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森田式心理咨询-处理心理危机的生活智慧(11)

时间:2008-11-09 08:05来源:生物导航网 作者:bioguider 点击: 2144次

 

  • 意而努力的结果。虽然好胜和引人注目不能与"生的欲望"相提并论,但它们是紧密相连的性格特征。好胜与引人注目多见于因压抑致病的癔症等神经症患者,常在引发纠纷中起作用。癔症患者与强迫症患者的区别在于,后者具有执著的内向性格,而前者以疑病形式将精力集中到自身并压抑自己的情感。能量虽然相同,但是可从积极的一面发挥能量,使自己变得更好的内省性作为"生的欲望",即超我。
    从不同观点看性格
    最近流行按血型的不同来划分不同的性格,有时分析性格取决于哪一优势大脑,也就是把性格跟左右大脑功能的差异联系起来考虑。目前还没有找到能把性格与身体功能联系起来的确切证据。但这不妨碍我们从血型和优势大脑来理解某人的性格。具有A型性格的人守规矩和认真理智,并善于抽象思维和理性判断,他们想引起别人注意,而且左脑是他们优势大脑。A型性格的人本来就过着森田式生活,而容易患强迫症是他们的弱点。具有B型人格的人优势大脑在右脑,他们善于感性思考和感性用事,森田疗法认为B型人格不适合接受森田治疗。
    目前持有上述见解的人逐渐增多,所以在此只作为一种线索列举了上述的标准,但很多人不能简单划人某一标准。因此,应能动地理解和注视在成长中人格的形成,可以参考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和对象关系论内容等。
    二、健康心理的发展
    前面已分类讨论了具有哪种性格的人适合接受森田式咨询,并了解到具有执著、疑病、内向、"生的欲望"较强等性格特征的人适合接受森田疗法。除此之外,还列举了具有其他性格类型的人。不过存在人为划分人格特征和片面静止看待人格特征的倾向。性格由可变和不可变的两部分组成,而森田疗法和其他咨询的治疗目标都放在了以可变性格的重塑上。森田疗法中要求患者把内向性行为转变成外向性行为,而在咨询中要求询者把目光朝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像这样把行为看作性格的某一面后,就可以通过教育纠正患者的错误行为了。
    行为是性格的一面外,性格中更重要的是人们如何应对来自自己所处环境的内外刺激。这种应对反应包括了与生俱来的软弱和看东西具有片面性等的基本素质,而自我心理学研究的是从出生开始对内外刺激的应对反应和自我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的素质,即在回溯对方的心理发展历程中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下面从自我心理学和发育心理学以及对象关系论来讨论心理发展。
    胎儿期
    人格发展虽然从出生后开始,但也不能忽视婴儿出生前受到的不良影响带给婴儿的伤害。婴儿出生前受到的放射线和其他感染以及母亲患贫血和饮酒、抽烟、服药,都会给胎儿带来不良影响,以及影响其出生后的生存能力。不仅影响婴儿的基本生活能力,程度严重的还能造成婴儿形体上缺陷或智能发育障碍。虽然部分影响,日后可得到修复,但是随着出生后环境的恶劣会使某些影响永远得不到修复。
    母亲的精神卫生状况也影响胎儿。母亲的精神卫生现在也已受到关注,母亲会通过运送血液的胎盘,把自己的焦虑和不稳定情绪等不良刺激带给胎儿。因此,不仅要重视母亲患贫血带给胎儿的不良影响,也应重视母亲的焦虑和不健康心理带给胎儿的不良影响。
    虽然不能说早产或剖宫产,以及分娩时处于休克或受到其他创伤能立即带给出生后的婴儿发育上的不良影响,但这已构成他们日后成长中的不利条件。虽然上述不良影响只不过是诸多造成障碍因素中的一个,但它们却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增加了发生这一障碍的危险性。分娩时处于于休克状态导致婴儿的脑部缺氧,所以会给婴儿留下严重障碍。长时间分娩也会造成近似于休克带来的不良后果。特别要注意的有母婴血型不和导致婴儿的大脑障碍。除了乳儿期的脑炎和头部外伤等直接损害造成婴儿的大脑损害外,环境因素也对婴儿有影响。母亲是对刚出生婴儿影响最大的环境。
    乳儿期
    儿科医生斯皮兹观察到动物出生后有不同的行动,如出生后马上能跟着移动物体行走的动物有鸭子和牛等。斯皮兹观察到刚出生的小鸭能追着气球走。在刚出生的人和猫身上都能见到左右摇摆头寻找母亲乳房的举动。
