抓”住他采访十分不易。眼下,他与哈佛大学合作,已申请到美国国立卫生院(NIH)一项重点科研基金,以探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是否能为可卡因吸毒者解除毒瘾;今年6月,他又与吴阶平基金会、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中心、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禁毒委合作,意在发起声势浩大的绿色戒毒、防复吸工程……

  半个世纪的科研路,他在针刺麻醉、疼痛医学、戒毒治疗等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许多人想当然以为他该如释重负、安享晚年了,他却摇摇头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只能是针刺原理研究中的沧海一粟,更何况从20世纪末期开始,针刺疗法已愈来愈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已拨巨款在全国设立了10个研究中心,来头不小啊,作为针灸发源国的一名科研工作者,怎能不忧心忡忡,又何谈‘如释重负’!”



  ■“济生”饱含了父辈深深的期望

        >>>“若不敢或不能从我们的研究中大胆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我们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

  1928年,韩济生出生在浙江萧山县城厢镇一个开业医生家里。济生,饱含了父辈对他深深的期望。在众多职业选择中最能直接体现“济生”内涵的莫过于医学。1947年,怀揣一颗报国救世的仁爱之心,韩济生考入上海医学院。

  从1952年离沪到1962年到北京医学院工作,10年中,因建国初期医学教育建设的急迫性,他先后经历了5次调动。做一名外科医生的愿望在对组织分配无条件的服从中一再搁浅,那时,他还没意识到,在他前方,一个重大的历史使命正在静候着他的到来。

  上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的针刺穴位止痛被当时西方学者看做是一种东方巫术。1965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卫生部,下大力气组织力量研究“针刺麻醉”原理。当时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将此任务交给了北京医学院,同年9月,北医党委书记找到正在生理学教研室做讲师的韩济生谈话,希望他能勇挑重担,完成总理嘱托。

  针灸,对从事了12年西医基础研究的韩济生来说,全然是陌生的,一切都要从头做起。在随后历时30多年的研究中,他将自己彻底沉潜于“针刺麻醉”的奥秘探寻之中。他带领同事和学生反复探讨,从肯定针刺穴位产生镇痛效果的客观规律入手,分别在整体、细胞、分子和基因等不同水平,证明针刺穴位可以促进脑和脊髓释放出5-羟色胺、内源性阿片肽等化学物质,从而产生镇痛作用。

  研究中,他们发现应用不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可在脑和脊髓中释放出不同种类的神经肽,从而产生特定的治疗效果。深入研究下去,他们又发现,低频和高频电针信号,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同的传递通路而实现的。这些研究结果说明,中国针灸学中关于“在同一穴位用不同手法进行针刺可产生不同的疗效”的说法,是有其科学基础的。

  研究还发现,针刺持续时间过长,其镇痛效果就逐渐减弱,而形成“耐受”。对于这一现象,韩济生也没有放过,继续深入下去,他和同事发现长时间电针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阿片样物质大量释放,将触发另一类神经肽即“抗阿片物质”的释放来对抗阿片肽的效应,引发负反馈作用。动物实验证实,用药理学和转基因方法改变中枢阿片肽与抗阿片肽的相对平衡,就可以定向地改变个体对针刺的反应性,从而为提高针灸疗法的临床效果打下基础……

  随着一个个科研结果的揭示,韩济生带领同事基本阐明了针刺镇痛的内在机制。这项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评价。韩济生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为科学顾问,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聘为科学评审委员会顾问,被瑞典隆德皇家科学院聘为国际院士。

  1990年4月,韩济生出访台湾,成为我国正式批准以大陆杰出人士身份访台的第一人。台湾《自由时报》、《联合报》等多家报纸共刊出17条新闻关注这位大陆学者的到来。很多媒体对此发表评论说,“他的理论可以启发西医研究针灸的兴趣,并利用这种传统的医学深入探讨神经学未知的领域”。

  1993年,卫生部批准在韩济生任主任的北京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建立“脑功能研究”部级重点实验室,同年他入选中科院院士。

  “用神经科学的最新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传统的针灸学和针刺镇痛原理,是一项探索性极强的事业,若不敢或不能从我们的研究中大胆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我们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韩济生说。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