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生物资源 > 考研考博 > 笔记

《细胞生物学名词》

时间:2005-12-30 20:56来源:Internet 作者:bioguider 点击: 4148次

                                     01 总论


学术组织

国际细胞生物学会联合会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Cell Biology(IFCB) 系细胞生物学国际性组织,于1977年成立。1980年8月31日至9月5日,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西柏林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细胞生物学会议,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参加了该会。

人类蛋白质组计划 Human proteomics project 人类蛋白质组学组织(简称HUPO) 于2001年4月在美国成立。其主要任务是协调与组织各国科学家在人类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我国也于2002年成立了相应的中国人类蛋白质组学组织,简称 China HUPO。HUPO已启动的两项具体计划为美国牵头的人类血浆蛋白质组和中国牵头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细胞生物学学会联合会 Asian-Pacific Organization for Cell Biology (APOCB) 国际细胞生物学会联合会所属的一个区域性学术团体。 1984年由日本细胞生物学学会发起,经过与中国和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细胞生物学学会协商,于1988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第四届国际细胞生物学大会上宣布成立。第一届学术大会于1990年11月3日至7日在中国上海召开。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Chinese Society For Cell Biology (CSCB)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是细胞生物学工作者自愿结合的学术性群众团体,于1980年7月12日在兰州成立,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科

表观遗传学 epigenetics 研究形态发生和细胞分化过程基因型不改变而表型发生变化的机制的学科。

超微形态学 ultramicroscopic morphology 指研究在1~200nm范围内的细胞组份的形态结构,以及它在正常生理活动和病理情况下变化的学科。

蛋白质组学 proteomics 研究基因组编码的全部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的学科。

分析细胞学 analytical cytology 对细胞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的一门科学。

分子细胞生物学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将生物化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有机联系起来,从而完整而系统地从分子水平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辐射细胞学 radiation cytology 研究辐射能对细胞作用的学科。主要研究电离辐射对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规律。

功能基因组学 functional genomics 确定基因组基因及其产物的生物学功能的学。

基因组学 genomics 全面研究基因组中整套基因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代替了以往对个别基因或蛋白质的研究。

结构基因组学 structural genomics 运用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方法确定基因组结构的学科。

染色体学 chromosomology (chromosomics) 研究染色体形态、结构和功能及其变化的学科。

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 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技术研究遗传信息和其它生物学信息的科学,也即通过计算机技术分析生物信息数据的学科。

细胞病理学 cell pathology (cytopathology) 主要是根据细胞内异常状况,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以及疾病发生过程中,细胞的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规律,从而提出诊断和防治疾病的依据。

细胞动力学 cytokinetics (cyto-dynamics) 研究细胞增殖及其调控机制的学科。

细胞分类学 cytotaxonomy 结合细胞学和分类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结合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态和结构研究动、植物的自然分类的学科。

细胞核学 karyology 研究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变化的学科。

细胞化学 cytochemistry 以化学方法来研究细胞各种化学组分的性质和分布的学科。

细胞免疫学 cellular immunology 研究细胞对抗原物质反应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规律的学科。

细胞能力学 cytoenergetics 探讨能量在细胞内的释放和储存、传递和转换、消耗和利用的科学。

细胞社会学 cell sociology 从系统论观点出发,从细胞群体的社会行为——细胞间识别、通讯、相互作用,以及整体对部分的调控,结合综合和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个体生长、发育的原因,以及复杂的整体功能活动及其调控。

细胞生理学 cell physiology (cytophysiology) 研究细胞如何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经代谢而获得能量,进行生长、分裂或其他功能活动,以及细胞对各种环境因素产生反应的科学科。

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 从细胞各级水平上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细胞形态学 cell morphology (cytomorphology) 研究细胞形态和结构及其在生命过程中变化的学科。

细胞学 cytology 在光学显微镜水平上研究细胞的结构、机能的学科。

细胞遗传学 cytogenetics, cell genetics 研究染色体的遗传学作用的学科。

形态测量细胞学 morphometric cytology 通过对细胞形态的测量以探讨细胞的类型、特征、变异和发展的规律。


学说

分隔假说 compartmental hypothsis 即关于真核细胞起源的经典学说(classical theory),也称进化学说(evolutionary theory)。

渐成论 Epigenesis 亦称“后成论”,认为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都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性细胞(精子或卵子)中并不存在着任何雏形。该学说最早由德国胚胎学家沃尔弗(Kaspar Friedrich Wolff,1733~1794)所论证。

经典假说 classical hypothesis 关于真核细胞起源的一种假说,主张真核细胞是由原始原核细胞通过有利突变的选择而逐渐进化产生,主要细胞器,如核、线粒休、叶绿体是由原始原核细胞的质膜内褶进化而来。

内共生现象 endosymbiosis 共生体在宿主体内生活,而对宿主无害的相互关系。真核细胞起源的内共生学说,即认为真核细胞是由原始原核细胞共生进化而来的。

生源论 biogenesis ⑴生命只能来源于先存的生命的学说。⑵个体发育重演系统发育过程的现象。

细胞学说 cell theory 德国植物学家M.J.Schleidon(1838)和动物学家T.Schwann(1839)根据前人的工作和自己的研究成果,结论性地提出关于生物结构的学说,主张:一切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单位;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种质学说 germ plasm theory 由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提出,认为生物体由种质和体质所组成,遗传必须通过种质,与体质无关,获得性状是体质的变化。认为自然选择是唯一机理,自然选择的对象是种质,成为新达尔文主义的主要内容。


通用名词

C3植物 C3 plant 利用C3途径(亦称卡尔文循环)进行碳同化的植物。

C4植物 C4 plant 某些热带或亚热带起源的植物中,除了具有卡尔文循环外,还存在另一条固定CO2的途径,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催化下,CO2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反应,产生4碳化合物草酰乙酸和苹果酸,故称之为C4植物,如甘蔗、玉米、高梁等。

胞囊孢子 sporangiospore 植物中的一种无性形成的繁殖结构称为孢子囊,由孢子囊生成的无性孢子称为孢囊孢子。

超微结构 ultrastructure(submicroscopic structure) 细胞从亚显微水平到分子水平的结构的统称,亦称亚显微结构。

单位膜 unit membrane 由脂双层嵌合蛋白质构成的一层生物膜。

蛋白质组计划 proteomic program 研究人类细胞中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组成、结构、修饰及其功能的计划。

二倍体细胞系 diploid cell line 由一物种的原始培养物得到的细胞群,至少有75%以上的细胞与该物种的正常细胞(2n)的核型一致。

分配系数 partition coefficient 某种溶质在水和油中的溶解性的比例,用于测量某一生物分子的相对极性。

合胞体 syncytium 含有由一层细胞膜包绕的多个核的一团细胞质,这通常是由于发生了细胞融合或一系列不完全细胞分裂周期所致,在后一种情况中,核发生了分裂,但细胞却没有分裂。

合核体 synkaryon 一个核中含有来自两个不同亲本染色体的体细胞杂交体。基因型相同的细胞形成的融合细胞称为同核融合细胞(homokaryon),基因型不同的则称为异核融合细胞(heterokaryon)。

后基因组计划 post genome project 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完成后,对基因组的结构、功能等进行研究的计划,包括功能基因组、结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等研究。

集落形成细胞 colony-forming cells 生长于固体营养表面的细胞群,每一群细胞均由单个细胞增殖而来。

克隆,无性系,模殖系 clone 由一个亲代细胞或有机体通过有丝分裂所产生的具有同一遗传性的一群细胞或有机体;由一个分子或一个分子片段为模板重复复制产生的一群副本,如DNA克隆。此词可作为名词使用,亦可作为动词或甚至形容词使用。

前体细胞 precursor cells 是胎儿和成体组织中发生部分分化的细胞,它们可以分裂并形成分化细胞。

缺对(染色体)生物 nullisome 又称“缺体生物” 比正常二倍体少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

(人类)基因组计划 genome project 一般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实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现已开始后基因组研究。泛指对水稻、拟南芥、酵母等模式生物的基因组分析,核心内容为基因组全序列测定。


生成细胞;

奠基细胞 founder cells 在一定部位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特化组织的始祖细胞。

体内 in vivo 在有机体内或细胞内活体条件下进行的实验。

体外活体实验 in vitro 细胞、组织、器官的离体培养,以及在体外进行的生物实验。

体细胞 somatic cell 除生殖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前体细胞之外的任何一种动植物细胞。

同核体 homokaryon; homocaryon 细胞核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多核细胞。

团聚体 coacervate 由俄国科学家奥巴林(А.Е.Опарин)提出的关于生命起源过程中,可能由分子小滴形成的具有类似生物代谢活性的过渡性结构。

系统发育 phylogenesis(phylogeny) 种、属、科、目、纲、门等的发生过程。

细胞 cell 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最小原生质团,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社会性 cell sociality 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与细胞和周围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依存关系。

细胞系 cell line 在培养中由原代培养物产生的可无限增殖的细胞群。一般为肿瘤细胞或转化细胞形成。

细胞学图 cytological map 通过细胞细胞遗传学方法测定基因的实际位置,依此绘制出的基因位置图。

细胞株 cell strain 自原代培养物经选择或克隆化产生的具有一定分裂潜能的细胞群。

异倍体细胞系 heteroploid cell line 非整倍体细胞形成的细胞系,如癌细胞系。

原核生物 prokaryote 由原核细胞组成的一类生物,如细菌。

原核细胞 prokaryotic cell (prokaryocyte) 细胞内没有由膜包围遗传物质形成的真正细胞核的细胞,细胞质中没有膜相细胞器。

真核 eukaryon 具有膜包围的细胞核,真核生物的细胞核。

真核生物 eukaryote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体。

真核细胞 eukaryotic cell (eukaryocyte) 细胞核被明显的核膜所包围的细胞。


动物细胞

白细胞 leucocyte white blood cell 的同义词。

白细胞 white blood cell (WBC) 指血液中除红细胞和血小板外的各种血细胞,包括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嗜碱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

成肌细胞 myoblast 具有单个核的、未分化的肌肉的前体细胞。骨骼肌细胞是由很多成肌细胞融合而成的。

成胶质细胞 spongioblast 是从室管膜细胞向外迁移而发育成的一种过渡性胶质细胞。它将进一步分化为大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 形成结缔组织的细胞。

成星形细胞 astroblast 胚胎时期的星形细胞。

单核细胞 monocyte 源自髓系干细胞的一种白细胞。

多形核嗜中性粒细胞 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sls(PMN) 血液中一类含有颗粒的多形核粒细胞,用Wright或Giemsa染色有粉色次级颗粒,约占循环粒细胞总数的90%以上,是血液中的吞噬细胞。

肥大细胞 mast cell 结缔组织中由造血干细胞产生的嗜碱性细胞,含有肝素和组织胺,参与速发型的过敏反应。

肝细胞 hepatocyte 肝脏中的主要细胞,来源于原始肠上皮,可合成、降解和贮存很多种物质,并分泌胆汁。

骨髓基质细胞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存在于骨髓中的一类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其他几种结缔组织细胞(如腱细胞)。亦可转分化成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

骨细胞 osteocyte 是骨组织中的一种细胞。

黑素细胞 melanocyte 指可产生黑色素的细胞,负责皮肤和毛发的色素沉着。

红细胞 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脊椎动物中一种含血红蛋白的血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和交换O2和CO2。

肌成纤维细胞 myofibroblast 细胞中含有肌动蛋白丝、肌球蛋白和其他肌肉蛋白质的成纤维样细胞,收缩蛋白排列成可产生收缩的形式。

肌管 myotube 边周含有肌原纤维的伸长的多核细胞,由成肌细胞融合而成,最后分化成成熟的肌纤维。

肌肉细胞 muscle cell 具有收缩功能的肌肉组织细胞,包括横纹肌、平滑肌和心肌。

肌上皮细胞 myoepithelial cell 上皮中的一类无横纹的肌肉细胞,如在眼睛的瞳孔和腺体组织中即有此类细胞。

肌细胞;收缩细胞 myocyte 具有收缩功能的细胞,特指肌肉细胞。

肌纤维 muscle fiber 骨骼肌的单个合胞体细胞,内含有肌原纤维。

腱细胞 tenocyte产生肌腱的细胞。

胶质细胞 glial cells 神经系统中的支持细胞,包括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以及周围神经系统中的雪旺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keratinocyte 是一种可合成角蛋白的细胞,它存在于皮肤、头发、指甲中。这种细胞生成的纤维性蛋白质可软可硬,硬的角蛋白存在于头发与指甲中,软的角蛋白以扁平无核的皮屑形式存在于皮肤的表皮中,可连续脱落。

巨核细胞 megakaryocyte 骨髓中大的髓样细胞,含有分叶核。细胞伸出突起,芽生成血小板。

巨噬细胞 macrophage 哺乳动物组织中来源于血液单核细胞的长寿命吞噬细胞。分布于不同部位的巨噬细胞具有不同的属性,如肝脏中的枯否氏细胞(Kuppfer cell);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肺组织中的尘土细胞。

颗粒细胞 granulosa cell 包绕卵泡的营养细胞。

粒细胞 granulocyte 胞浆中含有许多微小囊性颗粒的一类白细胞,颗粒中贮有多种酶。根据颗粒的染色性质可分为嗜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

平滑肌细胞 smooth muscle cell 一类长梭状的、单核的肌肉细胞,构成了动脉壁、肠壁、其他的内脏壁以及脊椎动物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组织。

破骨细胞 osteoclast 在生长中的骨的骨髓中形成的一种巨大的多核细胞,具有破骨功能。

少突胶质细胞 oligodendrocyte 是通过在轴突周围形成髓鞘而使神经细胞绝缘的一种细胞。

神经元 neuron 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施旺氏细胞 Schwann cell 在胚胎中,施旺氏细胞围绕神经纤维生长,形成细胞膜的同心层(髓鞘)。

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e 人体血液中含量最少的一种颗粒白细胞,含有组胺。其显著特点是质膜上带有IgE的Fc受体,在速发型超敏反应中可释放ECF-A。

树突细胞 dendrite-like cell 存在于表皮和淋巴结中的一种具有树枝状突起的细胞,参与皮肤免疫反应,迁移到淋巴结中,带有与巨噬细胞相同的抗原。该细胞起向T、B淋巴细胞递增抗原的作用。

吞噬细胞 phagocyte 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能够吞噬并消化衰老血细胞、细菌、原虫、死亡组织细胞或较大异物颗粒的细胞。哺乳动物中主要的吞噬细胞有嗜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

星形细胞 astrocyte  脊椎动物脑中的一种星状的胶质细胞。

血细胞 haemocyte 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尤指无脊椎动物中的变形血细胞(相当于哺乳动物中的白细胞)。

(幼)稚细胞;处女细胞 naïve cells 分化成熟但尚未受抗原刺激的T/B细胞。

支持细胞(足细胞) Sertoli cell 在哺乳类睾丸中,与发育中的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紧密相连的柱状细胞。可提供适合于精子分化的微环境和吞噬退化精子。

脂肪细胞 adipocyte 脂肪组织的间充质细胞,含有大的充满液体脂质的膜泡。


植物细胞

伴胞 companion cell 植物中临近韧皮部筛管的小细胞,液泡很小或无液泡,与糖的运进、运出筛管有关。

孢原细胞 sporogonium(archesporium) 苔藓中由亲体长出的短柄生成的能产生孢子的孢蒴结构。

保卫细胞 guard cell 植物叶片组织中形成气孔的一对细胞。

表皮细胞 epidermal cell ①动物表皮的细胞;②植物叶或其他幼嫩组织表面的细胞。

薄壁细胞 parenchyma cell 组成植物基本组织的一种未分化细胞,细胞壁薄而未木质化。

导管 vessel 植物木质部中的水输导系统,组成细胞柱,端壁形成穿孔或完全降解,从而形成不间断的管。

顶端细胞 apical cell 根或茎分生组织远茎端上的一个细胞;胚胎发育中,合子经不等分裂形成一列2个细胞,其中近合点端的1个细胞。

分生组织细胞 meristematic cell 植物茎尖、根尖等顶端部位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

副卫细胞 subsidiary cell 与气孔保卫细胞相结合的表皮细胞,在形态上有别于其他表皮细胞。

根毛 root hair 根表皮层上的一种表皮毛,由表皮细胞伸长而成,具吸收功能。

管胞 tracheid 木质部中没有穿孔的管状分子。

花粉母细胞 pollen mother cell 植物中通过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单倍体小孢子的二倍体细胞。

基细胞 basal cell 植物合子经不等分裂产生一列2个细胞,其中靠珠孔端的1个细胞。

蜜腺 nectary 存在于花和营养组织中的多细胞腺体,分泌含有机物的液体。

胚囊 embryo sac 一个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4个单倍体大孢子,其中一个大孢子经多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多细胞结构,即雌配子体。

平衡细胞 statocyte 植物根尖的一种含平衡石的细胞,与探测地心引力有关。

气孔 stoma 植物茎叶表皮层中由成对保卫细胞围成的开口,系气体交换通道。

筛管 sieve tube 高等植物韧皮部中的结构,负责从光合作用组织将有机物运输到其他部位。

石细胞 sclereid 植物中一种厚壁组织细胞,细胞较短,具有加厚的木质化次生壁。

叶肉 mesophyll 存在于植物叶内部的组织,由光合作用细胞组成,又称绿色组织。


真菌

黏菌类 slime moulds 真菌中的一个类群,包括细胞黏菌(如盘状黏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和非细胞黏菌(如绒泡菌,Physarum)两类。

真菌 fungi 一类单细胞和多细胞微生物,不含叶绿素,大都能形成硬的多糖细胞壁。包括有真菌门和黏菌门两个门。


酵母菌和细菌

古核细胞;古核生物 archaeon 在深海底热泉(沸点)中生活的一类细菌,不需太阳的光和热生存,最初被命名为古细菌(archaebacteria),现称为古核生物,并被确认为不同于真核生物和细菌的第三类生物,是原始大气缺氧时代生存下来的活化石。它无真正的核;以甲硫氨酸为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氨基酸,但又不同于细菌,壁中无肽聚糖。

酵母 yeast 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用名,有的用于酿酒和发酵,有的为致病菌。常用于遗传工程和细胞周期的研究。

蓝细菌 cyanobacteria 细胞质中含有光合膜的原核生物,过去称为蓝藻(blue-green algae),光合膜中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 bacteria 两大类原核生物中的的一大类,含有环状DNA和70S核糖体。


枝原体

枝原体 mycoplasma 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对许多抗菌素具有抗性,如类胸膜肺炎微生物(pleuro pneumonia-like organisms, PPLO)。


病毒

RNA病毒 RNA viruses 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为RNA,含逆转录酶。

SARS病毒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SARS virus) 一种可在人类和某些动物中传染的,可引起急性肺炎的冠状病毒。

SV40病毒 SV40 virus猿猴空泡病毒40,一种DNA肿瘤病毒。

λ噬菌体 lambda bacteriophage(λ bacteriophage) 一种感染大肠杆菌的病毒,常用于作为DNA克隆的载体。

病毒 virus 仅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的实体,专营细胞内生存。

病毒粒子 virion 结构完整的单个病毒。

反转录病毒 retrovirus 又称“逆转录病毒”或RNA肿瘤病毒。 是一类基因组为RNA的真核生物病毒,可以通过自己编码的逆转录酶整合到宿主染色体DNA中。

类病毒 viroid仅由240~350个核苷酸构成的极小植物病毒,无蛋白质外壳。

(绵羊)瘙痒病蛋白感染子 PrPSc scrapie PrP(绵羊瘙痒病PrP)的缩写代称,是正常PrP的变构体,抗蛋白酶水解,但具有感染性,可迫使PrPc变构为PrPSc,引起羊瘙痒病、疯牛病、人类亚急性海绵状脑症等。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症和相关疾病的RNA病毒。病毒主要侵犯CD4 T细胞、CD4单核细胞和B淋巴细胞。

噬菌体 bacteriophage (phage) 以细菌为宿主进行复制的病毒,如λ-噬菌体。

腺病毒 adenovirus 一种具双链DNA的动物病毒,基因组大小约为36Kb,常用于研究DNA复制、转录和作为基因工程载体。

原病毒,前病毒 provirus 整合到宿主染色体基因组中的病毒DNA。

转化病毒 transforming virus 可引起宿主细胞发生遗传性改变的病毒,可以是DNA病毒,也可以是RNA病毒。


----------------------------------------- 02 细胞化学


核酸

3’、5’—环鸟苷酸 cGMP 由鸟苷酸环化酶作用使GTP脱去一个焦磷酸而形成的一种胞内信号分子,在膜上和胞浆均有分布,浓度比cAMP低。

3’、5’—环腺苷酸 cAMP 在腺苷酸环化酶作用下,由ATP脱去一个焦磷酸形成,为胞内第二信使,也可起胞外第一信使作用。

B型DNA B-form DNA 首先由沃森和克里克所描述的DNA结构类型。B型DNA是一种右手双螺旋,螺旋的每一圈约有10个碱基对。

Z型DNA Z-form DNA 由嘌呤和嘧啶交替所构成的DNA顺序形成的DNA构型。是一种左手螺旋,具有Z形的磷酸骨架和单一的深沟。

共有序列 ;一致序列 consensus sequence 在某些DNA、RNA和蛋白质中的特定区域含有相同的共同序列。

核糖体DNA rDNA 编码rRNA的DNA。

核糖体RNA rRNA;ribosomal RNA 核糖体的RNA成分。

回文序列 palindrome 核酸分子中的倒置重复序列,一段链内自我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可以形成茎环结构。

三磷酸腺苷,腺苷三磷酸(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由腺苷键和3个磷酸基组成的核苷酸,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

腺嘌呤核苷(A) adenosine(A) 核酸分子中含腺嘌呤的核糖核苷;在DNA分子中,它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配对;在RNA中则与尿嘧啶核苷配对。

叶绿体基因组 chloroplast genome 由叶绿体基质中几十套环状DNA分子组成,可为100余种蛋白质编码。


蛋白质

EF手形结构 EF—hand 一种最常见的Ca2+结合蛋白高亲力和结合域。成对的螺旋结构部分(如C与D、E与F)形成相似的结构域,其中EF螺旋构成的结构域很象拳头上伸开的食指和拇指,可以与Ca2+结合,称为EF手形结构。

FtsZ 蛋白 FtsZ protein 细菌中微管蛋白的同源物。

GTP结合蛋白(简称G蛋白) GTP-binding protein(G-protein) 一种结合GTP并具有内在GTPase活性的信号传递蛋白。G蛋白主要包括两类:①异三体G蛋白,其受体为7次穿膜蛋白,与信号转导有关;②细胞质小G蛋白。

GTP酶激活蛋白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GAPs) 可激活p21ras蛋GTP酶活性的细胞质因子。含有SH2和SH3结构域,能够激活异三聚体G蛋白α亚基上的GTP酶活性,将GTP水解,从而使G蛋白失活,终止信号转导。

HMG框结构域 HMG-box motif 非组蛋白与DNA结合的结构域之一种,由3个α螺旋组成,具有弯曲DNA的能力。

HU蛋白 HU-protein 又称细菌组蛋白 一种小的碱性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含量丰富,可以与形成转角/扭结的双链DNA发生强烈的结合。它类似于哺乳类的HMG1蛋白。

Kar3蛋白 Kar3 驱动蛋白家族蛋白,与驱动蛋白不同之处在于它向着微管负端移动,参与有丝分裂活动。

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 N-ethyl-maleimide sensitive factor(NSF) 一种同四聚体蛋白质,具有ATP酶活性,介导高尔基体中间区与反面区间的小泡运输。

p38蛋白 p38 可被MAP激酶激酶(MKK6b)激活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各种炎症细胞因子信号传递级联反应下游发挥作用。

Rab蛋白 Rab protein 存在于质膜和细胞器膜中的一类单体GTP酶,与Rab效应子一起参与运输小泡到靶膜的停靠过程。

SH2功能域 Src homology 2 (SH2) 受体酪氨酸激酶(RTK)结合蛋白所具有的一个高度保守而无催化活性的Src同源区。可与磷酸化酪氨酸结合,在分子之间传递信号。

SH3功能域 Src homology 3 (SH3) 受体酪氨酸激酶(RTK)结合蛋白所具有的一个高度保守而无催化活性的Src同源区。可与磷酸化酪氨酸结合,在分子之间传递信号。

SNAP蛋白 SNAP 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融合蛋白NSF的连接蛋白,与膜泡融合有关。

SNAP受体 SNARE 产生囊泡细胞器膜上的穿膜蛋白大家族,可指导囊泡的正确去向。存在于囊泡膜上的称为vSNARE;存在于靶膜上的称为tSNARE,SNAP与SNARE相互作用,指导囊泡的定向运输。

β-α-β结构域 beta-alpha-beta motif 蛋白质超二级结构之一,由β折叠–α螺旋–β折叠所构成的功能结构域。

β发夹 beta hairpin 蛋白质二级结构类型之一,也称β转角、β弯曲。

β微球蛋白 β-microglobulin 细胞表面上的一种球蛋白,为I类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分子的小亚基。

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 由T细胞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

伴刀豆凝集素A concanovalin A(ConA) 从刀豆(jack bean)中提纯出的一种外源凝集素。它可使动物细胞凝集的球蛋白,也具有促有丝分裂的作用。

伴侣蛋白 chaperonins Hsp60类分子伴侣的成员,如GroEL,由14个亚基组成筒状结构,多肽链在筒内发生折叠反应。

鞭毛蛋白 flagellin 构成细菌鞭毛的主要蛋白成分,单体的分子质量为20,000—40,000。 在适当pH值下,鞭毛素可自我装配成纤丝。

巢蛋白 nidogen 一种哑铃状的形成硫酸脂的糖蛋白,存在于所有的基底膜中。它与层黏连蛋白(laminin)1:1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亦和IV型胶原结合。

成肌素 myogenin myoD原癌基因家组成员的表达产物。

成笼蛋白 clathrin 组成成笼蛋白小泡衣被的主要蛋白组分,其亚单位是由三条重链和三条轻链构成的蛋白复合体,称三腿单元(triskelion)。

穿膜蛋白 transmembrane protein 穿过脂双层的膜整合蛋白,具有疏水序列和亲水性的氨(基)末端及羧(基)末端,疏水性序列与膜脂分子结合,两端分别位于膜内外两侧。

穿膜片段 transmembrane segment 穿膜蛋白分子位于膜双层之间的多肽片段,具有疏水性质。

存活蛋白 survivin 肿瘤细胞中抑制细胞凋亡的蛋白质,可能抑制切冬酶活性。

大豆凝集素 soybean aggrlutinin (SBA) 从大豆胚芽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凝集素,通过与细胞表面糖蛋白的特定糖基(N乙酰葡糖胺和唾液酸)相结合,进而引起细胞凝集反应。

带III蛋白 band III protein 人类红细胞质膜中的穿膜糖蛋白,亦称第3电泳带(Band 3)蛋白,是一种主要的阴离子运输/交换蛋白质。与CO2和O2的交换有关。

蛋白质组 proteome 由一个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相应的蛋白质。

导向蛋白 chartin 从成神经细胞瘤细胞分离出的一种不同于tau蛋白的微管结合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64、67和80 kD。受神经生长因子调节,影响微管的分布。

低密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 由一个脂类内芯包围以磷脂单层和特殊蛋白质外被的血清蛋白质,其中密度为1.006~1.063g/ml者属低密脂蛋白。

低密脂蛋白受体(LDL受体)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介导细胞内吞LDL,由数百个氨基酸组成的单一穿膜糖蛋白,其中部分氨基酸位于膜的胞质面。

顶体蛋白 acrosin以非活性前体物储存在精子顶体中的丝氨酸蛋白酶。

动力蛋白 dynein 摩托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具有ATP酶活性,可利用ATP能量沿微管向微管的正端移动,。在纤毛中,动力蛋白构成了轴丝的侧臂,使相邻的微管二联体之间产生相对的滑动。在有丝分裂活动中,与染色体的移向两极有关。

动力肌动蛋白 dynactin 胞内小泡运输中将动力蛋白与小泡膜连接的蛋白质复合物。

泛素 ubiquitin 在真核细胞中存在的一个小的高保守的蛋白质,它通过与蛋白质的赖氨酸残基连结,导致被结合的蛋白质被细胞溶质中的蛋白酶体中降解。

防御素 defensin 吞噬细胞中的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质量蛋白质,具有抗菌和带被膜病毒的作用。昆虫防御素的某些序列与脊椎动物的具有同源性。

分离酶抑制蛋白 securin 一种抑制分离酶的蛋白质,与分离酶结合后,使分离酶失活。

分子伴侣 molecular chaperone 见”chaperone”条。

(分子)伴侣 chaperone, molecular chaperone 协助其它蛋白质分子肽链进行正确折叠或转移的蛋白质,如Hsp90,Hsp70和Hsp60。

辐蛋白 spokein 纤毛轴丝中组成放射辐的蛋白质。

辅激活物 coactivator 一类接头蛋白,可将基因远端的顺式作用元件以及与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转录因子同基础转录装置连接起来的蛋白质。

钙调蛋白 calmodulin 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结合钙蛋白,分子结合Ca2+后可发生构象变化,暴露出疏水区。钙调蛋白因细胞质溶质中的Ca2+浓度不同而得以与不同的蛋白(Ca2+-钙调蛋白的靶蛋白)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活动。

钙结合蛋白 calcium-binding proteins 可同钙结合的蛋白质,包括两群:一群为EF手型蛋白,如钙调蛋白;另一群可同钙和磷脂结合,称为膜联蛋白(annexin)。常作为信号传递的中介体,激活下游信号组份;有的为Ca2+运输体。

钙连蛋白 calnexin 存在于内质网中需Ca2+的凝集素样分子伴侣蛋白,可同新合成的尚未折叠完全的蛋白质的寡糖链结合,防止蛋白质彼此聚集和泛素化,避免折叠不完全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同时也可促进其他伴侣蛋白与这些蛋白质结合,使其折叠完全。

钙网蛋白 calreticulin 内质网中的一种需Ca2+的凝集素样分子伴侣蛋白,作用与钙连蛋白相同。

钙周期蛋白 calcyclin 一个小的与催乳激素受体相关的钙结合蛋白(约10kD)家族成员之一。含有EF手形结构域,调节作用贯穿在整个细胞周期中。与annexin II(p36)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结合。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mannan-binding lectin 是一类植物凝集素,由1、2、3或4个12kD的亚基组成的高度异质性蛋白,能与甘露糖特异性结合,可激活补体系统。

高密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 一种大约含30%蛋白质,30%中性脂类和40%磷脂的血清脂蛋白。其分子质量为100,000--400,000,密度约为1.062--1.21g/ml。

高速泳动族蛋白 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 含HMG框结构域的非组蛋白。

功能域;域 domain 许多蛋白质中从结构到功能都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片段。

关节蛋白 zyxin 从黏附连接分离出到的一种蛋白质成分(分子质量82kD),是肌动蛋白丝装配的调节物,在结构和功能上将细胞外配体与细胞骨架连接起来。

核糖核蛋白 RNP 由RNA和蛋白质形成的颗粒。

核糖体亲合蛋白 ribophorin 内质网膜上的糖蛋白,当膜蛋白或分泌蛋白共转译正在进行时它与核糖体发生相互作用。

核转运蛋白 karyopherin 即核运输受体蛋白,既可与运载物结合,也可被核孔蛋白所识别和结合,协助运载物运进或运出细胞。负责输入的为核转运蛋白α,亦称输入蛋白(importin);负责输出的为核转运蛋白β2-Ran,亦称为输出蛋白(exportin)。

肌动蛋白集结蛋白 IcsA 费氏志贺菌属毒株外膜的肌动蛋白集结蛋白,负责F-肌动蛋白束的单极装配,推动细菌穿行于细胞质。

肌红蛋白 myoglobin 红骨骼肌中的一种蛋白,具有贮氧功能。

肌巨蛋白 titin 横纹肌中纵跨M线与Z盘间的纤维蛋白,分子质量高达3 MD,与粗肌丝的装配和位置固定有关。

极低密脂蛋白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 密度极低的脂蛋白,其分子质量约(5—100)×106,漂浮系数为20—4005,密度为1.01—1.02g/ml。其中蛋白质约占10%,磷脂为20%,中性脂70%。有时亦简写为VLD。

极高密脂蛋白 VHDL (very high density lipoprotain) 一种密度极高的脂蛋白,其分子质量约为200,000,密度大于1.21g/ml,其中蛋白质含量约60%,磷脂约20%,中性脂约20%。

结蛋白 desmin 肌肉细胞所特有的一种中间纤维蛋白(53kD)。

结构域;模块 motif 许多蛋白质的多肽链中可被识别出的小的特定三维结构成分。

结合蛋白 bindin 存在于海胆精子顶体中的一种蛋白质,受精时与卵的卵黄膜发生物种专一性结合。

结节蛋白 nodulin 植物细胞液泡膜中的一种整合蛋白。

解链蛋白 unwinding protein 在DNA复制中维持DNA链分开的一种蛋白,与单链DNA有高亲和力。

距蛋白 talin 一种和整联蛋白β结合的细胞骨架蛋白,与激活整联蛋白和信号传递有关。

聚拢蛋白 adducin 质膜骨架蛋白,为异二聚体。在钙离子浓度为mmolar级时,加速血影蛋白到血影蛋白-肌动蛋白复合物的装配。

可溶性NSF附着蛋白 soluble NSF attachment protein (SNAP) 与NSF结合可增加NSF的ATP酶活性。

连环蛋白 catenin 与钙黏蛋白的细胞质区结合的一种蛋白质,同时也同微丝结合,从而加强细胞间的黏附。分为α、β和γ3种(分子质量分别为102、88和80 kD)。β连环蛋白尚在Wnt信号传递途径中发挥作用。

