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学界动态

“读脑时代”即将到来?

时间:2004-10-23 10:49来源:生物导航网 作者:admin 点击: 686次
“读脑时代”即将到来?

 

功能性磁共振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能够实时监测的脑成像技术,这一技术有力地促进了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最近几年在国外新兴起的学科,研究者们对人类思维的诸多方面都有所涉猎,他们的研究非常个人化,并且已经在研究人的动机、欲求等方面的细节问题。


  □本报特约撰稿 安然
  
  脑成像技术迟早会走出实验室而渗透到现实生活中。目前有人已将这一技术用来观察布什和克里的竞选广告效应。有朝一日,如果个人隐私被窥视,或者个人的未来被预知,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是否会被恶意使用,或者被错误解读?

  掺和总统竞选
  把磁共振技术用于总统竞选活动,这既不是科学幻想,也不是美国人的政治噱头,而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精神科学研究所正在开展的一个科研项目。
  汤姆·弗理德曼(Tom Freedman)是1996年克林顿竞选总统的智囊之一,他随后进入白宫担任过总统助理。现在,汤姆是民主党的高级政治顾问,而他的兄弟乔舒瓦·弗理德曼(Joshua Freedman)则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医学副教授。最近,弗理德曼兄弟共同主持了一项研究,他们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来观察人的大脑,以分析各种版本的总统竞选广告对选民所产生的影响。目前,这一研究的最后结果正在总结之中,并准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对竞选广告的效果进行测试历来是总统竞选班子的任务之一,通常,这项工作都是通过对焦点人群进行调查访谈来完成的。而这一次,11名受试者边观看布什和克里的竞选广告,边躺在磁共振仪里接受脑部扫描,而不需要回答任何提问。根据研究者的初步分析,在观看这些广告片时,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支持者表现出多种不同的脑成像变化,研究者从中可以探知他们的内心活动,并评估竞选广告的效果。
  据介绍,在看到布什以“9·11”事件为题材的广告片时,民主党支持者的大脑中“杏仁核”的活动增强,他们在这一点上比共和党的支持者表现得更加明显。杏仁核被认为与人的焦躁、惊恐等情绪反应有关。有研究者在解释这一结果时认为,“9·11”事件是布什争取连任的最有利的政治资本,民主党的支持者看到布什竭力利用这一资本时,更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而汤姆·弗理德曼则根据自己丰富的政治经验对此另有说法,他认为这一表现是因为民主党人对暴力行为总是比共和党人有更强烈的忧虑感。虽然对实验结果的最终分析还没有完成,但汤姆的解释目前更能被多数人所认同。
  在观看竞选广告时,受试者对候选人态度的变化也被观察到。在测试之初看到布什和克里的照片时,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的支持者,对两位候选人都有相似的情绪反应,这些变化表现在大脑前额叶皮层腹侧正中部位的扫描图像上,该部位与大脑的反射功能有关。但是,在看完竞选广告之后再看候选人的照片时,受试者的态度就出现了泾渭分明的党派分化:他们面对自己支持的候选人时仍会出现情感性反应,但看到另一方时,大脑的“理性中心”———前额叶皮层的背外侧部位就表现出强烈的活性。主持实验的一位教授指出:“据此可以看出,在潜意识里,他们真的把自己与所支持的候选人视为一体了,当看到对手时,他们的理性思维活跃起来,好像准备与对方展开争辩。”
  虽然这一研究的参与者们津津乐道于自己如何“把科学加进了政治当中”,但也有许多神经科学家对此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一方面磁共振扫描有助于了解大脑对政治信息的反应;另一方面,影响人的政治态度的因素很复杂,在得出结论之前,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以及对研究结果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
