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学界动态

2005年科学家关注10件大事

时间:2005-10-13 09:09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bioguider 点击: 539次
        日前,英国《卫报》评选出2005年自然科学家将高度关注的十大重要事件,其中包括在过去一年内诸多重要科技新进展的后续动作和一些备受争论的议题。这也引发了科学界乃至民众对现代语境中科学这一概念的主体、内涵、外延变更的思考。

??1  泰坦之旅  

??泰坦是土星行星中最为神秘莫测的一颗,它那桔红色的大气层宛若遮掩严密的面纱,多年来天文学家一直渴求探明泰坦的真面目却始终缘悭一面。美国宇航局所发射的卡西尼号太空船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下周一个类似餐桌大小的探针装置将穿过泰坦浓密的大气层,为我们传来这颗卫星地表的真实景象。

??克里斯·莱利博士在科学电视频道中表示,也许这次实验将给我们人类对自身所生存环境的观感带来彻底的改变,太空别处亦有类似地球生存环境的地质地貌。据科学家推测,在泰坦橙色大气下存在河流甚至海洋,此外还富含液态的甲烷和氮气,这样的环境特征有助于模拟生命产生的进程。届时探针装置传回的讯息将对之前的推断作出正确与否的验证。

??2  关于彗核

??美国宇航局为了此次撞击彗核项目做了6年的准备工作,当然,彗星的运行轨道契合发射撞击飞船取角也是计划周期漫长的重要原因之一。类似远征的卡西尼号,这次担任撞击任务的飞船也是由一艘主飞行器和一个二次抛射装置组成。

??在今年的7月将上演这出以浩淼宇宙为背景的带有“破坏性”的“行为艺术”,预计飞行器与彗核的撞击将造成一个14层楼深、足球场大小的坑洞,全部撞击过程将由随机携带的摄像头拍摄传回。

??“彗星就像一个携载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变信息资料的太空舱。”美国宇航局发言人如是形容道,“如果我们在此次撞击采集物中能够有类似分子化合物存在的证据,而非预期中尽是单质的存在,那么关于地球本身的历史就将在2005年重新界定。”

??3  外科整容手术

??一支来自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的外科手术专家组将在今年于英国进行一项前所未有的整容手术,这一过程类似小说情节中的“变脸”——将捐赠者的面部移植到一名外创引起的容貌极度可怖的伤者脸上。

??该手术小组成员包括著名的生物伦理学家,他们于去年5月提交了条款详细的关于此项手术的社会伦理学角度的可行性论证,当时英国皇家外科学院为此专门设立的研究小组将此手术压制不予批准执行的理由是认为其社会性风险超过给接受手术者带来的好处。

??4  海洋酸性加剧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英国皇家科学院今年的春季统计报告表明,世界范围内海洋的酸性在加剧,负责此项研究调查的环境生物学教授约翰·.雷文说:“随着全球环境变暖的愈加明显的趋势,海洋酸性加剧已然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化学平衡。”

??对于珊瑚虫和软体动物这样一些需要以碳酸钙物质构筑其生存空间的生物而言,海洋酸度加剧会使得它们耐以生存的“房屋”被溶解,而与之相关联的影响是在食物链上位于它们下端的浮游生物因捕食者数量减少而引起的滋生会加速酸度上升这一恶性循环。

??5  克隆人有多难?

??2004年韩国科学家曾经克隆出第一例人类胚胎细胞,8月份英国纽卡斯尔通过了给治疗疾病需要的胚胎克隆颁发许可的法律程序,尽管有着上述种种利好消息,但英国伦敦皇家大学的干细胞专家斯蒂文·明戈博士对今年此领域内是否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预计并不乐观。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克隆技术趋于世界前列的美国,尽管匹兹堡大学在灵长类实验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这也意味着相同课题之于人类胚胎细胞可行性的难度在增大。

??6  碳贸易

??所谓碳贸易的实质就是向我们所生存的环境补充氧气,以对抗全球工业和其他产业从大气中获得氧气、产生一氧化碳的消耗过程,所采用的具体手段无外乎植树造林一类。美国环保署负责监督这种不平衡,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许多国家的科学院已涉足碳贸易行业。

??类似全球气候变暖这样一些长久危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危机都可以在此项贸易条款协调下得到改善。今年各国科研所和官方机构所要付出的就是尽快完善明确全球性的碳贸易协约条款的细节。

??7  生物性身份认证

??包含个体生物性特征的高科技身份识别系统不久就将引入英国,这种植入电子芯片的身份证将记录每个公民面部1800余条特征信息,其数据系统支持的准确性较之传统证件大幅度提高,将有效地解决诸如如何从茫茫人海中识别恐怖分子这样一类难题。

??8  RNA干扰技术的运用

??今年RNA干扰技术的研究将从根本上界定生物学界一直推崇的聚合酶链作用(PCR)究竟有无实质性的临床疗效。前列腺癌和子宫颈癌是其疗效考察重点。这种借助从遗传因子机理抑止疾病发生的生物技术手段虽然符合医学中“治其根本”的说法,但其实际作用效果正面临临床疗效标准的严峻考验。

??9  人造生物器官产业

??“生物反应器”是生物医学界一项带有“化废为宝”美好愿望的艰巨课题,到目前为止,要想使得人造生物器官具有机体本身那样的遗传特征机制尚属不可能,但由此引发的人工合成生物学这一新分支在今后的实践中仍有希望将其发展成为作用不可限量的产业。

??10  未来科学界谁执牛耳?

??《卫报》列举出3位在今后自然科学界有望成为领军人物的英国著名专家:保罗·爵森(PaulDrayson),英国生物技术协会主席、PowderJect公司董事长(该公司从事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工作)曾因给予工党财政援助引发争议,但平心而论,就教育背景和资质而言,爵森确实是担任旗手的不二人选。

??罗德·梅(LordMay),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一直敦促英国政府能为发展中国家的科技能力改造投资,但May建议额外的科技能力改造资金需由英国科学技术局掌管,而不是国际开发局(DfID)。

??大卫·金爵士(SirDavidKing),英国首席科技顾问致力于地球气候改变的研究,他在去年的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曾经提出:“气候改变比恐怖主义的潜在危险性(对全球安全)更大!”

??除了上述十大问题外,《卫报》还列举了一些科学界正在研究但尚无定论的议题:关于核能买卖特权的开放与否;如何克隆婴儿;(假设的)希格斯介子的探踪手段;能量源学说;女性高潮的生理动机等等。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