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人物访谈

旅美科学家杨一平:成功是天赋加勤奋加毅力

时间:2008-01-15 11:58来源:温州侨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186次
        新华社《参考消息》曾转载《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报道》一则说:科学家已经发现树突状细胞疫苗对癌症的攻击力不如预计那样强大的原因,并展示如何通过增强疫苗的肿瘤单位机制,克服这一阻力。这一成果的重大突破,引起了国际关注。而承担这一研究任务的是美国杜克癌症综合研究中心和杜克大学医疗中心医学和免疫学系的研究人员,他们的领军人物就是一位温州苍南籍科学家、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和免疫系教授杨一平。



  在科研的道路上远行



  杨一平,又名杨平,1965年2月出生于苍南县桥墩镇大玉沙(现桥墩水库内),从桥墩小学毕业后于1978年7月进入桥墩中学,次年9月转入平阳一中续读。1980年以优异成绩考上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成为我国著名肿瘤专家丁濂教授的得意门生。1988年获硕士学位,次年赴美国留学。1993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双博士学位。1995年因博士后论文,说明如何对T淋巴细胞进行免疫调控,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被美国学术界评为“十大杰出青年科学家”,并获多项医学基金研究成果奖及专利权。同年7月13日,美国《大费城日报》第一版刊登其研究成果。至今,杨一平已发表50余篇科学论文,其中多篇刊登在如《科学》、《自然》等美国权威科研杂志上。



  有感父亲当年的引导



  杨一平教授热爱祖国,曾携夫人二次回国探亲,一次在1995年9月,一次在今年6月。第一次回国,他特地到母校桥墩中学探望老师,并应邀为师生作勉励勤学励志讲座。去年6月第二次回家乡桥墩接受访问时说,小时候,他从来没有接触过医学,那是他父亲的点拨。记得自己高中毕业时,曾想报考无线电专业的大学,因为从小喜欢无线电,读中学时曾用二极管装搭收音机,而且还能收听到温州电台的声音。但是父亲希望他学医,治病救人,造福人类。考进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后,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对医学和生物学着了迷,因为人体的机构和功能实在是太奥妙、太复杂了。有这么多的未知在挑战,驱使他不断地探索、挖掘和创新。他非常感谢父亲当年的引导。



  在学习中养成永不满足的个性



  杨一平说,他从小对知识有一种“饥饿感”,总也不满足。小时候学校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就得自己找书读,满足求知欲望。小学三年级,他开始读祖上传下来的大部头著作,如《三国演义》。不少字不认识,自己就想方设法把它琢磨懂了。他说:“古人云:‘学之甚多,方知甚少’。我的这种永远不满足的个性就是在学习中形成的。记得在浙江医科大学本科毕业时,学校保送我读研究生,我不满足这种吃现成的,要自己努力。后来考上了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著名肿瘤专家丁濂教授的研究生,直至毕业留校。”



  杨一平对笔者说,他的医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双博士学位的获得是勤奋加机遇的结果。因为在国内读研究生时,他已经对如何进行科学研究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并且谙熟文献检索,这样就少走了很多弯路,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为他获得双博士学位提供了良机。



  “所谓的成功,我的体会就是天赋加勤奋加毅力。没有终点,总是在动态中向前,不断追求新的境界。”杨一平还对我们说,现在世界上肿瘤基因免疫和医疗研究的水平,美国处于领先的地位,他主持的实验室的研究课题在该领域里是最前沿课题,得到美国卫生部及美国著名私人基金会的支持。现在他的实验室里有5名博士生和4名博士后,除此之外还有数位技术员,他们都非常努力地工作。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