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精神分裂症患者面孔情绪分析

时间:2009-04-21 11:43来源:《精神分裂症通报》 作者:bioguider 点击: 80次

健康控制组、病人、以及病人与健康控制组进行对比的面孔情绪脑成像元分析激活图
 
近日,中科院心理所陈楚侨研究员及其博士生李会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面孔情绪加工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通过元分析的方法,成功获得了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社会脑系统存在缺损的证据。该工作被《精神分裂症通报》(Schizophrenia Bulletin)接受,目前已在线发表。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面孔情绪知觉一直是研究者感兴趣的一个领域。脑成像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加工情绪面孔时,一些脑区激活异常。然而,不同研究之间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最近,心理所博士生李会杰在其导师陈楚侨研究员的带领下,完成了精神分裂症患者面孔情绪加工的元分析研究。在该研究中,陈楚侨课题组采用了一种自动化的体素取向(voxel-wise)技术——激活可能性估计(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ALE),为病人面孔情绪加工的脑机制研究提供了客观、量化的评估。共有17项研究,包括257个病人、241个正常控制组纳入了这项元分析。通过使用GingerALE软件,研究者获取了不同研究报告激活点的概率分布定位,并最终获得了激活可能性估计图(ALE maps)。
 
研究者对病人、健康控制组以及二者之间的对比等各种条件均做了单独的元分析。此外,研究者还针对内隐/外显情绪知觉任务以及慢性病人做了二级的元分析。当加工情绪面孔的时候,病人和健康控制组双侧杏仁核和右侧梭状回均得到了激活,然而,病人的激活程度普遍要小一些。与健康控制组进行直接对比的元分析发现,病人的双侧杏仁核、海马旁回、梭状回,右侧前额叶以及豆状核的激活显著减弱,而左侧脑岛只在病人群体中发现了激活。
 
不管在内隐还是外显情绪知觉任务中,病人的杏仁核均未得到有效激活。同时,在外显情绪知觉任务中,研究者发现梭状回的激活是存在明显差异的。专门对慢性病人进行的二级元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该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加工情绪面孔时是存在显著的大脑激活异常的。在加工情绪面孔时,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杏仁核,以及更广泛的脑区,包括颞叶腹侧-基底节-前额叶皮质构成的“社会脑”系统激活显著弱于控制组。上述神经环路的激活异常,可能是病人加工情绪面孔存在困难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善病人的生活技能,陈楚侨课题组拟打算对导致病人加工静态社会刺激异常的神经环路进行深入研究。
 
该项工作受到了心理所百人计划启动经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资助。(来源:中科院心理所)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