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张香桐先生生平(2)

时间:2007-11-13 11:53来源:ion.ac.cn 作者:admin 点击: 246次

张香桐先生于1956年底回国,受到了热忱的欢迎。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设下家宴招待他,陈毅副总理代表周总理接见了他。他回国后接受了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生化研究所所长冯德培先生的邀请,到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生化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和中枢神经系统生理研究室主任。这也是新中国第一个脑研究室。张香桐先生以他带回来的仪器为基础,因陋就简地建立实验室。例如用塑料管和针筒制作了液压微电极推进器,用铝锅、砝码和试管架制作了微电极拉制器,用橡胶海绵、放置黄沙的花盆加上普通的实验台做成了防震的实验桌等。一个能用玻璃微电极记录脑内单个神经细胞活动的电生理实验室很快就基本建成了。

张香桐先生回国初期的研究工作集中在两方面:1、背景光刺激对脑兴奋性的影响;2、探索树突的功能。他观察了光刺激对蟾蜍视叶神经元、小脑和前庭核神经元的影响;观察了缺乏长的树突的兔斜方体核神经元对声音刺激的反应特点;他的学生研究了具有长的树突的嗅球僧帽状细胞的反应特点等,在《中国科学》等杂志发表了一批论文。为了研究树突的功能,还带领科研人员建立了神经组织培养实验室。

1965张香桐先生开始进行针刺麻醉的神经生理基础的研究,对了解针刺镇痛的机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首次发现丘脑的束旁核和中央外侧核中有特异地对痛刺激起反应的神经元,对躯体和内脏的痛刺激都产生反应。针刺和镇痛药能抑制这些神经元的痛反应。刺激丘脑的中央中核也有类似的作用,而针刺则能兴奋中央中核的神经元。先生由此提出,针刺对束旁核和中央外侧核神经元痛反应的抑制可能是通过中央中核-大脑皮层-束旁核、中央外侧核的神经回路而实现的。先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针刺镇痛过程中丘脑的整合作用”一文中,提出了针刺镇痛机制的“两种感觉相互作用”的假设,受到国内外的广泛注意。

张香桐先生从美国带回了当时最先进的中枢神经生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他和他新建成的实验室,自然吸引国内许多优秀的生理学工作者前来学习。从张香桐先生回国起一直到1965年,从全国各地来到他的实验室学习进修的人络绎不绝,其中还包括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包括罗马尼亚、捷克等)远道而来的进修人员,后来有的成为著名的神经生理学家,如前苏联的Kostyuk和罗马尼亚的Steriade。1959年,张香桐先生和冯德培、刘育民先生一起开办的全国电生理学习班,培训了数十位来自各地的神经生理学科研骨干,后来多数成为有关大学和研究机构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1965张香桐先生开始进行针刺麻醉机理研究后,又有不少各地的神经生理、解剖及药理等专业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前来参观学习。由于张香桐先生带头进行针刺麻醉研究,不少地方的学校和研究机构也纷纷建立神经生理实验室,购置电生理仪器,开展针麻研究,客观上壮大了我国的电生理和痛觉研究力量,一批单位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研究工作没有完全中断,并培养了一批人才。1981张香桐先生创立了我国最早的专门从事脑基础研究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开展研究工作,培养年青人才,对我国脑研究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张香桐先生回国后的不懈努力,为培养我国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和教学人才,推动我国中枢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香桐先生非常重视科学道德的建设,提倡献身、严谨、求实和奋进的学风。先生本人就是献身科学的典范。数十年来,除了练习书法和在阳台上种植一些花卉外,他几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在科学研究中。张香桐先生强调研究人员必须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他总是亲自动手做对体力要求很高的电生理实验,回国后直到自己七十岁高龄为止,总共做了一千余次实验。他给科研人员示范:如何不使用任何设备给实验猫注射麻醉剂;如何抓住在大笼子中自由活动的猴子,给它注射麻醉剂;如何做猴大脑皮层的部分切除手术等。在“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逼着他当众抓猴子,想让他出洋相,以便批判他不学无术,他却非常迅速熟练地完成了,使造反派哑口无言。他被关在“牛棚”里时,利用时间纂写了科普读物癫痫答问。80年代,在访问美国时不幸遭遇车祸,他利用卧床休养的时间将朱子家训翻译成英文。张香桐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他自己率先垂范:他所做的实验记录书写工整、内容翔实完整;实验结束后都按照规范处死动物和清洗手术器械。他常对学生们说,他在写成论文初稿后总要放置一段时间,然后再斟酌修改送去发表,以免出现错误或纰漏。他的一位研究生回忆说,一次他兴冲冲地向张香桐先生汇报自己费力地得到的新研究结果后,先生问他:你觉得现在应该做什么?那位研究生不知如何回答。先生告诉他说,你应该做的就是想办法证明这些结果是错的。那位研究生回忆说,他从这一刻才理解了“研究”这两个字的真正意义,也体会到先生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老师。张香桐先生的严谨求实精神也充分表现在:在开始做针刺镇痛研究时,他坚持要到医院亲身体验被扎针时的感觉。他躺到手术台上,在一侧上下肢的多个穴位一共扎进了20根针,并要求针灸医生用与手术时一样的捻针手法进行刺激。

张香桐先生为中国神经科学事业的发展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新中国神经科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他献身科学、严谨谦虚、艰苦创业、不断奋进的科学精神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的为人处事态度,都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他历尽艰辛、不屈不挠、富有传奇的一生,是那个时代平民出身的杰出老科学家的一个典型,对我们今天科学事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教益和启示。他是我们每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楷模。张香桐先生的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张香桐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可以告慰他的是,遍布海内外的他的同事和学生们正沿着他的足迹,继续攀登神经科学的新高峰。

安息吧,张香桐先生!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1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