亮氨酸拉链结构域 leucine zipper motif 一些DNA结合蛋白中含有的一种结构域。在此结构域中,螺旋链中的亮氨酸周期性存在,其侧链向同一方向伸出,两条肽链相互疏水结合,形成二体蛋白。

磷脂交换蛋白 phospholipid exchange protein 是一类载体蛋白,介导内质网与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之间的磷脂交换。

螺旋-拐角-螺旋结构域 helix-turn-helix motif 由2个α螺旋间隔以一定角度的拐角构成的结构域,其中一个α螺旋可插入DNA大沟中与专一DNA序列结合。

螺旋-袢-螺旋结构域 helix-loop-helix motif(HLH) 转录因子肽链中的一种结构域,可 识别并结合专一DNA序列。

麦胚凝集素 wheat germ agglutinin(WGA) 从麦胚芽中提取的一种植物凝集素,可与细胞表面糖蛋白的特定糖基(N乙酰葡糖胺和唾液酸)结合,引起细胞凝集。

锚蛋白 ankyrin 蛋白与红细胞质膜上的整联蛋白相连的连接蛋白。

密封蛋白 occludin 组成紧密连接的主要蛋白质成分之一。

摩托蛋白 motor protein 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驱动自身携带运载物沿着蛋白纤维或其他的多聚物运动的蛋白质。

脑发育蛋白 drebrin 与神经元生长和调节脑发育发育相关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其表达与发育阶段相关。

脑源性生长因子 brain-derived growth factor 脑组织产生的蛋白质或多肽信号分子。

黏连蛋白 cohesin 在姊妹染色单体分离前,存在于姊妹染色单体多个位点上、将它们黏连在一起的蛋白质复合物。

黏着斑蛋白; 系带蛋白 vinculin 结合在点状黏附细胞质面蛋白质,通过距蛋白(talin)将微丝与质膜的整联蛋白相连。

凝集素 lectin 能与细胞表面上的糖蛋白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凝集的糖蛋白,在某些植物种子中含量丰富。常用于检测细胞表面糖蛋白的性质。

片段化蛋白 fragmin 从黏菌(Physarum polycephalum)中分离出的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对微丝具有切割、戴帽活性。

铺展因子 spreading factor 即透明质酸酶,催化透明质酸水解,导致降低了细胞外基质阻滞细菌和毒物在组织中扩散的效能。

驱动蛋白 kinesin 摩托蛋白的一种,驱动蛋白具有ATP酶活性,可利用水解ATP提供的能量沿微管向微管的负端移动。

驱动连接蛋白 kinectin 内质网膜和其他膜上的整合蛋白,可与驱动蛋白结合,是驱动蛋白驱动小泡运动的膜结合点。

热激蛋白 heat shock protein 生物体因热应激而合成的蛋白质,包括在低温时完全不合成的蛋白质和在高温下合成速率提高的蛋白质,如分子伴侣蛋白Hsp70家族即为热激蛋白。

融合蛋白 fusion protein 由两个基因序列形成的杂交基因表达产生的蛋白质。

三腿单元 triskelion 成笼蛋白亚单位,由三个大的多肽(重链)和三个小的多肽(轻链)组成,在结构上是具有三条腿的蛋白质结构。

伞毛蛋白 fimbrillin 构成细菌伞毛的主要蛋白质亚单位。

伞毛蛋白 pilin 构成细菌伞毛的蛋白质。

伞形蛋白 involucrin 角质细胞分化的标志性蛋白,首先出现在表皮棘层的上层。

神经丝蛋白 neurofilament protein 构成神经细胞轴突中的中间纤维的蛋白,在脊椎动物中是由三种特定的蛋白亚基(NF-L,NF-M,NL-H)组装而成。

神经肽 neuropeptide(s) 存在于肾上腺、心脏和脑中的肽类神经递质,具有调节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分泌的作用。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N-CAM 存在于神经系统中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类细胞黏附分子。

识别螺旋 recognition helix α螺旋-转角-α螺旋模式中羧基端的α螺旋,负责识别DNA大沟的特异碱基信息。

视黄酸受体 retinoic acid receptor 一种甾类激素受体。

收缩蛋白 contractile protein 细胞中参与收缩过程的蛋白质,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丝束蛋白 plastin 同fimbrin。

糖蛋白 glycoprotein 氨基酸侧链上连接有一条或多条寡糖链的任何蛋白质,分泌蛋白和质膜外表面的蛋白质大都为糖蛋白。

铁蛋白 ferritin 哺乳动物肝、脾、骨髓中的贮铁蛋白。

铁硫蛋白 iron-sulfur protein 仅以铁硫复合物为辅基的一组蛋白质,参与电子传递的主要途径,包括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羟化作用,以及细菌的氢和氮的固定。铁与蛋白质中的含硫配体结合成铁-硫中心。

停泊蛋白 docking protein 内质网膜上的信号识别颗粒受体。

微管去稳蛋白 stathmin 增殖细胞细胞质溶质中广泛存在的磷蛋白,亦称为癌蛋白18。它可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抑制微管蛋白向微管上添加,从而促进微管解聚。

细胞质小RNA small cytoplasmic RNA(scRNA) 真核生物细胞质中一类由100~300个核苷酸组成的小分子RNA。

纤毛动力蛋白 ciliary dynein 存在于纤毛(或鞭毛)中的动力蛋白,构成纤毛或鞭毛轴丝外周二联体微管的侧臂的蛋白质,作为马达蛋白介导相邻二联管的滑动。

衔接蛋白 adaptin 参与成笼蛋白衣被形成的一类蛋白质,能同时与跨膜受体以及成笼蛋白结合,在两者间起衔接作用。

衔接器蛋白 adaptor protein 在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中,凡是在不同蛋白质间起连接作用的蛋白质的通称。

线粒体热激蛋白p60 mHsp60 帮助进入线粒体的蛋白质重新折叠。

线粒体热激蛋白p70 mHsp70 参与线粒体蛋白从细胞质向线粒体的转运过程。

腺瘤性结肠息肉抑制蛋白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PC) 构成一种蛋白质复合物一部分的肿瘤抑制蛋白,此复合物可收集β连环蛋白并将其降解。为此种蛋白编码的基因(APC)发生突变,往往发生结肠息肉病变。

锌指结构域 zinc finger motif 一些基因调节蛋白中与DNA结合发挥作用的结构域,由多肽链绕一个锌原子折曲成发夹结构,此结构域可插入DNA大沟中发挥作用。

信号斑 signal patch 当蛋白质合成完成进行折叠时,位于蛋白质表面形成由氨基酸序列组成的立体斑块区,具有引导蛋白质抵达细胞特定区间。

信号识别颗粒 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 (SRP) 真核生物中由7S RNA和6种蛋白质结合成的复合物,可与新生肽链的信号序列结合,暂停翻译,并引导核糖体与糙面内质网结合,肽链继续翻译。

信号识别颗粒(SRP)受体 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 receptor (SRP receptor) 一种内质网膜蛋白,其突出在细胞质基质面的部分能与SRP-核糖体复合体特导性结合,使其附着到内质网。

信号肽 signal peptide 分泌蛋白合成时在信号密码子指导下首先合成的一段疏水性氨基酸顺序,有引导多肽链穿过内质网膜的作用。

信号序列 signal sequence 蛋白质肽链中指导该蛋白进入细胞的特定部位(如内质网、核或线粒体)的氨基酸序列。

血管内皮抑制素 endostatin 基膜中XVIII胶原的蛋白酶降介产物,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及肿瘤的血管生成。

血型糖蛋白 glycobphorin 人红细胞上的一种含量丰富的穿膜糖蛋白。肽链由13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肽链被高度O-糖基化的,且富含末端唾液酸。此肽链在其端携带有MN血型抗原。

血影蛋白 spectrin 红细胞中一种膜结合二体蛋白,与踝蛋白、肌动蛋白以及其他成分构成膜骨架。

叶褐素 phaeophyll 叶绿素a和叶绿素b降解,失去镁的铁青色产物,分别称为叶褐素a 和叶褐素b。

胰多肽 pancreatic polypeptide 胰高血糖素,由胰腺的胰岛细胞产生的一种内分泌蛋白。

异三聚体G蛋白 heterotrimeric GTP binding proteins 由α,β和γ三个亚基构成,锚定在质膜内侧,其α亚基能与GTP结合,具有GTP酶活性,能使受体和腺苷酸环化酶等靶效应器偶联起来,使胞外信号跨膜转换为胞内信号。

抑素 chalone 细胞释放的组织特异性的细胞增殖抑制剂,对一细胞群体的大小具有调节作用。

缢断蛋白 dynamin 胞质中的GTP酶,螺旋缠绕在有被小泡的颈部,收缩缢断小泡与质膜间的连接,从而使小泡形成独立的有被小泡。

引信蛋白 fusin 在各种CD4细胞中广泛表达的一种7次穿膜的G蛋白,与趋化因子受体相连,当HIV病毒感染T细胞时起辅因子的作用。

原蛋白 proprotein 没有活性的蛋白质前体。

甾类化合物受体 steroid receptor 存在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的甾类激素信号分子的蛋白质受体,与甾类激素结合后暴露出DNA结合部位。

载体蛋白 carrier protein 膜内的运输蛋白,可同穿膜运输的分子行暂时性结合。

藻胆色素蛋白 phycobilinprotein 存在于蓝细菌和红藻中的含藻胆素的蛋白质,一种光合作用辅助色素。

藻红蛋白;藻红素 phycoerythrin 存在于一些藻类、特别是红藻中的红色藻胆蛋白。

藻蓝蛋白 phycocyanin 存在于一些藻类、特别是蓝细菌中的藻胆蛋白。

张力蛋白 tensin 黏着斑和膜下骨架的肌动蛋白结合的组分,具有SH2功能域,能使酪氨酸磷酸化,使信号传递系统与细胞骨架联系起来。

张力联合蛋白 tenuin 黏附连接质膜下的一种蛋白质,与微丝束和质膜的结合有关。

整合蛋白 integral protein 嵌插在质脂双层中的膜蛋白。又称内在蛋白(intrinsic protein)。

支架蛋白质 scaffold protein 可把细胞内某一信号传递途径中的有关蛋白质组织成群的蛋白质。

脂蛋白 lipoprotein 与脂类相结合的水溶性的蛋白质。

植物光敏色素 phytochrome 存在于植物中并与光周期相联系的一种发色团―蛋白质复合物,可吸收红光,启动植物许多生理过程,如发芽、生长、开花等。

植物凝集素(PHA) phytohaemagglutinin (PHA) 是从红肾豆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外源凝集素,能与N-乙酰-β-D半乳糖氨残基结合,使某些表面具有N-乙酰-β-D半乳糖氨残基的红细胞凝集。PHA是T细胞有丝分裂原。

质体蓝素 plastocyanin 叶绿体中的一种电子载体蛋白,系电子传递链的一个组分,每一分子含2个铜原子,与光系统II紧密相连。

中心粒周蛋白 pericentrin 中心粒周区域的保守性蛋白。其浓度在中期最高,在末期最低。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微管的形成有关。

轴丝动力蛋白 axoneme dyneins 形成鞭毛(或纤毛)轴丝外周二联丝横臂的蛋白质,是一种摩托蛋白。

桩蛋白 paxillin 位于平滑肌黏着斑、致密斑和骨骼肌肌腱与神经肌肉接点的细胞骨架蛋白,与距蛋白类似,可与纽蛋白结合。




ADP-核糖基化因子 ADP-ribosylation factor (ARF factor) 一种单体GTP酶,与成笼蛋白衣被和COP I衣被小泡装配有关。

ATP酶 adenosine triphosphatase (ATPase) 能催化ATP水解产生ADP和无机磷酸并释放自由能的酶。

A激酶 A kinase (PKA) 因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而被激活催化靶蛋白磷酸化的酶。

BZLF1DNA结合蛋白 BamHⅠ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其识别和切割位点为G↓GATCC。

cAMP依赖蛋白质激酶 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又称蛋白质激酶A[Aprotein kinase A(PKA)],动物细胞中的一种激酶,由cAMP激活,催化将磷酸基从ATP转移至蛋白质的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上。

Cdk激酶功能域 Cdk kinase domain Cdk激酶分子中所含有的一段结构域。其中有一小段序列即PSTAIRE序列相当保守。该序列可能与周期蛋白结合有关。

EcoRⅠ内切酶 EcoRⅠ 从大肠杆菌中分离的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其切割和识别位点为G↓AATTC。

MAP激酶;促有丝分裂剂激活性蛋白质激酶 MAPK 为信号传递链中的一种蛋白质激酶,可使MAP中的苏氨酸和酪氨酸磷酸化,传递信号。

Sar1蛋白 Sar1 protein 一种单体GTP酶,参与内质网中COPII衣被的装配。

Smad蛋白 Smad protein TGF-B超家族下游的一类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可将信号从质膜导入细胞核内,调节基因表达。

氨基酸透性酶 amino acid permease 细胞膜上的与氨基酸转运有关的载体蛋白。

蛋白酶体;蛋白水解酶复合体 proteasome 细胞质胞液(溶质)中具有蛋白质水解活性的大的蛋白质复合物。可降解胞质溶胶中泛素化或带有其它销毁标志的蛋白质。

蛋白质激酶 protein kinase 细胞内一类催化磷酸基团由供体分子转移到蛋白质的含羟基的氨基酸侧链的酶。根据被磷酸化的氨基酸残基种类,激酶分为丝氨酸/苏氨酸型和酪氨酸型等。

蛋白质激酶A(cAMP依赖性激酶) protein kinase A [cAMP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A)] 受cAMP调节的一类激酶,可催化磷酸基由ATP转移到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上。在胞内信号传递中发挥作用。

蛋白质激酶C(Ca2+依赖蛋白质激酶) protein kinase C(PKC)(Ca2+-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一类可使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的蛋白激酶,可被二酰基甘油和Ca2+浓度的提高所激活,催化靶蛋白专一丝氨酸和苏氨酸磷酸化。

蛋白质磷酸酶 protein phosphatase 细胞内催化磷酸化的氨基酸残基脱磷酸的蛋白分子。根据底物蛋白分子上磷酸化的氨基酸残基的种类主要分为:丝氨酸/苏氨酸型蛋白磷酸酶,酪氨酸型蛋白磷酸酶,双重底物特异性蛋白磷酸酶。

点状黏附激酶 focal adhesion kinase(FAK) 存在于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结合部位的黏着斑处的细胞质酪氨酸激酶,与整联蛋白的细胞质部分相结合。

钙ATP酶 calcium ATPase 肌肉肌质网膜上的整合蛋白,起钙泵ATP酶的作用,可将钙离子泵入肌质网腔,降低肌质中的钙离子浓度,终止肌肉收缩。

核糖核酸酶 ribonuclease (RNase) 水解RNA磷酸二酯键的酶。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 ribulose 1,5-biphosphate (RuBP)carboxylase 存在于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游离面外表面上的一种酶,在C3循环中与固定CO2有关。

混杂酶 scramblase 非特异性地催化糙面内质网膜脂双层中的磷脂由胞质面半层翻转到腔面半层的酶。

活化酶(氨酰基tRNA合成酶) activating enzyme (aminoacy1-tRNA synthetase) 催化ATP和特定氨基酸发生反应的酶。


激酶 kinase 磷酸激酶的简称,可催化磷酸基从ATP转移给第二种底物的酶。根据酶对第二种底物的专一性,而赋以不同的命名。

解折叠酶 unfoldase 参与蛋白质解折叠的酶,属分子伴侣。

酪氨酸激酶 tyrosine kinase 使蛋白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的激酶,有受体型酪氨酸激酶与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两大类。

连接酶 ligase 催化将两个分子连接在一起的一类酶。如DNA连接酶通过形成磷酸二脂键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

磷酸酶 phosphatase 催化磷酸化蛋白、糖及脂分子中的磷酸基团水解使分子去磷酸化的蛋白分子。

磷脂酶 phospholipase 水解磷脂磷酸基团的一类酶。

磷脂酰3羟激酶 phosphatidylinositol 3-hydroxy kinase (PI(3)K) 催化磷脂酰肌醇的磷酸化,形成磷脂酰肌醇-3-磷酸,对细胞的存活起重要的作用。


酶原颗粒 zymogen granule 含有无活性前体物(酶原)的分泌泡。

内切核酸酶 endonuclease 从链的内部切断核酸的一大类酶。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分别作用于RNA和DNA。有些则可作用于RNA和DNA两者。

鸟苷酸环化酶 guanylate cyclase 催化GTP转变为cGMP的酶。

铺展因子 spreading factor 蛇毒和细菌的透明质酸酶,催化水解透明质酸,降低阻滞细菌和毒物在组织中扩散的效能。

鞘磷脂(水解)酶 sphingomyelinase 水解鞘磷脂并生成磷酸胆碱及神经酰胺,后者细胞内第二信使分子,具有诱导细胞的凋亡等生物效应。

溶酶体酶 lysosomal enzyme 位于溶酶体的酶类,均为酸性水解酶。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 receptor tyrosine protein kinase (RPTK) 此受体胞内域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催化结构,由一条单跨膜肽链组成,还包括胞外配体结合区及中间跨膜区。配体包括许多多肽生长因子、胰岛素和同源癌基因产物。

受体酪氨酸蛋白磷酸酶 receptor tyrosine protein phosphatase(RPTP) 此受体有多变的胞外域、单跨膜域和胞内具1-2个结构相近的脱磷酸催化域,高度保守的活性区中含[1/V]HCXAGXXR[S/T]G模块,大多数配体尚属未知。

受体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receptor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STPK) 存在于细胞表面的单跨膜受体,胞外域具有配体结合特性,胞内域具有丝/苏氨酸激酶活性。配体包括转化生长因子等。

双重底物特异性蛋白磷酸酶 dual-specifity phosphatases 一类既可使酪氨酸残基脱磷酸化,又可使苏氨酸残基脱磷酸化的蛋白分子,在MAPK信号途径对多种信号分子的介导中起不可替代的作用。

酸性水解酶 acid hydrolase 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活性的水解酶类,如溶酶体酶。

髓过氧化物酶 myeloperoxidase (MPO) 存在于嗜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中的一种过氧化物酶,通过把H2O2和Cl-变为次氯酸破坏外来物质。该系统具有强大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病毒作用。

糖基转移酶 glycosyl transferase 催化一种单糖单元从一个糖核苷酸衍生物转移到另一个糖或氨基酸受体上的酶。

外切核酸酶 exonuclease 从端点处消化核酸的酶类。消化方式一般是特异的,如5’或3’外切核酸酶。

腺苷酰环化酶 (腺苷酸环化酶) adenylyl cyclase (adenylate cyclase) 催化ATP形成环形AMP(cAMP)的膜结合酶,是细胞内某些信号传递途径中的重要成分。

信号肽酶 signal peptidase 能特异地切除信号肽的酶。

一氧化氮合成酶 nitric oxide synthase(NO synthase) 催化生成NO的酶。

胰蛋白酶 trypsin 由胰分泌的胰蛋白酶原切割而成的消化蛋白质的一种酶,常用于分离细胞。


RNA催化剂

RNA催化剂;核酶 ribozyme 具有催化性能的RNA。


糖类

N-连接寡糖 N-linked oligosaccharide 通过天冬酰胺的侧链NH2基与蛋白质结合的寡糖链。

N-乙酰氨基葡萄糖 N-acetyl glucosamine(NAG) 一种氨基己糖衍生物,是许多杂多糖的组成成分,如细菌肽聚糖,几丁质和透明质酸中均含有。

N乙酰胞壁酸 N-acetyl muramic acid (NAM) 乳糖残基的C3上通过醚键结合有N乙酰葡糖胺所组成,是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糖单元。

N乙酰神经氨酸 N-acetyl neuraminic acid(NANA) 由N-乙酰甘露糖胺和丙酮酸缩合而成的9碳糖,又称唾液酸,是动物细胞质膜表面糖蛋白的重要糖单元。

O-连接寡糖 O-linked oligosaccharide 与肽链中的丝氨酸或苏氨酸的羟基连接的寡糖。

蛋白聚糖 proteoglycan 由一个或多个糖胺聚糖(GAG)链结合到核心蛋白上形成的分子。

淀粉 starch 一种由D-葡萄糖单体组成的同聚物,是植物中碳水化合物主要的储存形式,包括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类型。

多糖 polysaccharide 由单糖聚合成的线性或分支的聚合物,包括有糖原、淀粉、透明质酸和纤维素。

甘露糖 mannose 一种与D-葡萄糖相似的六碳糖,是糖蛋白中的重要糖单元。

寡聚糖 oligosaccharide 由2~10个单糖单元通过糖苷键连接成的直链或支链糖。

胼胝质 callose 为β-1,3葡聚糖,被认为是植物受伤快速反映的产物;电子显微镜下呈电子透明状;常见于筛板的筛孔处和胞间连丝的颈区。

葡萄糖 glucose 在活细胞代谢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六碳糖,以糖原(动物)和淀粉(植物)聚合物形式贮存在细胞中。

纤维素 cellulose 由葡萄糖单元共价连接的长链组成的结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

脂多糖 lipopolysacharide(LPS) 一种水溶性的糖基化的脂类复合物,革氏阴性菌外膜中的重要成分,可刺激宿主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


脂类

(神经)鞘磷脂 sphingomyelin 由神经鞘氨醇、脂肪酸、磷酸基和胆碱组成的磷酸神经鞘脂类,如神经酰胺(ceramide)。鞘磷脂与蛋白质及多糖构成神经纤维或轴索的保护层,具有绝缘作用。

磷脂 phospholipid 细胞膜的主要脂分子,主要分为鞘磷脂及甘油磷脂两大类,行使各种结构与功能的作用。

磷脂酰胆碱 phosphatidyl choline (PC) 亦称卵磷脂(lecithin),是典型的磷酸甘油酯,其磷脂酸上有胆碱与磷酸基成酯,是动物细胞膜中含量最丰富的磷脂。

磷脂酰甘油 phosphatidyl glycerol (PG) 磷脂酸与甘油的缩合产物,

磷脂酰肌醇 phosphatidyl inositol(PI) 磷脂酸与肌醇的缩合产物,是二磷脂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前体。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磷脂酰丝氨酸 phosphatidyl serine(PS) 一种磷酸甘油酯,在磷脂酸上含有与磷酸基成酯的丝氨酸。它与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间可以互相转化。正常情况下位于质膜脂双层的膜内侧,细胞凋亡时,出现在质膜脂双层的膜外侧的PS明显增加。

磷脂酰乙醇胺 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 (PE) 亦称脑磷脂(cephaline),高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一种主要磷酸甘油酯,在其磷脂酸上有乙醇胺与磷酸基成酯。

木栓质 suberin 木栓组织细胞壁上和内皮层凯氏带上的脂类物质,不透水。

鞘脂 sphingolipid 含有二氢鞘氨醇及其同系物异构体或它的衍生物的脂类,亦称神经鞘脂类。它在脑和神经组织中含量特别丰富。

髓磷脂 myelin 由神经鞘脂结合有蛋白质组成,是构成神经髓鞘的基本成分,起绝缘作用。

糖脂 glycolipid 在极性端带有糖基或寡糖的膜脂分子,糖基连接在非细胞质膜脂分子上。

脂质 lipid 不溶于水而溶于非极性溶剂的一大类不均一的有机小分子,包括脂肪、蜡、磷脂、糖脂和类固醇。


细胞因子和作用因子

ADP核糖基化因子(ARF蛋白) ADP ribosylation factor (ARF protein) 单体GTP酶,负责COPI衣被和成笼蛋白在高尔基膜上的装配。

EGF受体 EGF receptor 是一种酪氨酸蛋白质激酶,可介导多种信号通路的活化或信号分子的生成变化。

白血病抑制因子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 是维持小鼠胚胎干细胞处于增殖、未分化状态所必需的一种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可刺激上皮细胞和多种细胞的增殖的生长因子。其受体为酪氨酸蛋白质激酶,对细胞的增殖、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广泛的调节作用。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 神经组织产生的蛋白质生长因子,为强促有丝分裂剂。

存活因子 survival factor 动物细胞生长、增殖和存活所需要的其他细胞的化学信号。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MCP) 由炎症组织和在组织修复过程中分泌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为单核细胞的增殖、成熟、存活和激活所需要的趋化因子。

干扰素 interferon(IFN) 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可诱导细胞抗病毒感染。根据细胞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三类,白细胞产生的α-干扰素;成纤维细胞产生的β-干扰素;活化巨噬细胞、T细胞和NK细胞产生的γ-干扰素。

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EPO) 一种由肾脏分泌的调节红系祖细胞生长的细胞因子。

激素 hormone 由特定细胞分泌的对靶细胞的物质代谢或生理功能起调控作用的一类微量有机分子。

集落刺激因子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 是一种可弥散的蛋白质,可刺激造血干细胞的增殖。

降钙素 calcitonin 由甲状腺的C细胞产生的多肽激素,可引起血液中的钙离子降低。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MCSF) 由间质细胞分泌的一种由二硫键连接的二体糖蛋白,是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中的造血细胞存活、增殖和分化。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 由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调节造血的糖蛋白因子,对粒细胞前体细胞的活力、增殖、分化和嗜中性白细胞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 刺激骨髓髓样干细胞形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是脑合成的一种生长因子,可刺激神经轴突外长,支持神经元的存活。

鸟苷酸转换因子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GEF) 又称鸟苷酸释放因子(guanine nucleotide release factor, GRF),是有助于小G蛋白上的GDP和GTP相互转换,从而活化Ras和Rho等小G蛋白的一类蛋白家族。

旁分泌因子 paracrine factor 周边或局部组织细胞分泌的信号传递或生物活性分子。

球毛壳菌素 chaetoglobosin 与细胞松弛素相关的真菌代谢产物,球毛壳菌素 J 能抑制肌动蛋白+端的延长。

趋化性细胞因子 chemokine 一类结构相似、分子质量约8~10kDa、具有趋化功能的细胞因子,它可以吸引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移动到炎症灶,并增强炎性细胞的吞噬杀伤功能,促进它们释放炎症蛋白和炎症介质,直接参与炎症过程的细胞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 (NGF) 一种在脊椎动物的交感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的生长发育中起关键作用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

生长激素 growth hormone 由垂体前叶分泌的蛋白质激素。

生长激素释放因子 growth hormone-releasing factor(GRF) 由垂体释放的与胰高血糖素家族有关的肽激素,作用于垂体前叶释放生长激素。

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 可抑制胰岛素和胃泌素分泌的一种激素。

生长因子 growth factor (GF) 刺激细胞生长或增殖的细胞外多肽信号分子, 如EGF, PDGF,FGF等等。除细胞生长或增殖之外,大多数生长因子具有其它的功能。

受体 receptor 细胞质膜或细胞内可与特定分子(配体)结合,而引发相关细胞反应的蛋白质等分子。

丝裂原 mitogen 刺激细胞发生分裂和增殖的细胞外物质,如生长因子。

细胞分裂素 cytokinin 一类植物激素,可刺激代谢和促进细胞分裂。

细胞因子 cytokine 某些细胞受刺激后产生的一类信号传递蛋白或多肽因子,在功能上类似于激素,在细胞增殖、分化、血细胞生成、免疫或炎症反应中起调控作用。细胞因子通常包括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控制细胞存活与增殖的细胞因子被称为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和血管生成。

血管抑制素 angiostatin 纤溶酶在蛋白酶作用下的降介产物,可抑制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的增殖。

血清应答因子 serum response factor (SRF) 一种正调节转录激活蛋白。

血小板生成素 thrombopoietin 与血小板形成细胞(即巨核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关的一种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人体血小板中含的一种蛋白质生长因子,为促细胞分裂剂,可刺激成纤维细胞和其他多种细胞分裂增殖。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 氨基酸序列与胰岛素类似的多肽生长因子,可促进细胞分裂。包括IGFI和IGFII两种。

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 一类作用广泛、多功能的蛋白因子, 对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免疫、炎症等功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作用的特异性与细胞类型及其存在环境密切相关。

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 表皮生长因子(EGF)家族成员,与EGF受体结合,可引起受体的酪氨酸磷酸化及受体后的信号传导事件。


小分子化合物

desmosine 锁联酸 一种罕见的氨基酸,仅存在于弹性蛋白中,由4条赖氨酸侧链经酶促反应交连形成。

m7甲基鸟嘌呤 m7GpppN 在mRNA加工过程中,mRNA 5’端形成的7-甲基鸟嘌呤核苷帽子结构。

氨基蝶呤 aminopterin 叶酸的类似物,较氨甲蝶呤少一个甲基,为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剂。

氨甲蝶呤 amethopterin; methotrexate 叶酸类似物,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又是一种抗肿瘤药物,能够抑制DNA复制。

白细胞素 leukin 由多形核白细胞分泌的碱性肽,具有抗菌作用。

泛醌 ubiquinone 即辅酶Q (coenzyme Q)。

辅酶Q coenzyme Q 亦称泛醌(ubiquinone),是唯一一种非蛋白质结合的辅基,为质子(H+)和电子(e-)载体。

甘露糖-6-磷酸 mannose-6-phosphate (M6P) 在高尔基体中,溶酶体酶的甘露糖磷酸化的衍生物,是溶酶体酶的分选信号。

寡霉素 oligomycin 淀粉酶产色链丝菌产生的多烯抗生素,可抑制F0F1-ATP合成酶,从而阻断ATP的合成。

鬼笔环肽 phalloidin 由鬼笔鹅膏真菌(Amanita phalloidines)产生的一种环肽,可与F-肌动蛋白结合,使其保持稳定。

果胶 pectin 一种半乳糖醛酸的衍生物,为植物细胞壁胞间层的主要组分。

核酮糖1,5二磷酸 ribulose 1,5-bisphosphate(RuBP) 卡尔文循环中CO2的接受体。

环化GMP cyclic GMP(cGMP) 鸟苷3,5-环状一磷酸分子,一种第二信使。

环化腺苷磷酸(cAMP) cyclic adenine (cAMP) 有的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腺苷酸环化酶的催化下,ATP形成的腺苷3,5-环状一磷酸分子,后者向下进一步传递信号,起第二信使作用。

醌 quinone(Q) 为对二氧苯-对二羰苯的衍生物,泛醌(CoQ)在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链中的一种小的脂溶性的可移动电子载体分子。

磷酸肌醇 phosphoinositide 一类肌醇磷脂的代谢产物。

磷酸肌酸 phosphocreatine(creatine phosphate) 横纹肌中高浓度存在的能源物质,由肌酸磷酸激酶调节其合成和降解,以缓冲ATP的浓度。

脑啡肽 enkephalin 由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具有吗啡样活性的神经肽。

配体 ligand 与受体结合并使之活化的蛋白多肽或其它生物分子。

生物素 biotin 一种小分子质量的辅酶,它可共价与蛋白或核酸结合,并可与亲合素(avidin)紧密结合,从而用于蛋白或核酸的检测。

视黄酸(维甲酸) retinoic acid 维生素A的一种代谢物。

铁硫中心 iron-sulfer center 在电子运输蛋白中由2个或4个铁原子结合等数的硫原子所组成的集团。

效应物 effector (1)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或代谢产物,是诱导物和阻遏物的统称。通过激活或抑制阻遏物分子来影响阻遏物同操纵基因的结合;(2)可改变酶和底物亲合力的代谢产物;(3) 能与一定的(上游)信号传递分子结合,从而改变其自身活性或作用的生物分子或代谢产物。

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 在细胞中由精氨酸脱氨产生的NO,起气体信号分子的作用,可调节平滑肌的收缩。

植物抗毒素;植保素 phytoalexin 植物所含的特殊物质,在外界病原体入侵时被诱导产生,进而杀死病原体。

质体醌 plastoquinone 叶绿体中形成电子传递链一个组分的醌,与光系统II密切相连。

组胺 histamine 广泛存在于生物组织中的一种血管活性胺类物质,特别是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中含量较高,在变态反应过程中释放,可引起血管舒张,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和平滑肌收缩。


基团

二硫键 disulfide bond 肽链内或肽链间两个半胱氨酸的两个巯基之间形成的键(¬—S-S—)。

亲水基 hydrophilic group 可溶于水并具有极性,容易与水形成氢键的化学基团,如羟基,氨基,肽键,酯键等。

氢键 hydrogen bond 和负电性原子或原子团共价结合的氢原子与邻近的负电性原子(往往为氧或氮原子)之间形成的一种非共价键,此键在保持DNA分子结构和磷脂双层的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疏水键 hydrophobic bond 引起疏水分子或分子的非极性部分聚集在一起而且不溶于水的作用力。它在稳定生物膜磷脂双分子层起极重要作用。



----------------------------------------- 03 细胞结构


细胞外被

孢粉素 sporopollenin 花粉外壁主要成份,是类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酯的氧化衍生物,性质坚固具抗酸、抗生物分解的特性。

花粉内壁 intine 花粉粒壁的内壁,相当于初生壁。

花粉外壁 exine 花粉粒壁的外壁,孢粉素为其主要成分。

细胞壁 cell wall 植物细胞、真菌和细菌细胞外表面由多糖类物质组成的起支持作用的结构。

细胞外被 cell coat 又称糖萼(glycocalyx),动物细胞质膜外的一层黏多糖物质,以共价键和膜蛋白或膜脂结合形成糖蛋白或糖脂,它对膜蛋白有保护作用,并在分子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质外体 apoplast 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外围由细胞壁、胞间隙和导管组成的系统,是水和溶质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通道。

周质体 periplast 即表膜(pellicle),某些原生动物细胞外表的膜状复合结构。


质膜及其表面

[肌细胞] 横小管 transverse tubules [of muscle cell] 横纹肌纤维在A带与I带交界处,肌膜内陷,环绕肌原纤维形成的小管。又称T小管(T-tubule),与传导电兴奋,引起肌肉收缩有关。

[细]胞间桥 intercellular bridge 相邻细胞间胞质的直接连接,如精原细胞和精细胞胞质未完全断开,子细胞间的细胞间桥。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质膜的原称,由于‘细胞膜’概念不严格,现已更名为质膜。

