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老人痴呆症相关问题专家全解

时间:2010-09-21 13:40来源: 作者: 点击: 47次

当年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裔科学家高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无疑是一个令国人振奋的消息。但是,当人们将目光转移到这位伟大科学家身上的时候,才发现他已是一位患了老年痴呆症的老人。

为什么这么杰出的科学家还会患上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真的就无法预防吗?到底这种发病趋高的老年疾病是怎么回事?老年痴呆症有哪些早期表现和症状,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专家释疑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疑惑1:难道真的无药可医?

媒体的报道,让我们深感这种疾病的可怕:如今这位“光纤之父”连表达完整的思想都离不开妻子的帮助,规律的锻炼成了他每天的生活重心。他常在太太的陪护下,到一个为智障和体障老人服务的健康中心做椅子操,伸手、抬腿、转动拳头,跟着老师一起喊数……难道这个病就无药可医?不幸患上这个疾病该怎么办呢?

解读:早期用药,才有效果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智力与记忆门诊章军建教授介绍,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兹海默症(简称AD),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萎缩,并伴有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以及老年斑形成。由于起病隐蔽,该病在早期很容易被忽视。按照病情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健忘期(表现主要为记忆力明显减退);第二阶段:混乱期(突出表现为容易走丢、迷路);第三阶段:极度痴呆期(病人进入全面衰退状态,生活不能自理)。

第一阶段为药物治疗最好时期,然而遗憾的是,很多患者错过此“黄金期”。“很多家属甚至回答不出老人从何时开始健忘,都是到程度很严重才就医。”而现行的药物只有在疾病的第一阶段,即早期阶段收效较好,或能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延缓痴呆程度。

专门从事老年痴呆临床与研究的协和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门诊的梁直厚博士也指出,虽然目前此病的治疗效果的确欠佳,但并不是治疗无效,很多患者在正规治疗下都获得了相对满意的效果。而且,很多新的药物正在开发之中,如果这些药物研究成功,我们就有可能将该病的治疗推进一大步。

疑惑2:常用脑也会患痴呆症?

一直以来,不少报刊杂志上都有文章阐述勤用脑的好处。这些文章指出,对中老年人来说,“健脑最直接的办法是多用脑”,并强调“脑子是越用越灵”、“勤用脑可防痴呆症”等等。

据称,发明了光纤的顶级科学家高锟一向“思想广阔、懂得寓工作于游戏”,跟普通的中老年人相比,可算得上是勤用脑、多动手的典型,这些好习惯难道还不能预防老年痴呆症吗?

解读:老年痴呆症与年龄关系更紧密

章军建教授指出,这是一种疾病,无论在农民还是高锟这样的大科学家身上都有可能发生,并不是你念了多少书、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就可以避免的。其实,老年痴呆症跟年龄的关系更为紧密些。国外有调查发现,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为1%左右,但在85岁以上老人中,发病率可高达40%。

梁直厚博士也指出,媒体一直在报道勤用脑可以防痴呆,很多人可能就理解为勤用脑就可以不得痴呆,这种理解其实是错误的。一些科学研究提示高学历人士患老年性痴呆的年龄会晚一些,这仅仅意味教育程度高可以推迟发病年龄,并不意味高学历人士就不会得痴呆或者患痴呆后疾病进展速度会慢一些。高学历人士患老年性痴呆晚,可能与高学历人士的神经元突触更多更有效有关系,但是他们的神经元突触一样会受脑内变性蛋白的侵害,所以他们还是会得病。

疑惑3:老年痴呆症是否会遗传?

媒体报道还指出,从2004年起,高锟的朋友就发现他打牌时“反应迟缓”,建议他去医院检查,后来才发现患病。据称,“他的父亲也患这种老人病。”有些家族已出现过类似病症的读者甚至担心:自己最后会否也逃不过同样的宿命?

解读: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梁直厚博士指出,老年痴呆症的发生的确与遗传相关,但是因为某个基因有问题就一定会发病的家族性老年痴呆症患者,仅占所有患者的1%以内。对于大多数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后代,只是危险度较其他人更高,并不一定发病。

此外,还有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认为,此病跟人们接触过量重金属后中毒不无关系;也有观点认为,60岁以后脑细胞内的老年斑数量明显增多和神经原纤维变性,使脑细胞功能受损……但到目前为止,老年痴呆症全面、确切的真相尚不为人所知。

专家提醒

老年痴呆症易误诊,早期就诊最关键

一般来说,老年痴呆患者平均生存期仅为5.5年,早发现,早期治疗,可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延缓痴呆程度

不易记住刚发生的事

老年痴呆症的发病隐蔽,没有“高烧、抽筋”之类的急症,早期很难判断,但细心观察仍可发现患者的“近记忆差”,对刚刚做过、发生过的事情会记不起来,而一些远久的记忆则相对好点。

表现还有:经常想不起东西放哪儿了,甚至是常用物品;炒菜有时候忘了放盐,有时候又重复放了几次盐;到超市购物,却忘了要买什么;刚看过的电视剧,想不起剧里的故事情节;遇到老朋友,竟然怎么也想不起名字,或者刚刚结识的新朋友,转身便忘掉了;记得的电话号码越来越少,家里存折的密码也忘得一干二净,甚至有时候觉得脑袋里一片空白。

行为怪、脾气坏应及时就医

一向和蔼可亲的老人,近几年却变得“不清白”,甚至很有点“裹筋”的时候,家人就应该警惕了。

梁直厚博士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病例:家住汉口的张婆婆今年75岁,老人善良纯朴,待人和善,街坊四邻有不少朋友。可近两年来,大伙都觉得她像变了一个人,很不好相处:小区里组织的活动,好心告诉她后,她却听不懂似的,不停纠缠询问;拜托她帮忙的事,明明点头答应,一觉醒来,她却矢口否认。不仅如此,她还老怀疑亲友偷她的东西,迎面遇到熟人,竟像不认识,招呼也不打。女儿出门办事,张婆婆竟不停地打电话,开口却不知所云,让家人头痛不已。

于是,张婆婆在家人的带领下来到协和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门诊就诊。详细询问病史后,医生诊断老人是患上了严重的老年性痴呆,给予了药物治疗。一个月以后,果然张婆婆再也没瞎唠叨,也不成天打电话黏女儿了,与四邻的交流也得体,还常常笑呵呵地到社区麻将室观战呢。

与抑郁症症状相似

虽然目前仍没有药物能逆转脑功能的衰退,但若能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减缓病情恶化的速度。由于老年痴呆症的早期健忘、对很多活动没兴趣等症状跟抑郁症等另一些疾病十分相似,因此很容易误诊。

医生一般用排除法,找各种旁证来排除能想到的各种可能性,最后才下诊断。临床上专科医生会用一些跟智力相关的量表来辅助诊断。

此外,头部CT和磁共振对于痴呆疾病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示患者是否有痴呆问题,还可以帮助医生鉴别痴呆类型。有经验的医生对于疾病的诊断,相对准确。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