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心理测验学第二节智力测验

时间:2008-11-09 05:22来源:生物导航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208次
  • 第五章心理测验学
    连串的事件,严重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因而你必须保证他完全了解分数的表面意义和隐含
    意义。除非当事人积极地参与这个过程,否则你无法了解他对于自己的分数有了多大程度
    第六单元  心理测验与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咨询人员对心理咨询的性质、过程的正确认识,
    熟练掌握心理咨询的原则、方法和技能技巧,同时还有赖于对求助者心理特性、行为问题
    性质的正确评估和诊断,以便于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和行为矫正训练。因此,心理测验
    在心理咨询中有重要意义。    ‘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心理门诊中运用较多的大致有这样三类心理测验:智力测验、人
    格测验以及心理评定量表。    ·
        智力测验目前常用量表有:吴天敏修订的比内一西蒙量表,龚耀先等人修订的韦氏成
    人智力量表,以及林传鼎等人修订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等。这类测验可在求助者有特殊要
    求时以及对方有可疑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应用。
        人格测验目前应用较多的有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卡特尔16人格因素问卷
    (16PF),以及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l)等。人格测验有助于治疗者对求助者人格
    特征的了解,以便于对其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可针对性地开展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
    其中MMPI~还有助于治疗者了解对方是否属于精神异常范围。
        心理评定量表:这类量表有精神病评定量表、躁狂状态评定量表、抑郁量表、焦虑量
    表、恐怖量表等。这类量表用法及评分简便,多用于检查对方某方面心理障碍的存在与否
    或其程度如何。
        应该说,心理测验是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它不但可以检验咨询人员的判
    断是否正确,还能帮助其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但作为咨询者,有一点必须明
    确,那就是心理测验在咨询和心理治疗过程中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果通过与咨
    询或治疗对象的交谈,对其问题已形成明确的看法,就可放弃不必要的心理测验。过多的
    使用还会影响咨询、治疗的过程和效果。
        一般来讲,心理测验应在咨询关系尚未建立之前实施,进人正式的心理咨询程序之后,
    要尽量避免心理测验。当然也有例外。咨询过程无法进行下去,咨询者也不知如何进行下
    去的时候,由心理测验的结果可以再次确认与求助者的咨询关系以更好地达到对求助者的
    理解。这种情况下,如果可能的话,心理测验最好由其他心理学工作者、专家实施。
    第二节  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intelligencetest)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测验技术,它不仅能够对人的智力水平
    的高低作出评估,而且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与病人有关的其他精神病理状况。因此,智
    力测验是心理测验中应用最广、影响较大的工具和技术。

    智商的提出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第一单元  智商及其计算方法
        19世纪末,比内(人Binet)首创智力测验的理论和方法。1905年比内与其助手西蒙
    (T.·Simon)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以后于1908年第一次进行修订。修订后
    的量表首先采用了心理年龄或称智力年龄(mentalage,MA)的概念,简称心龄或智龄。
        以心龄为单位表示智力测验的结果,即可说明某儿童的智力达到何年龄水平,也可以
    说明某儿童是聪明还是愚笨。例如,测得某小儿的心龄为5岁,如他的实足年龄也正好是
    5岁,便说明他智力中常;如他的实足年龄已是8岁,则屑低能儿;相反如他的实足年龄
    只有3岁,那他就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孩。但是,心龄不能表示聪明或愚笨的程度,如果要
    比较不同年龄的两个小孩哪个更聪明或更愚笨,只用心龄便无法解决,这样就需要计算智
    力商数(智商)了。
    二、智商的计算方法
        1.比率智商  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L.W.Stem)提出,是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
    龄所得商数,即为智力商数或比率商数。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推盂(L.M.Terman)编
    制的“斯坦福一比内量表”中正式引用了智力商数并加以改进。为去掉商数的小数;将商
    数乘以100,用IQ(intelligencequotient)代表智商,其公式为:
        IQ(智商);;CA(~-g):x100
        比率智商可使不同年龄者的智力水平相互比较,可以表示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这是它
    的优点。但比率智商也有其局限性。因为人的实足年龄是与年俱增的,而心理年龄并不与
    年俱增,特别是到了一定年龄以后会产生稳定不前甚至下降的趋势,这样就会降低IQ分
    数,而不能正确地反映出实际的智力水平,故它不适用于20岁以上的成年人。实际上,目
    前比率智商已很少使用。
        2.离差智商  韦克斯勒(D.Wechsler)在编制智力测验时,提出了另一个智商的计算
    法。其重要特点是放弃了心理年龄的概念,但仍保留了智商的概念,不过保留的已不是比
    率智商而是采用离差智商。
        离差智商是采用统计学中的均数和标准差计算出来的,表示被试者偏离他本人这个年
    龄组平均成绩的量数,是依据测验分数的常态分布来确定的。它以标准化样本中每一年龄
    组被试者的IQ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5,公式如下:
        ,-  。一-15(X—M)
        公式中,X为某人实得分数,M为某人所在年龄组的平均分数,S为该年龄组分数的
    标准差,(X—M)/S实际上就是一般教育与心理统计中常用的标准Z分数。因此,韦克斯勒

