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健康 > 医学 > 癌症研究

蛋白芯片显奇迹八成肺癌可预警

时间:2006-01-15 12:28来源:健康报 作者:bioguider 点击: 139次
        ■肺癌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第一大肿瘤,人们却始终无法在早期捕捉到它的踪迹。

        ■近日,通过卫生部验收的国家“十五”攻关课题——肺癌抗原蛋白芯片及蛋白芯片检测肺癌血清分子标志物的新技术,为我们展现了新的希望。



        90%早期肺癌隐身于正常人

        早诊早治对于遏制癌症的意义毋庸赘述,但这一点在肺癌临床体现得非常突出。研究证实,早期肺癌治疗后的五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而中晚期病人治疗后的五年生存率只有5%~13%。但肺癌的早期诊断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以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杨治华研究员为首的课题组专家指出,目前已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肺癌诊断技术,除检出率很低的痰细胞学检查外,还有各种影像学技术、各种分子生物技术等。这些技术在临床肺癌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对存在于人群中的早期肺癌的诊断有着敏感性低、漏诊率高、检测费用高等缺点,它们只能在医院用于对肺癌病人的诊断,而不可能用于从高危人群中筛检诊断早期肺癌或者癌前病变。因此,研究开发简便、快速、经济、敏感性高,能用于人群普查筛检早期肺癌的技术与方法,成为国内外肺癌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82%阳性病例转变为肿瘤

        “十五”攻关期间,杨治华等通过构建大容量肺癌cDNA表达文库,层层“过筛”,最终在国内外首次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用于筛查肺癌的血清分子标志物(肺癌相关抗原基因)23个,其中18个是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可作为肺癌筛查的分子标志物。

        利用上述分子标志物,他们在国内外率先建立并优化完善了蛋白质芯片定量检测技术,经过在大样本肺癌、正常人(数百例)及现场4700多人的肺癌高危人群中验证了该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实用性,结果显示,该技术筛检肺癌和早期肺癌的敏感性达90.3%,特异性达85%。目前国内外任何筛查检测肺癌的技术方法均不能达到这样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此外,其筛查肺癌高危人群的阳性率为9.5%,也显著高于现有筛查技术。

        他们应用该芯片技术,对高危人群普查采集的血清进行了回顾前瞻性检测分析。结果发现,6年前血清分子标志物阳性的病例在后来6年的随访中有82%发生了肺癌,从而证明在X线、痰细胞学检测阴性时这82%的病例已处于肺癌癌前状态。课题组在对高危人群的前瞻性随访研究中也发现,3年追踪随访的2196例人群中共发生肺癌6例,其中5例在3年前血清标志物检测中呈阳性(83.3%),进一步证明该蛋白芯片在筛查肺癌癌前病例中的作用。



        15元低廉成本轻松筛查

        世界上一些国家曾采用痰细胞学,X线胸片进行大规模肺癌筛查,但这两种方法检出率低,只有0.16%~0.36%,而且筛出的阳性病例85%以上为中晚期肺癌,不能降低肺癌死亡率。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曾采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大规模人群筛查,尽管其筛查阳性率较痰细胞学和X线胸片有所提高,达到1.6%~3.6%,但低剂量螺旋CT价格昂贵,操作复杂,筛查代价巨大,即使欧美发达国家也难以推广。因此肺癌高危人群的大规模筛查一直是肿瘤学界争论的问题,一直未能在任何一个国家广泛开展。

        据杨治华等提交给卫生部专家验收组的资料,他们创立的蛋白芯片技术具有高效(9.5%),快速(4小时出结果),高通量(每人每天能检200~400份样本),只需采耳血或指血,价格低廉(成本费15元/人份)等优势。很容易用于大规模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从而有望结束对肺癌高危人群是否进行普查的争议。

        卫生部验收专家肯定了该课题的原始创新性和应用潜力,但同时指出,其应用价值尚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证实。为此,专家提醒社会公众:对遏制肺癌的前沿探索既要抱有充分理解和信心,也需保持一份耐心和平常心,不能寄希望于“一朝一夕”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20)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