K+渗通道 K+ leak channel 动物细胞质膜上的一种K+运输离子通道。

胞口 cytostome 某些原生动物口沟末端的椭圆形小孔。

胞吞作用(内吞作用) endocytosis 同胞吞途径。

胞咽 cytopharynx 某些原生动物中,与胞口后端相连并深入内层的弯曲短管,与胞口、胞咽构成原生动物的营养胞器。

成笼蛋白有被小窩 clathrin-coated pits 胞吞过程中,质膜内陷所形成的、胞质面上附着有成笼蛋白包被的区域。

穿膜蛋白 transmembrane protein 这是一种双亲性的蛋白质,具有亲水区和疏水区段。其疏水区段穿膜与脂分子双层内部的疏水尾部相互作用,而其亲水区段则暴露于膜两侧。

穿膜片段 transmembrane segment 穿膜蛋白中与膜脂双层相互作用的疏水性片段。

穿膜信号转换器 transmembrane transducer 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整联蛋白、离子通道、腺苷酸环化酶等与信号转换有关系的蛋白质。

翻转酶 flippase ①催化脂双层的磷脂分子由一层翻转到另一层的酶。②酵母中负责特定DNA片段重排的系统。

红细胞血影(血影) erythrocyte ghost 红细胞丢失细胞质后剩余的质膜部分。

肌[纤维]膜 sarcolemma 横纹肌纤维的质膜。

间体;中膜体 mesosome 细菌细胞质膜内陷构成的细胞内膜折叠结构,与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有关。

连接蛋白 connexin 一种4次穿膜的蛋白( transmembrane protein),6个连接蛋白组装形成一个连接子(connexon),由相邻细胞的两个连接子构成一个间隙连接。

联合蛋白聚糖 syndecan 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质膜中的一种膜整合蛋白聚糖,其细胞外区可与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结合,细胞内区则与肌动蛋白丝相连。

磷脂双层 phospholipid bilayer 磷脂形成的片层结构,两层磷脂分子以疏水性的酰基尾向内相对,极性头朝向外表面(水相)。它是构成细胞各种膜的基本结构。

卵黄膜 vitelline membrane 包绕于动物卵子外层的保护膜,由卵子本身产生,一方面可以防止多精受精,另一方面由于有种属特异性受体,可防止异种精子进入。

毛状体 trichome 植物表皮细胞上的突起,包括毛、鳞片等。

萌发孔 aperture 花粉粒壁上凹陷区域,此处外壁薄,花粉萌发时经此而突出。

膜泵 membrane pump 存在于膜上转运离子的蛋白质,如Na+-K+ 泵和Ca2+ 泵等。

膜蛋白 membrane protein 与细胞膜紧密结合的蛋白质,包括外在蛋白和内在蛋白两大类。

膜流动性 membrane fluidity 生物膜在生理温度范围内处于二维黏稠流体状态的属性。

膜再循环 membrane recycling 细胞的内吞作用过程中质膜和受体进入细胞内,卸载内吞物质后,膜囊又返回质膜,重被利用的再循环过程。

内陷 invagination 胞吞时质膜内陷形成内吞小泡的过程。

钠钾ATP酶 sodium-potassium ATPase(Na+-K+ATPase) 动物细胞存在于质膜上的一种酶,该酶利用ATP水解把Na+泵出,而把K+泵入细胞,亦称为Na+-K+泵或Na+泵。它是维持细胞膜电位的重要装置。

钠通道 sodium channel 膜上存在的允许少量的Na+顺其电化学梯度进入细胞的通路。

片足 lamellipodium 细胞表面的外被质膜的薄片状突起,内部有肌动蛋白丝网络的支撑,与细胞运动有关。

乳头状突起 papilla 植物表皮层细胞上软的突起,属一种类型的表皮毛。

树突 dendrite 神经细胞伸出的树枝状细胞突起,接受邻近细胞的刺激传到细胞本体。

刷状缘 brush border 在小肠上皮向腔面的许多微绒毛,在显微镜下貌似刷状。

水孔蛋白 aquaporin(AQP) 存在于肾上皮细胞和红细胞质膜中的6次穿膜的整合蛋白,可大大提高水的透性。AQP1是由4个独立的组成的同四聚体。

丝足 filopodium 细胞向外伸出的靠微丝支持的细长突起。

髓鞘 myelin sheath 由包围着轴索的施旺细胞(Schwann cell)的质膜沿着轴索的轴心螺旋缠绕形成的多层脂双层结构。主要成分为髓磷脂,具有高度绝缘性。

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蛋白 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anchored protein 通过穿插在膜脂双层中的糖基磷脂酰肌醇与内质网膜和质膜结合的蛋白质,如内质网膜中新合成的分泌蛋白和质膜的表面受体等。

突触 synapse 神经细胞一种特化的连接,在此联结内可将神经递质分子的信号从一个神经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

外在蛋白 extrinsic protein 膜内外表面通过非共价键与膜连接的蛋白质,又称周边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微棘 microspike 动物细胞表面伸出的丝足的别称。

微绒毛 microvillus, microvilli (复) 动物细胞表面向外伸出的指状突起。

伪足 pseudopodium, pseudopodia(复) 原生动物或白细胞暂时性伸出的足状突起,用于运动和摄食。

乌氏体 Ubish body 花药内绒毡层内表面上的一种仅数微米大小的颗粒物,又称球状体(orbicule)。

吸器 haustorium 真菌或高等植物细胞或组织的一种突起,可穿入相邻组织,吸收营养。

细胞黏着(附) cell adhesion 细胞通过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而相互识别并结合。

陷窩 caveolae 一种发生在动物细胞质膜脂筏微区处的内陷小窩,不包有衣被,膜中含有陷窩蛋白、胆固醇、糖鞘脂和GPI-锚定蛋白。

陷窩蛋白 caveolin 动物质膜陷窩部位的一类多次穿膜整合蛋白。

选择素 selectin 某些种类细胞表面上的糖蛋白黏附分子,含有高度保守凝集素结构域,在有Ca2+存在时可同其它细胞的专一寡糖相结合,形成暂时性的细胞黏附。可介导白细胞可同炎症部位的血管内皮细胞暂时结合,从而移出血管,进入组织。

叶足 lobopodium, lobopodia (复) 移动中的组织细胞的前缘伸出的半圆形突出物。

有被小窝 coated pit 内吞过程中,质膜内陷所形成的、胞质面上附有由成笼蛋白或其它蛋白质包被的凹陷。

原生质桥 protoplasmic bridge 见细胞间桥。

运动终板 motor endplate 即神经肌肉接点。

运输蛋白 transport protein 膜中起物质穿膜转运作用的蛋白质,包括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两大类。

整联蛋白 integrin 存在于质膜的一种穿膜蛋白质,由α和β2个亚基组成,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或与其他细胞黏附。其细胞质端经其他蛋白与肌动蛋白丝结合。

脂筏 lipid raft 动物细胞富含胆固醇、糖鞘脂和GPI锚定蛋白的质膜微区,脂质紧密结合成单元,可在质膜的疏松排列的多不饱和脂类中漂移。

脂双层 lipid bilayer 由两层脂类分子以疏水性酰基相对,以极性头部朝向表面所构成的片层结构的通称。

质膜 plasma membrane 包围细胞表面的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单位生物膜。

轴突 axon 神经细胞长的突起,可远距离快速传导神经脉冲,以向其他细胞传递信号。

轴足 axopodia 太阳虫周体辐射伸出的突起,突起内部由微管排列支持。

足体 podosome 巨噬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一种点状黏附复合物,内含纽蛋白、距蛋白、丝束蛋白和F-肌动蛋白。复合物形成环带,与下方细胞接触,将包围的细胞部分消化吸收。


细胞连接

半桥粒 hemidesmosome 上皮细胞与其下方形成的特殊连接,在形态上类似半个桥粒,但其蛋白质成分与桥粒不同。

胞间连丝 plasmodesma(复数-ta) 贯穿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通道,由质膜包围,为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通道中有一连接两细胞内质网的连丝小管。

胞质环孔 cytoplasmic annulus 植物细胞胞间连丝中质膜与连丝小管之间的‘套袖’状细胞质区,横断面呈环状。

初生胞间连丝 primary plasmodesma 植物细胞分裂后期细胞板上孔道中最初形成的胞间连丝。

次生胞间连丝 secondary plasmodesma 在长成细胞的壁上因细胞发育或功能变化重新形成的胞间连丝。

带状桥粒 belt desmosome 位于某些上皮细胞紧密连接下方,靠黏着蛋白同肌动蛋白或中间丝相互作用,将两个细胞连接起来。又称黏合带(zonula adherens),或中间连接(intermediate junction)。

封闭蛋白 claudin 构成紧密连接的一种主要的穿膜蛋白。

共质区 symplasmic domain 植物体内细胞间具有通讯和代谢底物相互运输的既定组织/细胞团,其胞间连丝各具有特定的通透性(SEL)。区间则缺少这种相互关系。

间隙连接;缝隙连接 gap junction 动物细胞中,由连接子构成的细胞间通道,是一种通讯连接,允许分子量小于1000的分子通过,使相邻细胞间形成电偶联和代谢偶联。

紧密连接 tight junction 上皮细胞顶部周围,细胞之间形成的密封连接。质膜中的封闭蛋白和密封蛋白与相邻细胞中的互相焊接,形成条索网,将细胞间隙密封。又称封闭带(zonula occludens)。

颈区 neck region 胞间连丝的出/入口处的紧缩区,其收缩与开放具有调节物质通行的功能。

连接子(连接单元) connexon 间隙连接的多亚基复合体单元,每一个连接子由6个穿膜的连接蛋白(connexin)组成,中央有直径1.5nm的通道。

连接子蛋白 connexin 组成间隙连接连接子的4次穿膜蛋白质。

连丝小管 desmotubule 植物相邻细胞的胞间连丝中贯穿胞间通道的内质网衍生而成的通道,通道两端与两个细胞的内质网相连。又称紧束内质网 (appress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AER)。

黏合连接 adherens junction 在质膜的胞质面附着有肌动蛋白纤维的细胞连接,包括连接相邻的上皮细胞的黏着带和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底面的黏着斑(focal contact)。

黏着斑(斑状黏附) adhesion plaque (focal adhesion, focal contact) 细胞与非细胞性基底物间形成的黏附结构。该处的质膜中含有整联蛋白分子群,分子的胞外结构域与细胞外基质组分相连,胞内结构域通过接合器蛋白与微丝相连。

桥粒 desmosome 相邻动物细胞间的一种黏合连接结构,使细胞相黏贴。结构处质膜下有盘状斑,连有10nm粗的张力丝。

筛孔 sieve pore 植物中相邻的筛管分子的侧壁和顶壁的筛域中的小孔,有原生质丝穿过,沟通相邻管分子间的营养物质运输。

筛域 sieve area 筛分子壁上纹孔状区域,常有胞间连丝贯穿,低等植物中不形成筛板,仅见筛域。

外连丝 ectodesma 贯穿植物表皮细胞外侧壁的一种纤细通道,从胞腔延伸到胞壁表面,被认为是细胞内、外间物质交流的途径。


细胞质

胞质溶质 cytosol 细胞质中除膜性细胞器和不溶性细胞骨架以外的可溶性部分。

多核糖体 polyribosome, polysome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由信使核糖核酸(mRNA)连接起来的一簇正在合成肽链的核糖体。

共质体 symplast 植物原生质体间通过胞间连丝相连接,使整个植物体的原生质连成为一个整体。

核糖体 ribosome 由核糖体RNA(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颗粒结构,包括大小两个亚单位,是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

肌质 sarcoplasm 横纹肌肌纤维中的的细胞质。

极质 polar plasm 双翅目昆虫受精卵后端的细胞质,称为极质,决定细胞分化为生殖细胞。

卵质 ooplasm 特指卵细胞中的细胞质。

内质 endoplasm 细胞质边缘皮层区以内围绕细胞核的那部分细胞质,为细胞器的分布区;变形虫内富含颗粒的细胞质。

外质 ectoplasm (ectosarc, exoplasm) 变形虫细胞质膜下方的无颗粒细胞质。

细胞皮质 cell cortex 质膜内面的一层特化的细胞质。在动物细胞中它是富含肌动蛋白的一层,负责细胞表面的运动。

细胞器 organelle 细胞内具有一定形态、执行特定功能的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和高尓基体等。

细胞质 cytoplasm 真核细胞质膜以内,核以外的部分,内含有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等结构。

星体球 astrosphere 纺锤体两极发出星射线的中心物质。

原生质 protoplasm 组成活细胞的全部物质,包括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原生质体 protoplast 脱去细胞壁的植物、真菌或细菌细胞。

中心粒周物质 pericentriolar material (PCM) 在一个动物细胞中围绕中心粒的无定形的电子致密物质,系微管组织中心(MTOC)。又称中心体基质(centrosome matrix)。

中心球 centrosphere 由中心粒周物质组成的球形区。又称中心粒周区(pericentriolar region)。

周质 periplasm 有丝分裂期间,核被膜破裂后,围绕在染色体和纺锤体周围的细胞质。


内质网

扁囊;潴泡; 囊泡 cisterna, cisternae (复) 存在于高尔基复合体和内质网中由膜围成的扁囊和小泡。

糙面内质网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膜表面分布有大量核糖体的内质网。

动质 ergastoplasm 细胞学早期,对在光镜水平下观察到的与碱性染料显示亲和力的一种细胞质成分,即现称的内质网。

钙通道 calcium channel 专门针对钙离子的膜通道,如肌质网膜上的电压门通道。

光面内质网 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表面没有核糖体结合的内质网。

肌小管 sarcotubules 围绕在肌原纤维外周的膜网管,系内质网的变态形式。

肌质网 sarcoplasmic reticulum 横纹肌肌纤维中的特化内质网膜囊网络,囊腔中隐藏有高浓度的Ca2+,Ca2+的释放引起肌肉收缩。

内膜系统 endomembrane system 真核细胞中,在结构、功能和发育上具有连续性的,由膜围成的细胞器或结构。包括除线粒体和叶绿体除外的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以及核膜等。

内质网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真核细胞细胞质内广泛分布的膜囊结构, 分为糙面和光面两种。

区室化 compartmentation, compartmentalization 真核细胞内以膜为界的分区,如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及细胞核等,保证细胞内各种代谢过程和复杂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高尔基体

Sec61复合体 Sec61 complex 内质网的蛋白质转运子,介导新合成的多肽链穿过内质网膜。

反面 trans face 高尔基体具有极性,面向质膜的一面呈凹形,称为反面或成熟面。物质从该面离开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表面或其他细胞器。

反面高尔基网 trans Golgi network (TGN) 由高尔基体反面的扁囊和小管连接成的网络,加工物通过此部位运出高尔基体,为分选加工物的主要部位。

高尔基体 Golgi body (Golgi apparatus; Golgi complex) 胞质中由扁囊规则堆摞而成的结构,含有多种糖基化酶,负责将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和分选,以便分送到细胞不同部位或细胞外。

顺面 cis face 高尔基体邻近内质网的一面,内质网合成的物质经运输小泡由此面进入高尔基体。

顺面高尔基网 cis Golgi network (CGN) 由高尔基体顺面的扁囊和小管连接成的网络,接收由内质网来的小泡。

网状体 dictyosome 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


溶酶体

残余体 residual body 含有未被消化的残存物质的溶酶体,后经胞吐方式将内容物排出细胞。

初级溶酶体 primary lysosome 与小泡或液泡融合之前的溶酶体,尚不含作用底物。

次级溶酶体 secondary lysosome 已在进行消化活动的溶酶体,内含溶酶体酶和消化底物,以及消化产物。主要有自噬泡、异噬泡、胞饮泡、分泌自噬泡或残余小体等。

多泡体 multivesicular body 一类直径约0.2~0.3μm的膜围液泡,内含数目不等的直径约50nm小泡。曾被认为是溶酶体与内吞小泡融合形成的次级溶酶体,后定性为内体。

分泌自噬 crinophagy 在分泌肽类激素细胞中,溶酶体与一部分分泌颗粒融合,将其降解以清除过多的激素的现象。

内体 endosome 含有新内吞物质的膜围细胞器。可将内吞物质递送到溶酶体。

溶酶体 lysosome 真核细胞中一种膜包围的消化性细胞器,内含40多种酸性水解酶,最适活性酸度为pH5~6。是细胞内大分子降解的主要场所。

溶酶体贮积病 lysosomal storage disoder 由于遗传性缺陷导致的先天性缺乏一种或多种溶酶体酶,结果与酶相应的底物不能消化而积聚在细胞内,并由此造成的疾病。

吞噬溶酶体 phagolysosome 病原体或异物被吞噬细胞吞入,形成吞噬小体,再与初级溶酶体相融合形成的胞内消化结构。此时溶酶体内水解酶游离,对病原体或异物产生消化作用。

吞噬体 phagosome 细胞吞噬大的颗粒状物质后形成的由膜包围的结构。

吞噬作用 phagocytosis 吞噬细胞以伪足包围细胞外颗粒,并吞入消化的过程。

圆球体 spherosome 植物细胞中的一种溶酶体样的细胞器,由内质网衍生而来,为储存脂质的主要部位。

再循环内体 recycling endosome 早期内体伸出小管,小管芽生出的带有受体的膜泡互相融合,形成再循环内体。再循环内体与质膜融合,受体返回质膜,故它是早期内体与质膜间的中继站。

自[体吞]噬泡 autophagic vacuole 由自噬体与晚期内体或溶酶体融合形成的由双层膜包围的液泡,消化包围在内部的细胞器。又称自噬溶酶体(autophagolysosome)。

自噬 autophagy 细胞自身一部分细胞质被次级溶酶体消化的过程。消化产物可作为营养物再利用,或用于细胞分化中的细胞结构重建。

自噬小体 autophagosome 细胞器由来源不明的双层膜包围形成的液泡,故又称自噬泡(autophagic vacuole)。后与次级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使内含物得以消化。

液泡 vacuole ①动物细胞质中的膜围小泡,如分泌泡、内吞泡和吞噬泡等;②植物细胞中由单位膜围成的具有贮藏、胀缩功能的细胞器。


微体

过氧化物酶体 peroxysome 细胞质中含有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细胞器。

微体 microbody 过氧化物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的总称。

乙醛酸循环体 glyoxysome 植物细胞中含有乙醛酸循环酶的细胞器,亦含有过氧化氢酶,催化脂肪酸氧化。


液泡和小泡

糊粉粒 aleurone grain 一种储藏于许多植物种子的胚、胚乳或外胚乳内的蛋白质物质形成的颗粒。

收缩泡 contractile vacuole 又称“伸缩泡”,原生动物细胞质中的小泡,这种小泡常随原生质的流动而转移,没有固定的位置,它们经常有节律地收缩,起着维持体内外渗透压平衡及排出部分废物的作用。

小泡 vesicle 细胞内由单位膜包围而成的,含有特殊内含物的封闭囊泡。

液泡形成体 tonoplast 又称液泡膜 植物细胞中包围在液泡周围的膜。


细胞骨架

γ-微管蛋白环状复合物 γ-tubulin ring complex γ-微管蛋白和其他蛋白构成的蛋白复合物,是微管的一种高效的集结结构,在中心体中起微管装配的起始结构。

[粗丝]连接蛋白 connectin 又称titin,肌节中粗肌丝与Z盘相连的蛋白。

[纤毛]基板 basal plate 纤毛或鞭毛基部的质膜下方存在的板状致密结构。

km纤维 km-fibres 纤毛虫原生动物毛基索的纤毛基部的下方或一侧纵向排列的微管束。

tau 蛋白 tau protein 即τ蛋白。一种微管结合蛋白(分子质量60~70kD),主要存在于轴突中,可与微管结合,使其保持稳定。

Z帽蛋白 capZ 从网柄菌属和变形虫(Acanthamoeba)中发现的微丝戴帽蛋白。与横纹肌Z盘细肌丝钩突状末端结合。广泛分布于脊椎动物细胞中,尤在非肌肉细胞胞核中占优势。与β-辅肌动蛋白相同。其同工型可与微丝尖端结合。

Z线 Z disc(Z line) 肌原纤维相邻两肌节交接处的盘状结构,为α辅肌动蛋白集中处,与细肌丝相连。

鞭毛 flagellum 鞭毛虫和精子的鞭状延伸物,由中心粒长出,具有与纤毛相同的结构,但要长得多,其功能是推动细胞运动。细菌细胞表面伸出的长丝状物亦称鞭毛。

波纹蛋白 nebulin 肌节中与肌动蛋白结合的最大的一种蛋白质,从Z盘一直沿细肌丝延伸到细肌丝的另一端。具有稳定细肌丝的作用。

波形蛋白 vimentin 中间纤维蛋白的一种,存在于间质来源细胞(如成纤维细胞)中,体外培养的细胞很多也有含有这种蛋白。

巢蛋白 nestin 神经干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丝蛋白。

成膜体 phragmoplast 植物细胞在预期的分裂板处形成的由微管、微丝和小泡组成的结构,其功能是指导细胞板的形成。

粗(肌)丝 thick filament 横纹肌中的肌球蛋白II丝,直径约12-14nm。

戴帽蛋白 capping protein(cap-binding protein) 与mRNA 5'末端的帽结构具有亲和力的蛋白质(24kD)。与其他起始因子一起,协助mRNA结合到40S核糖体亚单位上。

单体稳定蛋白 monomer-stablizing protein 与肌动蛋白单体结合,使肌动蛋白单体不能聚合成肌动蛋白丝的蛋白质,如胸腺素。

动力蛋白臂 dynein arm 附在纤毛外周二联丝上的侧臂。

动体 kinetosome 纤毛虫纤毛的基体。

动体丝 kinetodesma 纤毛虫中与纤毛基体垂直相连的细胞质丝束。

辅肌动蛋白 -actinin 一种使肌动蛋白成束的蛋白,有两个相距较远的肌动蛋白结合位点,故形成的肌动蛋白纤维束较为松散。

辅肌动蛋白 actinin 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集中分布在Z线和与质膜结合的应力纤维点状黏附端。

附着斑 attachment plaque 平滑肌细胞中,肌动蛋白丝的一端与质膜相连的致密结构,由α辅肌动蛋白和附着斑蛋白组成。

根丝体 rhizoplast 多种纤毛虫和鞭毛虫,与纤毛基部相连的显横纹的收缩结构。

肌(微)丝 myofilament 组成肌原纤维的细丝,分为由肌球蛋白构成的粗肌丝和由肌动蛋白构成的细肌丝两种。

肌[小]节 sarcomere 横纹肌细胞中肌原纤维上的重复单位,2条Z线之间的结构为一个肌节,由相互交错的粗丝(肌球蛋白)和细丝(肌动蛋白)的阵列组成。

肌动蛋白 actin 真核细胞中含量丰富,构成肌动蛋白丝的一种蛋白质。单体称球形肌动蛋白(G-肌动蛋白);聚合物称丝状肌动蛋白(F-肌动蛋白)。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actin-binding protein 在细胞中与肌动蛋白单体或肌动蛋白纤维结合的、能改变其特性的蛋白质。

肌动蛋白解聚因子 actin depolymerizing factor(ADF) 具有调节肌动蛋白聚合作用的激动蛋

白结合蛋白。能使微丝解聚,并可和G-肌动蛋白结合,但不使肌动蛋白丝封端。

肌动蛋白粒 actomere 由未聚合的抑丝蛋白-肌动蛋白复合物和一小段肌动蛋白丝束组成的结构。一旦抑丝蛋白-肌动蛋白复合物发生解离,则引起肌动蛋白聚合成丝。

肌动蛋白丝解聚因子 actophorin 在原生动物中发现的一种肌动蛋白丝切割蛋白,含有与脊椎动物中的切丝蛋白高度同源序列,具有切断肌动蛋白丝和隐藏G肌动蛋白的作用。

肌动蛋白相关蛋白 actin-related protein(ARP) 促进肌动蛋白丝集结的蛋白质复合物。

肌动球蛋白 actomyosin 肌肉收缩时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瞬时接触形成的复合物。

肌钙蛋白 troponin 结合在横纹肌细肌丝上的一种调节蛋白,可被一定浓度的Ca2+ 离子激活,在横纹肌收缩中起着开关的作用。

肌球蛋白 myosin 由6条肽链组成的纤维蛋白。在横纹肌中是构成粗肌丝的主要成分。头部具有ATP酶活性。属于可与肌动蛋白丝相互作用的的摩托蛋白。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 肌球蛋白II轻链的钙调蛋白调节激酶。

肌线 myoneme 纤毛虫原生动物中的收缩细胞器。

肌原纤维 myofibril 由粗肌丝和细肌丝规则排列构成的肌纤维亚单位。

基体(基粒) basal body (basal granule) 在真核细胞的纤毛或鞭毛基部的一种由微管及其相关蛋白质构成的短筒状结构,与中心粒的结构十分相似,是轴丝生长的根基。

交联蛋白 cross-linking protein 将肌动蛋白丝交连成束或凝胶状网的蛋白质,包括有成熟蛋白和凝胶形成蛋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星型胶质细胞特异性的一种中间丝蛋白,GFAP常用作星型胶质细胞的一种标志分子。

角蛋白 keratin 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中的含硫的纤维蛋白,是构成毛发、角、指甲、表皮的重要组成成分,亦是组成中间丝中的角蛋白丝的主要成分。

介连蛋白 internexin(α-internexin) 神经元中的中间丝蛋白。

晶状体蛋白 phakinin 眼晶状体的特异蛋白(分子质量47 kD),可与晶状体丝蛋白(filensin) 共装配成念珠状中间丝。

晶状体丝蛋白 filensin 晶状体纤维细胞中组成中间丝蛋白质,和波形蛋白、晶状体蛋白(phakinin)组成晶状体特有的中间丝,特称为珠链丝(beaded-chain filaments)。

静纤毛 stereocilium 一种位于耳的毛细胞游离面上“管风琴”样的大的刚性微绒毛。静纤毛内含有一微丝束而不是微管束,所以它并不是真正的纤毛。

联丝蛋白 synemin 与结蛋白和波形蛋白结合在一起的一种中等纤维结合蛋白(分子质量230kD)。

酶解肌球蛋白 meromyosin 肌球蛋白经胰蛋白酶水解后产生的片段,分为轻酶解肌球蛋白和重酶解肌球蛋白。

念珠状纤丝 beaded filaments 来源于眼睛晶状体纤维细胞的中间丝,由晶丝蛋白(filensin) 和晶粒蛋白(phakinin)组成。

凝溶[胶]蛋白 gelsolin 使肌动蛋白聚合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在高浓度钙离子(10-6M)条件下,又可导致肌动蛋白丝切断,与细胞质溶质的胶态变化有关。

破解蛋白 destrin 肌动蛋白解聚蛋白(分子质量19 kD),与肌动蛋白解聚因子ADF相同,类似于微丝切割蛋白(cofilin)。

前中心粒 procentriole 由微管进行新装配但尚未成熟的中心粒。

[微丝]切割蛋白 cofilin 又叫肌动蛋白解聚因子(actin depolymerizing factor),可使肌动蛋白丝不稳定的一种蛋白,既可同F肌动蛋白结合,亦可同G肌动蛋白结合。

切丝蛋白 severin 由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产生的钙依赖F肌动蛋白切割蛋白,可与微丝的正端形成不可逆结合,促进微丝解聚。

亲中心体蛋白 centrophilin 一种微管结合蛋白,是纺锤体极的主要抗原。

轻酶解肌球蛋白 light meromyosin(LMM) 肌球蛋白分子经胰蛋白酶水解后,只有尾段的片段。

染色体微管 chromosomal microtubule 在有丝分裂早中期捕获染色体动粒并与之连接的纺锤体微管。

绒毛蛋白 villin 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在微绒毛中,将肌动蛋白丝横连成束。

神经丝 neurofilament(NF) 存在于神经细胞中轴突中的一种特化的中间丝,除有支持作用外,还与代谢物质的运输有关。

神经丝蛋白 neurofilament protein 神经细胞轴突中组成中间丝的蛋白质,包括有NF-L、NF-M和NF-H)。

神经原纤维 neurofibril 在光镜下观察到的神经元中的细丝,包括微管和神经丝。

生毛体 blepharoplast 纤毛基体的别名。

收缩环 contractile ring 正在进行细胞质分裂的动物细胞表面下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组成的环,它的收缩使两个子细胞缢断、分离。

双解丝蛋白 twinfilin 酵母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含2个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同源功能域(ADF-H),位于皮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中。可与G-肌动蛋白以1:1比例形成紧密的复合物,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动态变化中起调节作用。

丝 filament 组成原纤维的亚级线状结构,一般由分子链直接形成,如肌丝、神经丝、中间丝。

丝聚蛋白 filaggrin 哺乳动物皮肤基底细胞中透明角质颗粒的碱性蛋白质成分,可专同中间丝结合。

丝连蛋白 epinemin 中间丝结合蛋白(分子质量44.5 kD),以单聚体存在,在非神经细胞中与波形蛋白结合。

丝束蛋白 fimbrin(plastin) 上皮刷状缘微绒毛芯部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在肌动蛋白丝之间形成横桥,使肌动蛋白丝连结成紧密的束。

网蛋白 plectin 细胞质溶质中含量丰富的一种蛋白质,与各种中间丝共存,与中间丝的交连和锚定有关。

微管 microtubule 由微管蛋白(tubulin)原丝组成的不分枝的中空管状结构,直径约25nm。是细胞骨架成分,与细胞运动现象有关。纺锤体、真核细胞纤毛、中心粒等均系由微管组成的细胞器。

微管成束蛋白 syncolin 在鸡红细胞中发现的微管结合蛋白(分子质量280 kD),可将微管结合成束。

微管蛋白 tubulin 构成微管的蛋白亚单位,由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组成异二聚体。在微管组织中心中还有γ微管蛋白。

微管结合蛋白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MAP) 参与微管装配,提高微管的稳定性的蛋白质。

微管连接蛋白 nexin 纤毛轴丝的相邻外周二联丝间组成横桥的蛋白质。

微管重复蛋白 microtubule repetitive protein (MARP) 由锥虫(Trypanosoma bruceil)膜骨架分离得到的大分子的热稳定蛋白,具多个由3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重复序列,每个重复具有结合微管蛋白的活性,可稳定微管。

微管组织中心 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MTOC) 又称“微管形成中心”。细胞中微管生成发源区,如中心体或基体。

微丝 microfilament 细胞内由肌动蛋白组成的直径5-7nm纤丝,又称肌动蛋白丝。

微丝切割蛋白 adseverin 一种肌动蛋白调节蛋白,与凝溶蛋白的作用类似,对肌动蛋白丝有切割、集结和戴帽活性。

细(肌)丝 thin filament 横纹肌中与Z盘相连,直径约7-9nm丝,由F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

细胞骨架 cytoskeleton 细胞中的纤维状结构,如微管、微丝和中间丝等,亦包括核骨架。

细胞角蛋白 cytokeratin 组成上皮细胞中间丝的蛋白质。

细丝蛋白 filamin 一种肌动蛋白横向交联蛋白,具有两个肌动蛋白结合位点,把肌动蛋白丝相互正交织成网,从而使之形成疏松而高度黏稠的胶体。

纤毛 cilium,cilia (复) 真核细胞的毛发样突起,具有微管束组成的核心,能够进行重复的拍击运动。许多细胞的表面具有大量的纤毛;单细胞生物借其游动。

纤毛动力蛋白 ciliary dynein 纤毛(或鞭毛)中,组成由外周二联丝伸出的臂的蛋白质。

纤毛小根系统 rootlet system 纤毛虫和鞭毛虫中与鞭毛基体结合的微管系统。

抑丝蛋白 profilin 可与G肌动蛋白结合成复合物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抑制F肌动蛋白的聚合。

抑微丝蛋白 aginactin 由网柄菌分离出的一种蛋白质,可与肌动蛋白丝正端结合的戴帽蛋白,具有抑制肌动蛋白丝聚合的作用。

应力纤维 stress fiber 由肌动蛋白丝和肌球蛋白II丝组成的可收缩丝束,具有肌节结构,一端与穿膜整联蛋白连接。与细胞运动有关。

有丝分裂中心 mitotic center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组装成的两对中心粒,每一对均为中心的一部分。星体微管以一对中心粒为中心进行排列。

原肌球蛋白 tropomyosin 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分子细长,可同时结合7个肌动蛋白分子,使肌动蛋白纤维稳定,并在肌肉收缩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原肌球蛋白调节蛋白 tropomodulin 可同肌动蛋白丝负端(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相结合的戴帽蛋白,从而可使细肌丝保持稳定。

原丝 protofilament 蛋白亚基以端点对端点的方式连接成的线形链,原丝之间在侧面相连,形成诸如微管或中间丝这样的细胞骨架成分。

灾难蛋白 catastrophin 一种使微管去稳定的蛋白质,与MAP蛋白的作用相反,可与微管+端专一结合,使微管缩短。

张力丝 tonofilament 与桥粒相连的直径为10nm的中间丝,被中间丝结合蛋白交连成的中间丝束。

中间丝 intermediate filament 细胞内粗细介于微丝与微管之间的纤维结构,直径约10nm,又称10nm丝。中间丝因组成的蛋白性质不同而分为几种,如角蛋白丝、结蛋白丝、波形蛋白丝等。

中心粒 centriole 动物细胞中位于核附近由9组三联体微管围成的圆筒状细胞器。两颗中心粒在一端相互垂直。在分裂间期中位于核的一侧,细胞分裂时逐渐移向两极,与组建有丝分裂器有关。