  同时,也有乐观者认为,弗理德曼兄弟主持的这项研究工作,显然有助于增加竞选中可控制的因素。贝勒医学院人类神经影像学实验室主任瑞德·蒙塔古(Read Montague)教授就是这样的乐观者之一,他因应用脑成像技术研究碳酸饮料的广告而闻名,他的研究甚至促成了一门新的营销学———“神经营销学”(neuromarketing)的诞生,难怪他对弗理德曼兄弟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神经营销学
  听起来时髦的神经营销学其实出自20多年前的“百事挑战”(Pepsi Challenge)活动:百事可乐公司为了冲破可口可乐的市场垄断,大胆地对顾客的口感进行试验,他们请受试者品尝各种没有品牌标志的饮料,然后说出哪种口感最好,试验全过程通过电视现场直播。试验结果是,认为百事可乐更好喝的人占大多数。百事挑战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广告效果,但也发现了一个现象:虽然多数人感觉百事可乐的口味更好,但他们在实际购买时还是情愿选择可口可乐。因此,百事挑战也成为营销学上证明品牌效应的一个典型案例。
  去年,蒙塔古教授对百事挑战试验进行了“翻新”,他使用功能性磁共振对受试者的大脑进行扫描。结果显示,在不被告知品牌的情况下,多数受试者根据口味更喜欢百事可乐,他们大脑中豆状核的活性比那些选择可口可乐的人强5倍。豆状核被认为是大脑的“奖赏中心”,它在人的欲求得到满足时会出现阳性强化反应;另一方面,当受试者面对标明品牌的饮料时,大多数人还是偏爱可口可乐,此时他们大脑被激活的区域是前额叶中央皮层,这一部位和更高级的认知活动(比如对图像、名称、概念的分析、判断等)有关。
  “蒙塔古版”的百事挑战试验不仅验证了品牌的作用,而且找到了在大脑中起作用的部位,难怪在神经科学和市场营销学界都引起了一阵骚动。
  加利福尼亚技术学院的神经科学家斯蒂文·库沃茨(Steven Quartz)说:“问卷式的市场调查是建立在人对自己的需求都是自知的假设之上的,然而事实并不尽然,神经营销学的威力就在于它能揭示大脑潜意识当中的需求。”库沃茨正在为电影制片商设计一套预测影片市场反应的脑成像测试方案。比如,根据传统方法的调查结果,许多女性都表示不喜欢某位原来是摔跤手的动作明星,但当他在屏幕上出现时,脑成像却明白地显示,女观众的大脑中与容貌吸引力有关的区域频频“放电”。库沃茨说,制片商可以根据这一结果调整对女性观众的推广策略。在更进一步的计划中,库沃茨准备弄清为什么同样被预告片所打动,有的人走进电影院,而另一些人最终并没有去看电影,这两种人大脑中的表现差异何在。
  在亚特兰大的埃默里大学,为了更好地把神经营销学用于商业实践,有人成立了一家叫做“聪明屋(Brighthouse)思维科学研究院”的营销咨询机构。一些大公司正准备拿出一部分市场推广的经费,来尝试这个新家伙。“聪明屋”将为公司选择潜在的消费者进行大脑扫描,评估其对公司产品及广告的反应。公司将会根据测试结果调整宣传策略,力求产品形象达到最佳的推广效果。
  蒙塔古预言,功能性磁共振将成为跨国公司对产品包装、广告和其他推广活动的效果进行检测的工具。
  在神经营销学成为热门话题的同时,也有人将其斥为骗术,认为这些人无非是打着科学的幌子,想从那些急于窥视消费者心理的厂商手里捞一笔钱,根本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而美国的消费者组织“商业警报”则抗议使用神经科学的手段来解决营销问题,认为这是把商业引向病态:跨国公司企图搜索到人脑中的“购买按钮”(buy button),并进而控制人的购买行为。对此,“聪明屋”的CEO乔伊·雷曼(Joey Reiman)解释说:“我们并不认为大脑里有所谓的‘购买按钮’,人对大脑的认识还非常有限。我们所做的只不过是用先进的技术来更准确地了解和分析消费者的偏好,以此帮助厂商提供更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以及进行更有效的广告宣传。”至于控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雷曼说,“这一点,我一辈子也做不到,况且,我们的目标是改变厂商,而不是消费者。”
  不论在学术上或者是道德方面有什么争论,雷曼的“聪明屋”在经营上也许不会太差:使用磁共振成像扫描获得动态图片,每人每小时收费1000美元,而一个包含12名测试者的单项实验则需要花费5万美元。

