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人物访谈

赵春华:要做就做“排头兵”

时间:2005-08-23 09:28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bioguider 点击: 406次
        排头兵是方阵中走在最前面的人。  

  在部队的时候,赵春华总是站在队伍最前列,当排头兵;如今,脱去戎装的他,担任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又走在了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国际前列。  

  见到赵春华时,他没有过多寒暄,开门见山地畅谈自己钟情的干细胞事业。  

  “科学只承认第一,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创新,跟着别人跑、走老路注定只能是失败。”勇当“排头兵”的赵春华带领课题组,在基于本土原创性的理论基础上,按照新药规范完成了成体干细胞制备的关键工艺技术攻关和标准制订,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几天前,他在苏格兰参加了第34届国际实验血液大会。会场内外,欧美的专家纷纷走上前与赵春华交流,表达合作意向。让这些“老外”真正服气的是,赵春华在国际上最早提出的“亚全能干细胞学说”。该学说认为,人体各种组织内存在一种具有多系分化潜能的“亚全能干细胞”,它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分化为各种成熟的组织细胞。围绕着该学说的研究,其课题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相继有15篇论文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累计影响因子达46点,相关实验研究在成体干细胞研究领域已走在国际前沿。  

  “由于社会伦理、宗教信仰等原因,国外胚胎干细胞研究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突破遗传缺陷和肿瘤化倾向等技术难题,过渡到临床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1999年赵春华毅然放弃美国绿卡,辞去美国著名明尼苏达大学干细胞研究所正式教职,回国开始从各种成体胚胎组织中寻找原始干细胞亚群。  

  2000年,赵春华教授获得了攀登计划项目资助,开展了“间质干细胞可塑性机制研究”;2002年,又得到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人类重大疾病的干细胞治疗”的资助,这是国家在干细胞治疗应用领域资助的最早重大研究专项。课题对干细胞在血液病、糖尿病、肝功能衰竭和冠心病4个研究治疗方向进行攻关,从而使原始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工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做事业,还是要在自己的国家。”作为863“组织器官工程”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谈及多年的科学求索道路,赵春华深有感触地说,海外学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学成之后回国效力,国家各类科技项目为海外人才回国创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使我国各领域的科学家能够在这一机遇面前,有条件有机会大显身手,参与国际竞争。  

  他说,科学技术是潜在的、最有力的发动机,推动社会经济离不开高科技;人是文化的人,做事要与本国的文化、环境相融合,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为自己的国家做事心里踏实,添一砖一瓦都很欣慰,感谢中国医学科学院给予的支持与帮助。”赵春华脸上露出感激的神情。  

  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领域,干细胞产品标准的制定是国际竞争的焦点。赵春华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2年课题组制订出我国第一个干细胞药物制剂的制备和检定规程———《间充质干细胞制造及检定规程》,并于2004年12月正式获得了“骨髓原始间充质干细胞”新药临床批文,这是我国第一个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干细胞治疗产品。  

  据赵春华透露,目前“骨髓原始间充质干细胞”Ⅰ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已对其安全性的影响进行了评估,测试了最大的耐受剂量。目前,正等待国家药监局尽快批准Ⅱ期临床试验。  

  “生命危在旦夕的病人是多么渴望这些救命药,”做过临床医生的赵春华显得有些焦急,他说一项医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解除病人的疾苦。  



  赵春华自述:  

  年逾不惑,军医大学毕业,长期从事干细胞研究。  

  为节省路上时间,甘愿住学生宿舍;  

  在时间表里,没有周六和周日,晚上工作到十一、二点是常事。  

  “善思”是喜欢的人生格言,努力把学生训练成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科研工作者,而不是只拿文凭的毕业生。  

  大学时,吉他弹唱、下围棋、打桥牌获过奖,爱好各项球类运动;如今,这些爱好纷纷为工作让路,只有游泳还在坚持。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