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健康 > 医学 > 医疗相关

陕西将试点对蜱虫进行应急监测(组图)

时间:2010-09-16 09:25来源: 作者: 点击: 58次

  最近,有关河南蜱虫咬人造成多人死亡的消息令人惊心。西安多位市民打来热线称,曾在附近草丛或者宠物狗身上发现蜱虫。就此,省疾控中心专家称,我国大部分地区有野鼠和蜱螨孳生繁殖,我省亦有多种鼠类、蜱类和螨类孳生,但并没有与河南相同的病例报告。因此对这种常见寄生虫不必恐慌,重要的是做好害虫防治和个人防护。

  宠物狗容易惹蜱虫 应注意洗浴杀虫

  “我家的宠物狗身上就有蜱虫,周围草丛里很多,和报纸上登的看起来一样。”昨日上午,家住西安市未央湖碧云天小区的市民王师傅打来电话说。

  王师傅说,他家养了一只小宠物狗,每天都要出门溜达。因为它总是喜欢到附近草丛里去尿尿,不小心就会惹上蜱虫。尽管曾经在宠物狗身上发现了蜱虫,但王师傅并不恐慌,小狗被叮咬过之后也没有什么毛病。但孩子还是买回专门的洗涤剂给小狗洗澡,家里也没有人被蜱虫叮咬过。

  市民彭先生也反映说,自己老家在周至县青化乡聂村,7月份回老家时曾在小狗身上发现有蜱虫趴着,吸了血后很膨胀,像西瓜子一样大,抓不掉,后来用小棍子在身上戳才弄出来。看见报纸上的消息后,他都有点后怕,担心摸过蜱虫惹来疾病。

  长安区的杨先生反映说,长安区皇子坡上就有这种蜱虫。市民沈先生告诉记者,朋友去年在曲江一带遛狗时,发现蜱虫吸在狗肚子上,拔不下来,后来用煤气灶烧掉了。小区里有很多养狗的人都见过这种虫子。

  昨日下午,在含光路一家宠物店,很多人带着宠物狗来洗澡,店员介绍说,蜱虫在狗身上很常见,早上就在一只狗的身上发现了蜱虫,由于最近顾客们对蜱虫很关注,店里进了专门的杀灭蜱虫药物供顾客们选择。

  害人蜱种类未公布,我省有没有不确定

  “蜱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生存的环境就是潮湿阴暗、杂草丛生的地方。”西安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说,在我省农村,很多家畜家禽的身上都有蜱虫寄生;在城市,也会有选择地寄生在宠物猫狗的身上。

  “群众发现蜱虫是正常的,这种虫子在全国都有分布,森林、牧区更多。关键在于学习一些预防知识,防止疾病的传播。”省疾控中心主任王敬军介绍说,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我省亦有多种鼠类、蜱类和螨类孳生。由于尚未公布河南致人死亡的蜱虫属于哪一种,所以不能确定我省是否有同类型的蜱虫,但目前并没有接到相关的病例报告。

  王敬军表示,针对当前的形势,省疾控中心将展开对蜱虫的应急监测,已选择了生态环境与河南发病区类似的户县、眉县为监测县,下周即将召开监测培训会议,培训监测方法,部署监测和采样工作。

  省疾控中心昨日专门下发文件,拟选择户县和眉县作为我省人粒细胞无形体和白蛉病毒的监测点,在进行出血热监测的同时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工作。

  监测的主要对象包括: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人,老鼠等立克次氏体和病毒的宿主动物,传播媒介蜱螨。监测主要内容:监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监测蜱螨的带毒状况;监测野鼠的带毒情况;对病人、宿主、媒介采样;对各类样品进行血清学、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王敬军表示,综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原分离情况,该病以蜱传播为主,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公众应避免或减少接触到蜱,如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疑似症状或体征时,应及时就医。本报记者 李琳

  河南蜱传疾病防治动态

  卫生部专家组赴河南调查

  据新华社电昨日,卫生部派出专家组专程奔赴河南省商城县进行调查蜱虫中毒疾控、医疗救治等情况,同时为当地现有的蜱虫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另悉,卫生部专家组今日也将赶赴蜱虫中毒事件“重灾区”信阳,除了对当地现有的患者临床诊断,还将调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病因。

  今年,解放军一五四医院共接收这种病人137人,病人大多来自商城县,目前在医院接受救治的共有7人。这些重症病人大多当初被误诊为感冒,到当地村卫所进行输液治疗以致耽搁了病情,发病七八天后才来到这家医院。

  致病病原体仍未能确定

  据新华社电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李德新昨日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此次河南发生的蜱传疾病具体致病病原体尚未最后确定。

  据了解,蜱可携带多种病原体。李德新说,多种病原体可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包括无形体感染和病毒感染等。“不排除是无形体感染,但也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因为已从有的病人检测物中发现布尼亚病毒。”李德新说。

  李德新介绍,2006年我国首次发现无形体是一种细菌,之后中国疾控中心开始对人无形体病进行监测、研究,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开展这项疾病防控工作。

  2009年,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发现,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当中,有一部分人没有无形体感染的证据,“这提醒我们除了无形体以外,可能还有别的病原体。”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说,蜱传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以前就有,只不过是这次传播了新的病原体。

  卫生部发布蜱防控知识

  卫生部网站9日发布“蜱的特点及预防控制知识”指出:综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原分离情况,该病以蜱传播为主。因此,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

  预防该病的主要策略是:指导公众避免或减少接触到蜱,并告知公众如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疑似症状或体征时,应及时就医。中新

  防蜱常识

  蜱可携带83种病毒

  据疾控专家介绍,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是寄生在家畜、鼠类等体表的虫子。蜱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其中成蜱、若蜱有8条腿,而幼蜱只有6条腿。雌虫吸饱血膨胀后形状如同蓖麻籽。

  蜱叮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蜱可传播多种疾病。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森林脑炎、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等,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发现蜱虫可别用手碰

  正确办法:先用酒精涂,再用镊子取出

  省疾控中心建议:发现蜱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烫蜱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即使未发现被蜱叮咬,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也应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

  野游最好穿长袖长裤

  鼠类、家畜、家禽易被蜱侵袭,是主要的监视和防控对象,清除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可有效预防蜱类的孳生。发现家畜、家禽携带蜱类,可及时用镊子取下后焚烧。蜱类较多时,可喷洒倍硫磷、毒死蜱、顺式氯氰菊酯等杀虫剂,或对家畜进行定期药浴杀蜱。

  省疾控中心建议公众减少或避免对蜱的接触,在野外作业、旅游时尽量避免无保护在草地坐卧,预防蜱螨叮咬;喜欢野外垂钓者,要扎紧裤管。喜欢野外旅游者,建议穿长袖、长裤;饲养宠物要经常对其洗澡,预防将蜱螨带入家庭。一旦出现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出血等症状,应及早就医。本报记者 李琳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