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生物安全

“细菌”让十条河流变清

时间:2008-04-08 11:14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bioguider 点击: 59次
        冯坤范博士的“细菌库”里有21种细菌。这种根据被污染水体的“病情”,像中医抓药一样调制出“治污菌”配方,三四年来已经让上海10条河流由浊变清。记者近日获悉,该项“YL活性生物复合剂制备及工艺”实现了菌种培养和制剂生产国产化,已申报生物修复领域的首个国家专利。

        “自然而然,以菌治污”的生物修复方法,有别于物理、化学等传统治污手段,国际上相当流行,国内应用还不广,上海则做了不少尝试。据了解,从冯博士留学日本求教“东江菌”,到她归国创办“玉垒菌”研发企业,如今的新型多菌种复合制剂已经历了几代“进化”,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该“复方菌种”累计投放的水域———从绥宁河、莘浜河、上岙塘、三友河,到塞纳左岸水景、临空园区景观水体、美兰湖高尔夫球场水系、西郊宾馆景观湖,面积已达百万平方米。沪产“治污菌”还投身于杭州西溪河、温州横河等外地河流,均取得长期稳定的治理效果。

        这些神奇细菌主要是放线菌、酵母菌及其代谢产物,对人体和动植物无害,却能强力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使其化为二氧化碳、水和灰质等成分,实现除臭消黑。但它们并不是天生就能“在一起生活”,不同种类对温度、含氧、酸碱等的要求各不相同。为此,科研人员采取微生物驯化手段,利用人工培养环境,使其学会适应从零下5摄氏度到90摄氏度、pH值从3到10的各种条件,并在富氧、缺氧、无氧等状态下都能工作,大大拓展了“治污菌”的用武之地。

        专家介绍,这一生物修复技术还要“对症下药”,即根据每条河、每片湖在污染前后的“个性”,按合理比例配伍各种细菌,还须与土著生物和外来生物“和平共处”。在治污项目中,这些活性菌株被接种在立体生物膜上或水体底部,与栖于河泥中的土著菌“展开合作”,逐步重建已经缺损的腐食食物链,并带动上游食物链的梯次恢复,再加上水生动植物的分批投放,水环境的生态自净功能就被重新调动起来。据悉,该型生物复合剂现已加入昆明滇池综合治理方案的论证工作,有望再试身手。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2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