    给婴儿看圆形团扇和叠成四角形的纸,婴儿更喜欢注视圆形团扇,而且婴儿比单纯的白色更喜欢描绘得像眼睛一样的东西。也就是说婴儿对母亲的乳房和脸的吸引是与生俱来的。因此,这一时期的婴儿如果离开母亲到寄宿制幼儿园生活,会造成软弱的性格和智力低下。8个月的婴儿能认人,所以8个月大的孩子见到陌生人就会大哭。这是由于这一时期的婴儿随着与母亲交流加深的同时,认识到了母亲对他们的重要性。因此,没有过这种体验的孩子日后可能表现出软弱和发育迟缓现象,以及婴儿觉得母亲的存在微不足道。据斯皮兹的研究报告,如果在这一时期孩子离开母亲达3个月以上,将因失去与母亲加深关系的最佳机会留下不可修复的障碍。发育课题和发育危机等理论的创始人埃里克森认为在这一时期里婴儿与母亲应建立安定的关系。换言之,当水安的婴儿能通过守候在身边的母亲喂他奶吃,感到自己生来幸福和有人照顾,因此自然而然地也对别人产生信赖感。这种对人的信赖感此后也会一直持续,并在日后碰到种种障碍时提供支持,以至于使他不要太过紧张和缺乏安全感。乳儿期长托的婴儿和因丈夫有外遇生活在焦虑和动荡不安中的母亲带的孩子就缺乏上述安定的关系,所以孩子长大后容易感到焦虑和动荡不安。总之,长大之后再想建立这种对人基本的信赖感并支持他是非常困难的。
    自律性
    随着肌肉逐渐地发达,一二岁孩子学会站立和走路,也学会了憋尿以避免尿裤子。这时候可以适当地训练孩子上厕所的习惯。这一时期孩子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变得丰富起来。从最初的睁眼就吃奶、吃饱奶就睡觉的习惯到能区别白昼和黑夜,以及可以在规定的时间进餐等。还学会了克制自我欲望和与别人配合的本领。因此作为父母不仅要爱护这一是期的小儿,还应进行让小儿掌握克制自我欲望和配合别人的家教。当这一时期进行得比较顺利是时,小儿就能与母亲同心,并愿作听母亲话的乖孩子。
    或许大家已发现,为求早日让这一时期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而急于求成,会因反复失败让孩子失去自信心,甚至还会让孩子产生羞耻感和变得神经质。与此相反的是,由于大人怕麻烦,不管孩子有多难过都不去换孩子的湿尿布,那么对这种感觉习以为常的孩子将来长大后会变成邋遢的人。因此,在这一时期重要的是,大人应仔细观察孩子的状态和需求。
    第一反抗期
    孩子从能用自己的双腿开始走路时就有了自己的主张。如同歌词中唱到的"2岁孩子讨人嫌",两岁孩子不再乖乖地听父母话,而通过追着母亲后面跑,不服从母亲的命令以及尽情欢闹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由于在母亲看来这些行为是孩子对她们的反抗行为,所以这一时期就叫第一反抗期。在这一时期里,孩子就像嘲弄母亲似的,母亲叫他洗手,他偏不洗;叫他吃饭,他偏说不想吃等。因此,说孩子在嘲弄母也不为过,但也有可能是对母亲撒娇,或者是为了进一步认识母亲而为之。孩子们想通过顶撞母亲或挨母亲的骂以及被母亲追赶来了解母亲的想法和明确母亲的存在。这一过程的充分进行使孩子心中就能牢牢地树立自己母亲的形象和在此后的日子中自己单独玩耍,而母亲在不在场也无所谓。
    孩子在第一反抗期的表现,同8个月孩子认人一样都作为评判孩子形成自我的强弱标准。因此,自我原本较弱或发育迟缓和父母过于严厉的孩子不出现反抗期表现。在孩子与父母关系疏远上,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娇生惯养和过分让步都是一样的。有些生性敏感的孩子由于害怕父母离异和家庭解体使自己没人照顾,所以当他们观察到家中紧张气氛后就压抑自己的反抗情绪。
    未曾充分享受母爱而长大的孩子,他们总是谁有能力就依赖谁。这种依赖性就表现在吃东西或玩具的时候,有的就干脆压抑自己表现得彻彻底底的"好孩子", 完完全全地服从父母的意志直到某一天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也有的孩子在这一时期因某种特殊理由体验得到失去母爱的滋味。比如,随着弟弟妹妹的出生,自己不再是先前的那个小皇帝;或者因父母离异或母亲生病需长期住院以及寄养给别人而失去了先前的那个小皇帝;或者因父母离异或母亲生病需长期住院以及寄养给别人而失去了先前那种被爱的感受。这就是常说的在非常时期孩子体验到的被抛弃的非常感受,而这种感受是非常深刻的,其不良影响会波及到日后离开父母或与自己亲近的人走向自立,使他们走向自立变得异常困难。这种"被抛弃感"终将作为不愉快的回忆永驻在他们的脑海里,影响他们以后的人生,并在遇到类似场景时,使他们触景生情,苦不堪言。
    幼儿期和自发性