中心体 centrosome 动物细胞中近核的细胞器,由中心粒和中心粒周围物质(PCM)(中心球)组成,中心粒周物质起微管组织中心作用。

中心体肌动蛋白 centractin 脊椎动物中与中心体相关的一种肌动蛋白同源物(与肌肉肌动蛋白同源50%),具有高度的种间保守性。

重酶解肌球蛋白 heavy meromyosin(HMM) 肌球蛋白经胰蛋白酶水解后,带有肌球蛋白头部的片段。

周边蛋白 peripherin Ⅲ型中间丝蛋白,与神经丝三体蛋白共表达。

轴丝 axoneme 真核细胞纤毛或鞭毛中心由微管束及其相关蛋白构成的的部分,负责纤毛或鞭毛的运动。


线粒体

ATP合酶 ATP synthase 结合于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膜和细菌质膜上由多亚基组成的复合物,在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过程可催化ATP的合成。又称F0F1复合物(F0F1 complex)。

OXA复合物 OXA complex 一种蛋白质转运子,介导由线粒体合成的蛋白质插入线粒体内膜。

TIM复合物 TIM complex 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转移器,负责将核编码的线粒体蛋白质运进基质,也介导一些蛋白质插入内膜。

TOM复合物 TOM complex 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转移器,负责将全部核编码的线粒体蛋白运进膜间隙,并协助将传膜蛋白插入外膜。

黄素单核苷酸 flavin mononucleotide(FMN) 核黄素的一种辅酶形式。它在由黄素蛋白催化的脱氢反应中发挥作用。FMN为氧化型,其还原型为FMNH2。

黄素蛋白 flavoprotein 一种结合蛋白质,其中非蛋白质部分是黄素核苷酸,起递氢体和电子传递体的作用。

肌粒 sarcosome 肌细胞中的线粒体。

膜间隙 intermembrane space 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之间的空间。

线粒体 mitochondrion 真核细胞中由双层膜围成的细胞器,主要功能是通过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为细胞各种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 DNA 线粒体基质中含有的环形DNA分子,有多副本。

线粒体分裂 mitochondriokinesis 线粒体的分裂增殖。

线粒体核糖体 mitoribosome 线粒体基质中所含的核糖体,类似于原核生物核糖体。

线粒体基质 mitochondrial matrix 线粒体内膜所围空间中含有的所有物质,包括三羧酸循环的酶系等。

线粒体内膜 mitochondrial inner membrane(TIM) 双层线粒体膜的内层膜,膜中装配有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链,是合成ATP的主要场所。

线粒体外膜 mitochondrial outer membrane(TOM) 双层线粒体膜的外层膜,膜上分布有蛋白质转运体。


质体

白色体 leucoplast 一类无色的质体,包括黄化质体和贮藏质体。

光合作用单位 photosynthetic unit 光合膜中的光合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子集合体,可扑获光子向PS I或PS II的光反应中心提供光能。

黄化质体 etioplast 黑暗中生长植株叶片,其原质体发育为黄化质体,内含半晶格状的原片层体,在光照下它可转变为叶绿体。

基粒 granum, grana(复) 叶绿体基质中由许多圆盘状类囊体堆叠成垛的结构。

基粒类囊体 granum-thylakoid 叶绿体基质中构成基粒的类囊体。

基粒片层 grana lamella, grana lamellae(复) 叶绿体中组成基粒类囊体(granum thylakoid)的膜片层。

基质类囊体 stroma-thylakoid 在叶绿体基质中,连接于基粒之间的不发生堆叠的扁平囊。

基质片层 stroma lamella 叶绿体基质中基粒间的类囊体片层。

类囊体 thylakoid 叶绿体基质中由单位膜封闭形成的扁平囊。

平衡石 statolith 根冠和其他具重力感应细胞中的淀粉质体被认为与向重性有关,以平衡石称之。

叶绿素 chlorophyll 高等植物中含有卟啉环的光合作用色素,在绿色植物中主要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光合细菌中含有细菌叶绿素,它不同于植物叶绿素之处在于它所含的吡咯环具有更强的还原性。

叶绿体 chloroplast 高等植物中的由双层膜包围的光合作用细胞器,基质中含有叶绿体DNA。

叶绿体 DNA chloroplast DNA, cpDNA 叶绿体基质中含有的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通常有十几个副本。

叶绿体被膜 chloroplast envelope 叶绿体外围的双层单位膜,包括外膜和内膜。

叶绿体基粒 chloroplast grana 在叶绿体基质中,由许多圆饼状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垛状结构。

叶绿体基质 chloroplast stroma 叶绿体内膜所围空间内除类囊体之外的所有物质。

有色体 chromoplast 含除叶绿素以外其他色素的质体。

藻红体 rhodoplast 红藻的光合细胞器,含胆素蛋白的红色质体。

造粉体 amyloplast 形成淀粉粒的无色质体。

造油体 elaioplast 一种白色体类质体,生成与贮存油。

质体 plastid 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包围的具有光合作用和贮藏的功能的细胞器,根据所含的色素和功能的不同,质体可分为:白色体(leucoplast)、叶绿体(chloroplast)和有色体(chromoplast)。


细胞核

胞质环 cytoplasmic ring 核孔复合体结构的一部分,位于核孔边缘的胞质面一侧,又称外环,与柱状亚单位相连;环上有8条短纤维对称分布伸向胞质。

多形核 polymorphic nucleus 哺乳动物颗粒白细胞中形状不规则的核。

管核 tube nucleus 在花粉管中对其生长和变化具有影响作用的核,参与胚乳的形成。

核被膜 nuclear envelope 真核细胞内包围细胞核的双层膜,分为内(层)核膜与外(层)核膜,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界膜。原称核膜(nuclear membrane)。

核孔蛋白 nucleoporin 构成核孔复合体的蛋白质总称。

核孔复合体 nuclear pore complex 核被膜上沟通核质和细胞质的复杂隧道结构,由多种核孔蛋白构成。隧道的内、外口和中央有由核糖核蛋白组成的颗粒。核孔对进出核的物质有控制作用。

(核孔复合体)中央颗粒 central granule 构成核孔复合体的结构成分之一,位于核孔的中心,呈颗粒状或棒状,又称为中央栓(central plug);推测其在核质的物质交换中起一定的作用。

(核孔复合体)中央栓 central plug 参见central granule。

核篮 nuclear basket 核孔复合体内口的环颗粒向核内伸出的细丝汇合成的花篮形结构。

核质环 nuclear ring 核孔复合体结构的一部分,位于核孔边缘的核质面一侧,又称内环,与柱状亚单位相连。环上对称地连有8条细长的纤维,向核内伸入50-70nm,在纤维的末端形成一个直径为60 nm的小环,小环亦由8个颗粒构成。

核周(间)隙 perinuclear space 真核细胞构成核被膜的两层核膜之间的透明空隙,充有液体,厚约20-40nm,又称核周池(perinuclear cisternae)。

环孔片层 annulate lamella, annulate lamellae (复) 某些动物卵母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与核被膜相连。所含的mRNA与合成微管蛋白有关。

环状亚单位 annular subunit 核孔复合体中,排列在通道中途四周的蛋白质颗粒,它们并向中央突伸。

极核 polar nucleus ①被子植物胚囊发育中,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8核胚囊,一端为一个卵细胞和2个助细胞,另一端有3个反足细胞,中间的2个核为极核。在双受精过程中,极核与一个精子受精,形成三倍体的胚乳母细胞。②迁移至果蝇卵后端的核。

孔膜区 pore membrane domain 核孔周围的核膜,含有一些特有的蛋白成分,如核孔复合体特有的跨膜糖蛋白gp210、Pom121等。

腔内亚单位 luminal subunit 核孔复合体结构的一部分,位于核孔柱状亚单位外侧、接触核膜的核孔区域;它穿过核膜伸入双层核膜的膜间腔,起锚定核孔复合体的作用。

染色中心 chromocenter 在间期细胞核中,由恒定型异染色质聚集形成的一种较易着色的结构。

生殖核 generative nucleus 植物花粉粒发育中,小孢子核分裂成一个管核,另一个为生殖核,后者分裂为2个精子。

细胞核 nucleus 真核细胞由双层膜围成的含有染色质、核骨架和核仁的结构。

小核 micronucleus 原生动物纤毛虫类体内较小的细胞核, 有遗传功能,称生殖核;而大核为营养核。

营养核 vegetative nucleus 花粉成熟过程中核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核,其中一个向着大液泡的为营养核,经胞质分裂,它发育成一个大的营养细胞。

柱状亚单位 column subunit 核孔复合体结构的一部分,位于核孔边缘,连接胞质环与核质环,起支撑作用。


核纤层

核纤层 nuclear lamina 内核膜内表面上由A、B、C三种核纤层蛋白构成的中间丝网络片层结构,外与内核膜结合,内和染色质相连。核纤层蛋白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使核纤层解体和重装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对核被膜的破裂和重建起调节作用。

核纤层蛋白 lamin 核纤层结构的组成成分,属于中间纤维蛋白家族;核纤层蛋白随着细胞分裂发生周期性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变化,某些核纤层蛋白在体外能够自我组装成10nm的纤维。


染色体

[染色体]臂比 arm ratio 染色体短臂与长臂长度的比值,是染色体组型的数据。

autopolyploid 同源多倍体 细胞中的染色体多于2组,而内容相同的染色体组,由二倍体加倍形成。

autosome 常染色体 染色体组中除性染色体以外的其他染色体。

B-染色体 B-chromosome 除常规的A染色体之外,还具有额外的染色体称B染色体,B染色体比A染色体小,着丝粒在近端部。

巴(尔)氏小体 Barr body 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在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核中染色很深、由一条失活的X染色体凝缩而成的染色质小体,又称性染色质小体(sex-chromatin body);1949年为M. Barr所发现。

巴氏环 Balbiani ring 在果蝇个体发育的某个阶段,多线染色体的某些带区变得疏松膨大而形成胀泡,最大的胀泡以发现者命名,叫Balbiani环。

常染色体 euchromosome;autosome 细胞核染色体组中除性染色体外的染色体。

常染色质 euchromatin 间期核中不凝缩的处于松展状态的染色质。

次缢痕 secondary constriction 染色体上除着丝粒处主缢痕外的缢痕,常是核仁组织者NOR所在区。

单一序列DNA single-copy sequence DNA 由单一序列核苷酸构成的DNA片段,不含有重复序列。

单着丝粒染色体 monocentric chromosome 只有一个着丝粒的染色体。

灯刷染色体 lampbrush chromosome 某些鱼类和两栖类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巨大染色体(可长达1mm),由一条纤细的脱氧核糖核酸中轴和许多成对的脱氧核糖核酸侧袢组成,形似灯刷。

等臂染色体 isochromosome 着丝粒在染色体中央,两臂等长的染色体。

端粒 telomere 染色体两端的特化结构,通常由富含鸟核苷酸的短DNA序列(TEL)串联重复组成。

端粒DNA序列 telomere DNA sequence 位于染色体两端的DNA重复序列,可保持染色体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端着丝粒 telocentric 着丝粒位于染色体一端。

端着丝粒染色体 telocentric chromosome 着丝粒位于染色体一端,只有一条臂的染色体。

多线染色体 polytene chromosome 双翅目昆虫唾液腺细胞,一直处于间期,其染色体经过多次复制而不分离,每条染色体可含有1024条染色质线,又称唾腺染色体。

二价染色体 bivalent 减数分裂I中联会了的同源染色体对。

非整倍体 aneuploid 染色体非整倍的增加或减少,比整倍体多了或少了一个或几个染色体。

核仁周边染色质 perinucleolar chromatin 包围核仁的染色质。

核网;染色质网 nuclear reticulum 间期随核体积增大,染色体呈现为连续的细丝网。

核小体 nucleosome 组成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组蛋白和200bp的DNA组成的直径约10nm的球形小体;小体的核心由H2A、H2B、H3和H4四种组蛋白各两个分子组成八聚体构成,核心的外面缠绕了1.8圈的DNA双螺旋,约165bp,其进出口处结合有H1组蛋白分子。

恒定型异染色质;组成性异染色质 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 在细胞周期中始终处于凝缩状态的染色质,无转录活性,复制较晚,如着丝粒染色质。

间带 interband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多线染色体所见的一系列交替分布的带之间的间隔区,此区因染色质包装程度低而呈现浅染。

兼性异染色质(又称功能性异染色质) 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在一定发育阶段由常染色质发生凝缩才转变成的异染色质。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acrocentric chromosome 指着丝粒靠近端部的染色体。

近中着丝粒染色体 submetacentric chromosome 着丝粒处于近中部位的染色体,染色体两臂长度略有差异。

巨大染色体 giant chromosome 在某些生物如双翅目昆虫的细胞中,特别是在发育的某些阶段观察到的一些特殊的、体积很大的染色体,包括多线染色体和灯刷染色体。

螺线管 solenoid 真核细胞染色质包装的二级结构。有组蛋白H1存在时,直径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螺旋盘绕,形成外径30nm、内径10nm、螺距11nm的一种染色质结构;螺旋的每圈有6个核小体,组蛋白H1对这一结构的稳定起重要作用。

拟核;类核 nucleoid 原核细胞中的DNA所在的区域,此区与细胞之间无核膜隔开。

染色单体 chromatid 复制后的染色体中的两条子染色体各是一个染色单体,两条染色单体在着丝粒处相连在一起。

染色粒 chromomere 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上的珠状结构区。

染色体 chromosome ①真核生物细胞核中含基因的结构,通常多指有丝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凝缩形成的丝状或棒状小体。②原核生物和病毒中具有遗传编码的核酸分子。

染色体臂 chromosome arm 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结构,以着丝粒为界,两侧为臂,较长的为长臂,较短为短臂。

染色体结 chromosome knob 某些物种染色体特定时期,例如玉米粗线期二价染色体上分布一些较染色粒大的颗粒成为染色体结,是鉴别染色体标记之一。

染色体随体 chromosome satellite 中期染色体臂远端的一个片段,仅通过一条染色质细丝(次级縊痕)与染色体其他部分相连。

染色体支架 chromosome scaffold 也称染色体骨架,是细胞中期染色体经2 mol/L NaCl或硫酸葡聚糖加肝素处理后,除去组蛋白和大部分非组蛋白后所留下的由非组蛋白构成的染色体的骨架结构。

染色体轴 chromosome core Baenimli等人的染色体模型认为30nm的染色体折叠成环,沿染色体纵轴由中央向四周伸出构成放射环,灯刷染色体的轴由染色粒组成。

染色质 chromatin 真核细胞在间期中,核中由DNA和组蛋白构成脱氧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常结合由非组蛋白和少量RNA。染色质亦可称为间期染色体(interphase chromosome)。

染色质桥 chromatin bridge 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分离没有完全断开,形成的细的染色质连线。有的甚至连在两个子细胞之间。

染色质纤维 chromatin fiber 电镜下所见到的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粗约30nm,是由线性DNA双螺旋和组蛋白、非组蛋白、少量RNA以及同DNA、RNA合成有关的酶构成的复合物。

染色质小体 chromatosome 染色质10nm丝的基本结构片段,包括由核小体核心组蛋白八聚体和缠绕的165个碱基对形成的核小体颗粒和延伸出的DNA片段结合上H1组蛋白所组成。

随体染色体 satellite chromosome(SAT-chromosome) 具有随体的染色体的统称。

同源染色体 homologous chromosome 二倍体细胞中,遗传位点一致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互为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配对和联会。

同源四倍体 autotetraploid 每个细胞中有四套形态和内容相似的,核苷酸序列相同的染色体。

无着丝粒染色体 akinetic chromosome 染色体畸变产生的没有着丝粒的染色体。

异染色体 allosome, heterochromosome 主要和全部由异染色质组成的染色体,如人的Y染色体和超数B染色体。

异染色质 heterochromatin 间期核内凝缩并深染的染色质,分兼性和恒定型两类。

缢痕 constriction 中期染色体上的凹陷区域。

整倍体 euploid 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以单倍体数目为基数,成倍或几倍的增加或减少的细胞。

中着丝粒染色体 metacentric chromosome 着丝粒居中,两臂基本等长的染色体。

重复序列 repetitive sequence 基因组中特定核苷酸序列周期性重复出现的一类DNA序列;包括中等重复序列和高度重复序列。

主缢痕 primary constriction 中期染色体上着丝粒区所处的狭细部位。

着丝粒DNA序列 centromere DNA sequence 真核细胞染色体着丝粒部位可与动体结合的DNA序列,与细胞分裂时染色单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有关。

姊妹染色单体 sister chromatid 染色体经复制后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中的两条相同的染色质丝。

组蛋白八聚体 histone octamer 由组蛋白H1、H2A、H2B、H3和H4各两分子构成的真核细胞染色体中核小体结构的核心颗粒,呈盘状的扁圆柱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00×103,由4个二聚体组成,包括两个H2A•H2B和两个H3•H4。


核仁

[核仁]原纤维丝蛋白 fibrillarin 存在于真核细胞核仁卷曲小体中的高度保守性的核仁蛋白,它与U3-snoRNA结合,在快速增殖的细胞中表达较多。

[核仁]原纤维中心 fibrillar centres 核仁中rDNA所在的部位。

核仁 nucleolus 真核细胞核内的小球形结构,由核仁组织染色体、核糖体亚单位等成分组成,无膜包围。在电镜下可区分成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和颗粒组分三个区域。

核仁蛋白 nucleolin 核仁致密纤维组分中存在的特有蛋白质。

核仁结合染色质 nucleolar associated chromatin 在电子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包围着核仁的染色质。

核仁染色质 nucleolar chromatin 即核仁染色体分布在核仁中的片段,含有rDNA序列。

核仁组织区 nucleolar-organizing region(NOR) 染色体中核糖体RNA基因(rDNA)所在的部位,可组织形成核仁,不包括5S rRNA基因。

颗粒组分 granular component (GC)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构成核仁的三种基本结构组分之一,由直径为15-20nm的核糖核蛋白颗粒构成,这些颗粒是正在加工、成熟的核糖体亚单位前体颗粒。

致密纤维组分 dense fibrillar component (DFC)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构成核仁的三种基本结构组分之一,是核仁中电子密度最高的部分,由致密的纤维构成,含有rRNA以及一些特异性的结合蛋白,如fibrillarin、核仁素(nucleolin)和Ag-NOR蛋白等。

组织核仁染色体 nucleolar-organizing chromosome 含有核糖体RNA基因的染色体,能在rRNA基因部位组织成核仁。


核基质

核基质;核骨架 nuclear matrix;nuclear skeleton; karyoskeleton 核液中由非组蛋白构成的三维网架结构,与染色质的定位、复制和转录活动有关。

核内RNA和蛋白质

核蛋白 nucleoprotein 真核细胞中定位于细胞核内的蛋白质的总称。

核仁小核糖核蛋白 small nucleolar ribonucleoproteins, snoRNPs 存在于核仁中由小RNA分子和RNA修饰酶组成的复合物,参与rRNA的编辑加工过程。

核小RNA snRNA(small nuclear RNA) 真核生物细胞核中沉降系数等于7和7以下的RNA。

核质 nucleoplasm, karyoplasms 指充满核中的无结构基质,染色体和核仁悬浮其中。

核质蛋白 nucleoplasmin 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一种酸性蛋白,可同组蛋白H2A和H2B结合,协助核小体的装配。

亲核蛋白 karyophilic protein 指在细胞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它们的肽链中带有核定位信号。

外体 exosome 核中由十几种3′-5′核酸外切酶构成的大蛋白质复合物,负责分解加工不完善的mRNA。


----------------------------------------- 04 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基质结构

基底膜; 基膜 basement membrane, basal lamina 由细胞外基质特化而成的薄层网络状结构,位于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等与结缔组织之间,对细胞的形状、存活、增殖和分化等具有重要作用。

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 为水解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的酶类,包括基质中以及整合于质膜中的各种胶原酶和弹性蛋白酶等。

人工基膜 Matrigel 从EHS瘤提取的基膜成分,在37oC下可自发形成凝胶状的人工基膜,具有天然基膜的生物学作用。(移至“细胞生物学技术”部分)

软骨黏连蛋白 condronectin 软骨基质中的非胶原糖蛋白,可与II型胶原及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等大分子结合,也可与软骨细胞作用,影响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等活动。

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间质中的大分子物质,构成复杂的网架结构,支持并连接组织结构、调节组织的发生和细胞的生理活动。

细胞外基质受体 extracellular matrix receptor 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细胞外基质成分的细胞表面受体。细胞外基质成分通过与其受体相结合,启动细胞内一定的信号传递途径,调节细胞活动。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 存在于动物体内细胞外基质中的组织金属蛋白酶的抑制物,具有调节细胞外基质重建,刺激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细胞侵袭的作用。


细胞黏附和黏附蛋白

斑珠蛋白 plakoglobin 存在于细胞与细胞间连接处的多肽,是桥粒和黏合连接的组分。

斑状黏附;黏附斑 focal adhesion (focal contact; adhesion plaque) 通过整联蛋白锚定到细胞外基质上的一种动态的锚定型细胞连接。整联蛋白的细胞质端通过其它蛋白质与肌动蛋白丝相连。

层黏连蛋白; 层连蛋白 laminin 存在于基膜中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形成网架片层,可通过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与细胞相结合,影响细胞的一些活动。

蛋白聚糖 proteoglycan(PG) 由一个至多个氨基聚糖和核心蛋白质共价结合成的大分子复合物。主要存在于脊椎动物结缔组织和细胞表面,具有保水、抗压、连接及结合生长因子等功能。

钙黏蛋白;钙黏素 cadherin 动物组织中介导Ca2+依赖的细胞黏附的一类糖蛋白,包括E,N,P,M等几种钙黏蛋白。

锚定依赖性 anchorage dependence 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分化等依赖于锚定到一定的细胞外基质成分的相互作用关系。

锚定依赖性生长 anchorage dependent growth 大多数正常真核细胞只有在黏附于一定的细胞外基质时(锚定状态下)才能生长(包括存活及进入细胞增殖周期)。

黏附蛋白质 adhesion protein 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的与细胞黏附于基质有关的一类蛋白质,包括纤连蛋白、层连蛋白和血纤蛋白原等。在细胞的黏附、迁移、增殖、分化等活动中起作用。

桥粒斑蛋白 desmoplakin 构成桥粒斑的一种蛋白质,介导桥粒斑与中间丝连接。

桥粒胶蛋白 desmocollin 桥粒中的一种穿膜糖蛋白,与细胞间黏合有关。

桥粒黏蛋白 desmoglein 桥粒中的一种穿膜糖蛋白,165kD,与细胞间黏合有关。

细胞黏附 cell adhesion 动物细胞通过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介导细胞之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

细胞黏附分子 cell adhesion molecule(CAM) 动物细胞表面介导细胞同细胞或细胞外基质相黏附的蛋白质分子。包括钙黏蛋白、桥粒蛋白、免疫球蛋白家族、选择蛋白、整联蛋白和穿膜的联合蛋白聚糖(syndecan)。其功能有的依赖于钙,有的不依赖于钙。

纤连蛋白 fibronectin 细胞外基质中的非胶原糖蛋白,也存在于某些基膜中。分子中含有分别与整联蛋白和细胞外基质其他蛋白质结合的专一部位,影响细胞的各种活动。在胚胎发育时期,可指导胚胎细胞迁移。


胶原纤维

胶原 collagen 广泛存在于动物界的一个仅分布于细胞外基质中的纤维形糖蛋白家族,是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在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长短不等的三股螺旋结构。

胶原纤维 collagen fiber 细胞外基质的骨架成分,由胶原分子有序排列并相互交联构成的纤维,具有很高的抗张力强度。

胶原原纤维 collagen fibril 组成胶原纤维的亚单位丝。

前胶原 procollagen 细胞内合成的胶原前体分子称为前α链,前α链经过羟化和糖基化后,三股前α链发生螺旋,形成了前胶原分子。

原胶原 tropocollagen 前胶原在细胞外被特异性蛋白酶水解切除两端的端肽后生成的分子,即胶原分子。由胶原分子自动装配成胶原原纤维。


弹性纤维

弹性蛋白 elastin 构成细胞外基质中弹性纤维的主要蛋白质,具有高伸展性和回缩性。

弹性纤维 elastic fiber 细胞外基质中由弹性蛋白组成的,具有弹性的纤维,是细胞外基质中的主要纤维成分之一。

原弹性蛋白 protoelastin 弹性蛋白的前体。


糖胺聚糖

糖胺聚糖;氨基聚糖 glycosaminoglycan (GAG) 主要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由氨基己糖和己糖醛酸(硫酸角质素例外,为半乳糖) 二糖单位重复排列构成的一类直链多糖。包括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硫酸皮肤素、肝素和硫酸乙酰肝素。

透明质酸黏素 hyalherin 为识别与结合透明质酸糖链的一族细胞黏附分子,包括CD44及蛋白聚糖的连接蛋白等。


细胞壁

胞壁内突生长 wall ingrowth 胞壁内侧多处位点上壁的向内突入、生长,质膜表面积因之明显增长,为传递细胞的特征。

初生(细胞)壁 primary cell wall 细胞有丝分裂产生子细胞后,细胞生长时期形成的壁,较幼嫩,含果胶质较多,无木质素,允许细胞生长和扩张。壁上细微的纤维素丝呈现各种不同排列方向。

次生(细胞)壁 secondary cell wall 细胞初生壁表面增大停止后,成壁物质继续淀积在初生壁上而形成的胞壁层,纤维丝在这里呈现一定的平行排列。

凯氏带 Casparian band 某些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最初发育阶段,纵向壁和横向壁上形成的一条细的木栓质或类木质素的沉积带。

筛板 sieve plate 被子植物筛分子端壁多个高度分化、呈孔状的筛域分布其中。

微原纤维 microfibril 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单位,高等植物细胞壁组成成分为纤维素;某些真菌的位几丁质;少数藻类的为甘露聚糖和木聚糖。

纹孔场 pit field 细胞壁内侧凹陷或呈腔室的地方,此处初生壁不再次生加厚,常为成束胞间连丝贯穿。

珠光壁 nacreous wall 筛分子壁上常见的非木质化的胞壁加厚,水合度高,光镜下可见其呈珠光。



----------------------------------------- 05 细胞生理


生理反应

(细胞)核溶解 karyolysis (1)间期核裂解消失;(2)病理性核裂解。

[通]透性 permeability 膜允许离子或分子穿过的性质,可用定性和定量方法测得。质膜的通透性是细胞进行内外物质交换的重要途径之一。

胞内共生 intracellular symbiosis, endosymbiosis (1)关于真核细胞中具有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的一种假说,认为这些细胞器分别起源于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细菌和蓝藻。(2)一种生物以互利的形式共生在另一种生物细胞中,如原生动物细胞中的共生细菌。

成斑 patching 当配体与淋巴细胞表面特定的膜蛋白结合时,会诱导膜蛋白聚集,出现“成斑”现象。

代谢偶联 metabolic coupling(metablic cooperation) 小分子量(<1kD)代谢物(如核苷酸,氨基酸等)在相邻细胞间通过间隙连接(动物)或胞间连丝(植物)的传递。

电偶联 electric coupling 电刺激或某些物理刺激以电波传递方式经间隙连接(动物)或胞间连丝(植物)在一系列细胞间快速传导的现象。

范德华力 Van der Waals force 由相邻中性原子或分子相互感应而产生的瞬时间的极性所造成的粒子间的一种弱作用力。

分子识别 molecular recognition 分子间专一性相互作用。

钙动员 Ca2+-mobilization 磷酸肌醇(主要为IP3)通过作用于受体而引起内质网等胞内钙库膜上的Ca2+通道打开,进而引起胞内Ca2+浓度升高的现象。

核穿壁 nuclear extrusion 植物细胞核物质从一个细胞穿入相邻细胞的现象。

核固缩 karyopyknosis, pyknosis 细胞核皱缩变小,染色质浓缩为致密、无结构的固体团块。

核质指数 nucleoplasmic index 细胞核与细胞质的体积比值,公式为:NP=Vn/(Vc-Vn),式中NP为核质指数,Vn和Vc分别代表细胞核和细胞的体积。

激活素 activin 为细胞间信号传递分子,系TGF-β超家族的二体生长因子,可影响多种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分化过程,对胚胎时期的体轴和胚层的模式形成具有调节作用。

激活作用; 活化 activation ①一种化合物由非活性状态或低活性状态转变为具有活性或更高活性状态。例如尚无活性的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酶。②在某种因子刺激下,细胞生理活动的激活。

极性 polarity 细胞或结构对应两端在形态结构或生理上有差异的现象。

接触抑制 contact inhibition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分散贴壁生长的细 胞一旦相互汇合接触,即停止移动和生长的现象。

膜电位 membrane potential 膜两侧由于存在着正负离子微小差异所造成的电位差。

膨压 tugor pressure 细胞吸水膨胀时对胞壁产生的压力。

膨压运动 tugor movement 因膨压变化引起的运动,如气孔开闭时保卫细胞膨压的变化。

去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 deplasmolysis 去除高渗溶液后质壁分离的细胞回复原状的现象。

溶血作用 haemolysis (hemolysis) 血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作用下,细胞肿胀、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的过程。

渗透压 osmotic pressure 水从低渗液穿膜进入高渗溶液时产生的压力。

同型膜融合 homotypic fusion 来源于相同细胞器的小泡互相融合。

细胞交融 cytomixis 专指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也包括胞质组分)穿壁转移的现象。

细胞溶解 cytolysis 质膜破裂的细胞裂解。

信号脱敏 signal desensitization 系指细胞通过受体或受体下游水平上的某种分子代偿机制而减弱对外界刺激信号的反应能力的现象。

质壁分离 plasmolysis 植物细胞在高渗液环境中,液泡内水分外渗出质膜,原生质体收缩,部分质膜与细胞壁脱离的现象。


物质代谢

Hatch-Slack pathway C4途径 在C4植物光合作用中负责对CO2进行初级固定的途径,途径中产生4碳化合物。

次生产物 secondary product 植物产生的具有自我保护作用的含氮有机化合物,许多可作药用成分。

蛋白酶体 proteosome 真核细胞内可以降解泛素化蛋白质的一种26S大小的蛋白酶复合体。

翻转机制 flip-flop mechanism 膜脂双层中的脂分子从一个单层翻转到另一单层的运动方式。

反应中心 reaction centre 叶绿体光系统中由1对中心叶绿素分子和其他色素分子,以及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是将扑获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结构。

反应中心叶绿素 reaction-center chlorophyll 光反应中心具有光化学活性的一种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泛素化 ubiquitinoylation 在蛋白质分子一个位点上结合单个或多个泛素残基的作用。

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non-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叶绿体光系统吸收的光能用于产生ATP和NADPH的过程。

分泌蛋白 secretory protein 由粗面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然后送往高尔基体,加工成分泌泡,最终释放到胞外介质的蛋白质。

核受体 nuclear receptor 存在于细胞核内的受体蛋白。


降解体( RNA降解体) degradosome(RNA degradosome) 大肠杆菌中的多酶复合物,含有核酸内切酶、外切酶和核酸磷酸化酶等。

结合变化机制 binding change mechanism 用来解释氧化磷酸化过程中ATP合成酶(F1)的亚基利用H+离子梯度势能发生构象变化合成ATP机制的一种假说,主张F1的β亚基通过L、T、O三种构象交替循环变化,而不断合成ATP。

醌循环 quinone cycle CoQ为脂溶性可移动分子,在膜内通过氧还反应,反复传递电子和从基质泵出氢的过程。氧化型CoQ接受一对电子,并从基质中摄取质子,每对电子通过辅酶Q-H2-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物有4个质子被转运到内膜外。

磷酸化 phosphorylation 化合物结合磷酸的作用。

鸟苷酸释放因子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GEF) 能催化Ras蛋白释放GDP,代以结合GTP的蛋白质,生成与GTP结合的Ras活性形式。

亲水的 hydrophilic 分子或分子的一部分在能量上适于与水相互作用而溶于水中的属性。

亲脂性 lipophilic 非极性分子或原子团的脂溶性属性。

去磷酸化 dephosphorylation 生物分子去掉磷酸基团的过程,系生物调节分子活性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机制,与磷酸化相对应,常见的有磷酸化的蛋白、磷脂及糖分子的去磷酸化。

疏水的 hydrophobic 分子或分子的一部分在能量上不适合与水相互作用,而不溶于水的属性。

糖基化 glycosylation 向蛋白质寡糖链上添加糖单元的过程。

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 cytokine receptor superfamily 此受体胞内部分无激酶结构域,配体为细胞因子。包括有肿瘤坏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以及某些细胞表面抗原的受体。

小G蛋白 small GTP-binding proteins 单体形式的GTP结合蛋白,主要分布于胞质或质膜内侧,目前已发现60多种。

循环光合磷酸化 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叶绿体的光系统I吸收的光能未用于还原NADP+和其他电子受体,而用来产生ATP的过程。在此过程中,P700发出的激发电子通过铁氧化还原蛋白、质体醌、细胞色素b6、细胞色素f和质体蓝素,又返回P700。

招募因子 recruitment factor 促进mRNA与核糖体结合的因子,可激活受精卵中的隐蔽mRNA。

自我复制 self-replicating 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细胞、细胞结构或生物大分子能够自行复制的现象。

自我装配 self assembly 某些细胞结构可由其亚单位自行组装而成的属性,如由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的过程。


物质运输

COP II-包被小泡 COP II-coated vesicle 覆盖有COP II-衣被的运输小泡,介导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运输。

COP I-包被小泡 COP I-coated vesicle 覆盖有COP I-衣被的运输小泡,介导从高尔基体向内质网的逆向运输以及高尔基体膜囊之间的运输。

Rab效应器 Rab effector 能与Rab蛋白特异结合的效应器蛋白,与Rab蛋白一起参与运输小泡到靶膜的停靠过程。

胞内运输 intracellular transport 细胞内各种物质在各细胞器间的转运。

胞吞途径;内吞途径 endocytic pathway 从细胞表面到溶酶体的运输途径,包括吞噬作用和吞饮用。

胞饮作用 pinocytosis 细胞吞入小的颗粒状物质和水溶性大分子如抗体、酶、激素等的胞吞作用。

被动运输 passive transport 离子或小分子在浓度差或电位差的驱动下顺浓度梯度的穿膜运动。

成笼蛋白包被小窝 clathrin coated pit 动物细胞内吞时在胞质面被成笼蛋白包被的质膜区域。该区域持续形成并通过内吞作用出芽产生细胞内的成笼蛋白包被的小泡,内含细胞外液及溶于其中的物质。

