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学人物 > 学术文风

外媒聚焦中国科研造假:学术欺骗与巨额资金有关

时间:2010-01-22 00:00来源:新华社 作者: 点击: 125次

国际著名医学期刊、英国《柳叶刀》杂志,1月9日发表题为《造假:中国需采取行动》的社论。社论第一句话就直指最近曝光的中国学术论文造假事 件:2009年12月19日,英国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E辑)的编辑们提醒科技界,该刊于2007年刊登的论文中存在可耻的造假行为。中国江西省井 冈山大学教师钟华和刘涛,同意收回发表在该刊物上的70篇论文。

  这不是国际知名学术期刊首次曝光中国学术造假问题。2006年5月31日,英国《自然》杂志也曾刊发题为《在中国查找欺诈》的社论。文章称,要 解决学术欺骗问题,就需要新一代科研人员接受良好的科研规范教育。今年1月5日,英国广播公司也在一篇报道中指出,中国学术造假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术失 范。

  学术造假源于诱惑太大?

  英国《柳叶刀》杂志在1月9日的社论中称,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要想获得研究资金,研究者需要尽可能地在影响力较大的期刊上发表论文。根据科学 引文索引(SCI)和其他材料统计,中国2008年发表论文27.1万篇,大约占世界总数的11.5%。井冈山大学教师造假事件并不是中国首例学术欺诈。 由于6例引人注目的科技造假行为,2006年中国的科技部曾宣布确立监督科研资金项目的规章制度(即《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 2009年3月19日,中国的教育部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学术不端者将会面临警告、解雇或法律制裁,科研资金和奖金会被收 回,荣誉被撤销。

  记者登录井冈山大学网站了解到,该网站已经贴出了对两名教师的处理意见:自2009年12月23日起,对两名当事人予以停职调查,由于钟华正在 外地学习,要求其立即回校接受调查;撤销当事人有关学术成果,追缴已发放的相应奖励;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进一步处理。

  《柳叶刀》杂志社论称,广泛的学术造假让人失望,这不仅是浪费研究时间和金钱,也会损害研究者和科研机构的声誉,同时也会让刊发论文的期刊受到 连累,无论事后如何进行惩罚也于事无补。社论建议,中国应以此为契机,重新设立教育研究的道德规范和研究规范,提高处理这类造假事件的透明度,以防类似事 件再次发生。社论最后建议,中国到2020年要想成为值得信赖的科研大国,就必须在科技诚信方面加大管理的力度。

  英国广播公司随即于1月9日当天,发表题为《〈柳叶刀〉敦促中国处理科研造假》的报道。报道称,《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认为,中国政府并没 有在学术打假方面作出过多,并称发表论文的压力以及工作提升的需要,导致这类问题的发生。他说:“不幸的是,在中国学术造假有很多诱因。所采取的措施也没 有将导致科研人员撒谎的诱因根除掉。一旦体面的工作和巨额资金与发表论文紧密挂钩,学术欺诈这一问题就浮现了。”英国广播公还引用专家的话说,如果中国在 科研领域不被信任的话,这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遭到沉重打击。

  早在1月5日,英国广播公司就发表了题为《中国学术界捉刀现象普遍存在》的报道。报道称,据中国武汉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每年论文代写生意 涉及金额10亿元人民币以上。中国学者和学生经常买卖论文,以增加论文发表的数量。而许多所谓的作者根本就没有动过笔写论文。过去3年来,中国的论文买卖 市场竟然扩大了5倍。报道称,中国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世界第二,仅屈居美国之后。据该媒体的中国分析师陈世荣(音译)说,对于在科学技术方面急于赶上 发达国家的中国来说,论文的数量堆砌已经给其长期的创新潜力蒙上了阴影。报道称,一些手头拮据的硕士生和博士生靠代写论文赚钱,而另一些人则靠大批量的论 文从他们所在的机构获得奖赏。

  有批评人士称,造成这种问题的部分原因在于官方要求将发表论文与学位及工作升迁挂钩。但是在陈世荣看来,其根源在于学术规范遭到腐蚀。他说,当 中国还在讨论为什么大陆没有学者获得诺贝尔奖时,武汉大学的最新研究起到了唤醒中国规范学术的作用。

  上述种种现象对中国的形象造成损毁,美国《赫芬顿邮报》1月7日发表题为《为什么中国这么富?因为他们欺骗》的文章,该文声称中国公民在各个方 面都敢大胆行骗,也拿每年高达1亿美元以上的论文代笔产业作为“例证”。一个署名“zjemi”的网友在该文后发表评论声称,“中国人在他们的孩子刚开始 学步时就教其数数。他们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投了很多钱,在其他见不得人的事情方面也投不少钱,以便让后代和其他国家的人相比占据优势。”这些过激言论当然是 片面和缺乏善意的。

  各国都关注学术造假

  当然国外媒体也关注自己的学术打假问题。

  美国“达拉斯博客网”1月7日发表文章称,通过虚假论文来获得职位升迁,不光是一些中国人这么干,一些美国人也搞学术造假。该文列举了一个典型 案例:2003年8月25日,媒体曝光美国芝加哥市一个牧师的博士论文就是伪造。官方学术搜索引擎并没有找到他所声称他写的博士论文。韩国也出现过恶名远 扬的学术造假丑闻,并让韩国形象一落千丈。韩国教授黄禹锡涉嫌编造胚胎干细胞论文,申请并挪用研究经费而被检察机关起诉。首尔地方法院判处黄禹锡有期徒刑 2年,缓期执行3年。

  刚刚过去的2009年12月9日,美国《自然》杂志还发表了题为《伊朗滋生剽窃丑闻》的文章。文章称,该杂志发现伊朗政府部长和高级官员作为共 同作者的论文明显剽窃。文章提出,全球科技界人士必须支持伊朗科学家反对剽窃的行动——“不能容许少数人的行为玷污伊朗大多数科学家的声誉”。在澳大利亚 等其他国家,也出现过类似的学术造假活动。

  应有监督机制确保科学质量

  英国非营利组织“科学与发展网络”负责人大卫·迪克森,早在2006年5月31日就发表文章称,如果深层次的问题——从报酬制度到监督机制—— 不能得到恰当修正的话,中国的科学欺诈行为不太可能消失。文章称,中国学术欺诈问题的部分原因,是学术成功能带来重大回报。但中国并不是惟一奖励拥有卓越 论文记录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论文记录是一种衡量学术成就的方法,但没有几个国家像中国那样全力以赴,以一种让任何西方国家都难以想象的速度增加“科学 生产力”。按照成果给予报酬是促进高质量科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必须有监督机制来确保科学的质量。

  《自然》杂志还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学术造假现象。文章认为,中国社会非常讲究“顾全面子”,不可能像西方那样能对学术不端者当面讨伐。另 外,该文也指出,中国缺乏有效保障举报者的法律条款,所以很难指望有人有勇气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

(责任编辑:泉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