    第五章心理测验学
    智力量表中的IQ,实际上已不是一个商数。如当被试者的IQ为100时,表示他属于中等智
    力;如当IQ为115时,他便高于一般人的智力;而IQ为85时,表示他低于一般人的智力。
      .1960年推盂在修订斯坦福一比内量表时,他也使用了离差智商。定IQ均值为100,标
    准差为160    ·    ‘
    一、个别智力测验工具
    第二单元  智力测验工具
    比内量表是智力测验中运用广泛、影响较大的一种工具和技术。该量表第一次由法国
    心理学家比内(A.Binet)和医生西蒙(T.Simon)于1905年编制而成,称比内一西蒙智力
    量表。1905年的量表有30个由易到难排列的项目,以完成的题目数量来确定智力的高低。
    比如,能力平常的3岁儿童,大约可以从第1题做到第9题,而如果一个3岁的儿童完成
    十几个题目,就可以说他智力较高;反之,如果同龄的儿童只完成了较少的题目,则表明
    他智力较低。
        1908年,比内发表修订后的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使测验题目总数达到59个,并把测验
    题目按年龄分组,从3岁到15岁,每个年龄的儿童中有一半能通过的题目即属于这个年龄组
    的题目。儿童通过了哪一个年龄组的题目,便说明他具有几岁的智力。此外,在此次修订本
    中他将测验成绩用“智力年龄”表示,并建立了常模,这是心理测验史上的一个创新。  ’
        比内一西蒙量表的第三次修订本于比内不幸去世的1911年发表。这次修订没有重大变
    化,只是改变了几种年龄水平分组,并扩展到成人组。
        自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发表以后,尤其是1908年量表发表之日起,比内一西蒙智力量
    表就吸引了全世界心理学家的注意,各种文字的翻译本和修订本相继出现。其中以斯坦福
    大学推盂<L.Tenmn)教授于1916年修订的斯坦福一比内智力量表最负盛名,史称1916年
    量表。此量表对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作了许多修改,增加了近三分之一的新题,修改了部
    分原有题目和部分测题的年龄水平。并在1916年的量表中,首次引入了智力商数的概念,
    以IQ作为比较人聪明程度的相对指标。
        20午后,推孟和助手梅里尔(M.人Merrill)于1937年第一次对斯坦福一比内量表进行
    修订,修订后的量表由l型和M型两个等值量表构成。1960年,推蒙和梅里尔再度合作,
    将1937年量表L型和M型中的最佳项目合并成单一的量表,称L—M型。此次修订除对样
    本的代表性较1937年时更广泛外,重大的改革是采用了韦氏量表的离差智商替代比率智
    商,其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1972年,推孟和梅里尔对斯坦福一比内量表又作了一
    次修订,测验本身无修订,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定了新的常模,其修订本于1973年出
    版。
        比内测验最早于1916年传人我国,1924年陆志韦先生在南京发表了他所修订的《中国
    比内一西蒙智力测验》,这套测验是根据1916年的斯坦福一比内量表修订的,适合于江浙
    儿童使用。1936年陆志伟又与吴天敏进行了第二次修订,使该测验的使用范围扩大到北

      ·226·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方。第二次修订本对6岁一14岁儿童较为可靠,6岁以下及14岁以上儿童虽能测验,但准
    确性稍差。
        1979年,吴天敏教授进行了第三次修订,称作《中国比内测验》。此次修订作了较大
    修改,增删了部分项目,测题按难度顺序排列,测验对象年龄范围扩大为2岁一18岁,基
    本上每岁3个试题,共计51个题目。在评定成绩的方式上,放弃了比率智商,而采用离差
    智商的计算方法来求IQ。    ·    .
        此外,吴天敏教授考虑到教育、医疗等实际部门对智力测验的需要,又编制了《中国
    比内测验简编》(简称《简编》)。吴天敏认为《简编》项目减少,使用省时简便,虽粗略但
    尚属可靠。
        (二)韦氏智力量表
        韦氏智力量表(WeehslerIntelligenceScale)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编制的一组智力
    量表。韦氏智力量表有三种:一是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eehslerAdult IntelliffenceScde,
    WAIS),其前身是1939年韦克斯勒编制的韦克斯勒一贝勒维智力量表(W—B1),此量表于
    1955年修订成目前使用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二是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eehslerIntelligence
    Sc山forChildren,WISC),于1949年编制;三是韦氏学龄前及幼儿智力量表(WeehslerPre·
    schoolandnilm叮ScaleofIntelligence,WPPSl),1963年编制,1967年最后完成。WAIS适用
    于16岁以上的成人;WISC适用于6.5岁一16岁的儿童;WPPSI适用于3岁10个月至6岁
    10个月的幼儿。三套量表相互衔接,可以对一个人从幼年到老年进行智力测量。
        我国对上述三个量表均进行了修订。1979年一1980年由龚耀先主持、全国56个单位
    协作修订的WAIS,称WAIS--RC;1980年一1986年由林传鼎和张厚粲主持、全国22个单
    位协作修订的WISC,称WISC—CR;同年龚耀先和戴晓阳主持、全国63个单位协作修订的
    WPPSI,称“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C--WYCSl)”。
        1.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
        我国的修订本分城市和农村两式,各包括11个分测验,其中言语部分包括知识、领
    悟、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6个分测验,操作部分包括数字符号、图画填充、木
    块图、图片排列、物体拼凑5个分测验。每个分测验的项目均从易到难进行排列,完成全
    部测验的时间大约为75分钟。
        以上11个分测验都有各自的记分方法,每个被试者的各项分测验成绩(粗分)最后可
    换算成以10为平均数、3为标准差的量表分,再根据各分测验的量表分计算出言语量表
    分、操作量表分和总量表分,据此按被试者的年龄在相应智商表中查出等值的智商,即言
    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EIQ)。
        2.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和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
        (1)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WISC--CR)
      

  •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