成笼蛋白有被小泡 clathrin-coated vesicle 覆盖有成笼蛋白衣被的运输小泡,介导从细胞膜和高尔基体开始的小泡运输。

穿胞吞排 transcytosis 在有极性的上皮细胞中, 胞外大分子经受体介导胞吞作用进入胞内,穿过细胞质转运到另一侧,外排到另一胞外间隙。

穿膜运输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蛋白质转运器介导的蛋白质从细胞质溶质到细胞器的运输方式,如蛋白质从细胞质基质到线粒体、内质网和过氧化物酶体的运输。

穿细胞运输 transcellular transport 物质由细胞一侧被内吞入细胞,内吞泡穿越细胞质,又从细胞的另一侧被外排到细胞外。如肠上皮细胞从肠腔一侧吸收葡萄糖和Na+,经穿泡运输到另一侧外排到组织液中。

传递细胞 transfer cell 植物中一些特化的薄壁细胞,胞壁内突生长,质膜表面积明显增大,增强了与相邻细胞间水和养分的传输,常见于韧皮部筛管和木质部导管的周围。

蛋白质转运子 protein translocator 位于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中的一类膜蛋白复合体,介导蛋白质从细胞质基质经穿膜运输进入细胞器。

顶质分泌,顶浆分泌,顶泌 apocrine 细胞分泌时将细胞顶端和分泌物一起派出的分泌方式,如乳腺分泌。

分泌小泡 secretory vesicle 由反面高尔基网形成的囊泡,通过外排作用,把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

共翻译运输 cotranslational transport 分泌蛋白合成过程中肽链边合成边转移至内质网腔中的方式。

共运输(偶联运输) co-transport(coupled transport) 一种分子的穿膜运输依赖于另一种分子的同时或先后穿膜运输,包括同向运输和反向运输。

恒定分泌途径 constitutive secretory pathway 运输小泡不断地从高尔基体到细胞表面的分泌途径,这一途径不需要特殊信号,是一种非选择性的分泌途径。

恒定型分泌;固有分泌 constitutive secretion 细胞合成的分泌物不受调节的连续分泌方式。

回收运输 retrieval transport 应在内质网中起作用的蛋白质,进入了高尔基体后,又被包装成COPI有被小泡送回内质网的运输。

离子通道 ion channel 质膜上的穿膜亲水通道,供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穿过脂双层。

离子载体 ionophore 可溶于脂双层中提高专一性无机离子穿越脂双层通透性的疏水性小分子。

门控运输 gated transport 细胞质溶质与细胞核之间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蛋白质选择性运输。核孔起选择门的作用,使专一性大分子和大分子集合体进行主动运输。

内吞作用; 胞吞作用 endocytosis 通过质膜内陷并使膜包围的小泡内在化的方式将物质摄入细胞的作用。

内质网回收信号 ER retrieval signal; retrieval signal 某些内质网驻留蛋白肽链的C末端所含有的特定氨基酸序列,膜蛋白中为“赖氨酸-赖氨酸-×-×”(KKXX)序列;可溶性蛋白中为“赖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KDEL)序列。当这种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中后,可直接与COPI结合,被包装成COPI包被运输泡,重新被运回内质网。

逆行轴突运输 retrograde axonal transport 神经细胞轴突中小泡或物质由末梢沿微管向细胞本体的运输。

渗透作用 osmosis 细胞与所在介质存在溶液浓度梯度,引起水分经质膜迁移的现象。

受调分泌 regulatory secretion 合成的分泌物最初贮存在分泌泡中,当细胞受到细胞外一定信号刺激时才将分泌物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方式。

受调分泌途径 regulated secretory pathway 在一些特殊的分泌细胞中,分泌物贮存在分泌颗粒中,只当细胞受到胞外信号作用时才分泌到细胞外。

同向运输 symport 膜载体蛋白将两种溶质分子以相同方向进行穿膜运输。

吞排循环 endocytic-exocytic cycle 分别从细胞上去除和添加质膜的内吞和外排作用的交替变化,可使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保持不变。

吞排作用 cytosis 动物细胞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的统称。

吞噬作用 phagocytosis 细胞吞噬大的颗粒状物质如细菌和死细胞等的特殊胞吞作用。

外排作用;胞吐作用 exocytosis 细胞分泌时,运输小泡或分泌颗粒与质膜融合、将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

微胞饮 micropinocytosis 胞饮泡的直径小于0.1μm的胞饮。

细胞间运输 intercellular transport 物质经共质运输在相邻细胞间的短距离转移。

小泡运输 vesicular transport 细胞器之间通过运输小泡进行的蛋白质运输方式,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以及从高尔基体到细胞其它部位的运输属于这一类。

协助扩散 faciliated diffusion 有载体蛋白?膜运输蛋白协助的分子穿膜被动运输(顺电化学梯度扩散)。当分子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浓度再增加,扩散速率亦不能再提高。

衣被蛋白I coatomer protein I (COPI) 是组成COPI衣被的主要成分,由7个亚基组成。

衣被蛋白II coatomer protein II (COPII) 是组成COPII衣被的主要成分,由5个亚基组成。

有被小泡 coated vesicle 质膜胞质面由特定蛋白质(成笼蛋白或其他蛋白质)包被成的有被小窝从质膜上缢断后形成的膜泡。

运动蛋白 movement protein 病毒入侵植物宿主后,其基因表达合成的一类蛋白,分子质量达数万道尔顿,可促进大分子、包括病毒RNA经修饰的胞间连丝转移,如烟草花叶病毒(TMV)编码的蛋白分子质量为30kD。类似的蛋白亦可在正常植物中形成(如水稻筛管中的Thioredoxin H,玉米同源基因编码的Knotted I 蛋白)。

运输小泡 transport vesicle 在细胞器之间转运蛋白质的小泡,它们从一个细胞器的膜上芽生、与另一个细胞器的膜融合,完成蛋白质的小泡运输。

运铁蛋白 transferrin 哺乳动物血浆中的贮铁蛋白,与铁的转运有关。

运铁蛋白受体 transferrin receptor 细胞表面上可与运铁蛋白结合的蛋白质受体,协助将铁运入细胞。

主动运输 active transport 溶质通过细胞膜逆浓度梯度运输的现象,是一个耗能的生理过程。

自由扩散 free diffusion 分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自行扩散。亦称简单扩散。


细胞运动

胞质环流 cyclosis 植物细胞中胞质绕液泡的环形流动,动力来自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

胞质流动 cytoplasmic streaming 细胞质的流动,如变形运动、胞质环流。

变形运动,阿米巴运动 amoeboid movement 又称amoeboid locomotion,细胞在前端伸出伪足爬行的运动方式。

[肌动蛋白]成束蛋白 dematin 与红细胞胞膜结合的肌动蛋白微丝束蛋白(分子质量52 kD),含SH3功能域。

[肌动蛋白]解聚蛋白 depactin 从棘皮动物卵分离出的一种肌动蛋白解聚蛋白(分子质量17.6kD)。

踏车运动 treadmilling 微丝或微管在一定条件下,其正端有亚基不断地添加的同时,负端有亚基不断地脱落,使一纤维在一端延长而另一端缩短的交替现象。

[细胞]边缘波动 ruffling 细胞在变皱膜运动(ruffled membrane locomotion)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现象,常见于体外培养的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神经元。

微管滑动学说 sliding microtubule theory 主张纤毛的摆动是由于轴丝相邻外周二联丝微管相互滑动引起的。

细胞迁移 cell migration 成群细胞从一处移向另一处的迁移,如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的迁移。

细胞移动 cell locomotion 一个细胞从一处移动到它处。

细胞运动 cell movement 细胞本身的形态变化和物质流动。

细胞运动性 cell mobility 细胞运动的属性。

纤丝滑动机制 sliding filament mechanism 主张横纹肌肌节的的收缩是由于粗肌丝与细肌丝相互滑动产生的学说。

纤丝滑动模型 sliding filament mode 关于肌肉收缩运动机制的一种模型,认为肌动蛋白纤维与肌球蛋白纤维的相对滑动造成了肌肉的收缩运动。

轴突运输 axonal transport 细胞器或分子沿神经细胞轴突定向的运输,可以是顺向的(从细胞体向外)或逆向的(向着细胞体)。



----------------------------------------- 06 细胞周期


无丝分裂

二分[分]裂 binary fission 原核生物和变形虫细胞一分为二的无性生殖方式。

无丝分裂;直接分裂 amitosis 不形成染色体和纺锤体,细胞核直接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裂成二子细胞。多见之于某些原生生物,如纤毛虫等。



有丝分裂

胞质局部分裂 merokinesis 有丝分裂中,胞质未完全分裂,如鱼类和鸟类早期胚胎的卵裂。

不对称分裂 asymmetrical division 细胞分裂产生了2个大小不等,所含的细胞组分也有相应的差别,这种分裂往往与子细胞向不同方向分化有关。

成膜体 phargmoplast 植物细胞分裂末期有丝分裂纺锤体中心区域,是由微管与肌动蛋白纤维及囊泡等组成的结构。在该区域囊泡聚集并融合形成细胞板。

成数分裂前有丝分裂 premeiotic mitosis 在减数分裂前进行的一次有丝分裂。见之于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后进入减数分裂。

赤道面 equatorial plane, metaphase plane 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纺锤体的中央假想面。

错分裂 misdivision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发生横断,而不纵裂。

单极分裂 monocentric division 纺锤体只有一极的核分裂。

动粒 kinetochore 由多种蛋白在有丝分裂染色体着丝粒部位形成的一种盘状结构,微管与之连接,参与了染色体向两极的运动。

动粒微管 kinetochore microtubule 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纺锤体中,那些以其一端与染色体的动粒相连的微管。又称染色体微管(chromosomal microtubule)。

动粒域 kinetochore domain 构成着丝粒的三种结构域之一,位于着丝粒的外表面,在哺乳动物中可分为内板、中间间隙和外板,以及纤维冠等结构。

多极有丝分裂 multipolar mitosis 核分裂时,纺锤体上出现三个以上的极,染色体发生不规律分配的一种异常分裂。多极有丝分裂在多倍体细胞减少其倍性程度方面具有重要性。

二分体 diad(dyad) 复制后含两条染色单体的染色体。

纺锤剩体 mitosome 有丝分裂后,纺锤体的丝状残余物。

纺锤丝 spindle fiber 组成纺锤体的微管。一类是连接于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细胞的两极之间的极微管,另一是连接到染色体动粒上的动粒微管(染色体微管)。

纺锤体 spindle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由微管组成的梭形结构,包括动粒微管和极微管。与染色体的排列、移动和移向两极有关。

分离酶 separase 有丝分裂后期催化黏连蛋白(cohesin)分解,导致姊妹染色单体分离的酶。又称分离蛋白(separin)。

核分裂,细胞核分裂 karyokinesis 有丝分裂中细胞核的分裂。

核粒 karyomere 鱼类和直翅目昆虫中卵裂时,在核分裂后期,染色体广泛分散在纺锤体上,分别被薄膜包围形成的小核,它也可被化学药物诱发。

核内多倍性 endopolyploidy 染色体数经核内有丝分裂而增加的状态,多倍化的程度与核内有丝分裂的次数成比例。


核内有丝分裂 endomitosis 染色体复制多次,核不分裂,导致多倍性。如双翅目昆虫幼虫唾液腺细胞染色体经多次循环复制产生巨大的多线染色体。

核内再复制 endoreduplication 在细胞周期间期中的一种核内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间期核内染色体可两次、三次或多次复制,形成体细胞多倍化。此过程可因不同处理(如低温,照射,化学处理)自发地或诱导地发生。见“endomitosis 核内有丝分裂”条。

后期 anaphase 有丝分裂(或减数分数)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中姊妹染色单体分离,并向细胞两极移动,纺锤体延伸和纺锤体两极间距离增加。

后期A anaphase A 在有丝分裂后期中动粒微管缩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后期B anaphase B 在有丝分裂后期中,纺锤体的进一步延伸导致纺锤体两极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加。

极微管 polar microtubule 纺锤体微管由两极发出的,另一端不与动粒相连的微管。

均等分裂 equal division 有丝分裂中姊妹染色单体和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表现出均等分开现象。

末期 telophase 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最终阶段。在该期中围绕两套已分开的染色体,分别重组新的核膜,并形成两个子核,染色体逐渐向染色质转变。

凝缩蛋白 condensin 在染色体凝缩过程中,通过介导分子内部建立横桥,使DNA形成卷曲螺旋。

牵拉假说 pull hypothesis 真核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机制假说之一,即染色体向赤道板方向移动与动粒微管之延伸所产生的牵拉有关。当来自两极的动粒微管的牵拉力相等时,染色体就被稳定在赤道板上。

前期 prophase 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第一个阶段。在该期中染色质凝缩,纺锤体开始在核外组装。至前期末,核仁消失,核被膜破裂。

前中期 prometaphase 介于有丝分裂前期与中期间的一个时期。在该期中核被膜崩解,核纤层解聚,纺锤体微管与染色体结合,染色体向赤道面移动。

前中期带 preprophase band 植物细胞临有丝分裂之前,质膜下方由微管和肌动蛋白丝环绕细胞的带,此带确定了胞质分裂和细胞板形成的位置。

染色单体连接蛋白 chromatid linking proteins 位于中期姊妹染色单体相互结合的配对结构域。

双星有丝分裂 amphiastral mitosis 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分裂时在纺锤体两端形成由非染色质物质构成的双星体结构。与无星有丝分裂(anastral mitosis)相对的名词。

外推假说 push hypothesis 真核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机制假说之一。主张染色体向赤道板方向移动与星体通过对外染色体外推所产生的排斥力有关。当来自两极由于外推所产生的排斥力相等时,染色体被稳定在赤道板上。

细胞板 cell plate 进行分裂的高等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通过囊泡融合形成的伸展的膜结合的结构,它是新细胞壁的前体。

细胞分裂 cell division 真核细胞中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包含核分裂(有丝分裂)和相继发生的细胞质分裂(胞质分裂)。

星射线;星体丝 astral ray, astral fiber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围绕中心体发射出的纤细的丝状结构。

星体 aster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两极围绕中心体向外辐射排列的微管结构。

星体微管 astral microtubule 纺锤体中从中心体向四方发出的正端游离的微管。

有丝分裂 mitosis 真核生物体细胞核分裂的一般过程,包括染色质凝集为可见的丝状染色体和复制的染色单体分离,从而产生了两个染色体数和遗传性相同的子细胞核。通常划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和末期5个阶段。

有丝分裂纺锤体 mitotic spindle 同纺锤体(spindle)条。

有丝分裂器 mitotic apparatus 有丝分裂器包括围绕着中心粒的星体,有丝分裂纺锤体和包埋纺锤体纤维的基质。它们在维持染色体的平衡、运动和分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有丝分裂指数 mitotic index 一个细胞群体中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的百分数。

有丝分裂重组 mitotic recombination 可在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中发生,但罕见。当发生重组时,导致基因新的组合。有丝分裂重组可被利用来进行遗传学的分析。

有星有丝分裂 astral mitosis 纺锤体两极出现星体的有丝分裂。

中期 metaphase 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充分凝缩、并排列在赤道面上的时期。

中心体连丝 centrodesmus 有丝分裂时两个分开的中心体间最初出现的连接中心体的细胶状丝状结构。

重叠微管 overlap microtubule 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纺锤体中,在赤道上与发自另一极的微管相互交错的那些微管。又称极微管,以有别于动粒微管。

着丝粒 centromere 在有丝分裂染色体上两条姊妹染色单体相连的狭窄区域,由无编码意义的高度重复DNA序列组成,是动粒的形成部位。

着丝粒-动粒复合体 centromere-kinetochore complex 由着丝粒与动粒共同组成的一种复合结构,两者的结构成分相互穿插,在功能上紧密联系,共同介导纺锤丝与染色体的结合。

着丝粒分裂 centric split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离,致使2条染色单体分离。

姊妹染色单体 sister chromatid 染色体在DNA复制之后,产生的一对连在一起的一样副本。


减数分裂

(联会复合体)边侧成分 lateral element 构成联会复合体的两种成分之一,位于联会复合体的边缘(两侧),宽约20-40nm,其外侧为配对的同源染色体。

[联会复合体]中央成分 central element 减数分裂偶线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联会时,由中央成分和边缘成分将同源染色体配对在一起。

粗线期 pachytene 减数分裂I的第三个阶段,在此阶段同源染色体联会完成。

多价体 multivalent ⑴在多倍体个体中,减数分裂时3条或多条染色体相结合。⑵所含的抗体可抗多种抗原的抗血清。

合线期 zygonema;zygotene [stage] 又称偶线期 减数分裂的前期I中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的阶段。随着染色体的配对,染色体间形成了联会复合体。

核网期 dictyotene 减数分裂中延长的双线期状态,如存在灯刷染色体,其侧环DNA可转录和翻译。

花束期 bouquet[stage] 即减数分裂I前期的细线期。

减数分裂 meiosis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细胞分裂方式,染色体组由二倍体变为单倍体。又称成熟分裂(maturation division)。

交叉 chiasma (pl. chiasmata) 二价染色体的两条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相互交叉缠结的部位,是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遗传物质的局部交换的结果;这一结构最早出现在减数分裂前期I的双线期。

交叉端化 chiasma terminalization 二价染色体的两条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形成的交叉的数目逐渐减少,在着丝粒两侧的交叉向两端移动的现象。

联会复合体 synaptonemal complex 减数分裂I的偶线期中已联合的一对同源染色体间形成的复合结构。

前细线期 preleptotene[stage],preleptonema 属减数分裂I细线期前一段时期。

去联会 desynapsis 减数分裂I双线期阶段,成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染色体分离 segregation of chromosome 减数分裂中,成对的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作用,导致每个配子中只获得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单体。

染色体联会 chromosome synapsis 减数分裂前期I,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联会复合体,此过程为染色体联会。

染色体配对 chromosome pairing 指减数分裂时,在前期I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

双线期 diplotene (复数:diplonema) 减数分裂前期I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只在交叉部位相连;许多动物在这一阶段,同源染色体发生不同程度的去凝集,RNA转录活跃,在某些动物中出现灯刷染色体。

四分染色单体 chromatid tetrad 减数分裂I前期中,由两条同源染色体组成的二价体,包含四条染色单体。


四分体 tetrad 减数分裂前期I,联会复合体形成后,每个染色体由4条染色单体组成,称为四分体或二价体。

细线期 leptotene (复数:leptonema) 减数分裂前期I的开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发生染色质凝集,在显微镜下显示为细丝样染色体结构。

异化分裂 heterokinesis 减数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中X和Y染色体的差别分配。

终变期 diakinesis 减数分裂前期I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染色体重新开始凝集,形成短棒状结构,并发生交叉端化。
重组小结 recombination nodule 减数分裂前期I的偶线期阶段,两条同源染色体间的联会复合体上的圆盘状蛋白质结构,直径约90nm,是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的部位。


细胞周期运转

DNA损伤检验点 DNA damage checkpoint 细胞周期中,当外界条件引起DNA损伤时,通过该检验点之被激活,细胞对DNA损伤作出迅速反应,发生一系列生化事件,将细胞阻断在G1期和G2期,同时诱导修复基因的转录与表达,保证了细胞周期高度准确地进行运转。

G0期 G0 phase 细胞暂时脱离细胞周期处于静止状态的时期。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可重新进入G1期并进行细胞周期的运转与前进。

G1期 G1 phase 真核细胞分裂周期中,介于有丝分裂胞质分裂结束至DNA合成开始之间的一个阶段。

G2期 G2 phase 真核细胞分裂周期中DNA合成结束至有丝分裂(M期)开始之间的一个阶段。

S期(DNA合成期) S phase 真核细胞细胞周期间期中进行DNA复制的阶段。


胞质分裂 cytokinesis 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发生分裂,形成两个完整子细胞的阶段。

纺锤体组装检验点 spindle assembly checkpoint 真核细胞周期中确保与纺锤体组装及与染色体相连、排列直至染色单体分离等事件正确完成的调控位点,作用于细胞从M中期进入后期。

分裂间期 interphase 真核细胞中细胞周期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至下一次有丝分裂开始间的时期,包含G1期、S期和G2期。

核内倍增 endoduplication 在核膜不解体条件下,核内染色体倍增。

核内周期 endocycle 正常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变异形式,细胞只进行DNA复制,而不发生胞质分裂,形成了多倍体细胞,如果蝇胚胎第6期时,滤泡细胞上皮转变为核内周期。

后期促进复合物 anaphase-promoting complex (APC) 类似泛素连接酶性质的蛋白质复合物,它可促进一些蛋白质降解。其中包含了起始姊妹染色单体分离、促进M中期向M后期转移的蛋白。

染色体周期 chromosome cycle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由染色质经至染色体等周期变化过程。

细胞分裂周期基因 cell division cycle (cdc) gene 维持与调节真核细胞分裂周期正常运转的一组基因。

细胞周期 cell cycle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个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序贯过程,包含G1期、S期、G2期、M期四个阶段。

细胞周期检验点 cell cycle checkpoint 真核细胞分裂周期中决定细胞能否进入下一个时期的监控点,是细胞分裂周期中存在的一种反馈调节机制。

限制点 restriction point 符号“R”,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周期G1期的重要检验点。通过该点后,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步运转,进行DNA合成和细胞分裂。在酵母细胞周期中此点称为起始点(Start)。

有丝分裂期 M phase 真核生物细胞周期中的一个时期。包含了有丝分裂过程,如核的分裂,复制的染色体被分至两个子核中,和相继进行的细胞质分裂,最终被分为两个子细胞。

中间体 midbody 动物细胞在胞质分裂晚期,在位于赤道板附近的分裂沟所形成的致密结构,它由纺锤体微管残余并掺杂有浓密物质和囊泡状物所组成,内含多种蛋白。

中期 metaphase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染色体与纺锤体相连,排列于赤道板上,但姊妹染色单体尚未向两极分离。

中期停顿;中期阻抑 metaphase arrest 应用“抗有丝分裂”剂,导致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停止在中期的现象,这种阻抑常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器的异常或明显的解体有关。在一些有机体中卵核常停止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或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或后期)直至受精发生。

中心体周期 centrosome cycle 细胞分裂间期中中心体的复制和在有丝分裂开始时两个新的中心体之分离,从而提供了用于形成有丝分裂两极的两个中心体。


细胞增殖调控

S期促进因子 S phase-promoting factor(SPF) 是G1期周期蛋白(哺乳动物中为周期蛋白E,A,酵母中为Cln1,Cln2,Cln3)与Cdk激酶(哺乳动物中为Cdk2,酵母中为Cdc28)的复合物,可驱动细胞通过G1期限制点(R点)或起始点(Start)进入S期。

超前凝聚染色体 prematurely condensed chromosome(PCC) 通过细胞融合在M期细胞有丝分裂因子影响下,G1,S或G2的细胞染色体会发生超前凝聚现象,称为PCC。

促成熟因子 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MPF) 启动细胞进入M期(有丝分裂期)的蛋白质激酶复合物,由催化亚基(cdk)和调节亚基(cyclin)所组成。即M期促进因子(M-phase promoting factor),又称有丝分裂因子(mitotic factor, MF)

促分裂作用 mitogenesis 在促细胞分裂原的作用下,刺激细胞周期运行的过程。如ConA可对T淋巴细胞产生促分裂作用。

收缩环 contractile ring 有丝分裂的后、末期,在赤道板质膜下形成的微丝束环(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组成)。收缩环的微丝和质膜相连,环的收缩使质膜内陷,形成分裂沟,分裂沟逐渐深陷,最后细胞被缢断成两个子细胞。

无限增殖化 immortalization 一个细胞系能不受限制地进行细胞分裂,可能是由于细胞受到化学或病毒的转化作用或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融合等因素所造成。

细胞分裂素 cytokinin 调节植物细胞生长和发育的植物激素。在促进细胞分裂中起活化作用,也包含在细胞生长和分化及其它相关的生理活动过程中,如激动素(Kinetin)、玉米素(Zeatin)等。

细胞生长 cell growth 通常指一个细胞群体在体积上的增加。也可用于单个细胞的细胞质体积的增加。

细胞增殖 cell proliferation 通过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量增加,是生物繁殖基础,也是维持细胞数量平衡和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

周期蛋白 cyclin 在真核细胞周期中浓度周期性、有规律升高和降低的一类蛋白质家族,是细胞周期引擎分子,该类蛋白通过活化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调节细胞周期各时期的转换与运行。

周期蛋白框 cyclin box 周期蛋白(cyclin)分子中的一段相当保守的氨基酸序列,约含有100个左右的氨基酸残基,它可介导周期蛋白与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结合。

周期蛋白依赖激酶 cyclin-dependent kinase (CDK) 与周期蛋白结合并被激活的激酶。不同的CDK-周期蛋白复合物,通过磷酸化作用调节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运转。

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活化激酶 cyclin-dependent-kinase activating kinase (CAK) 通过磷酸化作用活化CDKs的激酶,是个蛋白质复合物,由周期蛋白H、CDK7和Mat1蛋白组成,并且也是通用转录因子(TF11H)的组成成份,在RNA转录过程中发挥作用。

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 cyclin-dependent-kinase inhibitor(CKI) Cdk激酶的抑制因子。在哺乳动物中分为两个家族即CIP/KIP和INK4家族。



----------------------------------------- 07 细胞分化和发育


生殖细胞

germ line 种系 亦称生殖细胞谱系:配子及其亲代。

孢母细胞 sporocyte 产生孢子的母细胞。

孢原细胞 sporogonium;archesporium 能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孢母细胞的二倍体细胞。

孢子 spore 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产生的生殖单位。

孢子发生 sporogenesis 孢子形成的过程,可通过性孢子(sexual spores)的有性繁殖,也可以通过无性孢子(asexual spores)的无性繁殖。

孢子形成 sporulation (1)二倍体(或称孢子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孢子的过程;(2)细菌和其他生物的营养细胞形成干燥、有厚壳、代谢弱、能抵抗恶劣环境条件的细胞过程。

不动孢子 aplanospore 不具鞭毛、不能游动的孢子。

产雄孢子 androspore 鞘藻属藻类矮藻体产生的带鞭毛的游动孢子。

初级精母细胞 primary spermatocyte 精原细胞在睾丸曲细精管中经数次有丝分裂逐渐长大所形成的细胞,其染色体为46:XY。

初级卵母细胞 primary oocyte 卵巢中的卵原细胞在出生前滋长增大所形成的卵母细胞,其染色体为46:XX

雌孢子 gynospore 异型孢子囊植物产生的两种孢子中较大的一种,即大孢子。

雌核发育 gynogenesis 卵子被精子激活,但雄原核并不与雌原核融合,卵裂只由雌核部分发生,从而发育成只含有来源于母体的两套同源染色体的胚胎。通过核移植,可制作小鼠雌核发育胚胎。

次级精母细胞 secondary spermatocyte 初级精母细胞经第一次减数分裂后所产生的两个细胞,此时的染色体为23,X或23,Y。它们再次分裂后形成四个精子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secondary oocyte 初级卵母细胞经第一次减数分裂后产生的细胞,此时的染色体组成为23,X。

大孢子 megaspore 异型孢子体中发育成雌性配子体的单倍体孢子。

大孢子发生 megasporogenesis 异孢型植物的大孢子囊中,由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功能性大孢子的发育过程。

大孢子母细胞,胚囊母细胞 megasporocyte; megaspore mother cell 异孢型植物大孢子囊中的一团或一个二倍体细胞。每个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4个大孢子,但通常只有一个能成为有功能的大孢子。

大配子 macrogamete 指雌配子。一般体积较大,称为大配子。

大型配子结合 macrogamy 同种的已长成个体间的接合生殖。

调整型卵 regulatory egg 卵失去部分后,仍可调整修复,保持全能性。这种类型的卵是相对镶嵌型而言。

动物极 animal pole 卵中细胞核偏向的一端称为动物极。

花粉 pollen 有花植物的小孢子,萌发时产生含3个单倍体核的雄配子体。

获能 capacitation 人及哺乳类精子在雌性生殖道中获得受精的能力。

极体 polar body,polocyte 卵母细胞经两次减数分裂后,除产生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外的另外三个单倍体小细胞。

极细胞 pole cell 昆虫或两栖类的卵子经过受精、卵裂后,囊胚后端含有极粒的卵裂球称为极细胞,将产生生殖细胞。

精母细胞 spermatocyte 雄性生殖细胞,由次级精原细胞转变而成初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分裂I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后者经过减数分裂II产生单倍体精子细胞。

精原细胞 spermatogonium 雄性哺乳动物形成睾丸后,移入睾丸中的性细胞产生的不成熟的初级精母细胞的前体细胞,行有丝分裂。

精子 sperm, spermatozoon, spermatozoa 动物和原始植物成熟地雄性配子,大小、形态因种类而异,脊椎动物精子分头、中段和尾三部分。

精子包囊;精包;精荚囊 spermatophore 部分涡虫、蛭类、头足类、有尾类等动物中由黏液黏在一起的精子群。交配时,在雌体内黏液降解(昆虫)或在雌性泄殖腔中被吸收(蝾螈)。

精子发生 spermatogenesis 由精原细胞经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至成熟精子形成的过程,其间要经过减数分裂。

精子器 antheridium 低等植物中产生多个带鞭毛游动精子的组织,着生于叶状体背面,精子以水为介质向颈卵器游动与卵细胞结合、受精。

精子细胞 spermatid 精子发生过程中第二次减数分裂产生的单倍体细胞,将分化为成熟精子。

精子形成 spermiogenesis 又称“精细胞变态”或“精子分化”,精子发生过程中由精细胞变态为精子的过程。

卵 egg 雌性配子。

卵 ovum;ova (复);egg;oosphere 成熟的雌性生殖细胞,即雌配子。

卵黄 yolk 卵内贮存的营养物质。

卵母细胞 oocyte 动物卵巢中成熟前的卵,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雌性配子。

卵泡 ovarian follicle 是卵巢充满液体的外表部分。在排卵前,卵母细胞在此发育成熟。

卵器 egg apparatus 胚囊中位于珠孔端由一个卵细胞和两个助细胞组成的结构。

卵原细胞;卵囊 oogonium ①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初级卵母细胞的原生殖细胞。②藻菌植物的雌性配子囊。

卵子发生 oogenesis 卵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卵子的过程。

排卵 ovulation 雌性脊椎动物的卵或卵母细胞从成熟的卵巢滤泡中排出的过程。

胚乳 endosperm 被子植物种子中,受精后由胚乳母细胞分裂产生围绕在胚胎外围的一种组织,为种子萌发提供淀粉或其他形式的营养。

配子 gamete 有性生殖的生物中,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单倍体生殖细胞。

配子发生 gametogenesis 产生配子的过程。

配子母细胞 gametocyte 即生殖母细胞。

配子囊 gametangium 一般指可产生配子的囊状器官。

配子体 gametophyte 大/小孢子体经减数分裂进而增殖、分化生成的胚囊/花粉,即为雌/雄配子体。

皮质颗粒 cortical granule 卵子质膜下方特化的分泌泡,精卵一接触,立即释放出内含物,可防止多精入卵。

生发泡 germinal vesicle 处于减数分裂I偶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核。

生殖核 generative nucleus 花粉成熟过程中核经有丝分裂形成二子核,贴近壁的即生殖核,随胞质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生殖细胞 germ cell 又称胚细胞,特化的单倍体配子。

同形配子 isogamete 雌性配子和雄性配子极为相同的配子,受精称为同配生殖。

先成论 Preformation 亦称“预成论”,认为生物从预先存在于性细胞(精子或卵)中的雏形发展而成。精原论者认为雏形存在于精子中,而卵原论者主张雏形存在于卵子中。这个学说所主张的先成的雏形显然没有科学依据,是反进化的。

小孢子 microspore 植物孢子体产生的可发育为雄性配子体的单倍体孢子。在种子植物中,相当于在单核期发育的花粉粒。

小孢子发生 microsporogenesis 在异孢型植物中,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孢子的发育过程。

小孢子母细胞 microsporocyte; microspore mother cell 产生小孢子的性母细胞。

小配子, 雄配子 microgamete 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所产生的异型配子中体积较小的配子。

雄核 arrhenokaryon 雄性配子的细胞核。

雄配子 androgamete 成熟的雄性生殖细胞,即精子。

雄质 arrhnoplasm 雄性配子的细胞质。

异配生殖 heterogamy 异形配子之间的结合生殖。

异形孢子 heterospore 维管植物产生的两种大小不同的孢子,小者产生雄性原叶体,大者产生雌性原叶体。

异形配子 heterogamete 一个物种中大小性质不同的配子,亦称大小二型配子,为同型配子的对应词。

异形配子 anisogamete 雌配子与雄配子的大小性质不同,亦称大小二型配子,为同型配子的对应词。

营养细胞 nurse cell 各种生物辅助卵或者精子形成的细胞,可合成特殊物质输送给发育中的配子。

游动孢子 zoospore 具有鞭毛可以游动的孢子,多见于某些藻类和真菌。游动孢子既能进行无性生殖,也可在某些条件下进行有性生殖。生成游动孢子的囊称为游动孢子囊。

游动精子 zoosperm,spermatozoid,antherozoid 真菌单毛菌目的有性生殖方式中的雄性运动配子。

原顶体 acroblast 精子细胞头部产生顶体的高尔基体泡。

原生殖细胞 primordial germ cell 胚胎早期已决定分化为生殖细胞的二倍体细胞。

种质;生殖质 germ plasm ①昆虫和两栖类卵母细胞特定区域的细胞质,含有特定的物质,并具有特殊的染色特性,含有生殖质的细胞分化成生殖细胞。②可代代相传的遗传物质,在生殖细胞中保留不变。