  读脑时代有多远
  磁共振通常被看作一种高级的医疗仪器,而实际上,它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已经成为认识大脑的重要工具。据第二军医大学孙学军博士介绍,医疗上使用的磁共振仪只是一种静态的成像技术,它们只能显示大脑的形态结构,比如肿瘤、出血等脑部损伤;对于观察神经活动的变化,其作用就很有限了。1990年代初,功能性磁共振在普通磁共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能够将大脑活动与特定的任务或者感受过程联系起来,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能够实时监测的脑成像技术,同时具有很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因而这一技术有力地促进了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
  在国内,功能性磁共振多用于研究大脑疾病,以及记忆、汉字识别等基本的神经活动。对于将脑成像技术用于总统竞选、市场营销的例子,孙学军认为从技术原理上来看是可行的,并且在这些方面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据他介绍,由于功能性磁共振设备的价格在每台2000万元以上,目前国内拥有这一设备的研究机构还比较有限,所以一般不会用于研究与具体的社会生活有关的认知活动。
  但社会认知神经科学(social cognitive science)的确是最近几年在国外新兴起的学科,研究者们对人类思维的诸多方面都有所涉猎,他们的研究非常个人化,并且已经在揭示人的动机、欲求等方面的细节问题。英国的《新科学家》杂志列举了脑成像技术所涉及到的课题,其中包括:种族歧视、个性特征、暴力倾向、性幻想、药物成瘾、政治取向、自尊心等,神经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已经了解了其各自的脑成像特征。他们并且预计,脑成像技术迟早会走出实验室而渗透到现实生活中。随着这一天的到来,脑成像技术将要面临的伦理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神经科学家、伦理学家和法学家们的关注:如果个人隐私被窥视,或者个人的未来被预知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是否会被恶意使用,或者被错误解读?
  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科学家朱迪·埃勒斯(Judy Illes)是“神经伦理论坛”的组织者,她最担心的问题,首先是脑成像技术被强行使用,比如保险公司对投保人,或者是雇主对雇员为了获得对方的某些隐私,强迫其进行脑部扫描;其次是脑成像技术被用来预测未来的某些行为或疾病,比如那些被预知有患精神病素质或者有暴力倾向的人,将会得到歧视性的待遇。甚至会有家长为了改变孩子的个性或智商而给他们服药。此外,脑成像检测的结果是否可以作为法律证据也将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针对脑成像技术将来可能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冲击,美国和欧盟的法律顾问委员会正准备展开充分的讨论。
  实际上,尽管脑成像技术被认为是认知神经科学的突破性进展,但人对大脑的认识目前仍然处于一个非常有限的阶段,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神经科学家们普遍认为,人类要进入真正的“读脑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
  世界各国的“脑计划”

  1989年,美国在全世界率先推出了全国性的脑科学计划,并把20世纪的最后十年命名为“脑的十年”。这一举动立刻得到了国际脑研究组织和许多国际学术组织的响应。1991年,欧洲出台了“欧洲脑十年”计划。1996年,日本也制定了为期十年的“脑科学时代计划”。这些计划都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如美国的“脑的十年”计划就是通过国会立法、总统签署发布的,并通过电视讲话呼吁政府机构、研究团体和全国人民以各种形式支持脑研究。各国在脑科学研究上投入的经费也是惊人的,以日本的“脑科学时代”为例,计划每年投入1000亿日元,预计总投资将达2万亿日元,是该国“超级钢材料开发计划”的10倍。
  脑科学的发展也已经历了几次观念的进步:美国提出“脑的十年”计划重点是保护脑,防治脑疾病;“欧洲脑十年”则兼顾保护脑和了解脑;日本的计划是把创造脑提到了和了解脑、保护脑并重的地位,成为脑研究的三大目标。
  在我国,2001年初,由中国科学院、新华通讯社联合小组预测的“新世纪将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大科技趋势”中,第四大趋势就是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即揭示人脑奥秘,探索意识、思维活动的本质。同时,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部生命科学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将其定为生命科学的重大前沿。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