    3岁孩子能够独自玩耍,这时开始了他们探索世界和拓展眼界的活动。这一时期的孩子们喜欢问题,所以这一时期也叫质问题。这一时期的孩子也喜欢在游戏中模仿大人,所以这一期也叫模仿期。总之,这一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强,玩游戏很投入,并喜欢同一群小朋友一起玩。因此,这一期是孩子培养自发性的时期。孩子在这一时期需要的是自由自在和轻松愉快的玩。因为孩子们在玩耍中培养自己的自发情,所以孩子们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玩而非学习。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淘气点也无妨,不能因为孩子淘气就把他关在屋里玩电脑,否则不利于培育孩子玩游戏的兴趣。当前,游戏机不断地涌现,可能会剥夺孩子培养自发性的机会。
    如果生来的欲望较弱和具有先天不足,或者第一反抗期进行得不充分和一直被人当作好孩子,或担心父母遗弃他而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发性的孩了,往往不能跟别的小朋友玩耍。
    小学低年级
    一进入小学,那些原本自发性发挥得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闹个不停和一会儿也坐不住的孩子也马上变得规矩了,并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老师身上,愿意服从老师的指示。由于这一时期教孩子们掌握社会准则非常重要。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往往把老师奉为神明,所以他们愿意服从老师给他们制订的不需撒谎、遵守规则、尊重父母等一切规定,并且如同掌握游戏规则一样掌握的非常牢固。而对那些不太服从老师的孩子,视其程度的不同可以考虑有没有发育障碍或其他障碍,以及从抚育角度考虑是不是没有很好地完成一二岁成长课题并学习自律性。有必要对肯定有障碍的孩子进行相应地社会性训练。而对于不有按时完成成长中的课题以及缺乏自律性的孩子,可以帮助他们重新学习自律性。由于这一期是孩子们容易掌握正确的规则。为了避免孩子们无所适从,家长们也应配合老师,不要在孩子面前树立无视交通规则和蔑视社会准则的坏榜样。孩子们真的能理解社会规则的表面及深层意义,还得等他们再长大一点。
    学习伙伴规则
    同样是小学生,但到了小学三年级,学生们的心态就会稍微起变化,原本一个班级规规矩矩地列队登校学生也变得喧闹和不服管教。
    到了小学高年级,特别是初中,十多岁的少年开始重视结交伙伴。被称为防波堤组织的是以前称之为暴力组织的伙伴集团,都是由同性同年龄的学生组成的组织。针对社会的基本守则,他们在伙伴集团中提出了自己的规矩。比如,针对"不许撒谎"的社会准则,为了反抗老师认可,向老师故意撒谎。他们也认为偶尔违反交通规则未尝不可,但要求对自己的伙伴一定要忠诚。因此,他们欺负同伙以外的同学、违反团规的同伙和步调不一致的同伙。组织成员可以通过这种伙伴掌握人际交往的社会性。组织中虐待他人和偷窃财物等反社会行为给社会带来了问题。随着农村的都市化,反社会行为从原来的偷盗西红柿和田间土豆等的幼稚行为,演变成偷盗超市里的西红柿、土豆等农产品的现象。而在此我们更要关注没有加入到伙伴中的孩子所带来的问题。他们当中有些是因发育迟缓,不能像大多数孩子一样行动自如,有些因还停留在前一个发育阶段,始终摆脱不了好孩子的束缚所致。他们由于受到从前跟父母之间关系的影响,会感到莫名的不安和摆脱不了对老师的依赖。这些孩子在反抗期中抑制自己的反抗,事事听命于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期待,同时也不想辜负老师对他的期待,而在伙伴集团看来这恰恰被当成叛逆行为,所以他们自然成了受攻击的对象。
    当老师向大家表明好孩子标准时,那些自以为落伍的孩子自然就结起帮派。有时老师无力管教不服自己的孩子时,就拉好孩子当自己的帮手,这样一来好孩子立场就越来越孤立了。
    这种防波堤组织会有助于当步入青春期的男男女女按他们所提的要求去掌握社会变化,并从心理上去适应身体的发育和第二性特征所带来的变化。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随着形体的不断变化,更多地关心自已的身高和粉刺等
  •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8)
    88.9%
    踩一下
    (1)
    11.1%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