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噩梦醒来——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13)

时间:2008-11-09 08:04来源:生物导航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8351次

 

  • 思维才有了希望;有了思维才有了自尊;有了思维才有了羞耻;有了思维,才有了痛苦……
      《圣经》记述了上帝创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之后,为了永久地统治人类,告诫亚当;伊甸园中的果子,可以随便吃,惟独善恶树上的智慧果不能吃,并吓唬他们吃了必死。
      亚当和夏娃在没有吃智慧果时,二人赤身裸体,天真烂漫,天忧无虑,毫无羞耻之心。
      当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后,立刻心明眼亮,知善恶,辩真假,懂羞耻。人有了智慧,也就有了忧愁。诚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所说:“巧者劳,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人类在生存和延续种族的过程中,对性爱活动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性爱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惑。曹雪芹在《红楼梦十二支曲·红楼梦引子》向人们提出诘问: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
      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人,为什么会产生爱情,为什么会有两性结合?人类对此没有停止过思考。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篇就是赞美男女爱情的情诗:“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爱情是文学作品一个永恒的主题。“千百年犁不完的是铁犁的长卷;千百年唱不完的是真诚的爱恋”。

      早在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中,就留下我们先人对此深刻的思考。古希腊的大喜剧家阿里斯多芬,用神话传说解释过人类的性爱:从前人类是一种特殊的动物,样子是圆球形的,有四只手和四条腿,两副面孔和四个耳朵。人类的这种粗野的形象吓坏了奥林普山的群神。于是,宙斯决定把人劈成两半。使人变得更弱一些。从那以后,人体分为两半,每一半都渴望着和自己的另一半重新结合。人类的爱情就是这样产生的。
      性心理的研究表明,人类对性的认识和实践也是沿着螺旋式发展的轨迹前进的,也是按着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发展的。在原始社会初期时代是群婚,随着私有制出现,群婚解体,出现了对偶婚,并严格限制在氏族内通婚。这期间,有些“思想解放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其他氏族的异性通婚,而结果与外氏族通婚者的后代比氏族内婚配所生的子女聪明、健康。
      我们来看一个蜜蜂求偶的画面,在一个蜂群里,只有一个蜂王。它是负责生育的雌蜂。在蜂王求偶时,一群雄蜂约有几十个到几百个跟着飞,只有飞得最高的雄蜂才能获得交配权。这样就使善飞的、健康的雄蜂留下后代,遗传下优良的品种。
      雄孔雀求偶竞争是比美,这样才使孔雀家族一代比一代美丽。如果动物世界的交配也实行“一夫一妻”,那么能有多少物种得以延续下来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规范,这种思维行为规范即社会道德。这种思想行为规范反映在两性关系上即性道德。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它的反面,出现了性道德的异化。无论是我国的封建社会,还是西方的中世纪时代,对“性”的压抑都是极其残酷的,尤其是对女性更甚。出现了许多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性的解放,但是由于“性”的解放,又带来了艾滋病等性病和家庭的解体。人们又面临规范“性”道德的“度”。然而道德又受社会形态、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经济环境、民族习惯、个人修养、个人信仰的制约。随着试管婴儿、单亲婴儿和克隆技术的出现,将来人们的婚姻和生育可能会没有必然的联系,生孩子也不再是女性的“专利”,男女两性的结合可能会出现没有生育的义务,仅有性享受的权利的局面。社会越发展,人越聪明,越会感到必须有爱情,需要去爱,需要被爱。美国前一代人婚姻观念的口号是:“我是不会与一个靠不住的人结婚的”。而美国当代人婚姻观念的声明是:“我是不会和任何不能激起我情欲的人结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性的阴影不再是人们实施性行为的障碍时,人们性观念、性道德将会发生新的变化。
