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研究进展

赵兴波:提起973,话就说不完

时间:2006-08-16 20:20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 192次
        名片上的漫画表情看起来颇为严肃,但动物科技学院研究生毕业合影里胖乎乎的赵兴波还是笑得合不拢嘴。  

  这位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最年轻的教授,提起973项目,有说不完的话。  

  2000年,还是副教授的赵兴波刚满31岁。农大李宁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973“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克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项目启动。因为一直和首席在一起工作,对整个项目情况熟悉,从那时起他就承担起了首席助理的工作,在参加子课题“农业动物重要经济性状的主基因定位”研究的同时,协助首席负责项目的活动组织和程序性管理。拿出一摞厚厚的项目结题验收材料,赵兴波笑着说:“要材料,找我可是找对人了。”  

  从西南民族学院毕业后,他顺利的考上中国农业大学吴常信院士的博士,开始更细致地钻研动物遗传育种的科学问题。1997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1998年在日本农业水产尖端技术研究所做短期访问学者。回国后,在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畜禽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从事动物基因组与分子育种的研究工作。科研的同时他还承担这一专业的教学工作。  

  翻开他的简历,发现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学基金项目7项,参加“973”、“863”重大项目等国家重大科学研究项目6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的SCI论文达13篇,专利4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次。  

  对于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在农业动物研究领域这已是不小的成就。“5年来,首席科学家和973项目对我的帮助很大,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了参与这一个大项目的基础,其他的研究工作开展起来就有了水到渠成的感觉。”2004年底,凭借在973项目研究中取得的突出成绩,他被评为教授,此时距他当上副教授的日子刚好5年。35岁的他成了动物科技学院里最年轻的教授。  

  赵兴波是个开朗的人,因为善于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强,他常常被委以重任,去年9月举办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上,他就从研究人员变成了讲解员,绘声绘色地给前来参观的领导和观众们讲起了“小猪高产的秘密”。  

  最近,他正和云南同行合作,准备对那里的特产茶花鸡的基因进行研究。他告诉记者,茶花鸡的经济效益很好,但是人们并没有对它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到底什么基因决定它好的经济性状,杂交到什么程度还能保证它的品质,这都需要研究,对于保护这种家禽的经济价值是很有益的。  



    ■链接  

  咱们的课题组  

  5年间,项目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07人,硕士研究生109人,博士后14人,优秀中青年人才6人,包括我国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人。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2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