助细胞 synergid cell 被子植物胚囊珠孔端的2个细胞,与卵细胞组合成卵器,对受精有重要作用。


受精

胞质融合 plasmogamy 两个或多个细胞的细胞质融合,在受精过程中发生于核融合(karyogamy)之前。

单性生殖 parthenogenesis 由未受精的卵单独发育成个体的特殊生殖方式,又称孤雌生殖或处女生殖。可分为天然单行生殖(如蚜虫和蜜蜂)和人工单性发育(如海胆和桑蚕)。

顶体 acrosome 精子头部前端的一个帽状囊泡结构,由精子细胞的高尔基复合体形成,囊中含有酶和其他蛋白质。一旦精子与卵膜外表面接触时,发生顶体反应,反应中顶体泡释放出内含物,协助精子穿过透明带。

顶体反应 acrosomal reaction 受精时,精子一旦结合到卵表面,精子顶体泡即与质膜融合,释放出酶和其他蛋白质的过程,有助于精子穿过卵的外层。

多精入卵 polyspermy 受精时不止一个精子进入卵子中的现象,多见于低等动物。

孤雌生殖 parthenogenesis 不与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而由卵单独发育成个体。

孤雄生殖 androgenesis 只具有雄细胞的胚胎发育。由于雌性细胞核不参与受精作用,孤雄生殖是精子细胞核和卵质结合后的胚胎发育,或雄性配子的直接发育。

合子 zygote 又称受精卵(oosperm, fertilized egg) 精子核和卵细胞核融合形成合子。

极体 polocyte(polar body) 卵母细胞成熟分裂所形成的只含很少细胞质的“小细胞”。

接合 conjugation, zygosis (1)有性生殖的配子结合;(2)两个生物体交换遗传物质的结合。

接合孢子,接合子 zygospore 两个性质协调、没有鞭毛的可变形的配子或两个同形的生殖细胞相互吸引,各自向对方伸出特殊菌丝。该菌丝顶端接触后融合形成为单核或多核的合子,由合子发育成一个厚壁的具抗性的二倍体休眠孢子称接合孢子。

两性融合 amphimixis 有性生殖中两个配子的融合。

人工孤雌生殖 artificial parthenogenesis 有性生殖的动植物的卵在人工没有精子受精的条件下生长发育,称为人工孤雌生殖。

融合生殖 syngamy 2个单倍体配子核融合成合子的二倍体核。

受精 fertilization 有性生殖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两个特化的单倍体细胞,即配子,结合形成一个双倍体细胞,即合子,由合子发育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双受精 double fertilization 为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方式,受精过程中在卵和精子融合时,有第二个雄配子与中央细胞的极核融合形成3n的胚乳核。

无孢子生殖 apospory 直接从孢子体的体细胞产生配子体,孢子体无孢子形成。

无配子生殖 apogamy 胚囊中卵细胞以外的细胞不经受精而发育形成胚。

无融合生殖 apomixes 植物中不通过配子融合的各种无性生殖。相对于有配子融合的有性融生殖而言。

无性生殖 asexual reproduction 与配子无关的生殖方式总称。

异配生殖 anisogamy 异形配子之间的结合,又称为异配结合,或异配生殖。

幼体两性生殖 bisexual paedogenesis 幼体或胚胎阶段的卵受精发生的有性生殖现象。

原核 pronucleus 真核生物受精卵中发生融合前的卵核和精核。

中央细胞 central cell 植物成熟胚囊的结构组分,高度液泡化,位于胚囊中段,内含2个极核。

珠孔;卵孔 micropyle ①植物胚珠卵器端珠心组织上的小孔,受精时有花粉管穿入;②昆虫卵膜上的细漏斗状孔,受精时,精子经此孔进入。

自体受粉 self pollination 植物靠自身的花粉而受精,又称自花传粉。

自体受精 autogamy, idiogamy 来自同一个体的两个配子结合而形成合子核的现象。


胚胎发育

表面卵裂 superificial cleavage 只在卵表面发生分裂的一种卵裂形式,多见于昆虫、鸟类和爬行类动物,因其卵黄聚积于卵的中间之故。

成虫盘 imaginal disc 全变态昆虫(如鳞翅目、双翅目)幼虫表皮内褶形成的体内未分化细胞群,在从幼虫到成虫变态的过程中,发育为腿、触角、翅、口器等器官。

成胶质细胞 spongioblast 是从室管膜细胞向外迁移而发展成的一种过渡性胶质细胞。它将进一步分化为大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反足细胞 antipodal cell 植物胚囊中远离珠孔一端的三个细胞。

分节 segmentation 在胚胎发生过程中,躯体形成一些重复单元结构。

感受态 competence 胚胎细胞具有对诱导刺激反应能力的状态。

合体滋养层 syncytiotrophoblast(trophoblast) 由滋养层细胞形成的一种多核细胞。在胚胎形成初期,只有一小部分滋养层可见,但这种细胞性组织的侵袭性很强,它迅速扩展,很快包绕整个胚胎。

基板 placode 胚胎头部两侧表皮增厚的部分,它将发育形成神经节或者感觉器官。

脊索 notochord 脊索动物中轴的一种条状结构,也存在于脊椎动物胚胎时期,在脊椎动物成体中部分或全部被脊椎所代替。

裂球 blastomere 早期胚胎经过卵裂产生的细胞。

卵黄囊 yolk sac 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胚外膜结构之一。在爬行类和鸟类胚胎中,从肠道伸展覆盖卵黄表面,在孵化前吸入中肠。功能是提供一个营养物吸收的广宽表面。哺乳类的胚胎无卵黄,但仍保留有退化的卵黄囊结构。

卵裂 cleavage 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自受精卵至囊胚早期的细胞分裂。

螺旋卵裂 spiral cleavage 受精卵的早期分裂方向呈螺旋状,多与卵细胞结构,尤其与卵黄多少与分布有关,多见于软体动物,环节动物。

内胚层 endoderm 动物胚胎三胚层中最靠内的一层,将发育为内部上皮组织,如肠上皮、肺上皮等。

内细胞团 inner cell mass 哺乳类胚泡期为一个薄壁中空的囊泡结构,囊壁是滋养层,位于囊腔一端具有全能性的的细胞团,将来发育为胚胎本身。

囊胚 blastula 动物胚胎发育中,在卵裂终了和原肠形成开始之间的一个阶段。球形胚胎的中央有空腔称囊胚腔。

囊胚腔 blastocoel 多细胞动物囊胚的空腔。

盘状卵裂 discoidal cleavage 为动物卵裂形式之一,早期卵裂在动物极形成一个盘状细胞层。

胚层 germ layer 构成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的基本细胞层结构。腔肠动物由二胚层构成,而高等动物具有三胚层。各胚层将分化为一定的组织和器官。

胚带 germ band 一些进行表面卵裂和节肢动物的卵,随着卵裂的进行而逐渐接近卵的表面,形成单层细胞层,称为胚带。

胚孔 blastopore 两栖类和海胆胚胎表面产生的圆形内陷开口,在原肠期内胚层和中胚层细胞经此口内卷进入胚胎内部。

胚盘 blastodisc, blastoderm 鱼类、爬行类和鸟类卵中卵黄特别丰富,原生质集中在一端(动物极),卵原核也在这里,呈盘状。受精后卵裂只在此区域内进行,此区域的细胞群将来形成胚胎。

胚盘 embryonic disk;blastodisc 脊椎动物,端黄卵的一端围绕核为一帽状细胞质区,此为动物极。卵裂只发生在动物极区,形成一盘状胚。

胚泡 blastocyst 在哺乳动物发生早期,完成卵裂期的囊胚。

胚胎 embryo 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早期阶段生物体。

胚胎发生 embryogenesis, embryogeny 多细胞生物由受精卵开始的胚胎发育过程。

胚胎样体 embryoid bodies (EBs) 这是一种细胞结构团块,由胚胎干细胞经培养而成,它含有所有三个胚层的组织,即内胚层、中胚层及外胚层,胚胎样体不属于正常的胚胎发育,仅在体外条件下产生。

胚状体 embryoid 在适宜条件下,组织培养物上形成的体细胞胚。

器官发生 organogenesis 胚胎时期器官的形成过程,包括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态的形成。

桑椹胚 morula 动物胚胎发育的一个早期阶段,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成为由数十至数百个细胞组成的实心胚胎,形如桑椹。

上胚层 epiblast 鸟类发生初期,原条形成之前,胚盘层分为上下两层,其上面的一层称为上胚层。

神经板 neural plate 早期胚胎背侧表面的一条增厚的外胚层条带,后可发育成神经系统。

神经发生 neurogenesis 动物早期胚胎中外胚层向神经系统的分化。

神经嵴 neural crest 脊椎动物在神经管形成过程中,原来位于神经板两侧分离出的细胞群,经过迁移产生了成体的不同细胞:包括感觉神经节和自主神经节,边缘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以及一些非神经细胞,如嗜铬细胞、黑素细胞等。

神经胚 neurula 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期间,神经板外胚层发育成神经管。

神经外胚层 neuroectoderm 脊椎动物早期胚胎背部表面的外胚层,发育为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生殖嵴 genital ridge 脊椎动物胚胎后半部,背系膜侧面中胚层形成的纵行上皮加厚的细胞条,后来发育为生殖腺。

施培门组织者 Spemann’s organizer 两栖类早期胚胎背侧胚孔背唇的一个信号传递中心,由此中心发出的信号组织了胚胎的前后轴和背腹轴。

体节 somite 在脊椎动物发育中,位于脊索和神经管两侧分节排列的中胚层组织团块。体节是按时序形成的,从头部开始。每一体节将发生肌肉、脊柱以及皮肤。

图式形成;模式形成 pattern formation 胚胎发育中,细胞按照一定的时空模式,各种结构精确有序形成的过程。例如,脊椎动物在前肢模式形成中,细胞获得了组建上臂、手指和定位形成肌肉的性能。

外胚层 ectoderm 动物胚胎三胚层中最外的一层(其中另两层是中胚层和内胚层)。它将发育为表皮和神经组织。

外植块,外植体 explant 在体外培养生长的部分组织块。

下胚层 hypoblast 鸟类发生初期,原条形成以前,胚盘层分为上下两层,其下面一层称为下胚层。

镶嵌型卵 mosaic egg 物质的定位分布决定了裂球发育命运的卵,裂球接收卵内特定部位的物质后,其发育命运不能自行调整。因而部分裂球受到破坏后,即导致部分组织或器官缺失。此种卵与调整型卵相对应。

形态发生 morphogenesis 胚胎发生过程中,由受精卵卵裂产生的细胞群形成复杂的组织器官和个体形状的过程。

形态发生运动 morphogenetic movement 动物早期发育中胚胎细胞的移动。例如,在原肠形成的过程中,胚胎表面的内胚层和中胚层向胚胎内部卷入的运动。

性别分化 sex differentiation 生物个体不同性器官,不同性征和雌、雄配子的产生和发育。

性别决定 sex determination 由于性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地活动,胚胎发生了雄性和雌性的性别差异。在哺乳动物中,基因型若为XY,则为雄性性,XX为雌性。

芽基 blastema 个体的一部分通过去分化和再分化产生新个体或再生出局部器官的细胞群。

原肠胚 gastrula 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一个阶段,在此阶段中内胚层和中胚层移入胚胎内部。

原肠胚形成; 原肠作用 gastrulation 早期胚胎由囊胚形成原肠胚的发育过程。

原肠腔 archenteron 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至原肠阶段,在胚胎内所形成的腔结构。后发育成消化道。

原基 anlage 个体发育中在器官形态和机能形成以前那一阶段的组织.

原条 primitive streak 在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胚胎原肠作用时,胚胎后区加厚,并向头区延伸所形成的细胞条。它的出现确定了胚胎前后轴。原条内陷,形成原沟,上胚层细胞通过原沟移入囊胚腔。

脏中胚层 splanchnic mesoderm 当胚外体腔形成时,胚外中胚层分为两层,贴在卵黄囊内胚层外面的即为胚外脏壁中胚层,而贴在羊膜腔外面和绒毛膜内面的称为胚外体壁中胚层。脏壁中胚层将形成内脏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等。

中胚层 mesoderm 原肠末期的动物胚胎,处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的细胞层,将来发育为真皮、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血液、淋巴组织及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及某些腺体。

滋养层 trophoblast 哺乳类胚泡的壁滋养层细胞融合而来的巨大合胞体,系多倍体。使胚胎着床子宫壁。形成绒毛膜,和母体组织共同形成胎盘。

滋养外胚层 trophectoderm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胚泡)外胚层的胚外层细胞。

组织发生 histogenesis 由祖细胞发育成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分化组织的过程。


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组织干细胞 adult stem cell ;tissue stem cell 存在于一种组织或器官分化细胞中的未分化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并能分化成来源组织的主要类型特化细胞。有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可塑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成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

多能性干细胞 pluripotent stem cell (PSC) 具有分化成多种分化型细胞潜能的干细胞系细胞,如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干细胞 stem cell 能够进行自我更新,长期保持分裂能力的未特化的细胞。其子细胞中有的仍保持未分化状态,有的则在某些生理条件下分化成具有专一功能的细胞。利用实验条件也可诱导其分化。

骨髓干细胞 bone marrow stem cell (BMSC) 存在于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两类。

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 源自未成熟的胚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可形成多种细胞类型的多能干细胞。

胚胎癌细胞 embryonal carcinoma (EC) cell 胚胎发育过程中由畸胎癌(常为睾丸肿瘤)衍生而来的一类多能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embryonic stem cell (ES cell) 取自哺乳动物动物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经培养而成的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各种组织的潜能。骨髓干细胞在一定处理条件下,也可转变为具有全能性的类胚胎干细胞。

胚胎生殖细胞 embryonic germ cell (EG cell) 在饲养层细胞上,加入LIF因子、Steel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由胚胎原生殖细胞培养成的胚胎生殖细胞系,在性质上类似于胚胎干细胞。

皮肤干细胞 skin stem cell 存在于表皮基底层和毛囊基部的干细胞,表皮可产生角质细胞;毛囊干细胞可产生毛囊和表皮。

上皮干细胞 epithelial stem cell 存在于消化道隐窩深部的干细胞,可产生吸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Paneth cell)和少突细胞。

神经干细胞 neural stem cell (NSC) 存在于成体脑组织中的一种干细胞,它可生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亦可转分化成血细胞和骨骼肌细胞。

造血干细胞 hemopoietic stem cell(HSC) 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多能干细胞,可分化成各种血细胞,亦可转分化成神经元、少突细胞、星形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和肝细胞。


分化潜能

单能性 unipotency 只能以某种特定方式发育成一种细胞的属性。

多潜能细胞 multipotent cell 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能产生各种细胞类型的细胞。

多潜能性 multipotency, pluripotency 具有发育成多种组织器官的潜能的细胞属性。

潜能 potency 细胞产生后代细胞分化成细胞种类的能力。

全能性 totipotency 指一个细胞具有能重复个体的全部发育阶段和产生所有细胞类型的能力。

全能性细胞 totipotent cell 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或分化出各种细胞潜能的细胞。


分化和决定

差别基因表达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 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的细胞中分别表达不同基因的现象,从而不同组织产生组织专一性的基因表达产物。

分化 differentiation 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各种分化细胞各合成特定的蛋白质。

极粒 polar granule 位于两栖类卵子植物极或昆虫卵子后区细胞质中由RNP构成的颗粒物质,决定生殖细胞的分化,故又称“生殖细胞决定子”。

决定子 determinant 卵和胚胎中决定细胞定向发生的细胞质因子。

胚胎诱导 embryonic induction 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一部分能影响另一部分,使其向一定方向分化的现象。例如,神经外胚层在下衬中胚层的作用下分化为神经管。

去分化 dedifferentiation 细胞丧失原有的分化结构和功能状态,成为一个具有未分化特性的细胞。随后可导致细胞重新分化成另一种细胞。

染色质消减 chromatin diminution 线虫胚胎中将分化为体细胞的细胞,染色体减少,而只保留部分染色体的现象。

位置信息 positional information 细胞外信号分子形成浓度梯度,为细胞的模式形成建立了基础。

位置值 positional value 细胞因在位置信息场域中所处的位置而获得的分化模式。

细胞分化 cell differentiation 细胞的后代在结构和机能上发生差异,形成不同细胞的过程。分化细胞获得并保持特化特征,合成专一性的蛋白质。

细胞决定 cell determination 指决定分化状态细胞的向特定方向分化的过程。

细胞谱系 cell linage 动物受精卵第一次卵裂后的裂球,在个体发育中通过细胞分裂产生大量多代各种成体细胞,祖细胞与分化细胞的先后连续宗系关系,形成细胞谱系。

限定;定型 commitment 细胞命运的限定。

性染色体 sex chromosome 同决定性别有关的染色体,如x和y染色体即为性染色体。

再分化 redifferentiation 细胞去分化后变为原始未分化状态,随后再分化为某种组织的过程。多存在于再生中。

转决定 transdetermination 在果蝇成虫盘实验中观察到的决定状态的改变,即有时一个成虫盘可分化成另一个成虫盘应分化成的结构。


再生

再生 regeneration 失去的结构重新修复和替代的过程。

转分化 transdifferentiation (1)已分化细胞经去分化后再分化成另一种细胞的现象,如色素细胞分化成晶状体。(2)一种组织的干细胞能够分化成他种组织细胞的现象。


发育调控

Hunchback基因 Hunchback 果蝇早期体节形成的关键性基因,其表达产物为转录因子,专一抑制腹部形成。

触角足复合物 antennapedia complex 昆虫中对胸部和头部体节的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基因群。

命运图 fate map 表示各胚层和主要器官在早期胚胎(通常是囊胚期)表面的分布。命运图一般是用活性染料将囊胚期一小部分细胞染上色,通过连续观察,以追踪原来位于囊胚表面细胞的最终定位,从而绘制出各胚层和主要器官在早期胚胎表面的分布图。

母体效应基因 maternal-effect gene 卵母细胞中对胚胎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基因。在卵母细胞母体效应基因转录的mRNA,存在于卵的不同部位,在合子发育时这些mRNA所编码的蛋白质通过在胚胎中的扩散,激活或抑制一定的基因表达。

双胸复合物 bithorax complex 指果蝇第3号染色体上同源异形基因所在的一个区域,是HOM基因家族的组成基因。它包括3个基因:Ubx、 abdA、 abdB。这些基因决定了后部体节的分化。

同源突变 hemeotic mutation 亦称体节转变突变,是遗传发生的同源异型突变。

位置效应 position effect 基因因其在染色体中所处的位置而使其表达受到影响的现象。

信息体 informosome 在某些种类动物的卵细胞质中存在的核糖核蛋白颗粒,由mRNA结合蛋白质构成,其中mRNA在早期胚胎中翻译,指导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

形态发生素 morphogen 在胚胎形态发生中以空间浓度分布影响组织和器官模式形成的物质。

隐蔽mRNA masked messenger RNA 在卵母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的mRNA,可长时间稳定存在,贮存母体信息。在早期胚胎发生中脱去蛋白质,进行翻译。

诱导 induction 一群细胞发出信号影响另一群细胞发育方向的作用。


细胞凋亡

Bcl2基因 Bcl2 一种原癌基因,是线虫ced9基因在哺乳类中的同源物,可以抑制细胞凋亡。

程序性细胞死亡 programmed cell death 细胞正常死亡的方式,细胞激活‘自杀’机制,导致DNA片段化,细胞质萎缩,膜变化,以至细胞死亡,但不伤及相邻的细胞。又称细胞凋亡。

存活蛋白 survivin 肿瘤细胞中抑制细胞凋亡的蛋白质,与切冬酶结合发挥作用。

存活因子 survival factor 细胞存活所必需的细胞外信号分子,可避免细胞发生凋亡。

凋亡小体 apoptotic body 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萎缩,细胞碎裂,形成的有膜包围的含有核和细胞质碎片的小体,后被吞噬细胞所吞噬。

凋亡信号调节激酶 apoptosis signal regulating kinase (ASK1) 在胁迫和细胞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中起关键作用。

固缩 pyknosis 细胞核内含物凝缩,呈不规则深染状态,是细胞死亡的象征。

胱冬肽酶 caspase 一组存在于胞质溶胶中的结构上相关的半胱氨酸蛋白酶,能特异地断开天冬氨酸残基后的肽键,是参与细胞凋亡过程的重要酶类。

坏死 necrosis 一种病理性的细胞死亡类型, 表现为细胞的肿胀,细胞质膜及细胞亚器官的破裂,细胞内容物向外周释放,并引起体内炎症反应。

活化素 activin 为TGF家族的二体生长因子,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活动,对胚胎时期的体轴和胚层的模式形成具有调节作用。

细胞凋亡 apoptosis 为正常生理性细胞死亡,细胞分解成凋亡小体,被邻近的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

细胞衰老 cell anging;cell senescence 脊椎动物细胞经一定次数分裂而不再分裂的过程。

细胞死亡 cell death 分为细胞程序性死亡与细胞坏死两大类,其发生机制和表现形式均有显著的不同。


癌变

DNA肿瘤病毒 DNA tumor virus 基因组为环状或线性双链DNA分子,如猿猴空泡病毒SV40。

RNA肿瘤病毒 RNA tumor virus 含有RNA可引发肿瘤的反转录病毒家族,病毒粒子的外表包围由来自宿主细胞质膜的被膜。

src肉瘤基因 src 最初在Rous肉瘤病毒中发现的一种致肉瘤基因,其编码产物为细胞质中的酪氨酸专一性蛋白质激酶,与质膜的细胞质面相结合。后证实也是存在于人体基因组中的原癌基因。

癌 carcinoma 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癌基因 oncogene 动物细胞中的正常基因(原癌基因)发生突变或过度表达可引起细胞癌变的基因。

癌细胞 cancer cell 失去控制恶性增殖的细胞。

癌症 cancer 人及动物身体的细胞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发生转化而大量增生形成的恶性肿瘤。原专指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现泛指各种来源的恶性肿瘤。

畸胎癌 teratocarcinoma;teratoma 来源于原生质细胞或可分化为三胚层各种组织潜能的裂球错位所产生的恶性肿瘤。

肉瘤 sarcoma 源于中胚层组织的恶性肿瘤。

原癌基因 proto-oncogene (cellular oncogene,c-onc) 对信号传递,细胞生长和分裂有调控作用的正常基因。原癌基因的激活可导致细胞癌变。

致癌病毒 oncogenic virus 能引起动物细胞癌变的病毒,有DNA肿瘤病毒和RNA肿瘤病毒。

致癌作用 carcinogenesis 致癌物诱发细胞癌变的作用。

肿瘤;赘生物 neoplasm; tumor 失去控制具有异常增殖速率的细胞群,可以是良性的或者是恶性的。

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由巨噬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可诱导转化细胞凋亡。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一类膜受体,其胞外域有富含Cys(5-6个)的重复序列,每序列含有40个氨基酸残基,胞内域无酶活性,可通过一些接头蛋白,募集下游的信号转导组分,在介导细胞凋亡方面有重要作用。

肿瘤抑制基因; 抗癌基因 tumor suppressor gene; antioncogene 与细胞受控增殖有关的基因,这类基因的缺失或失活能引起细胞癌变。如p53,Rb基因等。

转化 transformation 通常指正常细胞经致癌化学物质、辐射、感染性肿瘤病毒处理后成为癌细胞的变化。也可指因外源基因导入使基因型和表型发生变化的现象和细胞发生癌变得过程。组织培养中细胞发生的持久的可遗传性的变化,甚至染色体数目也发生改变。



----------------------------------------- 08 细胞遗传与分子遗传


核酸

Alu家族 Alu family 灵长类的主要分散的重复DNA,其长度约为300bp,含有限制性内切酶Alu I的识别位点。

U-核小核糖核蛋白 U-snRNP 一系列含尿嘧啶较多的核小RNA与蛋白质的复合物,参与RNA剪接。

编码链 coding strand 双链DNA中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

不均一核RNA 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hnRNA) 原初转录产物,mRNA的前体。

重叠DNA contig DNA 由重叠的短序列形成一个大的毗邻序列的装配序列。

重复DNA repetitive DNA ;repetitive DNA sequence DNA中重复出现的核苷酸序列,可分为中等和高度重复序列两类。

核RNA nuclear RNA 真核细胞中的核内小RNA,在RNA剪接中起重要作用。

核糖体DNA ribosomal DNA(rDNA) DNA分子中为核糖体RNA编码的转录单位(rDNA)。

核糖体RNA ribosomal RNA(rRNA) 参加核糖体组成的RNA,在核糖体的构成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前体mRNA pre-mRNA 转录后未经剪接的hnRNA。

前体rRNA pre-rRNA 真核生物中RNA聚合酶Ⅰ转录产生的rRNA初始转录本,如剪切出5.8S、18S、28S rRNA的前体45S rRNA。

卫星DNA satellite DNA 用等密度氯化铯梯度离心法分离匀质DNA时,在主带附近出现的附带DNA,一般含有高度的DNA重复序列,其功能尚不清楚。

信使核糖核酸 messenger RNA (mRNA) 决定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RNA分子,由DNA转录产生的hnRNA剪接而成。

转移RNA transfer RNA (tRNA) 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可携带某一种氨基酸到生长着的多肽链上的RNA。一种tRNA具有特定的反密码子,可识别mRNA上的特定密码子。


基因

bicoid基因 bicoid 果蝇中的一个卵极性基因,其表达产物为转录因子,调控果蝇胚胎前端结构的生成。

F因子 F-factor 大肠杆菌的性因子,是一种质粒DNA分子,含有它的大肠杆菌为雄性菌株。

持家基因;管家基因 house-keeping gene 维持细胞存活和生长所必须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在各类细胞中都表达,例如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所需酶的编码基因。

纯合子 homozygote 同源染色体相应基因座带有相同等位基因的细胞或个体。

对控基因 pair rule gene 果蝇胚胎发育中在偶数或奇数体节中交替表达的分节基因,其表达顺序介于间隔基因与体节极性基因之间。

非翻译区 untranslated regions(UTR) mRNA分子两端的非编码片段,5’-UTR从mRNA起点的甲基化鸟嘌呤核苷酸帽延伸至AUG起始密码子,而3’-UTR从编码区末端的终止密码子延伸至多聚A尾的末端。

非重复序列 nonrepeated sequence 在基因组中只有一个或几个拷贝的序列,一般为具有编码功能的基因。

分节基因 segmentation gene 对建立胚胎分节所需要的基因。包括裂隙基因、对控基因和极性基因。

附加体 episome 又称“游离基因”,可独立复制的遗传物质片段,也可附着或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随染色体一起复制,如λ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阴性性因子。

基因组 genome 一种生物的基本染色体套中所携带的全部基因,即单倍体中所含的全部基因。在原核生物中即是一个连锁群中所含的全部遗传信息。

间隔基因 gap gene 与胚胎进一步细分有关的分节基因。

结构基因 structrual gene 编码多肽、rRNA和tRNA的DNA基因。

内含子 intron 真核生物基因中的非编码序列,转录后从转录本中被切除,形成mRNA和其他类别的结构RNA。

奢侈基因 luxury gene 表达上有组织特异性的基因。

体节极性基因 segment-polarity gene 负责组织每一体节前后模式的基因,这类基因发生突变,所发育成的幼虫,体节数目正常,每一体节的一部分缺失,而代之以其余部分的镜像重复。

同源异形基因 homeotic gene 含有同源异形框的基因,在胚胎发生过程中按相应的位置进行一定水平的表达,指导胚胎在一定的部位形成一定的组织和附肢。

同源异形突变 homeotic mutation 引起附肢和器官发生同源异形状态的突变,如果蝇中的触角足和双胸突变。

同源异型突变体 homeotic mutant 同源异形基因发生突变的个体。

同源异型转化 homeosis 一种附肢或器官生长在应生长其它附肢或器官的部位,例如果蝇在长触角的部位长成了腿。

外显子 exon 真核生物基因中为mRNA核苷酸序列编码的DNA片段。

序列同源性 sequence homology 不同的DNA片段或不同的蛋白质在核苷酸序列或氨基酸序列上的相似程度。

杂合子 heterozygote 某一特定基因座上带有不同等位基因的细胞或个体。

转染 transfection 系指外源性DNA被导入真核细胞内,通常伴有所含相关基因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

转染率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细胞被外源性DNA转染的百分比例。

组织专一基因 tissue-specific gene 组织专一性表达的基因。


调控元件

TATA结合蛋白 TATA-binding protein (TBP) TFⅡD的一个亚基,可与启动子中的TATA结合。

TATA框 TATA box 真核生物启动子中可以与RNA聚合酶紧密结合的序列,又称Hogness框或Goldberg-Hogness框,一致序列为TATA(A/T)A(A/T),它决定转录起始点的选择。

操纵区;操纵基因 operator 操纵子中与阻遏物结合的一段特定核苷酸序列,对相邻的结构基因的转录活动有控制作用。

操纵子 operon 细菌中的基因表达和调节单位,是共用同一个启动子所组成的基因群,包括多个结构基因和能为调节基因产物所识别的调控元件(操纵基因)。

恒定性启动子 constitutive promoter 在个体的任何细胞中均有表达活性的启动子。

普氏序列 Pribnow box 原核生物基因中的一段通用序列,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10处的的5′-TATAAT-3′的共有序列,是RNA聚合酶II的紧密结合位点。

启动子 promoter DNA分子上结合RNA聚合酶II并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区域。

同源异形框 homeobox 同源异形基因所含的约由180个核苷酸组成的保守序列,此序列为60个氨基酸编码,编码产物可与DNA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

应答元件 response elements 可被疏水性激素核受体识别并与之结合的基因的DNA调节序列。

增强子 enhancer 存在于基因组中的对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的DNA调控元件,位置不定,结合转录因子后,可增强基因表达。

增强子结合蛋白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s(c/EBP) 与增强子DNA序列结合的转录因子。

组织专一性启动子 tissue-specific promoter 只在一定组织中具有活性的启动子。


DNA复制

DNA 扩增 DNA amplification 某些DNA片段单独复制增加,如两栖类卵母细胞发育成熟中的rDNA。

DNA促旋酶 DNA gyrase 即拓扑异构酶II。

DNA复制 DNA replication 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经多种酶的作用,合成一个新的子代DNA分子的过程,使模板包含的遗传信息被复制。

DNA解螺旋酶 DNA helicase DNA复制起始时,使DNA双链解开的酶。

DNA聚合酶 DNA polymerase 催化DNA合成反应的酶,需要模板和引物,如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I、II和III,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α、β、γ、ε和ξ。

DNA连接酶 DNA ligase 可催化DNA3ˊ-OH基和5ˊ磷酸基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的酶。

DNA拓扑异构酶 topoisomerase; DNA topoisomerase 与DNA复制有关的一类酶,通过对DNA双螺旋切口和封口反应催化DNA发生超螺旋构象转变。拓扑酶I通过切断一股链催化DNA双螺旋解负超螺旋;拓扑酶 II(促超螺旋酶)则切断双链催化DNA松展开,形成负超螺旋,能量由ATP水解提供。

D袢式合成 D-loop synthesis 线粒体DNA的复制方式,一条链先复制,另一条链保持单链,在电镜下呈显为D袢形结构。

RNA引物 RNA primer DNA复制时作为引物的小片段RNA。

半保留式复制 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DNA复制时,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单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单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倍增 duplication 染色体畸变的一种类型,基因组发生部分重复加倍现象。

单链[DNA]结合蛋白; SSB蛋白 single strand binding protein (SSBP) 在DNA复制和重组时结合到DNA已解旋的单链上的非催化性蛋白质。其作用是使复制叉处的DNA双螺旋熔解和使打开的单链取直,便于复制时的碱基配对。

复制 replication 核酸拷贝过程。一般指核酸从亲本模板链复制出核酸子代链的过程。

复制叉 replication fork 一个正在复制的DNA双螺旋分子解链呈“Y”形的部位。

复制单位 replication unit 高等真核细胞中它由多个复制起点组成。DNA复制时复制单位中复制起点呈现成簇活化,受协同调节。

复制酶 replicase 以DNA或RNA序列链为模板催化合成互补链的酶。

复制起点 replication origin 控制复制起始的DNA片段,富含AT碱基对,容易解链。

复制体 replisome 复制叉上分布着各种各样与复制有关的酶和辅助因子,它们在DNA链上形成离散的复合物,这一结构称为复制体。

复制子 replicon 具有一定起点的DNA复制单位。原核生物和病毒DNA只有一个复制起点,故一个基因组只有一个复制子,真核生物基因组则含有多个复制子。

冈崎片段 Okazaki fragment DNA复制时,后随链在复制叉处以5’→3’的方向合成的片段,经DNA连接酶催化连接成连续链。由Okazaki首次发现而被命名。

滚环式复制 rolling cycle replication DNA双螺旋的一种快速复制方式。环形DNA分子在滚动中合成长的DNA核苷酸顺序,然后被核酸内切酶分段切开,线性DNA分子通过5ˊ黏性末端的互补碱基配对而环化,如λ-DNA的复制。

后随链 lagging strand 在一个复制叉上两个新合成的子代DNA链中的一条。后随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后由DNA连接酶催化连接成连续链。

基因扩增 gene amplification 染色体组中仅某些基因复制成多套副本,其它基因不复制。

解旋酶 helicase 即DNA解螺旋酶。

螺旋去稳定蛋白 helix-destablizing protein 与单链DNA结合,使链拉直,不形成DNA双螺旋。

模板 template 一个DNA或RNA的单链,通过Watson-crick碱基配对规律,它的核苷酸序列可指导一个互补链的合成。

起点识别蛋白复合物 origin recognition complex (ORC) 在真核细胞染色体复制起点上与DNA结合的多亚基的蛋白质复合物,为DNA复制起始所必需。它为蛋白质相互间作用提供了位点。