      有这么一个故事,老和尚抱养一个娃娃,从孩子刚懂事起,就用正统的佛家思想教育他,十几年未出山门,想来这个最纯洁的徒弟不会有半点的淫欲之念的。一天,师傅首次带徒儿下山,在山下突然遇到一个妙龄女郎,小和尚惊呆了,竟目不转睛地盯着女郎出神。老和尚发觉后,面露愠色地喝道:“那是老虎,要吃人的,不要再看了”。小和尚仍然恋恋不舍。又走了几步,看到路旁的野花,小和尚伸手欲采,师傅喝道:“这是毒草,吃了会药死的”。回到寺庙后,师傅问小和尚,下山有什么收获?小和尚不假思索地说:“我最喜欢老虎和毒草”。
      这个故事说明,爱异性,爱美是人之天性,是任何虚伪的道德和专横的说教都不能哄骗的真理。郭沫若先生有诗赞曰:
      花呀,宇宙精髓;
      爱呀,生命的泉水。
      啊,假如春天没有花,
      啊,假如人生没有爱,
      那世界不知要变成什么样子!
      动物一般都具有性活动周期,一般叫发情期,而人,一个健康的人,性爱伴随着整个一生。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在七八岁时就有对异性爱慕的心理。教师在为七八岁的小学生分座位时,同性的同学同桌时,一般的愿意同合得来的同学同桌;异性的同学同桌时一般的愿意同漂亮的同学同桌。某作家在他的自传里谈他的性萌芽是在他八岁时,看到他嫂子的手很白嫩,就产生摸一摸的欲望。
      我回忆自己“性心理”的萌芽,朦胧的记得是不到9周岁的时候。有一件事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可以说是标志着我性萌芽的里程碑。那是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开学不久,我从农村小学转到城里新学校的第一个星期天,我去商店买文具,忽然,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向我跑来,她大方热情地对我说:“你去哪里?”
      我定睛一看,她白晰的圆脸上镶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又黑又亮的黑眼珠像两颗黑葡萄似的,笑起来脸上有两个浅浅的酒窝,两条短发辫上扎着两个黑蝴蝶结,内穿绿色的毛衣外罩红色的外套。我在乡下从来没有看到对这样漂亮大方的小女孩,在我的眼中她比童话中的白雪公主还要美,一时我竟愣住了,竟忘记了回答她的问话。
      “我和你是一个班的同学,你刚转来可能不认识我”。她的聪明、得体的自我介绍,使我摆脱了尴尬。
      “我去买……买笔记本”。我有些不自然地回答她。
      接着她说:“你知道商店吗?”“我知道,谢谢”。我礼貌地谢绝了她。
      “再见!”我俩几乎是同时说。然后她回头走了。我目送她远去的身影,许欠,我才向商店走去。以后,老师分桌时,我心里期待着,如果老师把我和她分到一桌该多好啊。几次分桌,我都没有和她同桌,只是小学六年级时,我与她是前后桌。
      客观地说,这时的性意识并不是明确的、强烈的,仅反映孩童时代对异性美的期盼和追求。
      初中时的少男少女,性意识产生了飞跃。《教育学》指出:初中时期是性开始成熟的时期,这是少年生理发展方面的最重要特征。女孩子一般比男孩子性成熟早一二年,女孩子从十二三岁起开始进入性成熟时期。性的成熟引起了身体外部一些生理变化,出现了第二性征,如男孩子喉头突出,声音变粗,开始出现胡须;女孩乳腺形成,乳房突起等。这种生理的变化影响着心理的变化,如他们已意识到两性之间的关系,男女之间已不像小学生那样天真相处了。这种性意识的形成,对于人的其他方面的发展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在初一时,我非常爱玩乒乓球,几乎每个星期都到学校玩一会。而每次去学校都要路过一位给我留下良好印象的女同学家的门前,我把每次在路上碰到她能和她说几句话当作一件十分愉悦的事。有时碰不到她时,我就要重走一次。
