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人物访谈

访美国家传染病研究所分子病毒部主任蒋观德

时间:2005-11-17 09:10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bioguider 点击: 264次
     这是记者在“非典”疫情大暴发之后,首次来到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踏进4号楼的大门,满眼依旧是我所熟悉的景象,我这次要采访的对象,正是4号楼的主人之一———传染病研究所分子病毒部主任蒋观德。



  与病毒打交道21年  

  这是我第二次见到蒋观德。第一次是在“非典”猖獗期间,当时对病毒十分“着迷”的他,曾邀请被称为“冠状病毒之父”、斯坦福大学的赖明诏来研究所作报告。那天,会议室挤满了人,蒋观德主持会议,他用图表引导大家讨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  

  1977年,来自台湾的16岁的蒋观德考入麻省理工学院。当他在读大学本科2年级时,正巧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要招25名拔尖人才,蒋观德借此机会进入了该校医学院。1984年26岁时,他获得了博士学位,并进入美国国家传染病研究所搞研究工作,一干就是21年。在与分子级病毒打交道的21年间,他获得了6个专业学术奖和2项专利,并在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200多篇文章。  

  我问他:“发表了这么多文章,你还有个人的业余时间吗?还有其他爱好吗?”  

  他笑着回答:“我的业余时间确实很少,个人爱好也就是下一下国际象棋。我基本上是每天早晨7点半来上班,晚上7点半离开实验室。所以,我的3个孩子都是由夫人照料的,她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兽医。”  

  在蒋观德颇为拥挤的办公室里,我看到四周的柜子上都堆满了资料和书籍。显然,这位一心专注事业的病毒学家,与病毒的“友情”颇深。  

  我们的谈话主题自然转到布什最近提出的“美国防高致病性流感计划”上。  

  我问蒋观德:“为什么布什向国会请求的71亿美元紧急拨款中,竟拿出28亿美元用于研发‘基于细胞’(Cell-BasedVaccine)的疫苗生产技术?”  

  他解释说:“目前用鸡蛋来制造流感疫苗的方法已十分陈旧,整个新疫苗研发生产过程要9个月,太慢了。而用细胞培养法生长病毒,进而灭活病毒再生产疫苗,比用鸡蛋要快得多,细胞培养法生产疫苗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法。目前有6家公司正在从事研发细胞培养法,但以现有技术,要用5年时间才能做到大批量生产疫苗。所以,美国政府才投入巨资,开发细胞培养法来生产疫苗技术,从而缩短疫苗生产时间,例如用少于3个月的时间,达到批量生产疫苗的目的。目前主要的困难,是发现合适的细胞系(Cellline),病毒在其中要能良好生长,并且在10万升发酵桶中的病毒产额要高。尽管这种方法是否真能大大缩短疫苗生产时间人们仍在争论,但至少能让疫苗生产商大批量生产疫苗,而不至于当疫情暴发时需求受到限制。美国的目标是为每人生产2剂量疫苗,即生产6亿剂量疫苗。”  



  热心组织学术活动  

  蒋观德不仅研究病毒“着迷”,还特别热心组织亚裔科学家的学术活动。他曾任国家卫生研究院食品药物管理局华裔科学家协会会长,一直为亚裔科学家在职务晋升中拥有平等机会而大声疾呼。  

  目前,在美国生物医学研究实验室中,亚裔科学家越来越多。但人们发现,亚裔科学家很少成为实验室的负责人。为了正确回答亚裔科学家在职务晋升中是否存在不平等问题,蒋观德做了大量工作。  

  他说:“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尽管亚裔人口只占美总劳动力的4.1%,亚裔科学家却占美国生命科学家的14.7%。”在今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组织的“亚裔文化传统周”期间,他与同事对亚裔科学家职务晋升机会做了一次统计。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280名有职称的研究人员(相当于助教)中,仅有21.5%是亚裔(包括中国、韩国、日本等),在大约200个实验室或分支机构中的负责人中,亚裔仅占4.7%。在国家癌症研究所55名实验室负责人中,仅有1名是亚裔。  

  蒋观德经过调查后认为,国家卫生研究院中的3个最大研究所中,最少有12%的亚裔可以成为实验室负责人。由于蒋观德的努力,今年夏天,国家卫生研究院负责内部研究计划的主任戈特斯曼也承认,确实存在“玻璃天花板”问题。为此,他特地同蒋观德和其他亚裔科学家讨论,如何改进亚裔科学家的晋升问题。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