前导链 leading strand DNA复制时,以5ˊ→3ˊ方向连续合成的新链。

引发体 primosome DNA复制时的酶复合物,能合成后随链上DNA合成所需的引物。也参与亲本DNA的解链作用。

引物 primer ①DNA复制时,由引物酶催化合成的DNA复制的RNA引导序列;②体外人工合成DNA中,可与模板结合的单链核苷酸片段。

引物酶(RNA引物酶) primase ;RNA primase DNA复制时,催化RNA引物合成的酶。

自主复制序列 autonomously replicating sequence (ARS) 首先在酵母基因组DNA序列中发现,当其与非复制序列连结时,可使后者在酵母细胞中具有进行复制的能力。


转录

DNA 甲基化 DNA methylation 加上甲基基团的碱基修饰过程,通常发生在5′ C位置上。限制酶作用位点中某些特定核苷酸的甲基化,可以保护DNA不受这种限制酶的作用。

DNA依赖RNA聚合酶 D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以DNA为模板转录产生RNA分子的酶。

RNA 剪接 RNA splicing 在真核细胞核中从RNA初始转录本切除内含子和拼接外显子的过程。

RNA聚合酶 RNA polymerase 能在模板指导下,催化核苷酸三磷酸聚合成多核苷酸(RNA)的一类酶。

TBP结合因子 TBP-associated factor(TAF) 通用转录因子TFⅡD的亚单位。

ρ因子 rho factor 大肠杆菌的一种与转录终止有关的蛋白质因子。

σ因子 sigma factor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的一个多肽亚基,分子本身无催化作用,其功能是识别DNA分子上的特定结合部位(启动区),同RNA聚合酶核心酶结合后,为RNA的转录确定正确的起点。

反义链;反义DNA antisense strand(antisense DNA) 转录时作为模板指导RNA合成的DNA链。

反转录酶 reverse transcriptase 以RNA为模板合成互补DNA的酶。

恒定性剪接 constitutive splicing 固定不变的RNA剪切方式,指真核生物编码蛋白质的前体RNA通过剪接将内含子去除,然后将外显子拼接为成熟的mRNA。

基因调节蛋白 gene regulatory protein 与基因的DNA序列相互作用调控转录的蛋白质,即反式作用因子。

剪接体 spliceosome 由sn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颗粒,参与hnRNA的剪接。

剪接位点 splice site 又称splice junction剪辑点,指起始RNA剪辑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为RNA加工时的拼接位点。

同源异型域 homeodomain 由同源异型框编码的可与DNA结合的蛋白质结构域。

小干扰RNA short interfence RNA (siRNA) 真核细胞中长为20~25核苷酸的dsRNA,可与靶mRNA分子的同源序列结合,使之降解,是分析专一基因功能和抑制专一基因表达的有用工具。

胀泡 puff 多线染色体的某些带区变成疏松膨大的延伸区,是活跃转录的部位。

终止子 terminator 由转录产生的RNA分子3’端序列形成的转录终止结构。

专一性转录因子 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s 与专一基因的调控位点结合,促进或阻抑转录的因子。

转录 transcription 以DNA的碱基顺序为模板转录生成单链RNA互补分子的过程。

转录本 transcript 最初转录产生的RNA分子。又称初级转录本(primary transcript)。 转录产生的未经加工的RNA。

转录单位 transcription unit 即转录为原初RNA分子的DNA区域,起点为+1。

转录酶 transcriptase 以DNA为模板的合成RNA的酶。

自我剪接 self-splicing 有些含内含子的转录本可以催化自身的剪除和拼接。

阻遏物 repressor 操纵子中调节基因的蛋白质产物,可同操纵基因结合,抑制结构基因的转录活动。

组蛋白去乙酰基酶 histone deacetylase 可以使组蛋白去乙酰基化的酶,抑制转录。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可以使组蛋白乙酰基化,减弱组蛋白与DNA的紧密结合能力,促进转录。


翻译和蛋白质合成

A位点 A site 在肽链合成过程中,核糖体上与氨酰基tRNA结合的部位。

E位点 E site 肽链合成过程中,tRNA从核糖体上离去的部位。

P(肽酰基)位点 P (peptidyl) site 核糖体上与延伸中的肽酰tRNA结合的位点。

氨酰-tRNA蛋白质转移酶 aminoacyl-tRNA-protein transferase 负责将一个信号氨基酸加到某些蛋白的N端,最终在蛋白质的N端留下一个不稳定的或稳定的氨基酸残基。

氨酰基tRNA amino acyl tRNA 参加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的激活形式,由氨基酸的羧基通过一不稳定的酯键与tRNA的羟基结合所构成。

氨酰基-tRNA合成酶 aminoacy1-tRNA synthase 每一种酶可将一特定的氨基酸激活成氨酰基形式的一类酶,可使氨酰基连接到特定的tRNA载体上。

翻译 translation 在核糖体上按照mRNA的密码子顺序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多肽链的过程。

翻译后修饰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蛋白质合成后通常还需要经过加工、修饰与正确折叠才能成为有功能的蛋白质。

反密码子 anticodon tRNA分子中反密码环上的特定核苷酸三联体,在翻译过程中,这一三联体和mRNA中的特定三联体(密码子)形成互补碱基配对,从而按mRNA上编码的信息将特定的氨基酸转运至核糖体合成多肽链。

反义RNA antisense RNA 与一基因的专一RNA转录本互补的RNA,可同此专一的RNA杂交,抑制其翻译。

放线菌酮(环己酰亚胺) cycloheximide 由灰色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可抑制肽基转移酶活性,从而阻断蛋白质合成。

非翻译区 untranslated regions(UTR) mRNA分子两端的非编码片段,5’-UTR从mRNA起点的甲基化鸟嘌呤核苷酸帽延伸至AUG起始密码子,而3’-UTR从编码区末端的终止密码子延伸至多聚A尾巴的末端。

回文序列 palindrome RNA分子中的反向互补重复核苷酸序列,形成茎袢结构。

甲硫氨酸转移RNA methionine tRNA (tRNAmet) 能接受甲硫氨酸的tRNA,在酶的作用下可形成甲硫氨酰tRNA(met-tRNA)。

甲酰甲硫氨酰 tRNA formylmethiony1-tRNA(fmet-tRNA) 多钛链合成开始时,将第一个氨基酸(甲酰甲硫氨酸)带向核糖体的tRNA。

起始复合物 initiation complex 一般指翻译的起始结构,如原核细胞中由30S核糖体小亚单位、mRNA、fMet-tRNAMet形成的起始复合物。

起始密码子 initiation codon mRNA翻译起始时的第一个密码子AUG或GUG,在细菌中也使用GUG和UUG。

起始因子 initiation factor (IF) 蛋白质合成起始所需要的催化性蛋白质,原核生物中有3种:IF1、IF2和IF3;真核生物中至少有6-8种。

前导序列 leader sequence;leader mRNA 5′末端的核苷酸片段,位于起始密码子AUG之前,对核糖体的结合具有调节作用。

前起始复合体 preinitiation complex 转录开始前由通用转录因子、启动子区、RNA聚合酶等组装形成的起始复合体结构。

释放因子 release factor (RF) 参与肽链合成终止与释放的蛋白质因子。

易位酶 translocase 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催化依赖GTP的移位反应的酶。反应中,肽酰tRNA由核糖体A位转移到P位,继之核糖体沿mRNA相对移动一个密码子。

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 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eIF) 参与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起始作用的蛋白质因子(核糖体除外)。

终止密码子 termination codon mRNA翻译过程中,起蛋白质合成终止信号的密码子,即UAA、UAG和UGA。

转录后修饰 post-transcriptional modification 转录本的加工修饰,如hnRNA的修饰加工、mRNA前体的选择性拼接等。


基因表达调节

CCAAT转录因子 CCAAT transcription factor(CTF) 可与启动子中的CCAAT元件发生专一性相互作用的转录因子。

多倍体 polyploid 染色体数目比通常的两套染色体多一套或几套的细胞或个体。

多级调控体系 multistage regulation system 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分为转录前、转录水平、转录后的加工水平和翻译水平的调控。

放线菌素D actinomycin D 由链霉素产生的一种抗生素,为RNA合成抑制剂。


辅阻遏物 co-repressor 可和阻遏物结合激活阻遏物的代谢产物,结合物能阻止某种可阻遏酶的mRNA的转录,如色氨酸操纵子系统中的色氨酸。

构件因子 architectural factors 具有HMG框结构的转录因子,可通过弯曲DNA促使域邻近位点相结合的其他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而激活转录。

基因表达 gene expression 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DNA分子编码的遗传信息变成RNA或蛋白质,使细胞或个体形成一定的表型。

可阻遏酶 repressible enzyme 合成受底物调节的酶,没有底物时,酶进行合成;有底物时酶的合成受抑制。

通用转录因子 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s 在RNA聚合酶II催化下,以DNA为模板转录各种基因都需要的蛋白质。

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序列专一性转录因子 sequence-specific DNA-binding protein;sequence-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 与基因启动子的特定序列专一结合的蛋白质。

选择性剪接 alternative splicing 前体mRNA经不同剪接方式,产生不同的mRNA分子,可被翻译成多种同工型蛋白质。一个基因的多个外显子(常由内含子隔开)形成所有蛋白的不同剪切方式。

中心法则 central dogma 关于遗传信息由DNA→RNA→蛋白质方向传递的定向规律。

转录辅阻抑物 transcriptional co-repressor 对阻止转录起辅助作用的蛋白质,其中许多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转录水平调控 transcriptional-level control 决定某个基因是否被转录,并决定转录的频率。

转录因子 transcription factor 能够与基因的控制元件结合的特异蛋白质。


染色体

X染色体 X chromosome 性染色体,雌性哺乳动物和雄性两栖动物中成对存在。

X失活 X inactivation 雌性成体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处于正常失活状态。

Y染色体 Y chromosome 决定雄性性别的染色体。

巴尔比亚尼染色体 Balbiani chromosome 双翅目幼虫唾腺细胞中存在的多线染色体,由意大利细胞学家Balbiani于1881年首先在摇蚊中发现。

超倍体 hyperploidy 比生物的正常染色体数多一个以上染色体的个体。

单体 monosome ⑴与一股mRNA结合的单个核糖体。⑵从多核糖体上解离下来的单个核糖体。⑶非整倍染色体组中,缺少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细胞和个体染色体组为2n-1。

多线染色体 polytene chromosome 一些处于永久间期的细胞中,由核内DNA多次复制而细胞不分裂所形成的体积很大的染色体结构。存在于双翅目昆虫唾腺、气管、肠等组织中的细胞,以及有些植物的胚珠细胞中。

二倍体(2n) diploid 含有两套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或个体。

非整倍体 aneuploidy 体细胞核中,染色体组不是一倍体的整倍数,而是比正常染色体数多了或少了一个或几个染色体。

非整倍体细胞系 aneuploid cell line 由非整倍体细胞建立的细胞系,通常为无限增殖的肿瘤细胞系。

核型 karyotype 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全套染色体图像,按大小、形态成对排列成的系列。

核型图 karyogram 根据一个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所描绘并排列出来图。

交换 crossing over 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交换,引起连锁的基因重组。

缺失 deletion 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或DNA分子发生部分丢失的现象 。

染色单体 chromatid 由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尚未分开的的两条子代染色体,在分离之前经着丝粒部位连接在一起,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互换 chromatid interchange 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某些片段的互换,是测试遗传变异的指标。

染色单体桥 chromatid bridge 缺失染色单体偶尔在分裂前期发生融合,形成桥。

染色体畸变 chromosome aberration 一般指重复,缺失,倒位,易位所引起的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易位 chromosome translocation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片段,是遗传变异的原因之一。

染色体重复 chromosome duplication 畸变的一种,在染色体上某片段发生了重复。

染色体重排 chromosome rearrangement 由于倒位、易位染色体发生序列重新连接的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组 chromosome complement 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

染色质凝缩 chromatin condensation 细胞分裂过程的前期,染色质纤维进一步紧密卷曲凝缩,形成染色体的过程。

双着丝粒染色体 dicentric chromosome 染色体通过相互易位形成具有两个着丝粒的染色体。

四倍体 tetraploid 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数是该物种染色体基数(单倍体染色体数)的4倍。

同源多倍体 autopolyploid 由相同的多套染色体形成的多倍体。

同源联会 autosynapsis 正常二倍体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配对联会。

同源染色体 homologous chromosome 二倍体细胞中染色体以成对的方式存在,每对中的两条染色体在结构上一致、所含遗传信息相似,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互称为同源染色体。

同源四倍体 autotetraploid 由4套相同的染色体组成的四倍体。

同源性 homology 一般指两个或多个基因之间在DNA序列上的相似程度。

一倍体;单倍体 monoploid 具有一组基本数染色体的细胞或个体。

遗传图谱 genetic map 又称染色体图,或基因连锁图,指依据基因之间的交换值(或重组值),确定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而绘制的一种简单线性示意图。

异源四倍体 allotetraploid 又称双二倍体(amphidiploid)。具有两套分别来源于不同物种的二倍体染色体的四倍体。

着丝粒融合 centric fusion 亦称全臂融合(whole-arm fusion),两条亚端粒染色体长臂融合,短臂断裂丢失。



----------------------------------------- 09 信号转导


细胞外信号

JAK-STAT信号传递通路 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 一些细胞因子激活基因表达的一种快速信号转导途径,包括细胞表面受体、细胞质Janus激酶、信号传递和转录激活物(STAT)。

Jun 激酶(C-Jun N-末端激酶;应力激活蛋白激酶) Jun kinase(JNK)(C-jun N-terminal kinase; stress-activated kinase) MAPK信号信号转导级联反应中的一类蛋白激酶家族,其酪氨酸和苏氨酸残基双重磷酸化而被激活,参与调节细胞凋亡等生理活动。

存活因子 survival factor 细胞存活所必需的细胞外信号分子,可避免细胞发生凋亡。

钙波 calcium wave 细胞受到刺激,钙离子的升高形成整体钙信号并扩散成环形或螺旋形的Ca2+波向外传播。

钙峰 calcium peak 是以振幅为基本编码多种刺激因素而产生的多种形式的Ca2+信号,是钙信号最普遍的动力学特征。

钙库 calcium store 指细胞内一些具有Ca2+储存能力的细胞器(如内质网),其Ca2+含量很高,包含一类对Ca2+高容量底亲和力的蛋白,表面存在Ca2+转移系统,有很强的Ca2+摄入及诱导Ca2+释放的能力。

钙信号 calcium singal 当细胞受到各种刺激时,导致细胞外Ca2+进入细胞或胞内钙库Ca2+释放,细胞溶质内的游离Ca2+浓度增高引起细胞的反应。

钙信号基本单位 calcium signal elementary unit 钙释放常具有量子化特征。当钙动员信使或环境刺激处于低水平时,可使细胞内一组通道开放或一定量Ca2+进入,形成脉冲或夸克等,此称为钙信号的基本单位或基本事件(elementary events)。

钙振荡 calcium oscillation 周期性出现的钙峰,称为钙振荡,可使细胞信号数字化为恒定幅度上的振荡频率。

钙指纹 calcium fingerprint 钙峰和振荡对于相同细胞或特定刺激来说,反应往往是相对恒定的,即它们可作为细胞信号的识别特征,因而称为钙指纹。

肌醇三磷酸 inositol triphosphate(IP3) 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第二信使分子,作用于胞浆中的肌醇三磷酸受体,参与对Ca2+信号的调控,主要由磷脂酶C催化磷脂酰肌醇1,4-二磷酸的水解而生成。

酪氨酸激酶偶联受体 tyrosine kinase-linked receptor 细胞表面一类受体,其配体多为细胞因子。此受体的细胞内区无蛋白质激酶活性,而是通过偶联方式激活janus蛋白激酶活性,随之通过信号级联反应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

邻分泌信号传递 juxtacrine signaling 细胞与细胞之间直接接触时,穿膜配体与相应受体的结合所产生的信号传导。它是反向信号传导及双向信号传导得以进行的必要形式。

门神激酶 Janus kinase(JAK) 细胞质中的一类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与酪氨酸激酶偶联受体结合而被激活,并通过磷酸化参与信号传递级联反应,由转录因子STAT进入细胞核,调节特定基因表达。

双向信号传递 bi-directional signaling 由含配体的细胞一方向含受体的细胞一方及其反向方向并存的信号传导。反向信号传导需以细胞之间在空间上的接近或接触为条件。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 又称外调节激酶(externally regulated kinase, ERK),系一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参与磷酸化信号传递级联反应,可被MAPKK(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磷酸化而激活,其靶蛋白为转录因子,调节与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的某些基因的表达。

细胞识别 cell recognition 细胞间通过表面黏附分子形成专一性的黏附的相互作用。

信号转导 signal transduction 细胞外信号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使其转变为细胞内信号,并发生胞内信号传递级联反应的过程,调节细胞的生理和遗传过程。

信号转导途径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signal pathway 一种细胞外信号转变为细胞内信号后,通过级联反应信号传递引起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信号传递

RGD序列 RGD 存在于纤连蛋白和某些细胞外基质蛋白肽链中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三肽序列,可被一些整联蛋白所识别,并与之结合。

第二信使 second messenger 受细胞外信号的作用,在细胞质溶质(cytosol)内形成或向细胞质溶质释放的细胞内小分子,通过作用于靶酶或胞内受体,将信号传递到级联反应下游,如cAMP、cGMP、Ca2+、IP3、DAG和肌醇磷脂等。

第二信使学说 the second messager theory 主张一些不能进入胞内的胞外化学物质(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表面专一受体而产生胞内第二信使,后者通过激发一系列生化反应,引发细胞的遗传或生理反应。

第一信使 primary messenger 由细胞产生,可被细胞表面或胞内受体接受、跨膜转导,产生特定的胞内信号的细胞外信使

电压门控通道 voltage-gated ion channel 兴奋细胞质膜上的一种离子通道,对跨膜电位差的变化极为敏感,因膜电位达到一定阈值而开放。

二酰基甘油 diacylglycerol(DAG) 有一个甘油分子和两个脂肪酸分子酯化而成的一种甘油酯,起第二信使作用。

反向信号传导 reverse signaling 细胞中的穿膜配体(如EPH分子)通过与特异受体的结合而被活化,从而向所在细胞传递信息的过程。是叠分泌信号传导的一种方式。

核定位信号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 又称核输入信号(nuclear import signal)。存在于定位于细胞核的蛋白质中的特殊氨基酸序列,富含带阳电荷的赖氨酸、精氨酸,指导蛋白质从细胞质经核孔复合体输入到细胞核内,起分选信号功能。

核输出受体 nuclear export receptor 与核输出信号互补的受体,能同时与核输出信号和核孔蛋白结合,引导大分子通过核孔通道进入细胞质。

核输出信号 nuclear export signal 细胞核内形成成的大分子复合物(如RNP)上的氨基酸序列,起分选信号作用,可被核孔复合体上的运输受体所识别,引导大分子从细胞核经核孔复合体输出到细胞质。

核输入受体 nuclear import receptor 与核定位信号相应的受体,它是可溶性细胞质基质蛋白, 可同时与核定位信号以及核孔蛋白结合,引导蛋白质通过核孔通道进入细胞核。

回收运输 retrieval(retrograde) transport 将逃逸的内质网驻留蛋白质从顺面高尔基管泡网回收到内质网的运输过程。回收过程通过COP I有被小泡转运。

机械门控通道 mechanically-gated ion channel 受机械作用而开放的离子通道,如耳蜗中的毛细胞因触及覆膜而打开的离子通道。

甲状腺素受体 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亲脂性信号分子甲状腺素的受体,位于细胞核内。

内分泌信号传导 ndocrine signaling 激素通过血液运输而抵达靶细胞作用位点, 从而介导细胞信号传导及其相关生物效应的信号传导方式。

内质网滞留信号 ER retention signal 滞留在内质网中起作用的蛋白质上的短的氨基酸序列,可防止蛋白质移出内质网。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与专一配体结合后而打开的离子通道,如神经细胞上的Na+通道。

缺省途径 default pathway 在没有其他分拣信号的情况下,从高尔基体到质膜的自主性连续分泌途径。

双信使系统 double messenger system 又称肌醇磷脂途径。膜受体接受胞外信号后,通过G蛋白耦连激活PLC,分解PIP2,同时产生IP3和D G两个胞内信使,分别激动IP3/Ca2+和DG/PKC两条信号通路。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 kinase) 一种丝/苏氨酸特异性蛋白质激酶,可被各种诱导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信号所激活,它在信号由质膜向核传递过程中起重要的中继传递作用。

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 glucocorticoid response element(GRE) 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特异结合的DNA序列。

糖皮质激素受体 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 细胞质中的受体蛋白,与糖皮质激素结合后活化,进入细胞核结合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促进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等基因的表达。

停止转移序列 stop transfer sequence 分泌蛋白合成中,肽链中与内质网膜亲和力很强的疏水性序列,可与脂双层结合,是穿膜蛋白的膜结合区段。

细胞信号传递 cell signaling 包括细胞内和细胞间的信号传递, 常与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等同使用。

信号传递分子 signaling molecule 各种参与信号传递的生物或化学分子,如蛋白肽、核甘酸、脂分子或其代谢衍生物,乙酰胆碱,儿茶酚胺等。

信号分子 signal molecule 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的化学分子,分为亲水性和亲脂性两类。

信号假说 signal hypothesis 解释分泌蛋白合成机制的一种假说,它主张指导分泌蛋白合成的mRNA在AUG起始密码子之后有一信号密码子顺序,编码一段由疏水性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顺序。信号肽可被信号识别颗粒所识别,信号肽有引导合成中的分泌蛋白多肽链穿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的作用。

信号识别颗粒 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 (SRP) 由6个蛋白质亚基结合在1个7S RNA分子上,组成的复合体。该复合体能识别分泌蛋白肽链中的信号肽,一旦信号肽从核糖体露出即与之结合,并引导核糖体附着到内质网上。

信号肽 signal peptide 分泌蛋白合成时在细胞质中首先合成的一段氨基酸顺序,有引导多肽链穿过内质网膜的作用。

信号肽酶 signal peptidase 合成中的分泌蛋白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后,切除其信号肽的酶。

信号序列 signal sequence 即信号肽。

信使 messenger 在细胞外及细胞内专司传导信息的信号分子,分为:胞间信使,又叫第一信使;及胞内信使,又叫第二信使。

周转 turnover 在信号传导领域中,信号分子或信号分子的某种特定存在形式的持续或反复交替出现与消失的过程。

驻留信号 retention signal 内质网中的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和Bip等蛋白都具有KDEL(赖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或HDEL(组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四肽信号,以保证它们驻留在内质网中。

转运肽 transit peiptides;transit sequences 细胞质中合成的叶绿体前体蛋白N末端的一段氨基酸序列,可以指导叶绿体蛋白进入叶绿体。


级联反应

信号传递级联反应 signaling cascade 细胞内信号传递关联蛋白质的序列反应,一般包括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在细胞内起传递信号的作用。



----------------------------------------- 10 免疫


免疫细胞

B 淋巴细胞 B lymphocyte 体内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首先证明是在鸟类淋巴样器官法氏囊(bursa Fabricious)内发育成熟的,故称之为B细胞。

E花试验 E rosette test 人T细胞表面有能与绵羊红细胞结合的受体,称为E受体。E受体在体外可与绵羊红细胞表面的配体在一定条件下结合,围绕在T细胞表面形成花环状,称为E花环。用这个方法可以检测人外周血T细胞的相对百分数。

T淋巴细胞 T lymphocyte 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它执行细胞免疫功能和调节其它免疫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如B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成熟T细胞离开胸腺,在血、淋巴和次级淋巴器官中再循环。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来源于骨髓前单核细胞的吞噬细胞体系,成熟后称为巨噬细胞。

法氏囊 bursa of Fabricius 又称“腔上囊”,禽类特有的培育B细胞的中枢免疫器官。

辅佐细胞 accessory cell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能摄取、加工、处理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免疫细胞,又称抗原提呈细胞。

浆细胞 plasma cells 所有能够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终末分化阶段的B淋巴细胞。

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 表面带有与I类或II类MHC分子结合的外来抗原的细胞,包括有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和皮肤朗氏细胞。

克隆扩增 clonal expansion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体内免疫活性细胞,尤其是B细胞大量繁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以抵御“异己”的现象。

淋巴母细胞 lymphoblast 受抗原刺激后,发生了活化、增殖和分化的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归巢 lymphocyte homing 在淋巴细胞的再循环过程中,淋巴细胞可借助精细的调节机制与正常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归巢到淋巴和非淋巴组织。

淋巴细胞归巢受体 lymphocyte homing receptor(LHR) 分布于淋巴细胞表面,介导淋巴细胞归巢到淋巴和非淋巴组织的受体。

免疫细胞 immunocyte 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特别指形成抗体的细胞,包括巨噬细胞系统、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它们的前体细胞。

免疫学 immunology 免疫学是一门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

脾集落形成单位 colony forming unit-spleen(CFU-S) 造血干细胞接种到受致死照射的小鼠中,在脾脏形成肉眼可见的小结,即为细胞增殖点,源于单个细胞的小结称克隆形成单位。

前 B 细胞 pre-B cell B细胞的近亲前体细胞。

前 T 细胞 pre-T cell 骨髓中,T细胞的前体细胞。

杀伤细胞 killer cell (K cell) 哺乳动物中能裂解被抗体包被细胞的细胞。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 (DC) 存在于淋巴结和脾脏生发中心的淋巴细胞间的一种具有长突起的细胞,可长期保留和递呈抗原。

天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 NK cell 由细胞因子激活的淋巴细胞样细胞,可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一些肿瘤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 T细胞亚群, 大都属于CD8+T细胞亚群,负责裂解靶细胞和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效应细胞 effector cells 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由免疫信号活化并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主要包括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巨噬细胞、K细胞、NK细胞、LAK细胞等。

胸腺保育细胞 thymic nurse cell(TNC) 胸腺内辅助T细胞发育的细胞。

胸腺细胞 thymocyte 骨髓中的前T细胞经血流进入胸腺即成为胸腺细胞,即胸腺中的淋巴细胞。

炎症细胞 inflamatory cell 参与炎症反应的各种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和酸性粒细胞等。

抑制[性]T细胞 suppressor T cell(Ts) 抑制T-和B-抗原依赖反应的T细胞。


免疫反应

过继免疫 adoptive immunity 通过将已接触过某种抗原的供者的淋巴细胞或抗体输给未接触过该抗原的受者,以获得免疫反应性。

核因子κB NF–κB 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得名于它能够与B细胞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的增强子κB序列结合。

抗原递呈 antigen presenting 细胞表面抗原能被T淋巴细胞识别的作用。

免疫 immunity 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即机体区分自己与非己进而排除异己的功能。通常对机体有利,但在某些条件下也可对机体有害。

免疫监视 immune surveillance 免疫系统的一种消除因恶变而表达新抗原的细胞的功能。它是由 天然杀伤细胞来实现。肿瘤发生是免疫监视失败的结果。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主宰机体免疫功能的系统,是执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机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在电介质参与下,颗粒性抗原(如红细胞、细菌)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块。

人工被动免疫 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 直接给机体输入免疫血清(含有特异性抗体或淋巴因子等免疫效应分子)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人工主动免疫 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 以人工接种的方式给有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刺激机体自身免疫系统产生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

适应性免疫 adaptive immunity 由于抗原刺激而获得的免疫。

特异性免疫 specific immunity 由于对抗原的专一性识别所产生的免疫反应。

佐剂 adjuvant 能非特异性地增强对抗原免疫应答的物质。



抗原与抗体

白细胞分化抗原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白细胞(还包括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在正常分化不同谱系和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

半抗原 hapten 只有与载体结合才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补体 complement 一类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中协助免疫反应的一组血清蛋白质,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微生物所激活,导致病原微生物裂解或被吞噬。

补体受体 complement receptor 补体成分或它们的片段的受体,目前已知有CR1、CR2、CR3和CR4四种补体受体。

分化抗原群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antigen 人血细胞质膜上的一组抗原分子决定簇,可显示细胞的分化阶段。

弗氏完全佐剂 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 由矿物油、去垢剂和死分支杆菌组成的免疫佐剂。

恒定区 constant region 不同来源的免疫球蛋白分子的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无甚变化的区域。

集落刺激因子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在进行造血细胞体外研究中,可刺激不同的造血干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一些细胞因子。根据它们的作用范围分别命名为粒细胞CSF(G-CSF),巨噬细胞CSF(M-CSF),粒细胞和巨噬细胞CSF(GM—CSF)和多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

抗毒素 antitoxin 抗某种毒素的抗体或含有这种抗体的血清。

抗毒素血清 antitoxic serum 含有针对某种毒素的抗体的血清。

抗体 antibody(Ab) 具有抗原结合部位,能与抗原分子上相应抗原决定簇特异性结合的具有的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原 antigen(Ag) 能够诱导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T细胞受体发生特异反应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 antigenic determinant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lg) 一种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Ig单体由两条相同的轻链和两条相同的重链借键内二硫键连接组成,并通过能自由折叠的铰链区构成一个具有张合自如双臂分子。

免疫球蛋白A immunoglobulin A (IgA) 一类具有α链的免疫球蛋白,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约占人血清免疫球蛋白的10-15%。血清型IgA主要是由肠系膜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分泌型IgA是由哺乳动物分泌液中的主要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D immunoglobulin D (lgD) 重链为δ的Ig,血清中以单体形式存在,含量很低,主要以膜表面抗原受体形式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是B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对抗原识别和启动抗体合成有重要作用。

免疫球蛋白E immunoglobulin E (IgE) 重链为ε的免疫球蛋白。又称反应素或亲细胞抗体,在种系发生过程中出现得最晚,也是含量最低的一种,但在特应性个体或某些寄生虫感染的个体中显著升高。

免疫球蛋白G immunoglobulin G (IgG) 重链为γ的I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多以单体形式存在,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

免疫球蛋白M immunoglobulin M (IgM) 重链为μ的Ig。分子质量居五类免疫球蛋白之首,又称巨球蛋白,根据μ链抗原性不同,可将IgM分为IgM1和IgM2二个亚类。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Ig-suferfamily 分子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样功能域的蛋白质大家族,与细胞间相互作用和抗原识别有关。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细胞黏附分子 Ig-CAM 在细胞间起黏附作用的IgSF中的一个亚族。

免疫血清 immune serum 含有抗已知抗原的抗体的血清。

免疫原 immunogen 能诱导免疫应答(抗体应答或细胞介导免疫)的物质。

免疫原性 immunogenicity 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应答的性能。

人白细胞抗原(HLA抗原) 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 人T细胞表面上的一种糖蛋白,在T细胞抗原识别方面起关键作用,分为I类、II类和III类组织相容性抗原。

体液免疫 humoral immunity 血浆和淋巴液等体液中的抗体介导的免疫。

完全抗原 complete antigen 凡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大多数蛋白质、细菌和病毒等。

依赖抗体的细胞毒性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K细胞通过膜上的FcγR,只能杀伤被抗体覆盖的靶细胞的作用。

自身抗体 autoantibody 抗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抗体。


细胞免疫

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 B cell receptor(BCR) B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的表面受体。

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 T cell receptor(TCR) T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它能特异地识别组织相容复合物(MHC)分子。

细胞介导免疫 cell mediated immunity (CMI) 与效应T细胞有关,不产生体液抗体的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 cellular immunity 原指经吞噬细胞增强活性的免疫反应,现在有些学者将其与细胞介导免疫等同使用。


组织相容性

HLA 组织相容性系统 HLA histocompatibility system 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所含基因控制细胞表面同族抗原的出现和起动免疫反应,并能形成某些补体。

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 受者对供者组织器官产生的排斥反应。

移植物排斥 graft rejection 动物组织植入遗传性不同的宿主中,宿主对移植物发生专一性免疫反应,使移植物受到破坏的过程。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由位于同一染色体片段上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编码的抗原系统,能引起强而迅速的排斥反应,人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为HLA;小鼠的为H-2;兔的为RLA。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抗原(MHC抗原)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antigen 决定淋巴细胞识别的细胞表面特异性糖蛋白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相关识别(MHC 相关识别) MHC associative recognition 与MHC相关的抗原识别。

组织相容性 histocompatibility 生物个体对外来移植物的免疫耐受性。



----------------------------------------- 11 细胞工程


生物工程

λ-噬菌体载体 λ-phage vector 由λ噬菌体DNA发展而来的DNA克隆载体。

氨苄青霉素 ampicillin 一种抗生素,广泛使用于质粒载体构建过程中重组子的选择。

哺乳动物人工染色体 mammalian artificial chromosome (MAC) 一种类似于YAC,但以哺乳类细胞作为宿主细胞的新型载体。用于分离出含有自然染色体核苷酸序列的裸露DNA转染细胞,使之在细胞中形成有功能的人工染色体。

蛋白质工程 protein engineering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包括基因的点突变和基因表达来改造蛋白质分子的技术。

蛋白质芯片 protein chip 在非常小的基底物表面上(如玻璃片、尼龙膜),微阵排列多种活性蛋白质所制成的芯片,用于高效、高速检测与芯片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子,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甚为有用。

共转化 cotransformation 将两种以上重组的DNA分子或基因同时导入一种细胞,并同时整合至染色体DNA的过程。

共转染 cotransfection 将两种以上不含外壳蛋白的病毒核酸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基因工程(遗传工程) gene engineering (genetic engineering) 在物种间进行基因转移的技术。泛指以改变生物有机体性状为目的的技术体系,包括经典的遗传育种和现代的基因工程等两方面内容。

基因疗法 gene therapy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正常基因引入患者细胞内,以纠正致病基因的缺陷而治疗疾病的技术。