      我后桌的一位女同学,我对她一直怀有好感。她和我一样,也属于“可以教育好子女”,她性格内向、文静,学习也很好。她衣着朴素、自然,属于崇尚“自然美”的那类女孩子。那时,她十分喜欢穿白边黑帮的拉带布鞋和枣红色尼龙袜子,因为我一低头就很容易看到她踏在桌子横梁上的那双黑布鞋和刺红色尼龙袜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多年以后我对早已过时的拉带黑布鞋还情有独钟,这可能应了那句爱屋及乌吧。以至后来陪女友买鞋时,我都建议买拉带黑布鞋。由此,我想起广告策划人多爱启用女明星做广告,也是迎合人们这种心理吧。
      我对“拉带黑布鞋”的这种好感从没有向她流露过,也没有向任何人流露过。就在本书快要完稿时,我们同学为纪念天青上山下乡三十周年,搞了一次同学聚会,她也来了。大多数女同学我都邀请跳了一场舞,我也邀请了她,她也邀请了我。等到发照片时,我与其他女同学跳舞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惟独与她跳舞时,不知是哪位同学给我们抓拍下好几张照片。是同学的洞察呢?还是巧合呢?
      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有在异性面前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克服或掩饰自己不足的一面的心理。初一时是不开晚自习的,但我们班是“试点班”,教导主任亲自给我们班讲数学课。他为提高我们班的整体学习成绩,设晚自习为差生补课。可是,学习好的同学却主动来得多,而差生却来得少。晚自习后,我们几名男同学顺路送几名女同学回家,边走边海阔天空的侃大山是我们几名男同学十分惬意的事,体会到作为男子汉的自尊和受到异性赞赏鼓励的荣誉。
      那时,我很爱和同学们一起侃大山,有一名女同学给我起了一个褒义的绰号“理论家”和“教授”,虽然我制止了她,但心里也有一种美滋滋的感觉,我更加爱读课外书了。以后,我又参加了年级组织的语文课外活动小组和历史课外活动小组,遗憾得很,课外活动小组成立不久,“文革”开始了,这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小组也终止了活动。
      电视剧《唐明皇》的主题歌中有这么一句歌词:“世上如果没有女人,男人就会看破红尘”。世上如果没有女人,男人还会那么拼命挣钱吗?司马迁说:“女为悦己者容”。世上如果没有男人,还能有那么多美容院吗?如果世界上没有男人和女人的相互吸引,相互爱恋,世界会这样生机勃勃、万紫千红吗?
      性欲望何时消失呢?国外一位女心理学家问她70多岁的姥姥:“姥姥你什么时候对性不感兴趣的?”她的姥姥很幽默地说“你去问比我年龄大的人吧!”报载徐州一位103岁的老翁到婚姻介绍所登记求偶,并要求对方在40—60岁之间,高中以上文化。有文章研究指出:性爱,在生命的尽头。文章举出许多例子,人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最希望见到的是自己的配偶,情人或性伴侣。而生者一般对死者或多或少都有种恐惧感,然而对他们的性伴侣则没有恐惧感,在他(她)闭上眼睛前还要有亲近的表示。前些年某杂志以“圣洁的一吻”为题,报道一位在对越反击战中牺牲的战士,在他临终前一息尚存之际,女护士问他,你还有什么要求吗?他用微弱的声音说:“听说没有爱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我还没有体验过异性的爱呢。你能……”望着这年轻的战士,他还没有得到作为男人应该得到的,就将要为国捐躯了。女护士眼噙着热泪,给他一个深深的吻。年轻的战士带着微笑安详地闭上眼睛。
      性的欲望,带来了人的爱情,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可是,当人患了抑郁症时,尤其是争性抑郁症时,性的欲望却大大地减弱了,甚至丧失了。为什么抑郁的人会丧失对性行为的兴趣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人一旦感到恼怒、悲观、焦虑、沮丧,这些心情本身就会迫使他的注意力离开性欲,对于遭到别人冷落特别神经过敏,容易产生负罪感,发泄怒气时可能存在心里障碍,这些因素相互结合也会干扰他的冲性动。
      婚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性爱的特点是十分明显的,这突出地表现在它的四个特点上,即排他性,冲动性、直觉性、隐曲性。
      排他性是性爱的最大特点。所谓排他性,即指人们抗拒其他人对自己的性爱对象予以任何性亲近的心理倾向。排他性的形成,一是生物本能,二是社会影响,后者是决定性的因素。
      冲动性是性爱的第二个特点,所谓性爱的冲动性,即是指对性爱对象在动力学上表现出的强烈的亲近欲望和随时可

  •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26)
    81.3%
    踩一下
    (6)
    18.7%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