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热爱生命科学!-生物行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聚集 > 学界动态

杜克大学教授王小凡:我对"千人计划"的一些思考

时间:2011-03-22 10:12来源: 作者: 点击: 76次

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王小凡:

我对“千人计划”的一些思考

  “‘千人计划’是国家一项重要的人才计划,但现在面临许多问题。一方面是一部分想回国的人对于全职回国还心存疑虑;另一方面是国内的各部委虽然都在尽力改善吸引人才回国的条件,但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做到家。

  为了达到‘千人计划’的预期目的,我们需要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政府相关部委能将很多问题解决好,很多人会打消顾虑,以A类全职回国工作的形式而不是B类短期回国工作的形式回去;想做B类的,也可以考虑其他的途径和渠道,不要占用太多国内资源。这样的话,大家共同把‘千人计划’这个品牌做好,既不会有国外的学者回国忽悠,只占用资源不做实事;也不会有国内的单位把忽悠海外学者回去仅仅当做政绩工程。”

  □本报记者 王丹红

  “这次回国,接触到不少人,包括已经回国的‘千人计划’人员,以及想回去但现在还下不了决心的海外学者。我感觉有许多问题需要讨论一下,希望有一些重要的问题能得到解决,从而能让真正想回国的人通过这个计划回去,直接参加和推动我们国家的科研事业发展。”

  王小凡是美国杜克大学教授,今年暑期,他回国参加了一个多月的学术会议和相关活动,他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是他最近关注的一个重点。

  2008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简称“千人计划”),计划用5到10年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王小凡说:“我认为‘千人计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牵涉到我们国家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在今年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是要靠科技的力量,科技界肩负着重大使命。从这个角度来讲,国家希望引进高层次人才,包括科研、企业和金融界等人才。我是作生物医学研究的,希望从科研特别是从生物科研方面来谈一下‘千人计划’。”

  “打算回国的人一定要事先考虑周全”

  “如果海外学者下不了决心全职回国,单位来找你,你自己也应该拒绝。我们做人要有诚信,做事情首先要将整个事情想清楚,做不到,也能理解,不是不能全职回来就不能为国服务,但要作相应调整。”王小凡这样对记者说。

  “千人计划”的初衷是引进全职回国的高级人才,然而部分“千人计划”人选由于各种原因暂时无法全职回国工作。国家目前将“千人计划”分为能够全职回国的长期项目A类,和连续三年每年能在国内工作2个月以上、非全职回国的短期项目B类。

  “最近听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当初签了A类,后来又有些退缩,变成B类,这样就有些问题了。”王小凡说,“国家目前已经有多种不同渠道灵活引进人才,如教育部的长江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B类等,不能全职回国的人可以通过这些项目为国服务。所以,如果很多人申请了‘千人计划’,又不能完全回去工作,这就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因素。”

  第一,从引进对象讲,全职回国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决定,从自己的学术发展到家庭来讲,都需要慎重考虑。首先,我认为想回国的人事先要好好想清楚,在理念上作好准备,全职回国可以参与祖国的高速发展,为之作出直接贡献。但“千人计划”入选者回国不仅仅只是作好科研。科学无国界,在国内国外都可以做,但回国之后还需要承担起培养优秀年轻人才、促进国家科研政策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责任。有了这个理念后,下定了决心,即使碰到困难也不退缩。没有这个决心,就通过其他渠道为国服务,不一定非要通过‘千人计划’,因为B类比例占得太多,会影响整个“千人计划”的实施。

  另一方面,王小凡说,如果入选者确定了自己不能全职回国,那么就应该对国家配置的资源作相应调整,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要求与全职回国的人配备一样多的经费、工资、实验室和设备,从而造成浪费。得到“千人计划”B类项目的支持后,做到不占用过多的资源,否则到最后,如果有几个人有不良行为,就会抹黑整个品牌。“人家会说,‘千人计划’又引来了一帮子会忽悠的人,拿了资源却不能兑现承诺。”王小凡说。

  此外,“有些用人单位将‘千人计划’当政绩工作去争,从指标上看学校有多少‘千人计划’入选者,就像竞争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指标一样。这方面用人单位在引进时要慎重考虑,国家有关部委的监管部门也要严格监管”。

  第二,从待遇方面讲。一方面,引进对象首先要多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着想。“回去的人基本上要有这样一个出发点,就是重点关注回去后在事业上做些什么。在待遇上,不可能国内所有的条件都按你的想法全部满足后才回去,谈的条件基本上差不太多,特别是能够保证三年内对科研的稳定支持就可以了。我很佩服许多早期回国工作的人,还有一些在国内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他们中的许多人目前已经担任科研领导岗位,却能够从国家利益出发,努力促进‘千人计划’这一项目的推进。很多校长、院长、所长自己的工资待遇往往也只有每年10万~20万元,却常常为了争取新的海外学者回来而到处去找资源,将新进专家的工资待遇提高到每年50万~70万元或更高,常常比自己的工资高几倍。仔细想想,具有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是非常不易的。”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谈条件时也需要实事求是,不能随意许愿,作出无法兑现的承诺。 (责任编辑:gli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特别推荐
推荐内容