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神经科学 > 神经心理

心理因素是失眠主因

时间:2005-10-04 21:32来源:侨报 作者:bioguider 点击: 648次

  越来越多的调查显示,心理因素所导致的失眠病例数,远远高于生理、疾病、药物、饮食、环境等因素。心病还需心药治。让我们探寻失眠的真正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心理治疗方案。
  希望今夜,人人酣眠。

为何会失眠?

  失眠是人们生活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美国的失眠人数占总人口的32%~35%,英国占10%~14%,日本占20%,德国占15%。
  大陆一个两万余人参加的小规模调查显示,43%的被调查者遇事就有失眠发生,22%的被调查者经常性失眠,每日难以入睡。
  有研究机构曾对失眠症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发现失眠症患者症状自我评量表中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说明心理社会因素与失眠有着密切的联系。
  临床研究也发现,长期失眠的人,往往越想睡越睡不着,越急越睡不下,引起精神焦虑,导致入睡困难。睡眠障碍,亦属于心理原因造成的失眠。而影响他们入睡的思虑繁杂也多数是因为白天精神紧张、工作或思想压力大、遭受不如意的打击、环境变化等心理变化因素造成的。长此以往,失眠者对失眠产生恐惧症。
  一到晚上就在思考,今晚会不会睡着?
  总是在担心失眠,结果真的不能入睡,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造成了心理焦虑性失眠。
  从意象心理学派来看,焦虑性失眠可以说是对黑暗的恐惧,这里的“黑暗”,不仅仅是指夜色的黑暗,更重要的是指“黑暗”所代表的象征含义——非理性、恶、阴暗面、无意识、死亡。当我们进入睡眠,意味着使自己的意识、理性、思维暂时放松下来,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甚至不能选择自己做一个什么样的梦或者将自己摆成一个什么样的睡姿。
  但在清醒的时候,我们却能控制自己的一举一动,哪怕是假装出来的。从这个角度讲,失眠就是在拼命地把持着自己的控制感、智力(聪明)不放,对理性思维过度依赖,生怕自己失去什么或陷入什么。
  在心理动力学家眼中,睡眠意味着一次小死亡,或者说睡眠是人们对死亡的接纳和学习,是对人的阴暗面、非理性的一种接纳和关照。
  就像白天离不开黑夜,人也离不开非理性、阴暗的一面,睡眠的作用就是将人每天从这一边摆渡到那一边,周而复始,维系着人心理的平衡。
  失眠的人在心理上会惧怕这个转换,他不愿放开自己的意识,把自己交给无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失眠的人是缺乏信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人,因为他们会过度地依赖自己的智力和控制力,而不去与周围人共同承担或分享。
  所以,失眠的人应该扪心自问:
  1.我对权力、控制、智力和观察的依赖程度如何?
  2.我能松手放开吗?
  3.我的献身精神和绝对信任所表现的程度如何?
  4.我关心我心灵中黑暗的一面吗?
  5.我对死亡惧怕到什么程度?我仔细地思考过吗?

6大心理因素使人失眠

  从临床来看,由生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及饮食因素所致的失眠病例数远远少于由心理因素所致病的病例数。归纳总结,目前有6类导致失眠的心理原因是为心理学界所公认的:
  怕失眠心理:许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虑”,晚上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或是尽力去让自己快入睡,结果适得其反。人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白天时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工作一天后,就需要休整,进入抑制状态而睡眠,待休整一夜后,又自然转为清醒。
  专家指出,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相互协调,交替形成周而复始的睡眠节律。“怕失眠,想入睡”,本意是想睡,但“怕失眠,想入睡”的思想本身是脑细胞的兴奋过程,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脑细胞就越兴奋,故而就更加失眠。
  梦有害心理:不少自称失眠的人,不能正确看待梦,认为梦是睡眠不佳的表现,对人体有害,甚至有人误认为多梦就是失眠。这些错误观念往往使人焦虑,担心入睡后会再做梦,这种“警戒”心理,往往影响睡眠质量。
  其实,科学已证明,每个人都会做梦,做梦不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且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梦中重演白天的经历,有助于记忆,并把无用的信息清理掉。梦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有害的是认为“做梦有害”的心理,使自己产生了心理负担。
  自责心理:有些人往往因为一次过失,就一直感到内疚自责,在脑子里一再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白天由于事情多,自责懊悔情绪稍轻,到夜晚则“徘徊”在自责、懊悔的幻想与兴奋中,久久难眠。
  期待心理:是指人期待某人或做某事而担心睡过头误事,因而常出现早醒。比如一位“三班倒”的网站管理员,由于上大夜班(夜里12点上班),常于晚7时睡觉,因害怕迟到,睡得不踏实,常常只能睡上1~2个小时,就被惊醒,久之便成了早醒患者。也有的人在晋职快要公布前,也处于期待兴奋状态,往往难以入睡。
  童年创伤心理的再现:有的人由于童年时受到丧失父母、恐吓、重罚等创伤而感到害怕,出现了怕黑夜不能入睡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好转。但成年期后,由于受到某种类似儿童时期的创伤性刺激,就会使被压抑在潜意识的童年创伤性心理反应再现,重演童年时期的失眠现象。
  手足无措心理:有的人受到突发事件刺激后,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以致晚上睡觉时也瞻前顾后,左思右想,但始终处于进退维谷、举棋不定的焦急兴奋状态。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9)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