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健康 > 药学 > 家庭用药

向左致病,向右治病

时间:2008-05-20 01:52来源:新世纪周刊 作者:bioguider 点击: 79次
每个人的体重中都有一公斤来自细菌,大部分细菌可以和人相伴一生、相安无事、相互依存,太频繁消毒反而会引起很多疾病



  人体寄生客  



  1.真菌的香港脚喜欢寄生在皮肤、毛发、指甲浅层的真菌会引起脚臭、脚痒、起泡、脱皮和出汗,这些真菌尤其喜欢寄居在经常洗脚但不愿意擦干脚的人身上。



  2.恶毒的人乳头瘤病毒它们是一组病菌的总称,不但会引起手脚长瘤,还会引起外阴湿疣,是阴茎癌、子宫癌的主要诱因。



  3.牙齿上的菌苔没有刷干净的牙齿上会聚集300到500个细菌,其中以血链球菌和变形链球菌为主,这些细菌会分泌碳水化合物,最终形成斑点,刺激牙龈。



  4.沉睡的疱疹疱疹家族有100多个成员,大部分都处于非常安静的不活跃状态,一旦人压力增大、受寒发热、吸毒或服用过度抗生素后,就会被激活,引发病变。



  5.喜欢睫毛的螨虫毛囊蠕型螨虫喜欢以皮肤分泌物和皮屑为生,会引起睫毛脱落。油性皮肤和不经常深度清洁皮肤的人最容易大规模滋生螨虫。



  春夏之交从来就是细菌最活跃的时节,只不过进入五月,肠道传染病会取代呼吸系统疾病成为主角。现在还在全国各地活跃的手口足病其实是每年的常见传染病。之所以今年会引起儿童死亡,是因为这种通过肠道传染的EV71病毒会引发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暴发性心肌炎等并发症。



  细菌不是一无是处



  在我们见识细菌前,需要正视一组数字:我们的机体由100万亿个细胞组成,其中90%不是人体生来自有的。细菌的数量是人体细胞数的10倍。人体每平方厘米体表面积平均寄生着1300万个细菌,人体中寄生着1000亿个细菌。将这些细菌的重量集合起来,会重达1公斤。



  此外,我们还要认识一种有趣的互生现象:人体寄生的细菌家族非常庞大,种类多达250种。人体与细菌之间、细菌与细菌之间存在某种制约,更由于人体皮肤是一道天然防线,所以正常情况下不会引发疾病。更甚的是,许多细菌实际上在对我们的皮肤起着保护作用,太频繁洗澡,会冲洗掉一些细菌,反而让皮肤失去了原有的保护层,更容易患皮肤病。



  这样的细胞互生使得人与细菌形成了一种有趣的依赖现象。英国科学家非常同意美国纽约大约医学院的微生物学家马丁·布雷塞教授坚持的这种人体与细菌的“互生互利”理论。他们通过多项研究证明,那些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因为更早接触到有毒物质,有更多机会与宠物相处,这些孩子患过敏症、哮喘和湿疹等疾病的几率反而很低。由此,英国科学家提出一种“卫生假说”,希望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近30年来医疗条件提高的情况下,英国人癌症发病率反而增加了20%。一种得到英国大部分科学家认同的原因是:从婴儿时期就太过讲卫生。如果早一点把孩子放置在有细菌的环境中,他们的免疫系统就会长期处于活跃状态,并最终增强抵抗力。



  现在,英国病菌学家的研究方向是把这种“卫生假说”应用到癌症预防上。如果假说是有科学依据的,人通过不断接触过敏源、细菌或某些毒素,慢慢地,人体免疫系统就能保持高度警惕,从而使癌细胞在形成初期就得到抑制。把这项假说推到极限的是建议在婴儿出生几周后就送入托儿院,科学家们认为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儿童患白血病的几率。



  这项假说还停留在假说阶段,如果真的可以证明有坚实的科学依据,这倒是可以最大程度上缓减英国人过敏的情况。英国平均每年约6000人因为动物、花粉和食物而过敏。如果只需要从婴儿阶段早接触细菌就能减少过敏、白血病,甚至癌症的发病率,这样的发明一定有资格获得下一个诺贝尔医学奖,因为它兵不血刃地解决掉人类头疼了几十年的科技难题。



  细菌会治病更能致病



  虽然,英国科学家的假说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实验,但用细菌治病也的确是英国科学家在专注的另外一个领域。伦敦哈默史密斯医院的乔治·瓦索就用大肠杆菌分泌的一种酶,来激活名叫6-MPDR的抗癌药物。在将这种被激活的药物给患了肿瘤的老鼠连续注射了三周之后,肿瘤缩小了2/3。这种疗法已经被应用于头部和颈部未扩散的肿瘤治疗中。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圣芭芭拉分校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正在试图把研制出的一种“纳米蠕虫”投入真正的临床试验中。这种长度只有1纳米的氧化铁,外层包裹了右旋糖苷生物高聚物,并在最外层涂有治疗瘤细胞的F3缩氨酸分子。氧化铁是为了让核磁共振系统能追踪到纳米蠕虫的足迹,从而成功检测到癌症细胞的具体位置。每个纳米蠕虫里有  8个氧化铁磁性片段,30个纳米蠕虫结合在一起为一剂药,这些蠕虫可以在体内停留半小时,极大地增大了打击肿瘤的几率。纳米蠕虫虽然在本质上不是细菌,灵感却是一年前,医学开始尝试用细胞输送药物到患处。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勇敢地把自己暴露于细菌之下。虽然人体的细菌中,有85%是有益细菌,乳酸杆菌、嗜酸菌和双曲杆菌就是平衡肠道菌群、减少代谢产物通过消化系统时间的重要细菌。有一些细菌,还是尽可能隔离,比如引起20  06年北京福寿螺事件的“广州管圆线虫”、喜欢寄生于粗糙皮肤中以皮脂为食的螨虫、通过未煮熟的猪肉进入人体并可能最终寄生在大脑内的弓形虫。



  还有些病菌属于绝对的骑墙派。比如乙脑病毒、鼠疫杆菌和伤寒杆菌,一旦侵入人体,就会快速繁殖,并最终致病。大肠杆菌在正常栖居情况下并不会致病,但如果人患有白血病或过量服用不当的抗生素,它们就有可能侵入腹膜、阑尾和胆囊,并最终引发炎症。



  手术的愈合过程最怕细菌感染。纽约的一位耳鼻喉医生最近对780名在2001到2007年接受过面部整容的患者做了创面感染调查。结果发现,在2006年接受手术的患者中,有5个人感染了耐药性病菌耐甲氧苯青霉素葡萄球菌(简称MRSA)。这种金黄色的细菌不仅会引发皮肤感染甚至化脓,还在2005年造成大约19000名美国人死亡。



  正是由于细菌的高致病性,让人们对细菌望而生畏,但如果每个人都有勇气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一下自认为最干净的地方,那里慢慢蠕动的细菌足以让你对自己以前的讲卫生产生颠覆性怀疑。或者,正确面对我们与细菌互生的现象,并尽可能地趋利避害,才是最科学的人菌相处之道。2003年“非典”的大爆发,也让我国进入对过度使用抗生素的集体反思之中。就拿这次的手口足病而言,盛传可以预防该疾病的板蓝根,最多只能连着服用三天,否则对胃的伤害绝对得不偿失。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19)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