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学界动态

研究人员得出惊人结论:远古人类猎食大熊猫(图)

时间:2005-10-10 08:34来源:千龙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669次


■漫画/冷洁

  

  今天被世界公认为无价之宝的珍稀动物大熊猫,

在千万年以前竟曾是远古人类的食物?研究人员对贵州省大熊猫遗迹进行长期的考察及研究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结论。

  贵州省博物馆研究员蔡回阳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这个结论并非他个人主观推测。远古时期,野生大熊猫曾经广泛分布于现在我国南方各大省区及南北方交界处的广大地区。得出此结论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依据。

  依据一

  在人类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熊猫化石

  大熊猫在距今8000年前已在云贵高原地区灭绝,贵州和云南作为远古大熊猫的故乡,今天成为大熊猫化石的主要产地之一。

  蔡回阳的研究便是根据这些珍贵的大熊猫化石而展开的。“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云贵高原地区,我们最少在7个人类遗址和30多个化石点中,发现了大熊猫的骨头化石。贵州省毕节市何官屯有更世纪早期的遗迹,位于黔西的主要是距今约60万年的观音洞更新世中期的文化遗址,还有云南东部的一些石器时代的遗址。”

  蔡回阳说:“这些地方出土的大熊猫化石以零散的骨头居多,多数没有完整的个体。据推测,这些大熊猫化石的年代大多形成于更世纪到距今10000年间。”

  蔡回阳认为,既然我们已知大熊猫在早期并非人类所驯养的动物,它们的骨骼化石又如此频繁地在古人类遗址中出现。按常理,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人类曾经大量捡拾、采集大熊猫的遗骨;二是,古大熊猫是古人类用来对付饥饿的食物。而当时,大熊猫的骨头体积比现在小,不能成为远古人类制作工具的原料,相比而言,被人类捕食就更有可能。

  依据二

  大熊猫本身特征导致其无力反抗人类捕杀

  如今,在人们眼中大熊猫缓慢迟钝,憨态可掬。蔡回阳根据熊猫化石的形态分析,远古大熊猫的个头比今天的大熊猫要稍大,行动也不像今天的大熊猫这么缓慢。但与远古时期的其他动物相比,其体积仍然较小,速度也仍然很慢。动作迟缓导致人类捕食就不足为奇了,也由此可以推论,远古大熊猫也曾受到其他大型猫科动物的袭击。

  大熊猫数量锐减与人类捕食有关?

  大熊猫是目前世界上为数极少地球千万年变迁过程的见证者之一。在更新世晚期,地球由于气候的急剧变化而使得曾经与大熊猫共存于同一时代的剑齿象、巨貘等动物几乎无一例外地走向了灭绝,只剩下大熊猫顽强地存活了下来,但这却是以其数量的急剧减少和生存活动范围的迅速缩小为代价的。

  根据调查,目前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仅存留约有1600只,而且被分割成20多个孤立的小种群。它们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省和陕西省。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近3000年来,大熊猫曾在我国中原的河南,西北的甘肃南部、陕西中部,长江中游的湖南、湖北,西南的云南、贵州,以及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和东北边缘等地,有过活动痕迹。

  大熊猫生存活动范围的逐渐缩小,始于16世纪,但最主要还是在19世纪。仅仅从1974到1989年的15年间,大熊猫栖息活动地就已消失将近一半。

  大熊猫数量锐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否与上述远古人类的捕食有着直接的关系?蔡回阳认为,从古至今,大熊猫数量的急剧减少并不是单纯由人类捕食行为造成,但这肯定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记者就这一问题对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进行了采访,有关专家认为,大熊猫的急剧减少与近现代人类活动发展的关联不容忽视,如人口急剧增加、森林被大面积采伐和农业拓垦等人类行为,使得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日益缩小,环境也在日益恶化。同时,人为猎杀与捕捉对大熊猫的生存也构成了极大威胁。有关专家说:“大熊猫的种群本来基数就很小,增长速度又极其缓慢。其种群一旦遭到破坏,就算在极端的保护环境下,恢复也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有关专家还解释说,大熊猫数量的减少、活动范围的缩小,还有着多方面的成因,包括大熊猫自身的生活习性以及自然因素。

  一方面,地球气候的变化,导致大熊猫逐渐退隐到青藏高原东部,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高山深谷之中生存,形成了耐寒怕热的习性。

  另一方面,熊猫的种群数量本来就少,一个种群的大熊猫在寻求其他种群配偶时,机会也相应减少,从而导致近亲繁殖的现象频频发生。这就使得其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丧失,进而导致大熊猫在适应环境,以及抵抗疾病等方面的能力日渐下降,甚至产生畸形或夭折等现象。

  ■链接

  科学家用高科技观察熊猫性生活

  中国科学家计划利用卫星定位系统来观察大熊猫的一举一动,让人们对大熊猫的性生活有更多的了解。

  据BBC报道,这个由中国和美国科学家共同合作的计划,将会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偏远的陕西省的大熊猫栖息地观察大熊猫的活动情况。

  由于大熊猫的生育能力差,有关观察将有助对大熊猫这方面的了解。

  一名参与计划的人员说:“以先进的技术追踪和观察它们的性活动,可能有助我们找出避免大熊猫灭绝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专家指出,长时间以来难以接近生活在野外的大熊猫,传统的观察方式不能够解开大熊猫在生态学上的这个谜团。

  中国的科学家一直想尽办法以不同的方式,希望能使大熊猫的生育率提高,包括让大熊猫观看性教育的录像。虽然如此,但大熊猫还有濒临灭绝的危险。

  中国去年估计有1600只大熊猫生长在野外,比上一次公布的数字增加了40%。此外,据报有161只大熊猫是圈养的。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