基因敲除 knock-out;gene knock-out 将特定基因的功能完全消除,而产生突变个体的技术。

基因敲除小鼠 knockout mouse 通过DNA同源重组,使得ES细胞特定的内源基因被破坏而造成其功能丧失,然后再通过ES细胞介导得到该基因丧失的小鼠模型。

基因芯片;DNA芯片 gene chip 生物芯片的一种,将各种基因的cDNA片段或寡聚核苷酸片段在玻璃片上点成阵列,变性后与样品中的mRNA杂交,可对多种基因的表达进行大规模分析。

酵母人工染色体 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YAC) 人造载体,由四膜虫的端粒与酵母的CEN、ARS拼接而成,可容纳达1000Kb的DNA大片段,用来在酵母细胞中扩增基因组DNA并对其进行测序。

黏粒 cosmid 一种λ噬菌体DNA载体,可插入大片段DNA,常用于构建基因文库。

染色体工程 chromosome engineering 按照一定的设计,消减和替换整条或部分染色体的技术。

人造微小染色体 artificial minichromosome (ARS) 将真核细胞的DNA复制起点、着丝粒和端粒三种关键性DNA序列互相搭配成的小染色体。

生物工程 biotechnology 将生物学原理和应用技术相结合、生产有经济价值的产品的学科。

生物芯片 biochip 将小型化生物测试探针聚拢排列在固体基底物上,以便于在同一时间高效、高速测试样品。

胎牛血清 fetal calf serum 干细胞培养中常用的一种培养基,含有诸多生长因子。

细胞工程 cell engineering 以细胞为研发对象的生物工程。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技术。

细菌人工染色体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 一类以F-因子为基础构建的克隆载体,用来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分子质量较大的(>100kb)的外源DNA片段。

遗传工程抗体 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 将已了解结构和功能的Ig基因与DNA重组技术相结合,在基因水平上对Ig分子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甚至是人工全合成后导入受体细胞表达,产生的新型抗体,也称为第三代抗体。

质粒 plasmid 原核细胞或酵母等真核细胞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可在细胞间传递,能影响细胞的表型,可游离存在和独立复制,也可整合到染色体中,与染色体同步复制。如附加体(episome),在生物技术中常作为DNA片段的克隆载体。

转基因 transgene 从一个生物(细胞)转移并稳定合并到另一生物(细胞)基因组的基因或DNA片段。

转基因动物 transgenic animal 人工整合有外源基因的动物个体。

转基因植物 transgenic plant 人工整合有外源基因的植物个体。


细胞培养

玻璃珠培养(系统) glass bead culture system 用塑料芯外覆以硅玻璃制成小珠,作为培养细胞附着生长的微载体,进行细胞大量培养。

接触抑制 contact inhibition 体外培养细胞汇合接触后,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包括生长接触抑制和运动接触抑制。


杂交瘤技术

B细胞杂交瘤 B cell hybridoma 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的克隆。

cloning vector 克隆载体 用来携带外源DNA片段并可转入受体细胞中大量扩增,达到基因克隆目的的遗传元件(element),如噬菌体或质粒。

HAT培养液 HAT medium 用于选择杂交瘤细胞的培养液。内含次黄嘌呤核苷(hepoxanthine)、氨基蝶呤(aminopterin)和胸腺嘧啶核苷(thymidine)。在此培养液中,次黄嘌呤核苷—鸟嘌呤核苷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GPRT)缺陷型瘤细胞不能生长,只有同正常细胞发生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 HGPRT transferase 可将磷酸核糖转移至次黄嘌呤或鸟嘌呤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或鸟嘌呤核苷酸。

单克隆抗体 monoclonal antibody 从某一杂交瘤克隆中分泌的抗体。因为每一个克隆都来自于一个B细胞,因此制备的抗体具有高度专一性。

杂交瘤 hybridoma 由抗体产生细胞和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融合而产生的杂交细胞。由正常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制成的杂交瘤细胞,经培养扩增可生产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 12 细胞生物学技术


显微技术

X光显微镜 X-ray microscope 一种可将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显示为晶体原子相对位置图象的仪器。

暗视场显微镜 darkfield microscope 设计光学系统使微小颗粒受到低角度侧射光照射而显亮的显微镜,背景为暗视场。

凹玻片 concave slide 中间有一凹陷的厚载玻片,用于小量组织培养或汇集细胞。

超薄切片技术 ultramicrotomy 在电子显微镜技术中制做超薄切片的技术。

倒置显微镜 inverted microscope 物镜置于镜台下方,从下方观察标本的显微镜。特别适于细胞培养和显微操作观察。

电子显微镜 electron microscope 一类用电子束为光源,与超薄切片标本相互作用,显示标本超微结构的显微镜。

分辨率 resolution 能区分相邻二点的最小距离的能力。

干涉显微镜 interference microscope 一种利用透过标本光束与参照光束在成像焦面合轴,造成干涉效应,来观察半透明标本和测定折射率的显微镜。

高压电子显微镜 high voltage electron microscope 一种利用电压达106伏的加速电子束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束可穿透厚达1μm的切片。

光学显微镜 light microscope 以可见光为照明光源的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相对而言。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落射荧光显微镜术的一个系统,利用细激光束通过物镜扫描标本成像,将不同光切面的影像经计算机图象处理,获得三维影像。

镜台测微尺(台微尺) stage micrometer 刻有以10μm为单位尺度的载玻片,用于校准光学显微镜目微尺长度。

立体显微镜 ;解剖显微镜 steromicroscope 用于观察生物体解剖结构的显微镜。

立体显微镜;解剖镜 dissecting microscope 用于放大解剖标本的一类显微镜,采用直射光或透射光照明标本。

明视场显微镜 bright-field microscope 一种显微镜,其光源通过聚焦镜汇聚到样品上,因而形 成一个锥形的明亮光束并通过样品进入物镜。

目镜测微尺(目微尺) ocular micrometer 配装在显微镜目镜中的刻有尺度对比线的玻璃片。

偏光显微镜 polarization microscope 能检测标本双折射的显微镜。其结构特点是,在载物台下装有起偏器,而在物镜与目镜之间装有检偏器,从而检测出物质的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

扫描电子显微镜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应用电子束在喷镀重金属样品表面扫描而成像的一种电子显微镜。它主要用于研究样品表面的形貌与成分。

扫描隧道显微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STM) 利用量子隧道效应产生隧道电流的原理制作的显微镜。当扫描物质表面时,可产生原子级的图象,在生物学中,可观察大分子和生物膜的分子结构。

扫描探针显微镜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本原理设计出的高分辨率显微镜,分辨率可达纳米级,其特点是可将观察的原子或分子形成三维图像。

缩时显微电影术 time-lapse microcinematography 利用定时拍摄,记录慢速变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透射电子显微镜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利用透射样品的电子成像的电子显微镜。

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 differential-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 根据Nomarski设计的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制作的显微镜。使标本显示出立体图象。

物镜 objective lens 光学显微镜的一种镜头,将来自样品的光束在镜筒中汇聚成放大的物体实象。

显微镜 microscope 由聚光器、目镜和物镜组成复式显微装置。

相差显微镜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一种光学显微镜。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物质时,其滞留程度也不同,引起光程或相位的改变。相差显微镜可将这种光程差或相位差转换成肉眼可分辨的振幅差,即明暗的区别,因此可用于观察未经染色的细胞结构。

荧光显微镜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用紫外线作光源,观察细胞荧光物质的分布的显微镜,亦可进行定量测定。

原子力显微镜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根据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设计的高速拍摄三维图像的显微镜,可观察大分子在体内的活动变化。

紫外光显微镜 ultraviolet microscope 即荧光显微镜。


细胞化学分析

G 分带 G binding 经过一定的处理后,用染色剂Giemsa染色所显示的染色体带型称为G带。

Q-分带 Q-binding 染色体的一种分带方法,用荧光染料染色,染色体上显出着色的带状区,可与不着色区分开。

坂口反应 Sakaguchi reaction 以α萘酚和次氯酸处理样品后,精氨酸出现的红色反应。

电子染色 electron stain 利用重金属盐对用于电镜观察的超薄切片染色,增强标本反差。重金属有增强电子散射的作用,不同结构具有不同的散射强度,在电镜下显示为不同的透明度。

福尔根反应 Feulgen reaction 专一显示DNA的一种染色法。标本经水解去掉RNA后,DNA的嘌呤—脱氧核糖糖苷键中的嘌呤被酸水解,暴露出了脱氧核糖的醛基,游离的醛基同Schiff‘s试剂反应,呈紫红色。

负染色 negative staining 一种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技术,用于观察样品中的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质量的聚合物。染色后,在电镜下观察时,被观察的对象为亮的,背景为暗的。反衬出样品中的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形态。

高碘酸希夫反应 periodic acid-schiff reaction(PAS) 用于测定多糖的染色方法。

固定 fixation 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生物标本,使之不发生变质的技术。

光漂白荧光恢复技术 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FRAP) 研究细胞质膜成分运动的一种技术,包括三个步骤:1、荧光染料与膜成分交联;2、激光照射瘁灭(漂白)膜上部分荧光;3、检测瘁灭部位荧光再现速率(由于膜成分的流动性)。

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染色 PAP technique 用过氧化物酶增强反应,显示抗体与抗原的结合。

活体染料 vital stain, vital dye 可使活细胞呈染色反应的物质,如中性红、尼罗兰。某些染色剂还具有细胞器染色的选择性,如Janus绿可专一性地使线粒体着色。

活体染色 vital staining, intravital staining 使用毒性小的染料对活体细胞或组织的染色。

吉姆萨染液 Giemsa stain 广泛用于染细胞和组织的紫色染料。

间接免疫荧光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的改进。待检细胞首先用未标记的抗体处理,使之与特异的抗原形成复合物,然后再用抗抗体的标记抗体着色,即可检测出特异抗原在细胞中的存在部位。

流式细胞计量术 flow cytometry(FCM) 用荧光剂对细胞特定成分染色,测定细胞悬液中的单个细胞荧光参数的技术。

酶免疫检测 enzyme immunoassay(EIA) 利用酶标记抗体与专一性蛋白质结合,再显色来测定微量蛋白质的方法。

免疫胶体金 immunocolloidal gold 将金盐还原成金,制成胶体金溶液,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或抗体)结合所制成的胶体溶液,可作为检测免疫反应的标记物。

免疫细胞化学 immunocytochemistry 利用针对特定抗原的标记抗体染色细胞或组织的技术,可通过显微镜定位抗原的分布。

偶氮染色法 azo-dye method 利用含有偶氮基的染料的染色法。

染色体图 chromosome map 即染色体遗传图或连锁图,是通过三点试验决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和距离,形成代表某物种的染色体图。

染色体显带技术 chromosome banding technique 通过预处理,染色显带等方法,可以分别出更微细的染色体特征,显现染色体较深与较浅片段,根据带的位置,宽度和深浅来识别一个染色体,常见有G带,Q带,C带和N带。

细胞光度术 cytophotometry 对细胞内某些化学物质进行光学上的数量分析的科学。为定量细胞化学及定量组织化学的常用技术之一。

荧光激活细胞分拣法 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 (FACS) 一种用与荧光染料结合的抗体标记细胞,然后根据荧光和光的散射图型来分离和分析细胞的技术。

荧光抗体技术 fluorescent antibody technique 对细胞内特定抗原进行定位的技术。其方法是用结合上荧光素的专一抗体对组织或细胞进行处理,以荧光作为显示标志。

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用荧光素标记的探针精确定位一段DNA序列或一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方法。

直接免疫荧光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直接用荧光标记抗体来研究特异性抗原在细胞内定位的技术。


细胞染色剂

4,′6二脒基-2-苯基吲哚 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API) 可与DNA结合的荧光染料,用于检测DNA和在荧光显微镜下显示细胞核。

吖啶橙 acridine orange 可与核酸亲和的荧光活体染料,核呈绿色,细胞质呈黄色。

吖啶黄 acridine yellow 含吖啶核的黄色染料。

苯胺蓝 aniline blue 一种常用的细胞和组织染料,细胞核被染成蓝色。

地衣红 orcein 红紫色含氮燃料。

番红 safranine 吖嗪类生物染料。

固绿 fast green 一种三苯甲烷绿色染料。

甲苯胺蓝 toluidine blue 一种在结构上与亚甲蓝和苯胺蓝A相关的噻嗪染料。

甲基绿 methyl green 一种DNA的特异染料,染色后,DNA呈绿色。

甲基紫 methyl violet 副蔷薇苯胺甲基衍生物碱性染料的总称,用于染细胞核。

碱性品红 basic fuchsin 由品红,副品红和品红II(magenta II)组成的混合染料,可用于组织染色和配制Schiff试剂。

结晶紫 crystal violet 一种碱性三苯甲烷紫色染料,亦称结晶紫。

桔黄G orange G 一种酸性偶氮染料,用于生物染色。

考马斯亮蓝 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广泛用于对电泳蛋白质染色的蓝色染料,亦可显示出细胞骨架丝在细胞中的显微分布。

亮绿 light green 一种酸性三苯甲烷染料,常用于复染细胞质。

绿色荧光蛋白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来源于水母的27kD蛋白,为一种新型的标记蛋白。

罗丹明 rhodamine 一种由三苯甲烷衍生染料,可用作生物荧光染色剂。

尼格罗黑;苯胺黑 nigrosine 苯胺类黑色染料。

尼罗蓝 Nile blue 一种恶嗪硫酸盐染料。

瑞氏染色 Wright’s stain 由Romanowsky染色剂改进而成的染色剂,常用于血液和血液的寄生虫染色。

嗜碱性 basophilia 细胞成分对碱性染料的亲和性。

苏丹黑B Sudan black B 偶氮溶剂染料,用于脂肪染色。

苏木精 hematoxylin 由苏木中提取的一种酚类化合物,是细胞常用的染色剂。

酸性品红 acid fuchsin 一种三苯甲烷染料。

台盼蓝;锥虫蓝 trypan blue 一种二偶氮染料,用于检测细胞活力,该染料不能穿过质膜,细胞死后可将细胞质染成深蓝色。

天青蓝B azure B 一种蓝色染料。

希夫试剂 Schiff’s reagent 含有被亚硫酸漂白的品红试剂,当与醛反应即产生红色,用于检测醛基。

溴化乙啶 ethidium bromide(EB) 一种荧光分子,可插入DNA分子中,降低分子密度。线性DNA比环状DNA更容易插入,故可用于离心分离不同的DNA。

亚甲蓝 methylene blue 一种噻嗪类碱性生物染料。

亚甲绿 methylene green 硝化亚甲蓝产生的碱性染料。

洋红;胭脂红 carmine 蒽醌类多环烃染料。

异硫氰酸荧光素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 一种荧光指示剂,常与抗体结合,广泛用于荧光显微镜观察。

荧光黄(4-氨基苯邻二甲酰亚胺) lucifer yellow(4-aminophthalimide) 一种浅绿色的荧光物质,常用于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研究。

荧光染料 fluorescent dye 指吸收某一波长的光波后能发射出另一波长大于吸收光的光波的分子。

荧光素 fluorescein 在蓝光或紫外线照射下,发出绿色荧光的荧光染料。

詹纳斯绿B Janus green B 一种碱性单偶氮吖嗪染料,主要用于生物活体染色。

中性红 neutral red 一种碱性吩嗪染料,可作生物染色剂和酸碱性指示剂。


生理检测

电穿孔 electroporation 利用电脉冲提高质膜暂时性通透性,以促进大分子或亲水性分子进入细胞的方法。

电泳 electrophoresis 分子、物质、颗粒或细胞在电场中的泳动。根据大分子或颗粒的电荷、大小和形状不同,使其在通过电场中的胶体或介质时发生分离的方法。

脉冲追踪法 pulse-chase 用同位素或其它标记物瞬间标记细胞或植物个体的特定代谢物,然后通过自显影或其它显色方法追踪分析某一代谢过程的技术。

膜片钳记录技术 patch-clamp recording 用于研究离子通过膜离子通道运动的一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一微电极封住(钳住)细胞膜片表面,然后测量通过这一部分膜上的电流。

细胞电泳 cell electrophresis 细胞在电场作用下,在溶液中的泳动。


生物化学分析

C分带 C-banding 染色体经Giemsa染色分带后,常显示出异染色质部位着色深,常染色质部位着色浅的分带方法。

DNA 印迹法 Southern blotting DNA经酶切电泳分离后,转移至尼龙膜或硝酸纤维素薄膜上,再与探针进行杂交,进而在DNA水平分析目的片段是否存在的技术。

DNA测序 DNA sequencing 分析一段DNA分子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的生物化学技术。

DNA亲合层析 DNA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通过凝胶延滞实验分析非组蛋白与特异DNA序列结合特征的方法。

DNA指纹图谱技术 DNA fingerprinting 利用小卫星DNA探针与总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片段杂交,获得个体特异的呈孟德尔方式稳定遗传的DNA指纹图谱的技术。

DNA足迹法 DNA footprinting 利用DNA特异序列与转录因子结合后可免受核酸酶降解的特征,鉴定特异性DNA序列的方法。

Northern印迹法 Northern blotting 在RNA水平对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的方法。将RNA分子从甲醛-琼脂糖变性凝胶中转移至尼龙膜,用p32标记的RNA或DNA探针与其杂交,分析目标RNA分子的转录水平。

X射线衍射(或X射线晶体成像术) X-ray diffraction(or X-ray crustallography) 一种晶体结构的测定技术。在生物上用于生物大分子(如DNA、蛋白质等)的结构分析。

层析技术; 色谱技术 chromatography 利用某种类型的固定介质,根据混合物分子的电荷大小和其它性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进行分离的一种生物化学技术。

差速离心 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 用于从细胞匀浆中分离颗粒性细胞器的一种技术。其原理是在离心力场中形态大小和密度不同的颗粒到达离心管底部的速率不同。

沉降系数 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S) 悬浮分子离心沉降时,沉降速度与离心力的比率,单位为S,S=1×10-13秒。

重组 DNA 技术 recombinant DNA technique 在体外将不同来源的DNA片段,经核酸内切酶剪切和DNA连接酶的连接,重组成杂种DNA分子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生物遗传性改造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 blotting, immunoblotting 又称“免疫印迹法”,是用来检测在不均一的蛋白质样品中是否存在目标蛋白的一种技术,即提取总蛋白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然后将蛋白质转至尼龙膜,与特定蛋白质抗体进行免疫反应,显色后可显示该蛋白的表达量和活性。

等电点聚焦电泳 isoelectric focusing 一种根据蛋白质等电点不同而将蛋白质分离的电泳技术。

多聚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通过DNA互补双链解链、退火和聚合延伸的多次循环,扩增DNA特定序列的技术。

放射性免疫测定 radioimmunoassy 以放射性标记物利用免疫反应对特定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的一种灵敏方法。

放射自显影 autoradiography(radioautography) 应用放射性物质可在照相乳胶上产生图象的性质,来进行定性定位研究的一种实验技术。

分子杂交 molecular hybridization 不同来源的核酸分子如果存在互补序列,可以相互复性形成杂交体,如DNA-DNA、DNA-RNA杂交体。

浮力密度 buoyant density 分子的密度,在超离心力中,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沉降平衡法进行测定。单位:g/ml

高效液相层析;高效液相色谱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一种高分辨率的色谱技术。使用长而窄的柱子,在高压下推动流动相通过紧密的基质。

基因表达谱分析技术 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 对不同组织细胞中表达的所有基因进行比较分析的技术。

基因枪 particle gun 植物转基因研究的一种装置,通过氦气等惰性气体将包裹在金或钨微粒上的外源基因打入植物细胞,然后选择培养产生转基因植物。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 一种用于分离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精密技术。在电场中通过聚丙烯酰胺分子聚合而成的分子筛,大分子得以按其不同的电泳泳动率而分开。

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色谱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一种通过离子交换方式分离纯化蛋白的技术。

流相液体层析 flow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PLC) 快速蛋白质液相层析,用于蛋白质纯化,现被亲合法所替代。

氯化铯离心 cesium chloride centrifugation 密度梯度离心的一种。基本方法是,先将一定浓度的氯化铯溶液加入离心管中,再在溶液面上加一层待分离分子的混合物。经离心氯化铯溶液形成了速度密度梯度,从而使浮力密度不同的分子分别沉降到各自相当的密度处,得以分离。

脉冲电场凝胶电泳 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利用脉冲电场分离大片段DNA的高分辨率电泳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利用固相吸附的抗原或抗体,通过抗体抗原结合和酶标二抗显色,检测少量的特定蛋白质或其他抗原物质的一种灵敏技术。

每分钟转数 revolutions per minute(rpm) 离心用的转速单位(r/min)。

密度梯度离心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利用离心方法,将大分子或颗粒样品通过密度梯度介质进行离心分离的技术。

凝胶过滤 gel filtration 一种基于蛋白或核酸分子质量的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溶液缓慢通过一个装有多孔小珠的介质的柱子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亲合素—生物素染色 avidin-biotin staining 通过标记亲和素与生物素高亲和性结合,检测大分子的方法。

亲和层析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一种蛋白质纯化技术。利用某一种蛋白特有的结构性质,将这种分子从溶液中特异地分离出来,其它分子则仍留在溶液中。溶液通过一个柱子,其基质上含有能与蛋白特异地相互作用的分子(如酶的底物、配基和抗原等),这些分子通过交联而固定在基质上。

染色体内重组 intrachromosomal recombination 同一染色体内片段之间的重组。

人工染色体 artificial chromosome 又称微型染色体(minichromosome)。着丝粒、DNA复制原点和端粒组成的微小染色体。

微粒体 microsome 动物细胞匀浆经超离心后,沉降出由破碎的内质网膜卷曲而成的直径介于20~200nm的膜泡。

物理图 physical map 利用DNA片段测序绘出的染色体图。

吸收光谱 absorption spectrum 与光波波长相关的光吸收强度范围。

显微分光光度计 microspectrophotometer 用来检测由细胞发出的光的分光光度计。

显微光度计 microphotometer 测量由微小表面发出的光量的仪器。

显微荧光光度术 microfluorophotometry 一种利用测定对pH敏感荧光,确定细胞pH值的显微技术。

液体闪烁仪 liquid scintillation spectrometry 一种测量样品中放射性活性的设备。其原理是基于某些称为磷光体或闪烁体等分子在吸收放射性粒子后,可将其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的性质。

脂质体 liposome 用悬浮在水中的磷脂分子人工制备成的脂双层小膜泡。


细胞培养和处理技术

[依赖]贴壁细胞 anchorage-dependent cell 只有贴附于不起化学作用的物体表面时才能生存生长和维持功能的细胞。如上皮型、成纤维型和神经型细胞等。

胞质体 cytoplast, cytosome 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细胞核去除后所得到的细胞部分,可以用来研究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

胞质杂种 cybrid 胞质体与完整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

冰冻断裂 freeze-fracture 通过速冻和切成断裂面制备电镜观察标本的方法。在观察之前采用物理法暴露出的断裂面,进而可利用复膜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或直接喷金在扫描电镜下观察。

冰冻蚀刻 freeze-etch 一种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技术。组织经低温冷冻后断裂(其中细胞膜成分只要在脂双层疏水端断裂),然后在真空中升华(蚀刻),经重金属投影喷涂后形成复膜,就可观察到断裂部位的形貌。

哺乳动物人工染色体 mammalian artificial chromosome (MAC) 一种类似于YAC,但以哺乳类细胞作为宿主细胞的新型载体。用分离出含有自然染色体核苷酸序列的裸露DNA转染细胞,使之在细胞中形成有功能的人工染色体。

不[依赖]贴壁细胞 anchorage-independent cell 有些细胞不需要贴附于一定的表面上即可生长,如骨髓来源的细胞、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等。

超薄切片 ultrathin section 用于透射电镜观察的极薄标本切片,约0.05μm厚,通常标本用树脂包埋。

超速离心机 ultracentrifuge 离心力超过100,000g的离心机,用于分离亚细胞成分和生物大分子。

传代 passage 细胞培养时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一次重复循环。

传代数 passage number 体外培养的细胞所传的代数。

大量培养 mass culture 细胞需要量大时所进行的培养技术。

单层培养 monolayer culture 体外形成一单层的细胞培养。

复膜 replica 用于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样品制备技术。用金属—碳膜从不同角度喷镀在细胞或组织表面,然后消化掉组织,从而获得能显示样品表面结构的复膜。

共培养 co-culture 不同类型细胞的共同培养。

骨髓瘤细胞 myeloma cell 从骨髓实体发生的肿瘤细胞,有骨髓细胞瘤(myelocytoma)、成骨髓细胞瘤(myeloblastoma)、成红细胞瘤(erythroblastoma)和浆细胞瘤(plasmacytoma)4种。同一个体内的骨髓瘤细胞都是一个细胞的后代,它们制造的免疫球蛋白相同。

光镊 optical tweezer 激光聚集可形成光阱,微小物体受光压而被束缚在光阱处,移动光束物体随光阱移动;借此可在显微镜下对纳米级物体,如病毒、细菌以及细胞内原生质的组分等,进行移位或手术操作。

核型模式图 idiogram 即染色体组型模式图,根据一个细胞或个体的中期染色体核型绘制成的染色体示意序列。常用于显示染色体的带型。

核移植 nuclear transplantation 将一个细胞的核转移到另一个去核的细胞质中的操作。常用于研究核质关系和克隆动物。

核质体 karyoplast 细胞经细胞松弛素处理后,排出的细胞核带有少量细胞质,并包有一层质膜,这种细胞核称为核质体,又称小细胞(mini cell)。

花粉培养 pollen culture 从花药中取出花粉进行无菌培养,能够获得单倍性愈伤组织,长出单倍体植株,用于育种。

花药培养 anther culture 由花药材料诱导培养成单倍体细胞或植株的技术。

继代培养(传代培养) secondary culture 将原代细胞分散后继续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冷冻超薄切片术 cryoultramicrotomy 将低温冷冻标本制作供电镜观察使用的超薄切片的技术。

冷冻固定 cryofixation 在低温下固定显微标本。在超低温下可避免标本中形成冰晶。

冷冻切片术 cryotomy 将标本低温快速冷冻进行显微切片的技术。

冷冻切片术 freeze microtomy 事先不经固定、包埋,而直接将动物、植物组织冰冻,进行切片的方法。

连续培养 continuous culture 维持微生物以恒定速率持续生长的技术。

连续切片 serial section 从同一组织包埋块上连续切成的切片系列。通过对连续切片的分析可构建细胞或组织的三维图象。

临界点干燥法 critical-point drying method 用于制作电子显微镜干燥标本的一种方法。将标本用低临界温度液体(如液态CO2)替换水,再升温超过临界温度。如此处理的标本,可避免皱缩。

培养液(基) culture medium 用于进行组织或细胞培养的培养基泛称。

铺满培养;汇合培养 confluent culture 让体外培养细胞相互接触,铺满整个培养皿的细胞培养,

切片机 microtome 制作供显微镜观察用的切片的器械。

群体密度 population density 细胞培养皿内每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细胞数。

染色体步查 chromosome walking 从染色体的某一位置(某一克隆片段)出发,设法分离得到与其邻接的(一侧或两侧的)片段,下一片段起始端和某片段末端有一定量重叠,这样一步一步的接近并最终获得所需基因或DNA序列的片段。

生物反应器 bioreator 用于进行生物反应的各种装置,如细胞培养反应器,固定化酶反应器等。

斯维德伯格单位 Svedberg unit 即沉降系数单位,用符号“S”表示,1S等于10-13秒。见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条。

体细胞核转移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是指将体细胞的细胞核转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

体细胞杂交 somatic hybridization 不同基因组成的生物细胞融合,形成杂种细胞。一般只有细胞质的融合,所以这种杂种细胞特称为胞质杂种。

条件培养液 conditioned medium 已部分使用过的细胞培养基,内含原细胞分泌的少量生长因子,支持细胞的低密度生长。

外植 explantation 把活组织从原生长处移植到体内其他部位或体外进行培养。

微孔滤器(微孔滤膜) millipore filter 一种盘形合成滤器,滤膜上具有许多一定孔径的微孔(孔径0.005~8μm),一些经不住高压消毒的营养液可用微孔滤膜滤除微生物。

微室培养 microchamber culture 利用组织培养用的小室进行培养。

微吸管 micropipette 用于极微量液体转移的极细玻璃吸管。

微载体培养 microcarrier culture 细胞进行悬浮培养时用固体或不混性小珠作为细胞附着载体的培养技术。

无细胞体系 cell-free system 来源于细胞,但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而包含进行正常生物学反应所需的物质组成的体系。

无血清培养液(基) serum-free medium 含有支持细胞增殖和生物反应的多种营养成分(如生长因子、组织提取物等),而不含血清的细胞培养液。

细胞分选 cell sorting 根据细胞的属性,将细胞混合群分拣为几个不同的群。

细胞培养 cell culture 在离体条件下,维持细胞生长与增殖的技术。

细胞谱系 cell lineage 合子分裂产生的后代细胞的代间宗系关系。

细胞融合 cell fusion 亦称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ion)。指两个细胞在某种物理、化学因子或病毒诱导下合并为一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组分分离 cell fractionation 应用不同的离心技术,将细胞匀浆中的各种细胞器分离纯化。

显微操作器 micromanipulator 用显微镜附加细微操纵装置所组成的手术器械。

显微注射 microinjection 在显微镜下用极细玻管(直径微米级)向单个细胞内注入外源物质,常用于移核和DNA注入。

限定培养液 defined medium 用已知化学成分和浓度配制成的培养液。

悬滴培养 hanging drop culture 将细胞培养液在玻片下表面利用表面张力制成悬滴,作短时间培养和进行显微镜观察。

悬浮培养 suspension culture 利用搅拌或震动使细胞处于悬浮状态进行的细胞培养。

移植,嫁接 transplantation 将生物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转移至同一个体的另一部位或另一个体的技术操作。

异核体 heterokaryon 也称混核体,指遗传上有差异的单元核共存在一个细胞内进行增殖,这样的细胞、孢子或菌丝体等均称异核体。

异体移植 xenograft 供体和受体属于不同个体或不同种、属、科的移植。按遗传学分类可分为三种①同卵双生移植(即同质移植)②同种异体移植,即供、受者属同一种属③异种移植,即供、受者不属于同一种属,如人与狒等。

愈伤组织 callus, calli(复) 原指植物体受伤时产生于伤口周围的组织。现多指切取植物体的一部分,置于含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诱导产生的无定型细胞块。

原代培养 primary culture 直接从有机体组织上来源的细胞进行细胞培养。

原生质体融合 protoplast fusion 植物细胞或细菌细胞脱壁后的原生质体在某些物理、化学因子诱导下相互融合、二合为一的现象。

原位杂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 用单链RNA或DNA探针通过杂交法对细胞或组织中的基因和mRNA分子进行定位的技术。

杂交技术 hybridization technique 用来检验核酸单链间互补碱基顺序的方法。互补的单链碱基顺序通过建立氢键形成双链结构,如DNA—DNA;DNA—RNA;RNA—RNA。

杂交瘤细胞 hybridomas 由瘤细胞与正常体细胞融合产生的杂种细胞。实际上多指T或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系融合成的杂交瘤细胞。由正常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制成的杂交瘤细胞,经培养扩增可生产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载网 grid 用于载持电镜切片标本的金属网。

中空纤维培养系统 hollow fiber culture system 又称毛细管培养(capillary culture)。利用中空纤维束对大分子溶液进行透析、脱盐、浓缩和分级分离的技术设备。纤维孔径可定规格制成,截留分子质量(molecular weight cut off, MWCO)在5k Da与0.2μm之间。纤维两端插有医用聚氨基甲酸乙酯。将中空纤维束置于细胞生长区与培养液流动区之间,构成一半透性屏障。选择适当的MWCO,可控制细胞因子的作用和限制细胞生长区的化学组成。该技术最常用于制造单克隆抗体,也可收集其他细胞分泌物。

组织培养 tissue culture 在体外培养组织和细胞生长的技术。


细胞试剂

包埋剂 embedding medium 浸制显微标本,增强标本支持强度,便于切片的物质。常用的包埋剂有石蜡和树脂。

长春花碱 vinblastine 一种吲哚生物碱,具有抑制微管形成和破坏纺锤体的作用。

长春新碱 vincristine 与长春花碱相关的一种吲哚生物碱。

地高辛 digoxygenin 毛地黄产生的小分子,非放射性RNA和DNA探针制备中使用的标记化合物。

固定剂 fixative 一类化学溶液,可快速穿过细胞质膜,并将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固相化,从而使死细胞的结构接近生活状态。常用的固定剂有乙醇、戊二醛等。

鬼笔环肽 phalloidin 由鬼笔鹅膏真菌(Amanita phalloidines)产生的一种环肽,可与F-肌动蛋白结合,使其保持稳定。

麦胚凝集素 wheat germ agglutinin(WGA) 从麦胚芽中提取的一种植物凝集素,可与细胞表面糖蛋白的特定糖基(N乙酰葡糖胺和唾液酸)结合,引起细胞凝集。

秋水仙素 colchicine 为一种生物碱,有抑制微管装配的作用。

秋水酰胺 colcemid 秋水仙碱的衍生物,有丝分裂抑制剂。

生物素 biotin 一种小分子质量的辅酶,它可共价与蛋白或核酸结合,并可与亲合素(avidin)紧密结合,从而用于蛋白或核酸的检测。

视黄酸 retinoic acid 维甲酸,是维生素A的一种代谢物。

细胞松弛素 cytochalasin 真菌的一类代谢产物,可抑制G肌动蛋白添加到集结部位,从而干扰肌动蛋白丝的聚合,常用的有细胞松弛素B和细胞松弛素D。

紫杉酚 taxol 从紫杉的树皮中提出的一种化合物,是微管的特异性的抑制剂,能与微管结合并使之稳定,使微管的动态平衡过程破坏。可以作为一种治疗癌症的药物。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4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